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開示(2023年11月11日新營)
一、皈依前開示
在舉行皈依儀式之前,我先介紹一本我們淨土宗出版社所出版的隨身書,書名叫做《略談三皈依》,大家都可以請回去看,才曉得皈依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要皈依?皈依會有什麼好處?接著跟大家講兩件皈依利益的感應事蹟。
(一) 印光大師度女鬼
第一件是《印光大師全集》所記載的。印光大師於民國30年(1941)往生,也是近代的一位淨土宗的高僧。原文如下:
有一天晚上,有一位女鬼很痛苦的跪在關房前求救。
她自己說:「我是某省某縣的人,丈夫個性毒辣,致我死於非命,至今含冤未伸。他已來函請求皈依老法師(印光大師),來信已在途中,明日必到。他若得皈依三寶為佛弟子,我即永無超生之日,懇求老法師 萬勿准許。」哀求不已。
我開示她說:「恩怨本自平等,善惡了無自性;既遭惡緣,宜求解釋,免得世世酬報。妳應發心皈依三寶,我可代妳求法力加被,妳可從此解脫,並諭知妳的丈夫為妳超薦。」
女鬼終於答應,隔天果然有求皈依之某某。
印光大師在江蘇省蘇州閉關的時候,每天開放一小段時間讓信眾、蓮友請法。
有一天晚上,有一位女鬼很痛苦的跪在關房前求救。雖然是晚上,但印光大師還沒休息,所以是親眼清楚的看見,不是在夢中。
這位女鬼很痛苦的說:「我是某省某縣的人,由於丈夫個性毒辣,把我害死了,使我死於非命,一直到現在,含冤未伸,怨氣在心。但我的丈夫已經寫信請求老法師為他做皈依,這一封信已經在半路之中,明天就會寄到。如果他皈依了三寶,成為三寶弟子,我就無法報復,永遠沒有超生的日子了。所以懇求老法師不要為他皈依。」女鬼不斷的哀求著。
印光大師一聽,就跟她開示,首先說:
恩怨本自平等,善惡了無自性。
意思是,恩與怨本來是平等的,善與惡也毫無本體,恩怨與善惡都沒有本質,都是空性的。所謂恩惠或者是怨仇,這兩個看起來好像是對立的,一般人認為,恩惠就是有恩情,怨恨就是彼此相害有仇怨,這兩個看起來好像不同,但其實是一樣的,是平等的,恩跟怨沒有兩樣。為什麼呢?因為善、惡並沒有自性,善沒有一個固定善的本體,惡也沒有一個固定惡的本體。
一般人認為善就是善,惡就是惡,所以善有善的行為,惡也有惡的行為,善因將來受樂的果報,惡因將來受苦的果報,怎麼會沒有自性呢?
其實是了無自性的。亦即並沒有固定的善或惡,為什麼?因為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成熟了,自然就會有這個行為。這個因緣是善的,就有善的行為;這個因緣是惡的,就會有惡的行為。因緣改變了,善跟惡就跟著改變了,所以善惡跟恩怨都是不定的。
我們眾生生生世世以來,曾經行善上生過天堂或人間;也曾經做惡,墮落地獄餓鬼畜生,所以我們的行善,不是永遠都在行善,是不固定的;我們行惡,有時也會行善,都隨因緣轉變。一切都是因緣。
我們身體的存在是色受想行識五蘊的因緣和合,時刻在變化,所以我們人是空的,沒有人的本質;如同房子是各種建材的組建和合,也時刻在變化,所以也是空的,沒有房子的本質;又如同車子是各種零件的調配和合,也時刻在變化,所以也是空的,沒有車子的本質。宇宙間日月星辰,包括我們住的這個地球上山河大地,花草樹木的生長,也無非都是各種因緣聚集的,它們並不是固定的,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因為變化,原有的就不存在了,所以萬事萬物了無自性,毫無自我、自體、本質,都是空的。
如《心經》所說: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又說: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因緣是無常的,是會變化的,因緣會導致最後都痛苦的。為什麼呢?人有生老病死,細胞會新陳代謝。生老病死,死了,就親人分開,彼此豈不是很痛苦?同樣的,人有某種成就,未必永遠成就;富貴,也不是永遠富貴,在衰敗的時候,就痛苦了。所以一切都在因緣和合的過程當中,萬事萬物都在生住異滅的過程當中,宇宙也在成住壞空的過程當中,都沒有一個是固定永恆不變的現象。所以《中論》說: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印光大師為了化解她的怨氣,接著又說:你之所以被丈夫害,是因緣,如果沒有這個因緣,妳不會嫁給他而受他所害。所以冤宜解不宜結,不要冤冤相報,你也應該發心皈依三寶,你如果皈依三寶,將來妳也能夠解脫,我也會勸告妳丈夫,為妳做超薦,所以妳就允許他來皈依,他皈依、你也皈依,他又為你超薦,互相解開這個冤仇,不然,這一世他害妳,下一世妳害他,冤冤相報永無了期。
再者,他的皈依三寶跟你的解脫是兩回事,是不相關的,不會障礙妳將來的超生,因為這個業報受完了,業報一盡,自然就會超生;尤其妳如果放下報冤報仇的瞋恨心,反而會很快消了這個業障,而很快超生。一般人沒學佛不知因果業報的道理,沒有正知正見,甚至是迷信或心存邪見,倒致一錯再錯,不斷相害。
經過印光大師懇切的開導,那個女鬼也就放下了報仇的執著心,同時願意皈依三寶。
隔天,印光大師果然收到一封信,就是女鬼所講的某某省某某縣某某人寄來要請求皈依的信,可見這個女鬼所講的內容都是真實的。
由這件事,我們就曉得皈依三寶能夠擋住冤鬼的討債,能夠暫時避免這種冤冤相報,彼此互害的痛苦果報。如果沒有皈依的話,時間一到,就受報了。經典也說,皈依三寶下輩子就不會墮落三惡道。這是第一個關於皈依的故事。
(二) 歸依三寶可消宿對
第二件也是近代的故事,這件故事是朱鏡宙老居士講的,標題是:「歸依三寶可消宿對」。「宿對」,意指「過去世所造的惡業而成的冤仇,也就是一般常說的冤親債主」。
朱鏡宙是大陸人,當年是跟隨國民政府來台灣,住在台中,是一位學佛很虔誠的老居士。他把在中國大陸所聽聞的感應事蹟記載下來,編輯成一本書叫做《夢痕記》,這件故事是老居士輯錄在《夢痕記》中的,故事內容如下。
有一個居士叫劉宗沛,是民國時代的人,曾經留學日本,學習法律,回到中國當過警察廳的署長。因為感覺當時時局動亂,到處都在戰爭,因此在他的家鄉蓋了三間房子,用來閉關、修行、學佛。
他有一個妹妹,嫁到隔壁村。有一天,妹妹生了很重的病,由於劉宗沛會把脈,也會抓藥,所以就去隔壁村為他妹妹看診,並且勸導他的妹妹皈依三寶,她妹妹聽哥哥的話也發心要歸依三寶。
發心歸依三寶的當天晚上,他妹妹就做了一個夢,夢到兩個童子來到他面前,以質問的口氣問她:「你要歸依三寶是嗎?」
妹妹回答說:「是。」
童子:「我們之間還有一筆宿債還沒清算,你怎麼可以歸依三寶?」
妹妹:「是我哥哥要我歸依的。」
童子:「不管張三李四,千言萬語,總之你不能去歸依三寶。」
妹妹:「我已經答應了,而且已經請了一位出家人明天上午替我傳授三歸依。」
童子:「不行不行,你受了三歸依,我們的舊帳,要上哪裡去算?」
妹妹:「那麼你們的意思是怎麼?」
童子:「這樣,我們一同去跟你哥哥講,明天不受歸依。」
妹妹不得已,就跟兩個童子到她哥哥的家。將抵達哥哥的家之時,在不遠的地方,兩個童子看到他哥哥家門外,蹲著一隻白色的象,兩個童子看到這隻象,心裡就很害怕,不敢再向前。之後,就跟他妹妹說:「去!去!算了!算了!我們的舊帳以後再說吧!」
夢境到這裡,劉宗沛的妹妹就醒過來了。
次日,妹妹就到哥哥家,也順利歸依了。她就把昨天晚上所夢到的事跟哥哥講,他哥哥恍然大悟,跟妹妹說:「我最近正在誦《普賢行願品》。」
在佛教中,文殊菩薩的坐騎是獅子,普賢菩薩的坐騎是一隻白色的六牙白象,可能是這個原因,所以才有六牙白象出現在他的家,擋掉這兩個童子的阻礙。
由於這個夢境的啟示,劉宗沛就想:「只是歸依三寶,功德就已經這麼大了,假使出家的話,功德豈不是更大?」
因為歸依三寶是出家在家都可以的,而且是學佛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受五戒、八關齋戒;再來的話就是出家,受沙彌戒、沙彌尼戒,進一步受比丘、比丘尼戒,以及受菩薩戒。一層比一層高,當然,功德也一層比一層大。所以劉宗沛就發心出家了,並且把他的家改為道場,叫做「彌陀道場」。顯然是念佛、學淨土的,發心要往生極樂世界的彌陀道場。因為他有德行、有攝受力,同時也因緣成就,因此能夠引導他的家人、親戚,總共四十幾個人出家,這都是由他妹妹的夢境所啟發的。
這兩個童子到劉宗沛的家看到六牙白象,是因為劉宗沛最近正在誦《普賢行願品》,假設,那時候劉宗沛是誦《無量壽經》或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話,那這兩個童子所看到的肯定不是六牙白象,那會看到什麼?就會看到阿彌陀佛,或者看到佛光、蓮花之類,跟阿彌陀佛有關的莊嚴景象。因為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有什麼因就會產生什麼果,我們念佛人所感應的只有一個,就是阿彌陀佛。
宇宙間,靈界也好,冥界也好,鬼神或菩薩,乃至十方諸佛,就好像一個大房子,有很多大小、形狀不一的電燈,每一盞燈都有開關,開關一按,對應的燈就亮。
我們念佛人按的開關,就是按阿彌陀佛的開關,跟阿彌陀佛感應。阿彌陀佛的開關在那裡?就在六字名號,就在我們的嘴巴,在我們的心中。我們只要起心動念,張口念佛,就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了。我們起心動念,信受彌陀救度,從此就不是在娑婆世界流轉的凡夫,已經是極樂世界菩薩聖眾之一。這就是如是因,如是果。
淨土宗是很單純、很簡單、很容易的,就是三個一:「一佛、一法、一淨土」。
一佛,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尊佛,作為我們的依靠。
一法,就是這「一」句佛號,作為我們的稱念。
一淨土,就是阿彌陀佛的淨土,是我們唯「一」無二的目標。
這三個「一」,都沒有離開「南無阿彌陀佛」。
大家現在皈依是初步,但終極目標是要解脫輪迴,要成佛道,那就要往生極樂世界才能達到這個目標。不然,僅僅受了三皈依,還在六道當中,雖然下輩子不至於墮落到三惡道,但這不究竟,因為在生生世世輪迴當中,由於我們都是罪惡凡夫,都是惡多善少,所以總會在某一生某一世墮落三惡道的。
不過單就皈依的內容跟功德來說,就有相應的好處,至於剛剛所講的進一步出家受戒修行,又是另一層面的道理。
(三)自發心皈依,以學佛為人生目標
大家聽了這兩則感應事蹟,就瞭解皈依是有功德的。大家有緣要皈依,就必須是真心誠意的皈依,而不是隨緣性的,也就是要發自內心的,不管是別人鼓勵,或是從書上看到皈依的意義跟好處,總之最終是觸發自己內心而真心的想皈依,這就是自發心皈依──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皈依是自發性的,表示自己對佛法堅定的信仰,以及修學佛法的堅定向心力與人生目標。
(四)皈依的意義與譬喻
「皈依」,「歸」就是「歸投」,「依」就是「依靠」,完整的意思是歸投依靠三寶。以前,我們不知道有佛法僧,不曉得要修行解脫輪迴,現在知道了,所以就歸投三寶來作為我們生命的依靠。
歸投依靠的意義,佛陀在《大報恩經》中用譬喻來說明:有一個人得罪了本國國王,國王要抓他去砍頭,生命危在旦夕,那要怎樣才能解脫這個災難呢?有一位智者就告訴他,你只要去依靠鄰國,因為鄰國的國王很慈善,可以保護你。於是,這個人就去求助鄰國的國王,鄰國國王就跟他說:「你只要不離開我的國家,並且遵守我國的法令,我就可以保護你,使你一生平安,免除被殺的命運。」這是釋尊對皈依的比喻。
我們眾生都犯了法,得罪了閻羅王,犯了什麼法?犯了五戒,行了十惡,沒有行十善,怎麼說?五戒第一條是殺生,我們都有吃過肉,只要是吃肉沒吃素,不是直接殺,就是間接殺。五戒第二條是偷盜,偷盜的範圍也很廣,也很微細,不是只說偷東西,包括欠債不還,或使用不當,譬如拿公司、拿政府的東西做為私人使用,假公濟私,這個也屬於偷盜。五戒第三條是邪淫,不只是行為,只要起心動念,起了逾分的淫念,也是犯了邪淫。再來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些都是妄語的範圍。這樣就犯了惡,得罪了閻羅王。
主要表達的意思是說,我們眾生都有貪瞋痴,起心動念都是惡多善少,所以在六道輪迴當中,往往墮落在三惡道的多。要避免墮落三惡道,首先要皈依三寶,受三寶的保護,獲得人身,然後再進一步的修行,斷除煩惱。這是佛陀的教示。
這樣說來,我們每個人都得罪了閻羅王,都犯了法,從這一點來講,六道輪迴的罪業凡夫首先都要皈依三寶,下輩子才能避免墮落三惡道。當然,最究竟圓滿的方法就是要念佛。
(五) 念佛最容易最殊勝
念佛最容易了,不管有皈依、沒皈依,有出家、沒出家,是善人、惡人,是聖人、凡夫,只要念佛願生極樂,一律平等;如果沒有念佛願生極樂,就一切不平等。怎麼說呢?
一般情形是,根機銳利的,修行境界比較高;愚鈍的,修行境界比較低,就各自不平等了,所謂「父子登山,各自努力」。可是只要念佛,這句名號就能讓所有不平等的成為平等,所有不能離開六道輪迴、離開三惡道、離開地獄的眾生,統統離開地獄、離開三惡道、離開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快速成佛,究竟解脫。這就是淨土宗念佛最殊勝、又最簡單容易的地方。
為什麼這句名號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力用?因為這句彌陀名號,是阿彌陀佛的名號,跟一般的語言文字完全不一樣,不只是白紙黑字、一個聲音,這句名號是阿彌陀佛經過五劫思惟,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把因地的發願與果地的功德,統統融合結晶成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來迴施給所有眾生。
因此,眾生只要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在稱念這句名號的時候,就等於全部領受阿彌陀佛的功德了。從此,他不會再去六道輪迴,極樂世界就有他的蓮花;斷氣的時候,立刻在極樂世界的蓮花化生成佛。這就是淨土法門既容易又殊勝的地方。接下來,就開始舉行皈依。
二、皈依後開示
皈依的儀式很短,但是皈依的心堅如磐石,永不改變。
皈依要有正確觀念,也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佛法僧三寶」的根本是講什麼呢?就是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這是皈依者最基本應有的觀念。要知道在這個宇宙當中是有因果報應的,這是真實不虛的。
「報應」是就善惡來講,所以叫「善惡報應」。善惡報應分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有一首偈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這是佛陀所講的。意思是說,我們想要知道過去世所種的因,只要看這輩子所受的果報就曉得了。我們這一輩子出生在人道,就曉得過去,生生世世以來曾經累積過生而為人的因,這輩子緣成熟了,所以就有生而為人的果報。種什麼因,就有什麼果報,所謂因果三根柱子──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
生而為人是過去世有善的業,這個叫「引業」,引導我們來到人道投生為人。至於生而為人,這一生圓不圓滿,這要看其他的業。
我們生而為人是「引業」,一般講「五福臨門」就是:富、貴、健康、長壽、善終。這五福能不能圓滿,就各不一樣,這個叫「滿業」。如果很富有、地位崇高、平生人脈很廣、而且相貌莊嚴、身體健康、即使長壽也沒有什麼病痛、臨終時也很平順,這個就是他生而為人善緣充滿;如果很貧窮、多病、短命、不好善終,表示過去世以來,雖然有累積人的業,可是其他的業不圓滿。
經中說:「長壽者,從慈悲中來;短命者,從殺生中來;富貴者,從布施中來;貧窮者,從慳貪中來。」如果這一世貧窮,表示我們過去世雖然有種了人的善根,可是布施比較少。如果這一世體弱多病,表示過去世殺生或吃肉比較多,都有個人的因跟果。這個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再者,夫妻恩不恩愛,兒子健不健康、聰不聰明、孝不孝順,也是跟過去世有關。過去世沒有累積那個業的話,不可能會出生在某個家庭裡,來當他的兒子;過去世跟對方沒有那樣的緣分業報,也不可能會共結連理。父母、夫妻、兒女、事業,也都一樣。有的人不怎麼努力就能夠賺錢,有的人一輩子辛勤,不但賺不到錢,而且虧本,這都跟過去世有關。
大約的說,人的前半生往往都緣於過去世的業因,可是後半生就不一定了。後半生如果皈依或念佛了,整個就會轉變。
談到這裡,就談論到命理。佛教對命理的看法是怎麼樣呢?佛教不是「宿命論」,佛教是「因緣論」,可是剛剛講的豈不是宿命論嗎?也不是。宿命,是談過去的因跟現在的果,但就因緣論來講,這些是可以改變的。如果是宿命的話,從出生到老死,都已經被決定好的,無法改變。佛教不是這樣的。這一輩子的命運,可以由我們現生的行為善跟惡而來轉變,所以佛陀講的是因緣論。
「因、緣、果」錯綜複雜,生生世世以來,我們所造的業因非常多,粗的細的都有。我們既然學佛了,曉得命在我心,所謂「業由心生、業由心改;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我們只要時時存善心,逢緣遇境說好話、做好事,不好的果就會轉,尤其「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的念佛人,已經不是娑婆世界的人,都在阿彌陀佛光明的保護當中,不會受天魔外道或冤家債主的障礙。
佛堂兩邊的對聯—–「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是擷取自《觀無量壽經》的經文。「攝取」的「攝」是提手旁,掌握在手中叫做「攝」。也就是說,信佛念佛的人,已經是在阿彌陀佛的如來掌中,永被阿彌陀佛攝取保護住,不會再流落三惡道,乃至流轉六道,不但不會受我們生生世世冤家債主的障礙,也不受天魔外道、閻羅王的抓取傷害。因此我們一旦開始念佛,命運整個都會隨著改變了。
為什麼呢?因為一個皈依三寶的念佛人,有因果觀念,自然會時刻警惕自己:我現在起這個念頭,是善還是惡?我現在跟人家所講的話、所做的事情,是善還是惡?如果是惡的,那就儘量不要做;如果是善的,那就儘量去做。
所以皈依的人,首先要有善惡因果的觀念,然後在生活當中、與人互動當中,儘量要做模範,否則別人會覺得:你是皈依三寶的人,脾氣還那麼差,行為還這麼的粗劣,枉費你皈依三寶。本來想學佛,但看你這樣,我不學佛了。所以大家皈依後要起一個模範。在家庭裡面,皈依的太太給丈夫作模範,皈依的丈夫也給太太作模範,皈依的父母給兒女作模範,皈依的孩子給父母作模範。讓身邊的親友產生好感,生起「某某人皈依以後整個人都向更好的方向改變了,那我也要皈依,我也要學佛。」要這樣。
還有,皈依的人雖然沒有受戒,但也不去犯戒,同樣的也奉公守法,為世良民,不違犯國家的法令,國家所規定的就遵守,曉得這些都有因果報應的。有一句話說「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但有形的法律難免還是會有縫隙疏漏,只有因果才是真正的「疏而不漏」,雖然沒有人看到,沒有人知道,但「因果」知道。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有一天一定要受報的。
我們現在的因是念佛,果就是極樂,這一輩子,壽命盡了,就在極樂世界,不用等到下輩子或下下輩子。所以念佛的人,是有兩次死而更新重生的脫胎換骨:
第一次的死,是現在疑心的死,疑心怎麼死?本來懷疑阿彌陀佛,真的有阿彌陀佛嗎?真的念佛會往生嗎?這個疑心死掉了,深信阿彌陀佛的心生起了。
第二次的死,是未來肉體的死,死了就在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所以「往生」不是世間講的死,是「前往極樂,蓮花化生」。因此「往生」,跟一般人對「死」的概念是不一樣的,死的概念讓人覺得恐怖、陰森、不吉祥;可是往生淨土成佛是很神聖、很吉祥、很莊嚴的。所以「往生」跟「死」,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總之,我們既然曉得有因果報應,就要奉公守法,為世良民;進一步就是要念佛,修學淨土法門,這是對大家皈依的一種勸勉,讓大家瞭解皈依了之後,心態上知道應該怎麼樣做。
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信佛念佛,得生極樂。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