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宗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宗 > 相承 > 曇鸞大師
top

相承

曇鸞大師

1.慧淨法師:  《往生論註》大意《往生論註》編序

    不虛作住持功德(一)(二)(三)(四)

    緣佛願力速成佛(一)(二)(三)(四)

2.淨宗法師: 自力與他力(一)(二) 、 (三)(四)

    再讀《往生論註》有感《往生論註》玄義略解

3.大安法師: 不測之人與不測之《註》

4.中外日報: 曇鸞大師說法場「鸞公岩」的發現

 

  • 曇鸞大師略傳:

一、《續高僧傳》

釋曇鸞,未詳其氏,雁門人也。家近五臺山,神跡靈怪,逸於民聽,時未志學,便往尋焉;備覿遺蹤,心神歡悅,便即出家。

內外經籍,具陶文理,而於四論佛性,彌所窮研。

讀《大集經》,恨其詞義深密,難以開悟,因而註解;文言過半,便感氣疾,權停筆功,周行醫療。

行至汾川秦陵故墟,入城東門,上望青霄,忽見天門洞開,六欲階位,上下重複,歷然齊睹,由斯疾癒。

欲繼前作,顧而言曰:「命惟危脆,不定其常,本草諸經,具明正治,長年神仙,往往間出,心願所指,修習斯法,果剋既已,方崇佛教,不亦善乎。」

承江南陶隱居者,方術所歸;廣博弘贍,海內宗重,遂往從之。

及屆山,所接對欣然,便以仙方十卷,用酬遠意。

還至浙江,有鮑郎子神者,一鼓湧浪,七日便止。正值波初,無由得度。鸞便往廟所,以情祈告:「必如所請,當為起廟。」須臾,神即見形,狀如二十,來告鸞曰:「若欲度者,明旦當得,願不食言。」及至明晨,濤猶鼓怒。才入船裡,怗然安靜。依期達帝,具述由緣。有敕,為江神更起靈廟。

行至洛下,逢中國三藏菩提留支。

鸞往啟曰:「佛法中頗有長生不死法,勝此土仙經者乎?」

留支唾地曰:「是何言歟?非相比也。此方何處有長生不死法?縱得長年,少時不死,終更輪迴三有耳。」

即以《觀經》授之曰:「此大仙方,依之修行,當得解脫生死。」

鸞尋頂受,所齎仙方,並火燒之。自行化他,流靡弘廣。

魏主重之,號為「神鸞」焉。下敕令住并州大巖寺,晚復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時往介山之陰,聚徒蒸業,今號「鸞公巖」是也。

魏興和四年(五四二年),因疾卒於平遙山寺,春秋六十有七。

臨至終日,幡花幢蓋,高映院宇,香氣蓬勃,音聲繁鬧。預登寺者,並同矚之。

以事上聞,敕乃葬於汾西泰陵文谷,營建磚塔,並為立碑,今並存焉。

 

二、《淨土論》

沙門曇鸞法師者,并州汶水人也。魏末高齊之初猶在。

神智高遠,三國知聞。洞曉眾經,獨步人外。

梁國天子蕭王,恆向北禮「曇鸞菩薩」。

註解天親菩薩《往生論》,裁成兩卷。法師撰集《無量壽經》,奉讚七言偈百九十五行,並《問答》一卷,流行於世。

勸道俗等,決定往生,得見諸佛。

如是告終。即半夜內,發遣使者,遍告諸村白衣弟子,及寺內出家弟子,可三百餘人,一時雲集。

法師沐浴,著新淨衣,手執香爐,正向西坐。教誡門徒,索西方業。日初出時,大眾齊聲念彌陀佛,便即壽終。

寺西五里之外,有比丘尼寺,並是門徒,明相出後,集堂食粥,舉眾皆聞空內有微妙音樂,西來東去。中有智者告大眾言:「法師和上,一生教人修淨土業,今此音聲向東去者,必應多是迎法師來。」食訖,相命睹法師去。庭前相待,未出寺庭之間,復聞音樂,遠在空中,向西而去。尼僧等相與至彼,乃見無常。此依經論,定得生西方也。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