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摘錄

  1. 真正、絕對的「三好」
  2. 人生是什麼──攀藤食蜜喻
  3. 以念佛超度祖先
  4. 何故生命很尊嚴
  5. 一念,就是念念,就是相續
  6. 念佛中,祖先與嬰靈都往生
  7. 生命的價值
  8. 彌陀三約定略說(摘要)
  9. 彌陀光明的作用
  10. 極樂世界──真正的家
  11. 曠劫輪迴 唯靠彌陀
  12. 善來諸友──與淨土宗善導寺幹部談話(摘錄)
  13. 阿彌陀佛久已成佛
  14. 「如來出世本懷文」略說
  15. 淨土宗「迴向偈」大意
  16. 順佛本願:三經一致,唯說稱名
  17. 以仁為己任的淨土法門
  18. 淨土宗的見道、修道與證道
  19. 無諍念佛,預期坐脫
  20. 「第十八願」與「第十九願」的「眾生」
  21. 莫因良醫而好病,應體佛心而念佛
  22. 出聲與默念
  23. 心念彌陀 身有光明
  24. 念念在定慧  
  25. 緣佛願力,念佛才與彌陀親
  26. 眾生求彌陀 徒令彌陀悲
  27. 萬德洪名具足彌陀的大願業力
  28. 「自信教人信」與「發心」
  29. 名號獨運 稱名獨達
  30. 三種念佛
  31. 念佛人應有的平常心態
  32. 專稱佛名,易行頓超
  33. 名號有聲光明,光明無聲名號
  34.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即是「稱我名號,願生我國」
  35. 稱名念佛即是口業稱名
  36. 淨土宗根源之第十八願(本願)
  37. 萬德洪名是──「名即體」「名即法」
  38. 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39. 念佛的現當二益
  40. 不可思議的名號功德
  41. 學佛之人理當眾善奉行
  42. 人生唯一大事
  43. 顓蒙念佛,暗合道妙
  44. 機法二種深信
  45. 黑奴小孩與船長的故事
  46. 普勸有緣常念佛
  47. 一切恐懼 為作大安
  48. 彌陀的呼喚
  49. 色與空
  50. 隨順
  51. 得道因緣
  52. 為道日損
  53. 殊勝的淨土法門
  54. 廣結佛緣
  55. 東土釋迦智者大師
  56. 略談如何從「俗諦」邁向「真諦」
  57. 不斷煩惱得涅槃
  58. 稱名念佛
  59. 極樂世界的蓮花
  60. 十念當往生
  61.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62. 我們是怎樣的人呢?
  63. 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佛呢?
  64. 學佛從「否定自己」開始
  65. 罪惡生死凡夫
  66. 人的心
  67. 芬陀利花
  68. 不念彌陀更念誰
  69. 淨信
  70. 教念彌陀專復專
  71. 專稱名號至西方
  72. 轉識成智
  73. 轉苦為樂
  74. 人在世間
  75. 佛光是佛智慧之相
  76. 一失人身 萬劫不復
  77. 吳信叟 歸去來
  78. 長劫輪迴
  79. 人天皆苦
  80. 帝釋天三皈依的故事
  81. 彌陀的救度
  82. 苦海眾生
  83. 極樂無為涅槃界
  84. 報冤行與隨緣行
  85. 慧日法師弘揚淨土始末
  86. 法照大師的念佛奇緣
  87. 明來暗去 暗去明來
  88. 心如太虛空
  89. 「劫」的譬喻
  90. 無限的慈悲
  91. 願生──是智慧的結晶
  92. 光明名號
  93. 萬德洪名
  94. 關於念佛
  95. 妙好人
  96. 臨終三隨
  97. 「山海空市」與「四不可得」
  98. 「四不久保」的典故
  99. 佛陀「四門遊觀」的故事
  100. 「大石乘船」的譬喻
  101. 隨口稱名 萬德齊圓
  102. 彌陀的誓願
  103.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4. 實踐的佛法
  105. 高深又平常的法門
  106. 道基
  107. 修身的法鏡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演講摘錄
top

演講摘錄

莫因良醫而好病,應體佛心而念佛

       雖然阿彌陀佛的救度沒有條件,任何善惡的凡夫都平等的救度,這樣會不會讓我們懈怠?會不會讓我們有恃無恐而作惡多端?(眾答:不會。)所以,我們不要因為有良醫,反而我們自己喜歡去無病生病,應該要體會佛的悲心而念佛。要成為良醫必需具備醫德與醫術,所謂的醫德,就是醫生要將所有的患者視為自己的兒子,所以不管患者有錢、沒錢,不管患者是重病、輕病,一旦找上他,或是他遇到了,他都會盡心盡力的醫治這個患者,毫無保留也不計較有無報酬。同時這位良醫必須能夠醫治所有的疾病,任何癌症、愛滋病……他都能手到病除,有這樣的醫術才堪稱為良醫。既然名為良醫,他對病人是抱持著同情的心,盼望他的病人早日康復,這是一個良醫的心懷。如果病人因為有良醫在身旁,任何疾病都可以得到治療,所以即使沒有病也盼望生病,且任憑疾病的滋長,這樣可以嗎?對嗎?當然是不可以的,是不對的,因為生病是痛苦的,有病的人之所以需要良醫,表示他沒有能力自醫,才需要靠外面的良醫,因此,他就向外尋求良醫。所以,病人需要體會生病是痛苦的,既折磨自己也連累別人的,不要因為有良醫而喜好生病。同樣的意思,我們念佛人不因為有阿彌陀佛這位高明的醫生,念佛眾生都能夠救度,而喜歡作惡,應該要體會佛心而念佛。

 

       佛是怎麼樣的心呢?《觀無量壽經》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佛心就是大慈大悲,以平等而無條件的慈悲,來救度一切所有的善惡凡夫。《觀佛三昧經》也說:「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緣,緣苦眾生;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由這幾段佛語可以知道佛是大慈大悲,特別針對苦惱的眾生,要趕快去拔除他的苦惱,讓他早日獲得安樂。我們是不是苦惱的眾生?(眾答:是。)我們是苦惱啊!苦不堪言啊!所以,我們更應該要曉得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對象就是我。好像這個舞台的燈光很強,它照來照去都不是在照觀眾的,它都是在照表演的主角;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這個光明所要照射的主角是誰呢?是「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所以,我們應該體會阿彌陀佛是以悲憫同情的心,來包容我們、不計較我們的惡,如果今天祂計較我們的惡的話,那就等同閻羅王在審判我們,我們必定會被審判到地獄、餓鬼、畜生。可是,阿彌陀佛包容,阿彌陀佛不計較,阿彌陀佛主動積極的,平等無別的,為我們發願修行累積功德,來償還我們的業障,使我們業障消除、福慧增長,使我們順利安然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應該體會阿彌陀佛這樣的悲心,對我們的包容,對我們的體諒,對我們的不計較,對我們積極的給予。所以,我們體會佛心,對一切眾生也應該要這個樣子。

 

       因此,有體會佛心而念佛的念佛人,他的個性會轉變,他的性情會轉變,他的脾氣會轉變,他的相貌會轉變,他的命運會轉變;如果他念佛了,他的個性沒有轉變,他的脾氣沒有轉變,他的相貌沒有轉變,他的命運沒有轉變,就表示他沒有體會到彌陀的悲心,也可以說他沒有真正的信佛念佛。所以,我們念佛人要檢討自己的性情改變了沒有?我們是不是跟以前一樣,喜歡動不動就鬧情緒,動不動就不平不滿、比較計較、不能夠體諒包容?信佛念佛的人要「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是一個重生的人,如果還是跟以前一樣的心態觀念,我們就要深深的自我檢討。當然我們都是煩惱強盛、業障深重,並非我們今天一信了佛,就立刻的天旋地轉,就一八○度、甚至三六○度的大轉變,這當然不可能。可是,這一種觀照的、反省的敏銳力,是要比以前更強更敏捷的。

 


     (摘自「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