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釋疑

  1. 淨土問答四則
  2. 如何真實懺悔,獲真實功德
  3. 三心之義──自力三心與他力三心
  4. 善導大師未訪廬山
  5. 念佛問答三則
  6. 淨土釋疑(三)(77~95則)
  7. 淨土釋疑(二)(45~76則)
  8. 淨土釋疑(一)(01-44則)
  9. 淨土釋疑目錄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淨土釋疑
top

淨土釋疑

善導大師未訪廬山

   問:一般《善導大師傳》,都曾提到善導大師曾經前往廬山瞻仰慧遠大師的遺風,而慧淨法師所撰述的《善導大師略傳》,卻未予提及,何故?

       答:被南宋時代天台宗之僧人推舉為中國淨土宗初祖的慧遠大師,生於西元334年,乃魏晉時代高僧,受到後世淨土行者高度的崇敬是在中唐以後。特別是宋代的淨土行者比較追慕慧遠大師之高風。與這相反的,對於從曇鸞大師到道綽、善導等,一貫相承、次第開展的淨土教理與修習方法,可謂與慧遠大師毫無淵源。

 

       當然,善導大師曾深入禪定的念佛三昧,也曾撰述一部《般舟讚》,不無共通點;然而對慧遠大師的關注,在善導大師五部九卷的著作中,未曾出現。

 

       若論慧遠大師並未有關淨土教理的系統著作,至於其淨土修行方法,猶如《觀經》要門,係以息慮凝心的觀想為中心的般舟三昧。然而,這種方法是難行道而非易行道,姑不論後代,即當代修持的行者亦不多見,成就者更少。故慧遠大師往生(西元416年)之後,無人繼承其法,直到唐初二百多年間,他的淨土思想與修行方法對當時淨土行者並沒有多大影響,也沒有廣泛傳開,亦即在淨土一系中,至唐初時仍然沒沒無聞。因此,唐初迦才大師在《淨土論.序》中說:「上古之先匠,遠法師、謝靈運等,雖以僉期西境,終是獨善一身;後之學者,無所承習。」

 

       有關善導大師尋訪廬山的記載,只有宋代的王古居士所寫的《新修往生傳》下卷之〈善道傳〉,其文說:「欣慧遠法師勝躅,遂往廬山,觀其遺範,乃豁然增思。」在這之前的任何有關傳記全無記載。因此所謂善導大師尋訪廬山一事,在史實上可信性很薄弱,這或許是在中唐以後,淨土行者對慧遠大師的崇拜逐漸擴大,因而善意地拉近慧遠流與善導流的接觸所產生。

 

       善導大師傳記最為可靠的是與善導大師同時代的道宣大師所寫《續高僧傳.善導傳》與時代相近的少康《瑞應刪傳》。

 

       前者記載說:

近有山僧善導者,周遊寰寓,求訪道津,行至西河,遇道綽禪師,唯行念佛,彌陀淨業。既入京師廣行此化,寫《彌陀經》數萬卷,士女奉者,其數無量。

 

       後者記載說:

唐朝善導禪師,姓朱,泗州人也。少出家,時見西方變相,歎曰:「何當託質蓮臺,棲神淨土。」及受具戒,妙開律師,共看《觀經》,悲喜交歎,乃曰:「修餘行業,迂僻難成;唯此觀門,定超生死。」遂至綽禪師所。

 

       善導大師傳記雖多,但以前二傳最為信實可靠,宋朝以後之傳記,則大多搨襲宋人所寫的《淨土往生傳》與《新修往生傳》,此二傳離大師已有四百年之久,其可靠性總不如與善導大師同時代或時代相近之作者所撰的《續高僧傳》與《瑞應刪傳》。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