淨土宗文集

  1. 善導大師的淨土教及其周邊
  2.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3
  3.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2
  4.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1
  5. 五濁增時多疑謗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權示現
  7. 阿彌陀佛的形貌
  8. 《淨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國淨土宗發展史實
  10. 關於《阿彌陀經》的「執持名號」
  11. 譯經史
  12. 讀《淨土教概論》札記一則
  13. 向死而生的淨土法門
  14. 試析《觀經疏》「化前序」
  15. 曇鸞道綽樹淨土宗萬世不拔之基
  16. 曇鸞與道綽
  17. 量子力學證實:彌陀淨土真存在
  18. 淨土泛論
  19. 淨土感言
  20. 淨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試論道綽時教相應的淨土判教理論
  22. 善導淨土思想特點與稱名念佛法門的流行
  23. 略論善導往生淨土的境界──「報土論」
  24. 善導念佛思想的基本內涵
  25. 善導教學與宋代淨土教──特別以對天台宗的影響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淨土教與善導
  27. 中國淨土教之時代區分
  28. 論曇鸞的淨土思想
  29. 論《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30. 道綽淨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淨土宗的判教論和中國祖師觀
  32. 道綽、善導與唐代淨土宗
  33. 淨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國淨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檢討
  35. 玄中寺與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淨宗二祖道綽和《安樂集》
  37. 「凡入報土」辨正──《安樂集》研學劄記之四
  38. 稱名本願探意——《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三
  39. 「聖道與淨土」辨析——《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二
  40. 「約時被機」解讀——《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一
  41. 再讀《往生論註》
  42. 曇鸞在淨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確立蓮宗十三位祖師的過程及其釋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黃金紐帶
  45. 穿越千年,為師作證
  46. 論善導大師的佛學思想與淨土宗的教義特徵
  47. 道綽《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48. 離業力自然入無為自然之捷徑
  49. 純正的淨土法門能使十方眾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討
  50. 曇鸞大師
  51. 淨土高僧曇鸞法師的風範
  52. 論淨土宗的成立及其實際創始人的確立
  53. 慧遠與善導之念佛
  54. 辨析信願稱名求生淨土是否為「儜弱怯劣」?
  55. 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的淨土學說
  56. 中國淨土理論的開山者曇鸞
  57. 善導淨土思想之特色
  58. 淨土祖師曇鸞與念佛法門
  5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60. 淨土宗的域外淵源與長安立宗及其後世傳承
  61. 日本淨土宗簡介
  62. 論淨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學以致用」——談談教理研究
  64. 善導「要弘二門判」辨析── 要弘二門是偽命題嗎?
  65. 自家寶藏 失而復得
  66. 鑒真大師淨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與淨土宗
  68. 善導大師及其淨土思想
  69. 道綽《安樂集》探略
  70. 不測之人與不測之《註》
  71. 曇鸞大師歷史地位再探討
  72. 中國人口頭心頭的阿彌陀
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淨土宗文集
top

淨土宗文集

右脇(入住)出胎,大權示現

淨慶居士

  佛經中的「佛傳」,有標準的「八相成道」,如《梵網經菩薩戒初津》卷2:1.降生兜率。2.託胎(住胎)。3.出胎。4.出家。5.降魔。6.成道。7.說法。8.入涅槃。此與梁.僧祐《釋迦譜》[1]及隋.智者《四教義》[2]所載相同,為小乘八相。

  《大乘起信論》卷2,「菩薩如是發心之時,則得少分見佛法身,能隨願力現八種事:謂1.從兜率天宮來下、2.入胎、3.住胎、4.出胎、5.出家、6.(降魔)成佛、7.轉法輪、8.般涅槃;然猶未得名為法身。」這是大乘八相。

  諸多經典中多以「成道」為主,是轉法輪的起點,《華嚴》另有八相:1.入胎。2.住胎。3.初生。4.在家。5.出家。6.成道。7.轉法輪。8.入涅槃。八相皆轉妙法輪:「悉見法界一切如來,從初發心、修菩薩行、成滿大願、具足功德、成等正覺、轉妙法輪,乃至示現入於涅槃。」且一念成八,並無先後,《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一念中,即八相成道,乃至涅槃、流通舍利等。」[3]

  彼此雖有一兩個項目的差異[4],卻都是八相的完整描述。南傳佛教則說「四大事」或「四相」[5],就是降誕、成道、初轉法輪、入涅槃,藏傳密教另增為十二段[6],內容雖有詳略而大類相似。

  四相、八相、十二相中,最初的「兜率降.入胎.住胎.出胎」(降誕)四相,涉及「人類生理」的過程與認知,佛經的描述較不易被一般人信受,而多有質疑或另作詮釋,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點。

  在佛法上,「降誕四相」乃諸佛在這個世界「示現成佛」的常法。過去的毗婆尸佛,現在釋迦世尊,乃至未來的彌勒尊佛,都如此示現。《長阿含經》卷1:       

       當知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從右脅入,正念不亂。……從右脅出,墮地行七步,無人扶侍,遍觀四方,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要度眾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

  《增壹阿含經》卷44:爾時,彌勒菩薩……降神下應,從右脅生,如我今日右脅生無異,彌勒菩薩亦復如是。

       這樣的諸佛(示現成道)的常法,對善根成熟的學佛人,多能直心信受,而無疑議;《金剛經》云:「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經既有明文,且是佛所說[7],更由諸多菩薩、歷代祖師的共同認證,我輩凡夫,能依所聽聞而信解行證,必得不思議之世出/世間利益;若慣以世智辨聰(思量分別)來質疑佛經之說,反為不智之舉;經中每多提醒,《大乘起信論》云:「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覺。……若證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薩究竟地,不能盡知,唯佛窮了。」《梵網經.菩薩心地品下.略疏》卷一:「今此本源無為無相之法,非下地凡夫心識所測;惟佛與佛,乃能知之。」八相成道每一相,都可能被現代人(科學唯物論/人文認識論)視為神話、虛妄(非人間/人類之事實),而另做各種(人類意識所能/所知的)解釋,以下略述之。

1.剖腹生產?

  有人說:摩耶夫人在孕生悉達多太子時,超過35歲,是高齡產婦;且按習俗要回娘家(天臂城)待產;在醫療團隊中應有「剖腹產」的技術(麻醉、輸血、縫合、感染),讓母體存活率很高,《竹書記年》記載了第一個案例:「帝禹,夏后氏;母曰脩己。出行,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於石紐。」《史記楚世家》:「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六人,坼剖而產焉。」這故事在2400年前,差不多與佛陀同時代。且我國的古籍中,有大量剖腹產的記載。《史記集解》干寶曰:

  先儒學士多疑此事。……天將興之,必有尤物乎?若夫前志所傳,「修己背坼而生禹,簡狄胸剖而生契」,歷代久遠,莫足相證。近魏黃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兒,從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數月創合,母子無恙。

  有人云:以當時的醫術,雖可縫合傷口,免於子宮破裂大出血,但不能預防其細菌感染,所以摩耶夫人產後七天就去世了。[8]隋朝以來,縫合、剖腹等外科手術日漸成熟。宋明之後由於「男女禮教」思想的禁錮,剖腹產也不流行了。[9]

  又云:傳世與出土文獻皆有禹母、契母劃於「背、膺、脅」而生子之說,或即難產而開刀,如今之剖腹生產也。頭胎(或多胎)最易難產血崩,如《左傳.隱元年》「鄭伯克段于鄢」,莊公寤生,驚姜氏,或亦剖腹生。這些事蹟經過了神化、耳傳,成了「神異」應有之義也[10]。現代研究也證明了古印度有開刀與儀器,從子宮內取出胎兒[11]

  這種說法似有歷史與醫學的根據,但能否套用在佛經中摩耶夫人與悉達多太子的誕生?何況,經中的「右脇」是總括了入胎、住胎、出胎,《瑜伽師地論》卷二說有「四種」情況:1.正知而入,不正知住/出(輪王);2.正知入/住,不正知而出(獨覺);3.俱能正知(菩薩)[12];4.俱不正知(餘有情)。第三類如《長阿含經》卷12〈自歡喜經〉云:「彼不亂入.不亂住.不亂出者,入胎之上,此法無上,智慧無餘,神通無餘,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能與如來等者。」《俱舍論》亦云:謂無上覺,「入住出位,皆能正知……業、智俱勝,曠劫修行勝福智故」。《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71云:

       有多福者,入母胎時、住母胎時、出母胎時,皆不起顛倒想、顛倒勝解,能自了知:我今入母胎,我今住母胎,我今出母胎。……菩薩從九十一劫來,常憶宿命,於死有.中有.生有.本有,常無倒想,不失念故。

  《華嚴經.離世間品》:

       菩薩摩訶薩入母胎時,正念正知,無有迷惑。住母胎已,心恒正念,亦無錯亂。……菩薩摩訶薩於人中成佛,應具人間最勝受生。……遠離愚癡,正念正知生;放大光明網,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生;住最後有,更不受後身生。

  如是於其母右脇「正知」入.住.出胎,正念分明,無有迷惑;這不是一般胎生凡夫所能為,故不應有可能危及母子(胎兒窘迫、產程不良、產前出血、胎位不正、臍帶脫垂、催生失敗、骨盤畸型……)而須剖腹產的情況[13]。經中說,釋迦牟尼佛久劫之前已成佛,而為了度化衆生,無數次來此娑婆,示現八相成道,《梵網經》:「釋迦牟尼佛來此娑婆世界八千返。」又如《大寶積經》卷107〈大乘方便會〉云:「欲現化生,故從脅入,既入脅已,無有入處。而摩耶夫人,昔來未曾得也,如是身心快樂。」《異部宗輪論.述記》云:「處胎之母,無含孕之憂,出腋又無部腹之痛。」《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二:

       菩薩降母胎時,釋提桓因即遣四天王神營衛其母。……諸菩薩常法:在母胎時,能令其母身體和悅無有疲乏。……一切菩薩有常法式:從胎出時,無諸濃血及餘穢惡。其菩薩母欲產之時,不坐不臥,攀樹而立,無諸苦惱後有。

  摩耶夫人在藍毗尼園攀「無憂樹」垂枝,安全而無痛的生產;因此,雖是高齡產婦,並無懷孕之苦、難產之危,何須剖腹?

2.神話象徵?

  從現代的科學與人文的視角,佛可能是被神化的英雄,佛的事蹟也成了神話;於是,隨順「造神」「偶像崇拜」的論點,而質疑、駁斥、否定了佛教經論中各種神秘(不可思議)的言談與行事(現象);乃至於標明了「如是我聞」的佛說,也不能客觀、持平的信受、探究、實驗了。

  有人說:印度文化靠口述耳聞以傳承前人的知識,較重神話,而輕歷史。印度教徒記述某宗教聖者或哲學家,每忽略了其明確的外表,而描述成人格模糊的形象,但以殊勝的言教而留名於世。佛傳也承襲了類似的「神話」化,經中所說的故事,很難納為人類的歷史與事實。如說佛陀的降生,「從右脅出,大地振動,普放光明」,眾生的痛苦都解除,遍空的諸天來護佑,自行七步而舉手宣示……。佛傳之初或為歷史,而後混合了非歷史的成份。隨時間的久遠,人們對佛陀的懷念,轉為超越歷史的(神聖)神話。釋印順也說:「我們所處理的問題,是古代的:所處理的材料,是傳說的,……為了達到感動聽眾的目的,所以或透過神話的形式,或表現為文學的作品。」佛傳中釋尊的「右脅」入.住.出胎,不同於一般凡夫的經由「產道」,或乃象徵其「將成佛果,說清淨法」[14]

  或云:印度人深信一切是大梵天所造,人類因出生的部位而有「四(種)姓」:從梵天「口」生婆羅門,從「胸腔(脇下)」生剎帝利,從「腹腔」生吠舍,從「膝蓋」生首陀羅。四姓本是社會的職業分工,因此,悉達多脇生,只表明其為剎帝利(王)族;但世人不了解這(文化)背景,而將佛陀「神聖」化,而混淆了信仰與實際,引起諸多的懷疑與誤會。[15]

  又云:唐以前的佛經,都點出「清淨無瑕、不染穢濁」的含義。「兜率降神、菩薩處胎、右脅出生、二龍浴身」等情節,有須連結整體的看,才能認知其共同的宗教底蘊[16]。《修行本起經.菩薩降身品》云:(1)菩薩夢中投胎,(摩耶)夫人覺而有娠;(2)夫人孕期中由諸天供奉而不吃凡食;(3)夫人自然持戒,踐行六度;(4)太子出生,龍王為他沐浴。這些情節印證了太子的「清淨」出生。《大寶積經.佛為阿難說處胎會》云,凡夫入胎三種因緣(父母起愛染心、赤白和合、中陰現前),涉及「持心」與「種子」的不淨;相反的,釋尊不是父母遘精,而是夢中以靈體(六牙白象)從佛母右脅入胎。又,一般凡夫於胎中被排遺、膿血所包圍,且受寒、熱、擠壓之苦;難免有《大寶積經.佛為阿難說處胎會》所云之「不淨,臭穢,囹圄,黑暗,厭惡」諸想;相對的,竺法護/譯《普曜經.論降神品》云,摩耶夫人「手足柔軟,猶如蓮華,護心口意,……德本清淨,前五百世為菩薩母。」《修行本起經.現變品》云「口中青蓮花香,身檀香,食自消化,無大小便利之患,亦無女人惡露不淨」。且摩耶夫人懷孕後,享用的是諸天進獻的「天百味充滿盈溢,見色聞香,自然飽足」。(《無量義經.德行品》)服食者「無便利患,身體香潔」(《分別功德論》卷五);故《太子瑞應本起經》云「菩薩在胎,清淨無有臭穢」。又《優婆夷淨行法門經.瑞應品》云,佛陀降生前後各種瑞兆:「處胎及初生,清淨無所染;十六種奇特,微妙未曾有。」二龍浴身的溫水與冷泉是「虛空中自然而有二飛流水,一冷、二暖,浴菩薩身」。如此聖潔的佛陀,出生之後也沐浴,是在開導俗眾。

  有些文學作品如《西遊記》對「右脅出生」吸收、改造,亦可見「清淨」的底蘊[17]。《普曜經》《佛本行集經》云,摩耶夫人懷胎及產子,身心安樂,既無一般婦女的諸般苦惱,且能以靈力治民眾的病痛。又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二云:「諸菩薩降生之時,其母胎中諸血穢等,皆悉遠離而不染著;如明月珠,雖為諸物之所纏裹,而無染污。……諸菩薩在母胎時,其母自然常持五戒:不殺、不盜、不邪行、不妄語、不飲酒。」總之,「右脅出生」象徵了釋尊的聖潔無染,這是說「清淨法」度眾生的條件。類似的故事也見於其他宗教,如《新約》說:耶穌是童女懷孕所生,不染原罪,故能為「救世主」,拔眾生離罪惡。

  有人云:印度古俗「尚右」,如右手取食,左手如廁。佛教也接受了此習,如三十二相的「毛(髮髻)右旋」,佛弟子坦右肩,右膝著地禮佛,打坐也右手在上,由右方繞塔,右脇臥而眠。《普曜經》「菩薩所以處於右者,所行不左」,佛傳中太子從生母之右脇入、出胎。因此,「從右脇入」的神話式表述,也是呼應原始佛教的「離欲、無婬愛」之說,《長阿含經》:「從右脇入,正念不亂。」《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菩薩大士不由精胎。所以者何?有三昧名曰無垢,菩薩大士以斯正受而自莊嚴。」《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70:「菩薩福慧極增上,故將入胎時,無顛倒想,不起婬愛。」《異部宗輪論.述記》云:

       菩薩位超物表,道出塵外,情無偏執,恒履中道。為表於此,從脇而生。……此方貴左,西土重右,是吉祥,故從右出。

  印度以「右」為貴,「從右脇入」乃吉祥之意。剎帝利種性的佛陀,從母親右脅生,或與婆羅門教的「種性尊貴」有關。[18]

  宗教的「神話性詮釋」認為:釋迦牟尼「覺悟者」身分確定之時,就獲得偉大人物特有的神話特徵,逐漸擺脫「人性」而進入「神性」,而八相成道(四大事)的神話,就是釋尊「從人向神」質變的關鍵[19]。也就是說,他們不相信「右脇(入.住)出胎」是諸佛示現於人間的事實,而取其「象徵性」的傳述:剎帝利種從梵天的右脅(腋下)而生,及最後身菩薩異於凡人的「清淨無染」降生。這種看法雖有人本思維的合理性,卻不適用於神聖性的宗教真理與超越性的實證體驗,反而因為遷就「意識」所及的(比量)理解,而降低了經論所開示悟入的聖教(現)量層次,這是自貶其「本具佛性」的身價,也自絕於「解脫成佛」的善緣。 

3.實有其事?

  除了上述「剖腹」產及「神話」性兩種猜測之外,也有人從古今文獻中尋求「右脇」生及類似「異位」生的實例,已證明釋尊(諸佛)非尋常出胎的可信性[20]。《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一:

       若明慧女人,有五種別智,異於餘女:一知男子有欲心,二知時節,三知從某人得娠,四知是男,五知是女。若是男者,依右脅住;若是女者,居在左脅[21]

  右脅生,是古印度人的生理觀念:男胎在母體的右脅,女胎在左脅。因此,諸佛及一切男孩,都從(from)所依的右脅(腋下至肋骨的位置)降生;中國則誤以爲從母親右脅「破體」而出。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人傀(怪異的人)云:

       胞門子臟為奇恆之府,所以為生人之户,常理也;而有自脅產、自額產、自背產、自髀產者,何也?豈子臟受氣駁雜,而其繫有不同,如《宋史》所記男陰生於脊,女陰生於頭之類耶?

  《史記》云∶「陸終氏娶鬼方之女,孕而左脅出三人,右脅出三人。」[22]六人子孫,傳國千年。天將興之,必有尤物。如修巳背折而生禹,簡狄胸折而生契也。

  《魏志》云∶黃初六年,魏郡太守孔羨表言∶汝南屈雍妻王氏,以去年十月十二日生男兒,從右腋下、小腹上而出。其母自若,無他畏痛。今瘡已愈,母子全安。

  宋.劉敬叔《異苑》云∶晉時,魏興李宣妻樊氏,義熙中懷孕不生,而額上有瘡。兒從瘡出,長為軍將,名胡兒。又云∶晉時,常山趙宣母,妊身如常,而髀上作癢,搔之成瘡。兒從瘡出,母子平安。

  《野史》云∶「莆田尉舍之左,有市人妻生男,從股髀間出。瘡合,母子無恙。」[23]……。浮屠氏言釋迦生於摩耶之右脅,亦此理也。

  《嵩山記》云∶陽翟有婦人,妊三十月乃生子。從母背上出,五歲便入山學道。

  《琅琊漫鈔》云∶我朝成化中,宿州一婦孕,脅腫如癰。及期兒從癰出,瘡隨合。其子名佛記兒。[24]

  《西樵野記》云∶明嘉靖乙酉,橫涇傭農孔方,忽患膨脹,憒憒幾數月,自脅產一肉塊。剖視之,一兒肢體毛髮悉具也。

  李時珍蒐集了許多事例,從又中醫理論「子臟受氣駁雜,而其繫有不同」勸人(膚學之士)不應以偏概全,少見多怪。另如《明史.五行志》人疴:

  成化十七年六月,宿州民張珍妻王氏臍下右側裂,生一子。二十年十二月,徐州婦人肋下生瘤,久之漸大,兒從瘤出。嘉靖四年,橫涇農孔方協下產肉塊,剖視之,一兒宛然。隆慶五年二月,唐山民婦生兒從左脅出[25]

  明.王同軌《耳談》卷13〈生產右腹及肋〉:

  產不由戶者,釋氏以為世尊及轉輪聖王之瑞,而儒者以為必無之事。而實不然。成化十八年,鳳陽宿州民張真妻王氏孕當產,臍下右痛不可忍。凡三日而增劇。至三月一日亥時,腹畔右開裂,生一男,鼻准中有黑痣。一巡按御史周蕃上其事於朝,而祝京兆記之。嘉靖末,真定屬城有婦,於右肋產一兒,甚雄偉,然六歲死。而前二人至長,不聞有異。

  韓國《三國史記》新羅本紀第一:

       五年春正月,龍見於閼英井,右脇誕生女兒。老嫗見而異之,收養之,以井名名之。及長,有德容。始祖聞之,納以爲妃。有賢行,能內輔,時人謂之二聖。

  又,〈生不由徑〉[26]一文,也羅列了諸多例證,除與上述所引重複之外,另有:

  晉.常璩《華陽國志》:馬氏妻懷孕,從脇下生一子,母子均安。

  唐.陸勳《集異志》:後魏肅宗熙平二年,并州祁縣韓僧真之女,是從其母右脇生出。

  唐.竇維鍌《廣古今五行記》:宋孝武時,荊州人楊觀妻,於股中生一女。

  明.尹直《蹇齊瑣綴錄》:成化甲辰,徐州一婦人初孕時,肋骨下即生一瘤,漸長如核大,皮蓋瑩薄;彌月,兒從此產,異哉!有司具聞,月給膳米。予每至徐,詢知子母無恙,欲一往視而未果。然奏報之旨余親見之,蓋不誣也。

  清.東軒主人《述異記》:康熙三十六年,廣州府城外下九鋪蔡姓者,本福建人。妻謝氏懷孕至十四月,左脇下大痛,忽裂數寸許,兒從裂處露首;產至七日,僅出其肩,穩婆以手拔出之。兒遍身白毛,亦已死矣。產婦創終不合,延至半年始斃。

  以上所說的這些胎兒,都是捨產道而不由,多數是從脇下逼出一個瘡,或裂開一個口,作為臨時產門。產出之後,創口有合有不合;創口合,則孕婦無恙,創口不合,日久會危及產婦的生命。這種生產,可以說是逆產[27]的一種。

  明.陸容《菽園雜記》云:「理不可窮者即是怪,……不語怪,非無怪也,以其不可窮詰,故不言。」這是古人的謹慎,但世間的確無奇不有,雖難以置信又不能否認,只能雜錄之而不評論。亦如《耳談》所謂「所傳不同,而皆有據;……天地大矣,何所不有」。或《本草綱目》人傀的結語:

  是故天地之造化無窮,人物之變化亦無窮。《賈誼賦》所謂「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此亦言「變化皆由於一氣」也。膚學之士,豈可恃一隅之見,而概指「古今六合,無窮變化之事物」為迂怪耶?

  有人說[28]:《本草綱目》末卷附〈人傀〉,有產孕不正常、男女第二性徵怪異、男性變成女性、女性化成男性、人轉為物、物化為人、人生出蟲獸、獸產出人,及身體殘缺、怪異等現象。這些超乎常理的人體變化,是李時珍對「常、異」的認知與構想。他將人分類,並藉「氣」的論述,合理化這些異常的身體,表達了「(萬物)變化皆歸於氣」,呼應了宇宙中千變萬化的景象。這其中有關「異位生產」的論述,在歷代醫書中關於女性之生殖臟器,除了稱之「女子胞」,亦有「子宮」之名,李時珍云「胞門子臟為奇恆之府」,是生育的器官,應由下體而出。但古文獻中,偶有從「脇、額、背、髀、腋」產子的,這與常理不符。李時珍的解釋不甚確定,或乃孕子臟受氣駁雜,如《宋史》所云「男陰生於脊、女陰生於頭」,產道轉到其他部位。關於「異位生產」,有說中國傳統有剖腹生產。然就李時珍舉《魏志》之例,「從右腋下、小腹上而出。其母自若,無他畏痛。」似是自然生產,時間到了,嬰兒就從癰瘡處出,隨即閉合。當然,不排除宗教神話的成分,與佛教有關(釋尊從右脇生),明.王世貞云:「產不由戶者,釋氏以為世尊及轉輪聖王之瑞,而儒者以為必無之事,而實不然。」明代確有異位生產的紀錄,除了從癰管而出來外,也可能裂開而產。

  由《史記》的例子可知,異位生產強化了古聖先祖的不凡,異人出世,將令社會繁盛。從髀、脇,也須「瘡」為管道,因此李時珍認為可能是妊娠的臟器受駁雜之氣所影響,產道因而改變。女陰可能長於脇、腋、背等部位。

  這些「事例」的舉示,雖為了說服大眾「確有其事」,但其中人事多屬於凡夫業報於「人道」之異變,只能側證「天地之大,無奇不有」,開展一般人的眼界;卻不能向上擬比於佛菩薩為利眾生而方便示現的「淨智與悲願」,令眾生有所感悟而或少或多的分破無明、漸除煩惱,一步一步邁向「信.解.行.證」的成佛之路。

4.大權示現

  如前引《長阿含經》卷1云,過去(毗婆尸)、現在(釋尊)、未來(彌勒)三世佛,皆從其母「右脇」入.住.出胎,這是「諸佛常法」,之所以如此示現,乃為了破除眾生對佛的種種疑慮;時至今日,卻反過來被現代學者有上述之質疑。若就經文「佛說」之真實,及學人「聞信」之如理,法與機相感應,乃得入佛門之常道;則須先自知我輩「福薄智淺」之意識,既不能曉了諸佛「不可思議」之淨智與大悲,更不能臆測諸佛「隨緣示現」之方便與境界;因而有「謙敬聞奉行,踊躍大歡喜」或「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兩種反應,其利害得失之反差極大,應慎思而後作。《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

  菩薩初下,化乘白象,冠日之精,因母晝寢,而示夢焉,從右脅入。……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時,化從右脅生;墮地,即行七步,舉右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何可樂者。」是時天地大動,宮中盡明,梵釋神天,皆下於空中侍,四天王接置金機上,以天香湯,浴太子身。

  《佛本行集經》:

       從右脅入,還住右脅,在於胎內不曾移動,及欲出時,從右脅生,不為眾苦之所逼切,是故菩薩此事希奇未曾有法。

  《俱舍論》:

  見「受胎」生,有大利益故,謂爲引導諸大釋種親屬,相因令入正法。又引餘類,令知菩薩是輪王種,生敬慕心,因得捨邪,歸於正法。又令所化生增上心,彼既是人,能成大事,……故受胎生,息諸疑謗。有餘師説,爲留身界,故受胎生,令無量人及諸異類,一興供養,千返生天,及證解脫。[29]

  《佛所行讚.生品》第一:

  菩薩右脇生,大悲救世間,不令母苦惱。優留王(火Aurva)[30]股生,卑偷王(大Pṛthu)[31]手生,曼陀王(最勝Māṇḍavya/Māndhātṛ)[32]頂生,伽叉王(不好毗Kakṣīvat)[33]腋生。菩薩亦如是,誕從右脇生,漸漸從胎出,光明普照耀,如從虛空墮,不由於生門。

  釋尊是「久遠實成」之佛[34],是乘其大悲願力,為教化眾生而於娑婆示現(生老病死),是法身所現的應化身(非如凡夫之無明煩惱業報身)。《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一:

  般若波羅蜜相不可得,菩薩摩訶薩相亦不可得,但方便力,教化眾生,示現處胎,乃至涅槃。何以故?諸天計常,謂無墮落;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破此執故,……世間最勝最高無等,不著五欲,欲不能污,尚有墮落,況復餘天。是故咸應勿復放逸,勤加精進,一心修道。[35]

  佛知眾生疑心重,無數次說他久遠成佛。涅槃前,也再次叮囑:《大般涅槃經》卷四:

  我於……閻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畢竟不從婬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從無量劫來離於婬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隨順世間,示現入胎。……而我此身,無量劫來,久離是法。如來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脈、骨髓之所成立;隨順世間眾生法故,示為嬰兒。

  佛雖示現入胎之相,但不從父母和合而生,《大寶積經》卷107〈大乘方便會〉:

  菩薩爾時,所行清淨,更不入胎,久以厭離故。……從初入胎,至滿十月,於其中間,常有諸天,來在母邊,禮敬圍遶,是時諸天,見菩薩身,所處高樓,純以七寶莊嚴,非天所有,見是瑞已,有二萬四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有眾生作如是疑,謂菩薩從父母精和合而生,為斷彼疑,欲現化生,故從脅入,既入脅已,無有入處。……菩薩淨行,於三千大千世界最尊最勝,不因女根住,不因女根出。是一生菩薩示現如是,非餘梵行人。是故菩薩從右脅出,既出生已,亦無出處;如前、後亦如是,是名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

  入胎之時,種種神通;在胎十月,說法度生無數;出生之時,亦有別於一切凡夫之苦相。其入.住.出的過程,每一個細節,無不是佛心慈悲的示現。西晋.竺法護/譯《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卷上:

  何故菩薩,從右脅生?若不如是,眾人有疑,則謂菩薩因由遘精,而處胎藏,不為化育。眾必懷結,猶預難決,是故示現,令人開解。菩薩雖從右脅而生,母無瘡瘠出入之患,往古尊聖,因時如然,所行無違,是為菩薩善權方便。……菩薩至尊三界之上,雖處胎中如日炤水,淨無所著,不增不減,故現脇生,不與凡同。

  佛隨順眾生的種種示現,有如娑婆一般眾生,卻又超越無比。雖乃演戲,也須逼真,才能令觀眾(同理心)感動、信受。經文中反覆標示的「此事希奇未曾有法」、「息諸疑謗」、「方便善巧,為破彼執」、「隨順世間眾生法故」、「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是為菩薩善權方便」、「不與凡同」……,這類語句,都在說明諸佛的福慧不同於凡夫,卻又隨順世間而現此色身,其中似同似異、非同非異,唯佛與佛乃能相知。有云:入住出胎乃示同「人」相,以免誤以為「佛非常人,不可冀及」,然同中有別,菩薩願力,既不受苦,且能自在。[36]

  所謂「示現」,或云「神變」,是諸佛、菩薩等聖者為了教化眾生,而變現種種(應化身)身形,其色身乃是表法或方便,如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觀音菩薩之千手千眼、三十二應。或「權巧的教化」,如一佛乘分說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或如《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一:菩薩為度放逸諸天,示精進相;為度離俗行者,示出家相;為度後宮女人,示嬰童相;為度端坐天人,示苦行相[37]。所謂「大權示現,方便利物」,諸佛菩薩,以大悲心,於他方此界,逐類隨形以救度眾生。或韜光晦影,俯同迷俗;或顯現神異、或死而載生、或定而後空,或如法而契理、或反常而合道,種種靈跡,莫測其然。或言(法談)或默(聖默然),皆為了利益眾生,與樂拔苦。如《憨山大師夢遊集》云「長耳和尚,乃定光古佛應身也」;「肉眼凡夫,不識古佛」。因此,學佛人對經中描述,應莊嚴看待並正念自處,不宜輕慢多疑,妄生議論。《大乘起信論》云:

       菩薩發是心故,則得少分見於法身;以見法身故,隨其願力,能現八種(八相成道)利益眾生。

  菩薩功德成滿,於色究竟處,示一切世間最高大身,謂以一念相應慧,無明頓盡,名一切種智,自然而有不思議業,能現十方利益眾生。

  諸佛如來法身平等,遍一切處,無有作意故,而說自然,但依眾生心現。眾生心者,猶如於鏡,鏡若有垢,色像不現。如是眾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現故。

  印順法師《講記》云:一般而言,初地菩薩,能正見法身,分身百界,示現成佛。而初住位(十信滿,信成就),少分見,能以願力神變,現成佛相。然初住是從願力而化現;初地是從無漏功德力所起。又,依大乘法云,最後身菩薩從「兜率天」入胎、出胎、出家以至於成佛、轉法輪、入涅槃等,是化身的示現;而十地終心,功德成滿的成佛,是在色界頂的摩醯首羅天,為報身佛;依修證之究竟圓滿,是法身。然而,依法身(法性身)而顯現之「應化身」(為物身),其功德亦無量無邊,由一切種智而有不思議業,能於十方世界現種種形而廣利眾生,八相成道亦是其一。又,佛的三業大用,是自然,而非必然。要「依眾生心」而「現」。約佛的真際,無相可見,無法可說。約佛的隨俗應機,是無時無處不現身說法。但須依眾生的機感,從眾生的心境中顯現。眾生若不能見佛、聞法,在其心有煩惱。依此義,初地以上的菩薩,親證法身,能見報身佛。地前眾生,由於惱垢漸薄、因緣成熟,也能感見應化身。《大智度論》云:能見法身佛,當下得利益;若見應身佛,得益與否不決定,如有人見佛聞法,反而起謗、破戒,以致墮落。但從遠因,也是有益的。佛與眾生,展轉為緣、互相交感。因於眾生的善根熏習,能感諸佛現身而獲益。依自心淨,而見佛得益,或說是自力;而眾生與佛應的感應道交,即是他力。《大乘起信論》又云:

  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此非心識分別能知,以真如自在用義故。

  《講記》云:依真常唯心,即此法身,是色法自體。從色(物質)探求其體性,即是真如法身,故能現於色。此真心含設了精神與物質,色心當體,無二無別,然可隨緣顯發。智身實不礙於色,如來藏淨智能現於色。然法身乃淨智所顯,故遍一切法而不礙於智。約「智性」云色為智身;約「遍一切處,現一切色」,云智為法身。法身離相,而不妨有報身色相。依於佛的淨智力,隨心能示現十方世界。積集無量功德所成的報身,有「無量莊嚴」。於一塵中,見無盡的色相;無盡的色相,也不出此一塵。相攝相入,心色不二而唯心。諸佛離一切妄執,無礙互融,重重無盡,又不失各自的相,這是真如的「自在」用,唯現證法身以上菩薩,能如實的覺了。地前菩薩,都是勝解相似的分別而已。

  因此可說,依法身之「不思議業」,為利益十方眾生而示現的八相成道,對學佛眾生,是可信其為真而得受用;更不須以世智辨聰、現代學術而妄生疑猜,另作解釋(強作解人),只為了滿足「意識」分別的想像。雪廬老人《佛學問答類編》析疑第二云:

  只知說「不可思議」之事,責之以不合「科學」;而不知說「科學」,責之以不合「不可思議」之事,……釋迦世尊脅生,區區亦只見有書載,虛實皆未親睹,不敢遽斷有無。……與其擯之不合科學,曷若以科學,起而研究之。[38]

  現代社會,似乎獨尊「科學」,古今一切看似「不合科學」之事,或斥為「迷信」或歸於「神話」;科學成了萬物「真假」的唯一評準;卻不反思科學乃人類「意識」對境界之想像、分別與取著,能/所皆虛妄,不可據以卜度一切「離言絕慮,唯證乃知」[39]的不可思議(尋思、稱量)境界。而目前的科學知識仍在進行中,隨時可能被推翻與更新[40]。相對的,「佛門各了義經,是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數千年來,不斷的被奉行並證明其真實性、恆常性及有效性,因此可如實的說「真理在此,捨此即非」。佛經所記的「從右脇入.住出胎」,看似非理性、非邏輯,卻構成了佛陀「非凡」人生的第一步,佛教徒面對這些描述,多半不考證其是否偽作,或責求它如何示現,而是充分感受其異於凡俗又不離人情的莊嚴與圓滿[41]。《華嚴經.明法品》卷18:

  諸菩薩摩訶薩常勤修習,滅除一切無明黑暗,降伏魔怨,制諸外道。……所行境界,為欲成熟一切眾生,隨其心樂而取佛土,隨根隨時,如應說法,種種無量廣大佛事,及餘無量諸功德法。

  諸佛為令眾生得以修行成就,而廣行佛事,《華嚴經》以「十」表述,如「十廣大佛事」[42];或以音聲、色形、夢相、放光、苦行、成正等覺、轉妙法輪、現住壽命、示般涅槃……等廣作佛事。乃為了調伏一切眾生,令彼遠離惡趣,而得清淨,不失其正念,常住於勝願。故示現從右脅入.住.出,正念無亂,亦可成就度眾之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9〈離世間品〉云:「菩薩生時,震動一切佛剎,解脫一切眾生,除滅一切惡道,映蔽一切諸魔。……菩薩摩訶薩十種生,為調伏眾生故,如是示現。」

  《華嚴經》詳盡的敘述了菩薩示現了處胎十種事及十種甚微細趣、十種生;又以十事示現:微笑心自誓、行七步、童子地、處王宮、出家、苦行、詣道場、轉大法輪、示般涅槃……。所謂「菩薩廣大清淨行」,乃無量諸佛所共宣說,能令智者了無量義,皆生歡喜;令一切菩薩之大願大行皆得相續。這就是諸佛菩薩廣利眾生的大權示現,其中蘊含的無上智慧、無限慈悲,及所成就的無邊功德,都不是凡夫、二乘所能臆測、想像的,我輩除了聽聞、信受,隨喜、讚歎之外,又怎能輕率的以(世間)有漏有為之現象與知識去比附、評議,乃至質疑、誤解?

  就淨土宗而言,此八相示現,另有深意,《無量壽經》云:

  皆遵普賢大士之德。具諸菩薩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之法,遊步十方,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於無量世界,現成等覺。處兜術天,弘宣正法。捨彼天宮,降神母胎。從右脅生,現行七步。光明顯耀,普照十方。無量佛土,六種振動。舉聲自稱:吾當於世,為無上尊;釋梵奉侍,天人歸仰。[43]

  《無量壽經》中,參與法座的菩薩眾,都如普賢菩薩(釋迦佛),能以大願心行,於無佛處示現「八相成佛」而說法度眾;以此讚歎諸菩薩之功德,也暗示了釋尊的出世本懷,是開說本經,而與會的眾多菩薩,將來也必如釋尊之弘揚「彌陀本願」普救眾生之法門。善導大師《法事讚》云:

  諸佛大悲心無二,方便化門等無殊,捨彼莊嚴無勝土,八相示現出閻浮。或現真形而利物,或同雜類化凡愚;分身六道無停息,變現隨宜度有流。有流見解心非一,故有八萬四千門;門門不同亦非別,別別之門還是同;同故即是如來致,別故復是慈悲心。

  西方諸佛如恒沙,各於本國讚如來。分身百億閻浮內,示現八相大稀奇。五濁凡夫將謂實,六年苦行證無為。降魔成道說妙法,種種方便不思議。普勸眾生歸淨土,前思卻慮更生疑;我今舒舌以為證,西方極樂必須依。

  釋尊為了唯一的大事因緣,應化於五濁惡世,示現八相成道,轉法輪度眾生,就是要「惠以真實之利」,令眾生能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直下成佛,究竟涅槃。我輩學佛念佛的終極目的,也未了脫生死,成佛度眾。而由於眾生的根器、發心、遇緣…….種種差別,古來祖師於佛說之無量法門,概括為「聖道、淨土」二門,以總攝一代時教。又由於五濁末法之世,眾生根機拙劣、心志怯弱,求於此土依自力修行而斷惑證道,極為難行難證;因此,釋尊與諸佛於眾多經典中,同聲勸請娑婆眾生,歸向淨土門:以信願稱名,乘佛本願(他力)而往生淨土,於淨土中斷惑證真而成佛。這才是約時被機,機法相應的易行道;也是《無量壽經》中八相示現的淨土門意趣。道隱法師《無量壽經甄解》卷三云:

  一如《華嚴.賢首品》及《起信論》,于「十信滿位」示現八相;《占察經》說四種作佛中,第一「信滿作佛」當之;二如《大集經》中,「灌頂住」菩薩(十住滿位)能於無佛世界示現八相,《占察經》第二(解滿作佛)當之;三《仁王經.菩薩教化品》明初地八相,《占察經》第三「證滿作佛」當之;四《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明究竟地(一生補處)八相示現,《占察經》第四「一切功德行滿作佛」當之。五《華嚴.不思議品》諸佛念念出生智,此明佛「後得智」出生八相示現也。此五中,前四是因中示現,第五佛後業用也。斯經所明,若依諸師,多是第四(一生補處)作佛。若依今宗,此中無所屬,以彌陀巧方便,迴向所作故,因果共不可思議,若強論之,或應在第五(佛「後得智」)之中焉。

  《要解》上云:以釋迦八相,寄菩薩說。此意有二:一示此眾與釋迦,同淨土來現眾,此乃主伴無二,互示主伴,主伴二而無二,同一大悲故。……二示八相示現,一代化儀,皆為此經「序分」,……其示現八相,度脫一切眾生者,一時來會,標一代化儀,但歸此(彌陀淨土)一法。是以《法華》《華嚴》以往生為終益,彼猶為彌陀「十九願」益、「第十八」真實之利,至今經彰已,出世本懷其可知。……釋迦已從安養出,八相示現,說此妙經,菩薩亦于十方,如釋迦尊,八相示現,說此妙法!

  從十信滿(初住)位到等覺位,皆可示現八相成道,十方諸佛皆以此「常法」度衆生。然而,阿彌陀佛久遠劫已成佛了,從果地(法身常寂光土)來此示現;以功德無量的光明/名號攝受念佛眾生,往生極樂淨土,即入大乘正定聚,一生得證涅槃佛果,「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更由於彌陀本願的加持,就有能力去娑婆示現八相成道。這種平等的受用,是不可思議的「彌陀巧方便,迴向所作」」[44]。《無量壽經》以釋尊於娑婆成佛的「八相」,寄寓於與會的菩薩而說,其意有二,除了表示釋尊與淨土菩薩「互示主伴,同一大悲」,廣度一切眾生之外;更為了彰顯釋尊「一代化儀,但歸一法」,就是彌陀淨土念佛往生之法!是故《法華》《華嚴》諸經,同聲勸歸西方極樂,以此為學佛修行的終極利益,因此,《無量壽經》所開示的平等普救十方眾生,「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之法,才是釋尊「出世本懷」的本懷。故云:「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八相成道示淨土,信願持名佛道成。」

  也有人質疑:「極樂國土終有盡,阿彌陀佛涅槃時」;並以《觀音授記經》所說「未來無量劫,阿彌陀佛入涅槃,觀音菩薩次補成佛。」而判阿彌陀佛是「化身」佛,是「有量」的無量壽,也就是以因位的「八相成道」來規範阿彌陀佛及其淨土;對此疑誤,道綽大師《安樂集》上卷云:

  此是報身示現隱沒相,非滅度也。彼《經》云,「阿彌陀佛入涅槃後,復有深厚善根眾生還見如故」,即其證也。又,《(究竟一乘)寶性論》云:報身有五種相:1.說法及2.可見,3.諸業不休息,及4.休息隱沒,5.示現不實體,即其證也。

  據此說明,阿彌陀佛的報身常住不變,只是隨眾生心而現涅槃相,並非實有入滅。這是對根機未熟的眾生,暫時示現(休息)隱沒,以攝化之,若是善根深厚的眾生,依然得見。《觀經疏》亦云:

  問曰:既言報者,報身常住,永無生滅。何故《觀音授記經》說「阿彌陀佛亦有入涅槃時」?

  答曰:入、不入義者,唯是諸佛境界,……諸法平等,非聲聞作,非辟支佛作,非諸菩薩摩訶薩作,非諸佛作;有佛無佛,諸法性常空,性空即是涅槃。……以斯聖教驗知,彌陀定是報也;縱使後入涅槃,其義無妨。

  報身是不生不滅的涅槃;故無所謂「入不入涅槃」的問題。若有,也是佛的觀機逗教,隨順引導念佛人往生淨土以成佛。如《觀經疏.序分義》的「隱顯隨機,望存化益」。

  以上引證及論述,或可說明:諸佛以應化身所示現的「八相成道」,尤其「入住出」胎,雖隨順世間的「孕產」之形式,卻又不同於凡俗由「產門」入出,且始終「正知正念」,母子皆無孕胎之苦,亦無難產之危,這些「一樣窗前明月夜,才有梅花便不同」的異相,對習慣於現代「科技與人文」的學者而言,或許難以信受,於是各依其專業而提出種種看似合理的解釋,如上所舉之「剖復生產、神話象徵、實有其事」三例,或能暫時自我說服,卻忽略了佛法乃出世間不思議之實證,不能僅依人類意識之思惟、想像而掌握其奧秘與實質;因此,我們寧可相信此乃經論所開示,以「佛之知見」為依據的「大權示現,方便利物」;雖一時難於勝解、悟入,卻活在佛光攝取中,因信而得益;可免於師心自用,而游離於佛門之外。

 

2023年2月11日

 

註釋:

[1]〈釋迦降生釋種成佛緣譜〉第四(出《普耀經》一名《方等本起》):《瑞應本起》云:菩薩初下化乘白象,冠日之精。《修行本起》云:夫人夢空中有乘白象,光明照天下,詣無憂樹。《大花嚴經》云……適至樹下。樹即屈枝自歸王后。諸天百千咸共散花。爾時菩薩從右脇生。
[2]《四教義》卷7:三藏教……所言八相成道者:一從兜率天下,二託胎,三出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轉法輪,八入涅槃。一兜率天下者,菩薩將欲下生時,用四種觀人間:一觀時,即是人壽百歲時,是佛出世之時。二觀土地,諸佛常依中國生迦維羅衛,即是百億日月之中也。三觀種姓,佛生二種姓中,一剎利姓勢力大故,二婆羅門姓智慧大故,釋迦牟尼佛生剎利姓也。四觀生處,何等女人,能懷那羅延力菩薩,唯中國迦毘羅婆城淨飯王后,能懷後身菩薩。如是思惟已,後從兜率陀天下。……一切眾生邪慧入母胎,菩薩憶念不失,故名正慧入母胎。……菩薩滿足十月,正慧不失念,從右腋而出,胎生墮於地,即行七步,口自發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
[3]釋妙嚴〈《華嚴經》如來八相成道之研究〉
[4]《佛祖統紀》云:「大乘開住胎,合降魔於成道;小乘開降魔,合住胎於托胎。」藏傳佛教依彌勒菩薩《寶性論》,分為十二階段:兜率說法、乘象入胎、樹下降生、太子習藝、宮中娛樂、遊觀四門、削髮出家、山中苦行、降伏諸魔、證菩提覺、廣轉法輪、雙林入滅,擴充了成道之前的事蹟。
[5]〈鹿野苑笈多王朝釋迦四相圖浮雕〉:「釋迦誕生、降魔成道、動轉法輪、涅槃寂滅」,就是佛傳的「四相圖」。又,《佛陀成道圖》,繪製或雕刻「佛本行」的連續圖,有:四相、八相、十二相,亦有以三十二相或一百零八相,以描繪佛陀一生之重要情節。
[6]藏傳依彌勒菩薩《寶性論》,分為十二階段:兜率說法、乘象入胎、樹下降生、太子習藝、宮中娛樂、遊觀四門、削髮出家、山中苦行、降伏諸魔、證菩提覺、廣轉法輪、雙林入滅,擴充了成道之前的事蹟。
[7]〈經是佛親口說的嗎〉?
[8]〈佛陀是剖腹產出生的嗎?佛陀母親為何七天後就死了?〉
[9]〈古代中國剖腹產生的孩子:能活下來的都不是一般人〉
[10]魯瑞菁〈《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子羔》感生神話內容析論─兼論其與兩漢經說的關係〉
[11]鄭僧一〈觀音—半個亞洲的崇拜對象〉云:保賢法師亦假定悉達多太子爲剖腹產,並提及佛陀同代的祇域(耆婆)之外科手術。案,保賢法師(1909~1987)山東東平人。筆名火頭僧。自幼出家,先後就學於弘慈佛學院、湛山寺佛學院。(1957)抵香港,弘法無懈,護法論辯之文,常見於「香港佛教雜誌」。
[12]《顯密生死書/29》:菩薩三時,皆正了知,十地皆爾;異生三位,皆不能知。
[13]【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2018年所列舉「孕婦選擇剖腹產,申請健保給付」的20項適應症。
[14]李坤寅〈釋迦牟尼佛傳記的神話性格分析〉;此文從阿含部、律部、本緣部中,以文化、宗教語言等詮釋,肯定了佛陀八相由歷史中「理性的存在」轉為「主觀信仰」的神話性,不僅有信仰者的宗教體驗,也有某程度的深層含義。
[15]〈春風化雨.揭開佛陀「右脇而生」之謎〉,《香光莊嚴》42期
[16]谷峰〈右脅出生的三種解讀〉有較多元的分析:1.異於凡俗;2.清淨聖潔;3.古印度種姓。
[17]南北朝時佛教「五種」不淨,《大智度論.釋初品中》:生處、種子、自性、自相、究竟,隋唐以後「七種」不淨,《淨土十疑論.注》:種子、受生、住處、食、初生、舉體、究竟。受佛教不淨觀的影響,中國民間以「血污」能破聖物的神性。
[18]王晴慧〈論漢譯佛傳入胎相之白象符號意涵〉。
[19]趙艷《佛傳與圖像—釋迦牟尼神話》:本書將釋迦牟尼神話分為「誕生、降魔成道、初轉法輪、涅槃」四部分,涉及多個象徵義的核心情節。還原了釋迦牟尼從擁有「人性」到賦予「神性」,從歷史人物轉為神話人物的過程。
[20]如〈本師釋迦牟尼佛從「右脅出生」的事證〉;楊富學〈摩尼教對佛道降誕傳說的比附與改造〉
[21]《阿毘達磨俱舍論》卷九:「若男處胎,依母右脇向背蹲坐;若女處胎,依母左脇向腹而住。」
[22]《史記.楚世家》:陸終生子六人,訴剖而產焉。《世本.帝系》:陸終娶於鬼方氏之妹,謂之女嬇,是生六子,孕三年而不育。剖其左脅,獲三人焉;剖其右脅,獲三人焉。
[23]明.陸容《菽園雜記》:史傳所載,脩已背坼而生禹,簡狄胸坼而生契,陸終氏娶鬼方之女,開其左右脇而生昆吾等六人。浮屠氏稱釋迦之生,出母右脇。黃冠氏稱老聃之生,出母股下。先儒多以為妄。魏黃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子,從右胳下水腹上出。宋時,莆田尉舍左有市人妻生男,從股髀間出,皆創合,母子無恙。二事比前所記,各有指據,然亦未敢盡信也。近見巡按鳳陽御史周蕃奏:靈壁縣民家生一子,潰母臍下而出,創潰處尋愈。蓋覆實以聞。據此則汝南、莆田二子之生,當亦不誣也。愚意創之潰,潰其腹耳。子未生時,函胎子宮,非在腸外空洞處,今潰腹而出,豈子宮亦潰邪?子宮若潰,此婦有死而無生矣。且復無恙,此竟不可曉。
[24]詳文如下—–明.文林《瑯琊漫抄》云:明成化辛丑,宿州奏:一婦人自脇下生一男。弘治改元戊申,余按宿,召視之,八歲矣;名佛記兒,是黃醫官之甥。先是,母娠時,脇腫如癰,比就褥,母亦昏暈不知,比蘇,視脇已平,斑痏甫合,乃知脇下生也。子狀貌頗磊落,鼻上一痣,黑而大。
[25]《本草綱目》詳云:明隆慶五年二月,唐山縣民婦有孕,左脅腫起。兒從脅生,俱無恙。
[26]生不由徑(陳雪嶠《揚善月刊》2003.12.28)《論語.雍也》:「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喻行事光明正大,不投機取巧,不走捷徑(後門)。
[27]【中西醫病名對照表】:分娩前之胎位不正:橫產、逆產、橫生逆產、橫生倒產、偏產。肩部難產:橫產、倒產、逆產。急產逆產、傷產。胎兒胎位異常及先露異常,臀位或其他先露異常被成功轉變成產式者:逆產、倒產、橫產、橫生、偏產。……
[28]賴姮伃,《人傀:李時珍對怪異身體的認知與想像》
[29]此論中提問云:「一切生中,何生最勝?應言最勝唯是化生。若爾,何緣後身菩薩,得生自在,而受胎生?」
[30]Aurva奧裡伐,印度神話裡的仙人,優哩婆子,婆利古孫知識連結他很慷慨,國王使祭司富有,祭司忘恩負義,國王的刹帝利孫子們將祭司滿門抄斬,連胎兒也不放過,奧里伐從母親腿部生出,全身放光,使刹帝利們雙目失明。他的子孫能噴出火,梵天賜給他的子孫財富與國土,並與他們每隔一段時間毀滅世界一次。
[31]Prthu栽培之神;傳說中偉大的國王,毗濕奴的化身之一
[32]Mandhatri曼陀特里,甘蔗族王子,國王欲婆納什婆的兒子。欲婆納什婆喝了祭祀的水,從右肋生出曼陀特里,曼陀特裡吸吮因陀羅手指為乳長大。
[33]Kaksivat迦吉濕婆,神話中長暗仙人之子,美少年,某國王許十女為其妻;迦吉濕婆(Kaksivat),古印度傳說中的仙人,又稱“迦吉濕梵.迦吉濕婆(長暗仙人與優濕耆之子)
[34]《法華經》:「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梵網經》:「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為此娑婆世界坐金剛花光王座……。」《入中論》:「十方世界佛行境,如其所有微塵數,佛證菩提劫亦爾,然此秘密未嘗說。」《悲華經》卷8云,釋尊前生曾為「寶海梵志」,發大誓願,選在娑婆五濁,人壽120歲,來此示現八相成道,度化眾生。寶藏如來讚曰:「汝是丈夫,一切大眾所不及也,所作勝妙甚難,誓願取不淨土、五濁惡世,人多作逆,乃至成就諸不善根,調伏攝取如是眾生。……一者願取不淨世界;二者於不淨人中施作佛事;三者成佛已,三乘說法;四者成佛已,得中壽命不長不短。是名菩薩四法精進,是謂菩薩如分陀利。……汝於佛前,已生大悲分陀利故,攝取多逆,成就一切諸不善根五濁惡世,而於是中隨調伏之。」人壽百歲的娑婆眾生,煩惱深重,是他方剎土所摒棄、放逐而聚在此處;很多菩薩都不敢來,而寶海梵志一來再來,永不放棄,故被讚歎「如分陀利,非如餘華」。

[35]《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68亦云:但由方便善巧威力,為有情類示現入胎,乃至涅槃,種種化相。何以故?諸天計常,謂無墮落,是故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為破彼執,示現入胎。
[36]慈舟法師《大乘起信論.述記》
[37]日本有「本地垂跡」之說,視其本土神祇乃佛菩薩的化現。
[38]這是有人問:釋迦佛,經母右脅誕生,似與基督復活一樣,不合科學根據,是否讚其不同凡夫,而無其實?
[39]釋元曉《佛說無量壽經.宗要》:所言順理而發心者,信解「諸法皆如幻夢,非有非無,離言絕慮」;依此信解,發廣大心。……一切法,皆如幻夢,非有非無,離言絕慮,非逐言者所能稱量,是故名為「不可稱」智。……諸法甚深,離言絕慮,不可尋思稱量,如言取義。
[40]科學數據都有人為的誤差,且一切數據只能用既有的知識去解釋、推理,雖暫時講得通,卻未必是對的;好的科學可趨近於真理,但達不到那個境界;所以,現今的科學知識可能被新推翻。
[41]〈為什麼要從腋下出生?〉
[42]釋天潤〈「十廣大佛事」之研究—以《華嚴經.佛不思議法品》為中心〉:1、滅除一切無明黑暗。2、降伏魔怨制諸外道。3、永滌一切煩惱心垢。4、成就一切善根。5、永出一切惡趣諸難。6、淨治一切大智境界。7、成就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總持三昧、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清淨功德。8、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及諸相好、身語心行,成就滿足。9、善知一切諸佛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10、一切智智所行境界,為欲成熟一切眾生。
[43]大安法師〈《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
[44]淨空法師〈八相表法的啓示〉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