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人生意義

  1. 生活教育
  2. 護生與素食
  3. 出離與輪迴
  4. 諸行無常
  5. 醒世箴言
  6. 人生目的

第二篇 淨土信仰

  1. 皈命彌陀
  2. 念佛警策
  3. 機法深信
  4. 佛法知見
  5. 眾善奉行
  6. 深信因果
  7. 淨土信仰

第三篇 淨宗教判

  1. 正雜二行判
  2. 要弘二門判
  3. 聖淨二門判
  4. 自他二力判
  5. 難易二道判
  6. 總顯其義

第四篇 正依經論

  1. 往生論註
  2. 佛說阿彌陀經
  3. 佛說觀無量壽經
  4. 佛說無量壽經
  5. 總顯其義

第五篇 淨土宗旨

  1. 廣度十方眾生
  2. 願生彌陀淨土
  3. 專稱彌陀佛名
  4. 信受彌陀救度
  5. 總顯其義

第六篇 淨宗特色

  1. 現生不退
  2. 平生業成
  3. 凡夫入報
  4. 本願稱名
  5. 總顯其義

第七篇 淨宗宗風

  1. 淨土宗宗風(三)
  2. 淨土宗宗風(二)
  3. 淨土宗宗風(一)

第八篇 淨宗傳承

  1. 善導大師
  2. 道綽大師
  3. 曇鸞大師
  4. 天親菩薩
  5. 龍樹菩薩
  6. 第十八願
  7. 總顯其義

第九篇 淨宗弘傳

  1. 念佛度亡
  2. 念佛利益
  3. 念佛方法

第十篇 淨土述懷

  1. 淨土述懷

【法  語 二】

  1. 淨土短文(十一)
  2. 淨土短文(十)
  3. 淨土短文(九)
  4. 淨土短文(八)
  5. 淨土短文(七)
  6. 淨土短文(六)
  7. 淨土短文(五)
  8. 淨土短文(四)
  9. 淨土短文(三)
  10. 淨土短文(二)
  11. 淨土短文(一)
  12. 唯稱名
  13. 信 心
  14. 救 恩(二)
  15. 救 恩(一)
  16. 二河白道呼喚聲
  17. 死的恐怖
  18. 人生之實相
  19. 人生像什麼
  20. 無常法語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語
top

法語

現生不退

  1. 「現生不退」的意思是,不用等臨終往生極樂世界才確定不退,現在就已經不退轉了。


  2. 若依照華嚴、天台、禪宗、唯識、三論的解釋,要到極樂世界以後才有不退轉。我們這個法門不是這樣,而是「平生業成,現生不退」,現在就已得不退轉了,就如《無量壽經》所講:「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不必等待來生往生極樂世界後,不隔時、不隔日,這個法門是當生成就的法門!


  3. 往生極樂世界都是不退轉的菩薩的身份,是必須等到往生極樂世界才獲得?還是現生尚未往生就獲得了呢?是「現生不退」──還在娑婆,就預先獲得了不退轉的身份。因為必定往生,而往生必定是不退的。所以從因來說果,在因地時就說這個果報的話,現在就已經是不退,現在就已經是無量壽了。


  4.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所謂「即」就是當下,不隔日,不隔時,從「至心迴向」那一刻起就已經是往生涅槃報土的身份,永不退墮。


  5. 就一般了解,須得往生到淨土之後才不退轉,或者是自力的功夫證悟到初地或七地以上才不退,但現在未到極樂世界就獲得不退轉了,這是「從果說因」。因為我們必定往生,今生今世必定「順次生」,下輩子必定往生極樂世界,這樣說來,豈不是現在就不退了。


  6. 「平生業成,現生不退」亦即:平生之時,已得往生身份,不待臨終之刻;身在娑婆,已得不退轉位,不俟往生之後。


  7. 我們這個法門是簡易殊勝,是現生不退,不退報土,不退涅槃境界,不退成佛之身。


  8. 見佛身即見佛心,見佛心即悟佛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在於救度眼前醜惡卑賤、怯弱無力的自己,這便是入信,亦即是得到「信喜悟」的無生法忍(信心不退),這與《大經》十八願成就文所說「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同一意趣。


  9. 善導大師在三心釋中設立「二河白道喻」,說明行走白道的行者,在自覺貪欲、瞋恚之心強盛,無法止息,後退無路,必墮地獄的當下,忽然聽聞阿彌陀佛救度的招喚之聲說:「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突聞此語,如雷貫心,豁然醒悟,信眼開朗,不可思議,歎未曾有,立即住於大安心大滿足的境地(不退轉),彌陀救度法門所說的見佛或聞名即是這種心境的體悟。


  10. 第十一願當中有兩個願事:第一就是「住正定聚」,第二就是「必至滅度」。這兩種利益是到極樂世界才能獲得,還是現在就能獲得?從曇鸞大師的問答解釋中就可以了解。
    曇鸞大師說:「不斷煩惱得涅槃分」,意思是說,在還沒有往生極樂世界,無量貪瞋癡、塵沙煩惱罪業還沒有斷除時,就已獲得終必成就涅槃的身分。所以「涅槃分」就是指「住正定聚」。完全的「必至滅度」是往生後就能夠獲得。


  11. 所謂「正定聚」,就是「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這個不退轉,是只要「乃至一念」(「乃至一念」就是「上盡一形,乃至臨終十聲、一聲、一念,念其名號」之意)──這個念佛不是只為了現世的福報,或者是為了將來求生人天,都不是,而是「至心迴向,願生彼國」;有了這「迴向願生彼國」的話,「即得往生,住不退轉」,當下就獲得往生身份了。


  12. 在四十八願當中,乃至在整部《無量壽經》當中,除了說念佛以外,也談到諸行來迎、也談到三輩功行,可是,諸行來迎的目的,是要導歸念佛必生;三輩功行雖然各有不同,但每一輩都談到「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尤其是第十八願的成就文說: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乃至命終,一念念佛、願生極樂,當下就往生,就住於不退轉的果位,豈不是念佛很殊勝、超越一切、當生成就!


  13. 《觀無量壽經》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這在在都在說明依第十八願「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的眾生,他就是正定聚不退轉菩薩。


  14. 我們學佛的目的在於成佛,如果能夠進入必定成佛、不會退轉的地位,這樣雖然現在還沒有成佛,也就沒有恐懼了,因為既然已入不退轉位,總有一天必定會成佛。反之,如果我們還沒有進入不退轉位,那麼即使才高學博,深入經藏,而且精進勇猛,但仍難免心中會存有在多生多劫中可能會在某個因緣下退轉的顧慮。因此,菩薩道的各階位,最重要的就是初地,也就是歡喜地、不退轉地,只要能夠進入這個階位,接下來就只有前進,而絕無退轉,這樣豈不是必定成佛可期了。


  15. 彌陀本願名號具足萬善萬德,此萬善萬德讓於稱名之人,所以稱名願生之人,現生即已完全成就將來往生成佛之正因正業,於此娑婆世界雖是凡夫,已獲不退轉決定成佛之果位,將來誕生極樂,自然升進成佛。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