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1. 「弘願門」之義
  2. 《無量壽經》的精神
  3. 凡夫入報說
  4. 曇鸞之佛身佛土說
  5. 懺喜念佛歌
  6. 四郎念佛 身現佛體
  7. 竹林鈔
  8. 名號萬德鈔
  9. 自力他力事
  10. 一念多念分別事
  11. 後世物語聞書
  12. 唯信鈔
  13. 白木之念佛
  14. 念佛之義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翻譯
top

翻譯

「弘願門」之義

(摘譯法然上人〈登山狀〉《大正藏》第83冊246頁)

       道綽禪師之《安樂集》立聖道、淨土之二門。

       聖道門者,於穢土斷煩惱證菩提也;

       淨土門者,往生淨土,於淨土斷煩惱證菩提也。

       今就淨土宗而言,《觀經》所明,業因非一,三福九品、十三定善,其行分品,其業列數。

       先,定善十三觀者,日想、水想、地想、寶樹、寶池、寶樓、花座、像想、真身、觀音、勢至、普觀、雜想是也。

       次,散善三福者,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也。

       九品者,開彼三福之業,以明其業因,詳見《觀經》。

       總而言之,定散二善之中,包攝所有往生之行,但能就有緣之行而積功,依自心相應之法而勤行者,皆得往生,更莫生疑。

       今且就自法而言之,定善之觀門者,數列十三;散善之業因者,類分九品。欲入定善之門,即意馬馳六塵之境;欲窺散善之門,又心猿移十惡之枝。欲靜而不得,欲止而不能。

       今見下三品之業因,言「十惡五逆之眾生,臨終遇善知識,十聲一聲稱念阿彌陀佛之名號而往生」,此豈非我等之分乎?

       彼釋雄俊者,七次還俗之惡人也,命終之後,獄卒帶至閻王之庭,閻王責言:「南閻浮提第一之惡人,七次還俗之雄俊,今果來乎!」雄俊高聲呼曰:「我在生時,見《觀無量壽經》言『五逆罪人,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聲,往生極樂』,我雖七次還俗,於今未犯五逆;我雖善根薄少,念佛超過十聲。雄俊若墮地獄,三世諸佛墮妄語之罪!」閻王據理,立傾其玉冠而拜之;彌陀依願,則使乘金蓮而迎之。

何況非七次還俗乎?何況一生念佛乎?

「男女貴賤,不簡行住坐臥,不論時處諸緣,修之不難;乃至臨終,願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源信先德之言誠哉!

       又,善導和尚解釋《觀經》云:

       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淨土之「要門」;
    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願」。

    其「要門」者,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
    定即息慮以凝心,散即廢惡以修善:迴斯二行,求願往生。

    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弗測所窺,況我信外輕毛,敢知旨趣?

    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

       如此,建立「定善、散善、弘願」之「三門」。其「弘願」者,《大經》云: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善導和尚釋云: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又,《觀經》說畢「定散二門」之後而言: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此即前之「弘願」之意也。

       又,《觀經》之「真身觀」言:

       彌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

       此亦前之「弘願」之義也。

       又,《阿彌陀經》言: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其次經文言,六方恒河沙諸佛,各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應當信順」而證誠之。

       此亦前之「弘願」之義也。

       又,《般舟三昧經》言:

       跋陀和菩薩,問阿彌陀佛曰:「當修何法,得生彼國?」阿彌陀佛言:「欲來生我國,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

       此亦彼佛自言「弘願」之旨也。

       又,五台山之《大聖竹林寺記》云:法照禪師登清涼山,至大聖竹林寺,有二童子,一名善財,二名難陀。此二童子引法照禪師入於寺中,漸至講堂,見文殊左右菩薩萬眾圍繞而坐,普賢亦無數菩薩圍繞而坐。法照至二聖前頂禮問曰:末法凡夫,當修何法?

       文殊答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

       法照又問:當念何佛?

       文殊答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

       此是大聖文殊於法照禪師之前所言也。

       廣而言之,弘願門之念佛,遍及諸教之法門也,不遑詳舉。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