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人生意義

  1. 生活教育
  2. 護生與素食
  3. 出離與輪迴
  4. 諸行無常
  5. 醒世箴言
  6. 人生目的

第二篇 淨土信仰

  1. 皈命彌陀
  2. 念佛警策
  3. 機法深信
  4. 佛法知見
  5. 眾善奉行
  6. 深信因果
  7. 淨土信仰

第三篇 淨宗教判

  1. 正雜二行判
  2. 要弘二門判
  3. 聖淨二門判
  4. 自他二力判
  5. 難易二道判
  6. 總顯其義

第四篇 正依經論

  1. 往生論註
  2. 佛說阿彌陀經
  3. 佛說觀無量壽經
  4. 佛說無量壽經
  5. 總顯其義

第五篇 淨土宗旨

  1. 廣度十方眾生
  2. 願生彌陀淨土
  3. 專稱彌陀佛名
  4. 信受彌陀救度
  5. 總顯其義

第六篇 淨宗特色

  1. 現生不退
  2. 平生業成
  3. 凡夫入報
  4. 本願稱名
  5. 總顯其義

第七篇 淨宗宗風

  1. 淨土宗宗風(三)
  2. 淨土宗宗風(二)
  3. 淨土宗宗風(一)

第八篇 淨宗傳承

  1. 善導大師
  2. 道綽大師
  3. 曇鸞大師
  4. 天親菩薩
  5. 龍樹菩薩
  6. 第十八願
  7. 總顯其義

第九篇 淨宗弘傳

  1. 念佛度亡
  2. 念佛利益
  3. 念佛方法

第十篇 淨土述懷

  1. 淨土述懷

【法  語 二】

  1. 淨土短文(十一)
  2. 淨土短文(十)
  3. 淨土短文(九)
  4. 淨土短文(八)
  5. 淨土短文(七)
  6. 淨土短文(六)
  7. 淨土短文(五)
  8. 淨土短文(四)
  9. 淨土短文(三)
  10. 淨土短文(二)
  11. 淨土短文(一)
  12. 唯稱名
  13. 信 心
  14. 救 恩(二)
  15. 救 恩(一)
  16. 二河白道呼喚聲
  17. 死的恐怖
  18. 人生之實相
  19. 人生像什麼
  20. 無常法語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語
top

法語

死的恐怖

慧淨法師 輯

 

  1.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無常簡言之就是「死」。死真正之相,不用說當然是自己的死。


  2. 沒有我就沒有佛教,不知自身則亦不知佛教,「佛教之生起本末」。


  3. 死之看法與超越。佛教根本而言:解決死的問題。


  4. 釋尊痛感於人生之苦惱,輪迴之無盡,而景慕解脫之道。四門出遊,遇閻王之三天使。


  5. 生與死是佛教的原點。任何人都必一死的儼然事實,及死後將如何之疑,是佛教的出發點。 
    佛教的出發點:後生一大事。佛教從凝視死,解決死出發。 
    佛教只有一個:以後生一大事為開始,以後生一大事之解決為結束。 
    唯有生死輪迴的解決,是人生窮極的目的,也是學佛的最終目的。 
    人生之目的,即是人生的本質問題。人在面對死亡時,才會了解生命。 
    生死輪迴是人生最大的問題,最嚴重的事,所謂「人生一大事」。 
    故死的解決是一生參學的大事。


  6. 生死輪迴的解決,是人生唯一最終目的,也是學佛的最終目的; 
    但,卻是天下絕對難事,非自力可成,唯依彌陀救度。


  7. 死雖聖人亦不可避。死是極為無造作的事。大聖釋尊,從容入寂。


  8. 死如國王,善導大師說:「無常念念至,恒與死王居。」


  9. 生與死不是兩個東西,生死一如,一如不是一樣,但卻密不可分。永在一起,非同非異。如紙兩面,表裏一如,又如正面與反面,故有生必有死,沒有不死之生,故曰一如。


  10. 世間一切都是無常,因此,我們非死不可。世上沒有不死之人,沒有一人與死無緣。


  11. 出生時即帶著死,未註生先註死。人一出生便被判了不定期的死刑,不知何時執刑,說到就到。唯有死是不擇時機的。死隨時都在腳下,死如影隨形。 
    死在任何瞬間都可能發生,絕對性的從他方迫向我來。


  12. 地球上約有七十億人口,這七十億人口在一百年之內都會死去;雖有少數存活,但再過幾年,也都非死不可。


  13. 人生如牛赴市,步步近死。 
    活了一天,便是死了一天,便與閰羅王更接近一天; 
    活了一年,便是死了一年,便與閰羅王更接近一年。


  14. 從生到老都被死包圍,無論何時何處,都離不開死,都會遇到死,都在死的手掌中。事故災難或許能免,死總不能免。病,不一定死;無常風起,非死不可。


  15. 我們從生下來即在死亡的手掌中,死在吞食這個餌之前,先玩弄著它。


  16. 人生之悲劇,是早是慢,終必一死。肉體雖亡,尚留不滅之生命的生死輪迴。


  17. 一個人再怎樣的有學問、有名位、有財產、有權勢,死時一點都用不上。 
    那時只有孤獨無伴、無助無力、黑暗絕望、恐懼痛苦,只有孤零零的去面對閻羅王的審判。


  18. 死如老虎,絕對孤獨、無力、黑暗、絕望、痛苦、恐懼。


  19. 面對死亡時,沒演技的空閒,亦無意氣與驕慢,唯吐露本音。


  20. 佛說:「獨生獨死,獨去獨來」,人永遠孤獨寂寞。


  21. 苦集滅道,人生是苦,苦海無邊。


  22. 苦的根源是死。死,是苦惱不安的根源。 
    愛別離苦,不甚苦;死時連自己的身體也要離開,才是最大之苦。


  23. 若深入思考,人都有對於死的不安。因為不知自己是什麼,不知何時會死,不知死後將如何,未來會成為什麼,因此人的內心都有不安,所以快樂不起來。 
    不知故不安,不能清清楚楚地知道,故心中總有不安,若越大事則越大不安。對老後不安,因不知老後將如何;對死後更大不安,因不知死後將如何;現在不清楚,故現在不安。 
    死百分百會來到,不知何時會來故不安,這種心情誰都有,故人生無真樂。


  24. 生是現在,死亦現在,現在是決定之刻。 
    每個人現在都踏在雙叉路口上,是往極樂,還是往地獄,現在必須決定。未來是現在的延伸,未來的解脫,決定在現在。唯有現在的解脫,才有未來的解脫。唯有現在的決定,才有未來的決定。 
    唯有現在的決定往生,才有臨終的決定往生。是現在決定未來的解脫。若未來黑暗,則現在亦黑暗。既是生,則前方有黑暗之死等待,唯有死是眾人確確實實之未來。問題是人生的大事,解決的大關鍵,在你眼前。若現在不決定,必再沈淪曠劫。從苦向樂,從黑暗向光明,從娑婆向淨土,都決斷在現在。


  25. 無論是誰,他的心中都盼望著明朗、快樂、幸福的人生,但其人生中有無底的不安與黑暗盤踞著,這便是「死」。


  26. 凝視死,死之後面有後生一大事,唯有解決此,才能開展光明輝耀之人生,此時方能享受人界受生之大歡喜。


  27. 所有的人,都非一死不可!若老實地凝視這事實時,我們的人生便會陷入黑暗之中,因此平生儘量地忘懷於死,便是我們的心態。


  28. 我們平生雖然忘記死,但死卻不會忘記我們,且會突然襲擊我們;我們平生雖然逃避死,但死卻不會離開我們,且會突然接近我們。這種心態並不能解決死的問題。唯有正視死亡,了解它、解決它、超越它,人生才能安心、快樂、幸福。


  29. 從遠處眺望死,而說死不可怕,這正如在動物園眺望籠中的老虎一樣,動物園的老虎不會加害自己,因此不會覺得害怕。反之,即將真正面臨自己的死亡,則猶如在山中突然碰到老虎一樣,只一見,便雙腳癱軟。


  30. 與死相遇時,我人對死的看法,全失去意義。對死的看法,要立足於此。


  31. 危在生死關頭時,其實水平就看出來了。


  32. 真的安心滿足,唯有將死解決。 
    只要不解決死的苦,人生就不能獲得真正的安心與滿足,也不能好好的生活。可知,生死本是互為因果,唯能善死,方能善生。


  33.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現在不達成人生之目的,則永遠失去救度之機緣。


  34. 因有後生一大事,所以赴火也要去聞法修行。


  35. 非知不可的:會者定離。如坐車,非永遠的座位,有下車時。有借有還,非還不可。


  36. 但人都沒想到會死。很危險,大家有多深的感覺。哭著哭著,馬上來到,逆栽。


  37. 俗人從生來看死,將死置於遠方,以死為表象(觀念、象徵)。


  38. 人生終畢一死,但以為現在沒關係、很可靠之生活。如此理解是根本的錯覺。


  39. 將死視為一種偶發的、突然的事,如結婚、生日。


  40. 九十九分絕望只有一分希望的患者,不認為今天會死。


  41. 老人也知會死,但不認為今天會死,不認為那麼快會死。


  42. 雖老病迫在眼前也不認為今天會死,會那麼快死。把死置在遠方,當作對象。


  43. 越能體感人是短命之身,越能過著像人的生活。無常殺鬼並不區別你是權力者或億萬長者,誰都不能保證明天之命。


  44. 是有地獄,或無地獄,這是知識的問題; 
    懼怕死後,希望被救,這是人性的問題。


  45. 總覺得對死後恐懼,對地獄害怕,這是從甚深的人性而來。


  46. 眼前地獄,視而不見。無意識之底,有死之不安。


  47. 只要有死亡,一切的成就皆是失敗,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48. 凝視世間無常之真實。快樂之影,有無常之響。


  49. 即使一刻也不可不急的是生死一大事的解決。


  50. 不是非常危險嗎?何以沒注意到起於足下之一大事呢?何故不忠實地凝視自己的立場呢?這一大事的自覺是蒙佛救度的出發點。


  51. 觸芒刺而攢眉,顧遺金而動色。
    小小得失,未免膺懷;生死到來,安能自在?


  52. 臨終可怕心相─大命終將,悔懼交至。


  53. 入地獄後會後悔─一入地獄受長苦,始憶人間善知識。


  54. 任何比喻,都不足以用來說明地獄之苦。三百支槍刺到身之喻,石頭與雪山之喻。世間熔爐之火拿到地獄,頓如霜雪之冷。


  55. 《正法念處經》說:「若人聞一切地獄所有苦惱,悉皆不堪,聞此則死。…… 如此阿鼻大地獄處,於千分中,不說一分。何以故?不可說盡,不可得聽,不可譬喻。…… 無人能說,無人能聽。若有人說,若有人聽,如是之人,吐血而死。」


  56. 人生在世,誰能免死,只營眼前事,不慮後世者,愚也。


  57. 不求解脫,人人難免如斯;一入輪迴,世世皆成墮落。


  58. 罪人心中所想的,是如何才能救贖自己,以免於受那一日的報應和懲罰。


  59. 修行用功,原為了生死。故凡學佛,必先為了生死。生死不了,
    危險太大;輪迴未出,難免墮落。努力今生,以了生死。


  60.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不生西方必墮惡道,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


  61. 人的一生,從永遠的生命之流來看,如同滔滔不絕之流的大河水面,忽然生起,又忽然消去的水泡一樣。生與死,從其所顯的外相來看,確實有差別,生非死,死亦非生。但這只不過看其表面的現象而已。恰如地下水,地下之水無論何處都是相通的。生命之流,生死一貫地在底下流動著。


  62. 聞說後生覺尚遠,未知今日即彼日。
    今天是他人的事,明天就是我的事。


  63. 時間總會過去,好景不能長久。
    一息不來,萬劫長往;得救機緣,就是現在。


  64. 一個沒有信仰的人等待的是死亡,一個有信仰的人等待的是重生。


  65. 臘月三十日將屆,如人臨終,獲信者喜,未信者悲。


  66. 臘月三十日是閻羅王的請帖,準備好的人可喜,沒準備好的人可悲!


  67. 過年是人生終點站的里程碑,準備好的人可喜,沒準備好的人可悲!


  68. 人在世間,種種愛戀,種種馳求,
    一旦臨終,究有何物,為我所有?


  69. 世間眷屬,報盡則離,圖久聚者,
    當結佛緣,同念彌陀,同生淨土。


  70. 閻王註定三更死,不能留人過四更;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71. 自古由來誰無死,死前人人皆平等。
    平日修持好偽裝,生死面前難掩飾。


  72. 人人知道有來年,家家盡種來年穀;
    人人知道有來生,何不修取來生福?


  73. 天堂地獄兩界連,任君腳踏哪邊船;
    成仙成畜隨人願,若錯毫厘謬萬千。


  74. 普願有情皆念佛,臨終往生極樂邦;
    家親眷屬永團聚,光壽如同大願王。


  75. 對於死有二特質: 
    一、必定。 
    二、不知何時。 
    出息入息,不待命終。我們必死,但不知何時。因:必死,緣:無量。 
    以佛教來講,死法是各各的緣。死緣來時,死法如何。沒法反抗,不可辯白,不能發牢騷,如同被我們殺生食肉時所殺的活物。 
    死法不一,死緣無量。天災、地變、人禍、意外。有因欲而死。有坐電梯,因沒箱底,落下而死。天橋倒下,壓死停車人。KTV燒死16人。有因失掉照相機,遍找不著,焦急而死。後來被人發現就在他的旅行袋中。


  76. 凝視奧藏的心,摘出不安和苦惱的根源: 
    一、人為何物? 
    二、我從何來? 
    三、將往何去? 
    四、人為了甚麼而生存著? 
    五、即使做甚麼也不能打從心中滿足,為什麼? 
    六、即使面臨死亡也安心、滿足的是甚麼?


  77. 人生之目的與趣味之異有三: 
    一、萬人、共通、唯一。 
    二、能夠完成。 
    三、至臨終時才完成亦感滿足。


  78. 命終三識三位三愛(三種執著心) 
    一、第六識,明了心位,通起善惡無記心,起境界愛。 
    二、第七識,自體愛位,唯起有覆無記心,起自體愛。 
    三、第八識,不明了心位,唯有異熟無記心,起當生愛。(即指異熟生心,報生心,依前世業因招感果報之心,阿賴耶識轉生)。 
    此中見佛來迎等事,即在第一明了心位。依此,則臨終行儀時期之有效時間,甚為判然。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