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正讲
一、《无量寿经》大意
(一)经典简介
《无量寿经》共有十二种译本,其中五本现存,七本缺失,称为「五存七缺」。今所依者,为其第三本,即曹魏嘉平四年(252)康僧铠三藏法师所译《无量寿经》(《历代三宝记》)。此经因为在净土三经中部卷最多,所以简称《大经》或《大本》。异译本有《大阿弥陀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无量寿庄严经》《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另存梵本及西藏译本。
我们先讲《无量寿经》,先看《净土宗概论》23页。《无量寿经》共有十二种译本,因为佛经都是翻译过来的。「其中五本现存,七本缺失,称为五存七缺。今所依者为其第三本,即曹魏嘉平四年康僧铠三藏法师所译」,曹魏就是曹操那时候,那个年代的法师还没有姓「释」,不像现在的法师都姓释。那时的出家人多半以自己的国家为姓,或者跟着自己的师父姓,直到东晋道安大师才统一出家人全部姓「释」。
「三藏法师」就是精通中国印度两国语言,且精通经律论三藏的法师,不是一般的。
梵本跟西藏译本,就是佛经在往外传的过程路线不同。汉传佛教是北传的路线;还有个南传,是从印度到斯里兰卡,那个多半就是梵本了。还有一个就是经西藏、尼泊尔过来的,那就比较晚了。
(二)内容简介
本经主说阿弥陀佛因中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依愿修行,成就佛身、净土及圣众庄严;上卷讲述弥陀成佛因果,下卷讲述众生往生因果。
这部经是在讲阿弥陀佛到底是怎麽来的。过去有一个大国王,有一天,他听见世自在王佛讲法,非常欢喜,就「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当下就出家修行,王位也不要了,他的法名叫法藏。
所有的菩萨,修行成佛都要发大愿。有通愿,有别愿。通愿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所有菩萨都要发的。别愿就是个别的,比如释迦牟尼佛有五百大愿,观世音菩萨有十八大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等等。总之,每位佛菩萨的愿都有一些偏重。药师如来在发愿的时候就说,如果众生需要现世的衣服饮食,或是生病,来称他的名号,药师如来就能来给他衣服、饮食,这是他的大愿。
观世音菩萨发愿侧重寻声救苦,众生在危难恐怖之中,如果能够称「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当下就来救他。就因为这样,後世观世音菩萨感应特别多,而且多集中在灾难的时候,比如飞机失事,或者是轮船沉水,或者爆炸。总之就是在很危难的时候,那个人可能就是念了一声「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者身上带了一本《普门品》,或者有观世音菩萨像,就大难不死,这就和观世音菩萨的愿有关。
很多人求子也会找观世音菩萨,因为他曾经发过这个愿,想求端正男、端正女,就很灵验。我以前治过一个不孕的病人,我一边给她开药,主要让她供观世音菩萨,因为菩萨既然发了这个愿,这方面的感应是最强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她也很听话,回家就供了观世音菩萨,每天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她念得很专一,就为这一件事,我也没讲别的,两三个月,果真怀上了。
法藏比丘当初发愿的时候,和别的佛菩萨有什麽独特之处呢?我们看阿弥陀佛画像就清楚了,阿弥陀佛永远是站着的,唯一永远都站着的一尊佛。因为他发了一个愿,众生临终的时候,只要称名号就来接引到极乐世界去。他站着是表达接引的意思,是接引的佛。十方佛里,只有阿弥陀佛被称为接引佛。
於是,法藏比丘去找他师父——世自在王佛,说:「我想发大悲心,去救度沉溺在六道轮回的这些众生,该怎麽发愿呢?」世自在王佛就为他展示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这些刹土的众生寿命是很长的,不像我们一百年就完了,可能动辄几百劫,所以,法藏比丘考察了这些国土,回去之後就整天地想、思惟,思惟他的大愿该怎麽发,才能够把那个罪业最深重的众生也能不费吹灰之力救上来。就这样没日没夜地想,就用了五大劫的时间。
一劫是多长呢?劫是个时间单位。一块四十里长、四十里宽的大石头,长寿天的天女,一百年来人间一次,用她很薄的天衣轻轻地拂一下石头,一百年过去再来,直到用蝉翼一般薄的衣服,把石头磨完——这还只是一小劫而已。
法藏菩萨用五大劫的时间来考虑如何最快救度所有众生,最後终於考虑成熟了,然後就去找世自在王如来,超发四十八大愿。世自在王佛当然也很高兴:「赶紧说吧,那麽多的人就等着你,宣布你的四十八大愿;你说了,众生就有救了。」法藏比丘就跪在世自在王佛前,说了四十八大愿。
我们可以读一遍四十八大愿(读诵略)。
是不是不太好懂?因为我们是处在比量的境界,只能去思维。法藏比丘当初发愿的时候,都是现量的境界,里边讲到的这些词,不是简简单单的词,而是当下就处在那麽一个境界。所以才会有: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才会感得大地震动,天上散花,有音乐在空中,说道:「决定必成佛!决定能成佛!」我们就是把嗓子喊哑了,也不行啊。
四十八愿的句式都差不多,都是「设我得佛……」,然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意思是「如果不这样,我就不成佛」。
誓愿——「誓」和「愿」是有区别的。「愿」是「我愿望、我希望,我的愿望是什麽」;「誓」是赌誓,「如果不怎麽样,我就不怎麽样」。
(三)经典核心
本经核心:说四十八愿,摄受众生;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四十八愿好像是零碎的、不相干的,其实是一个整体,展开说是四十八愿,合起来就一个愿——第十八愿。
我们看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善导大师说「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在善导大师看来,四十八愿的其他四十七愿,也都是在讲这句话,这叫「一一愿言」。法藏比丘每一愿每一愿都是在召唤、呼唤众生,「欲生我国」——快点生到我的国土吧,来生我的国土吧!
生的方法就是「乃至十念」,「念」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哪怕一辈子只念了十声,甚至一声,如果这样不生到我的国土,我就不成佛。
其他四十七愿,比如说各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等,其实这都是在吸引十方的众生:有人想要天眼,好!我这也有;有人想要天耳,我这也有;有人想要很好的辩才,我还有!
为什麽把「国无三恶道愿」放在第一愿呢?很多人会有忧患、忧虑,「生到那儿之後,是不是还有三恶道啊?还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吗?」第一愿就打消这个疑虑。
往生到那儿的人都是身体金色,形貌很好看,有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神足通……,这都是吸引人去的。
还有一类的愿,是在讲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後能够速成佛道。
《赞佛偈》有一句话,「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法藏比丘发完四十八愿之後,还不算完,他发了愿之後,要实际去满足。为了让四十八愿成为事实,法藏菩萨又花了兆载永劫的时间去修行,比前面思惟的时间更长了,在那麽长的时间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修行的目的是什麽呢?就是让他的第十八愿能够成为一个现实,成为一个事实。事实就像秋天的叶子会落,春天花会开,要成为像这麽一个自然现象一样的——十方所有的众生平时念佛,或者临终只是念一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必然现前,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让这个事成为自然,最後他做到了。
「於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最後总算成佛了。阿弥陀佛把这愿变成了事实。那阿弥陀佛成佛多久了呢?《无量寿经》中阿难问:「其佛成道以来,为经几时?」佛言:「成佛以来,凡历十劫。」《阿弥陀经》里也讲:「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今现在说法。」
阿弥陀佛成佛这件事,对於整个法界来说,那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是开天辟地的事。法藏比丘成佛了,其实等同於所有众生也都瞬间成佛了,只是有待於时间因缘。阿弥陀佛的成佛和每个众生都息息相关,甚至是绑在一起的。
《无量寿经》里详细描述了极乐世界的庄严景象:
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恢廓旷荡,不可限极。悉相杂厕,转相间入,光赫煜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众宝中精,其宝犹如第六天宝。
总之就是在讲极乐世界的庄严,这在三经里都有,《阿弥陀经》、《观经》也都讲,这些其实是吸引我们去的。就像做旅游的介绍什麽景点很好,目的是为了吸引游客,这样才会有人想去。当然,极乐世界事实上也是很好的。
我们在《三分钟告诉你真实的阿弥陀佛》动画里有描述,用了一个「三无」:无厕所,无医院,无火葬场。无厕所,就是没有污秽、脏的东西,不用上厕所;无医院,没有医院,就证明那里的人民永远不会生病;没有火葬场,就是永远不老、不病、不死。这不都是所有历代帝王、天下百姓渴望的吗?只是在这个无常的世界里,不可能出现的;只有极乐世界才能实现。
《无量寿经》是根源,是净土三经的根源,是净土法门的根源,就像树的根,树长得很高很高,都是从根发出的。
(四)经典概要
释迦本怀
世尊欲说本经,先显祥瑞德相,阿难见相启请,世尊说明其出世本怀在於普救一切苦恼众生,惠以真实之利。
「世尊欲说此经,先显祥瑞德相」,这是在讲缘起。佛讲每一部经都有一个缘起。讲这部经的缘起就是,佛有一次坐在他的座上,突然放出很祥瑞的光明。阿难就看见了,就说佛从来没放出这麽好看的光,这一定有什麽特殊的事。
「阿难见相启请」——释迦牟尼佛今天怎麽现出这样的光明,是不是有什麽大法要和我们讲啊?佛就赞叹阿难:「阿难真是厉害了!这都被你看出来了。後世一切得救的众生,都要感谢你今天一问。」然後就开始说世尊出世本怀,在於普救一切苦恼众生,惠以真实之利。
四十八愿
接下来专门介绍阿弥陀佛因愿果德。先明阿弥陀佛因地为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所,选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之精华,结成四十八大愿,誓愿以其成佛时之名号,救度一切善恶、智愚众生往生其国,速疾成佛;如果有一众生称名、愿生而不能令其往生者,则誓不成佛。
法藏比丘在五劫思惟,那麽长的时间里,实际上在发愿之前,世自在王佛曾经把宇宙间所有的国土都现给他看,包括国土的众生是怎麽样,正报怎麽样,依报的环境怎麽样。「佛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之精华」,「二百一十亿」是个概数,等於把所有世界的国土都现给他看。目的是什麽呢?
第一,就是要了解所有佛国净土美好的地方,他全部要抓来,放到他的极乐世界。就像过去建圆明园的时候,其实参考了全世界各地最好的建筑。
另外,实际上是在考察所有世界的众生的习性、根性,目的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式,能够救一切的众生。
法藏成佛
发四十八愿之後,法藏比丘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时间的修行,圆满大愿,於十劫之前,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即是阿弥陀佛。十劫以来,阿弥陀佛一直不停地呼唤着我们往生其涅盘国土——极乐世界。
每一尊佛成佛之後,都有属於他自己的一个世界,我们将来成佛也是一样的,到时候就有一个号,还有一个国土号。国土就是一个教化众生的教室。
「十劫以来,阿弥陀佛一直不停地呼唤着我们往生其涅盘国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呼唤的方式有很多,会化现成一个高僧的样子,比如唐朝善导大师,这就是一种呼唤。他从极乐世界过来,变成高僧的样子,写《观经四帖疏》,有种种艺术才华,去教化众生。这就是呼唤啊!包括我们今天去读经,每一字每一字也都是在呼唤。甚至包括《红楼梦》《西游记》里边的「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这都是在呼唤。
只要听到这句名号,就听到了阿弥陀佛的呼唤。
念佛往生
接着说明十方诸佛皆共称赞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众生闻信其名号功德,称名愿生其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三辈专念
接着说明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以「一向专念弥陀佛名」,即得往生。
三辈就是上辈、中辈、下辈,代表这样的法门,救度的方法,适合所有根机的众生,在《观经》里展开成为九品,三辈和九品是一回事。
佛皆劝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不管是大根机的人,还是根机差的人,还是恶业众生,都是靠一句名号来得度。一法度群机,同一个法,救度的众生是各种根机的。
往生胜果
凡往生者,乘佛愿力,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究竟一生补处,供养一切诸佛,广度一切众生。
这是在说明往生之後的情况,就是到了极乐世界,如何快速成佛,快速具足各种各样的本领,救度众生的神通、功德等。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华严经》讲菩萨修行,从十信、十住、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好像跨台阶一样,一步一步上来。极乐世界从菩萨到成佛,超出这样的「常伦」。不按套路出牌,完全是在不经意间就成佛了。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打了一个比方,有棵树名字叫「好坚」,不像一般的树,一般的树都是一天长一点,但是「好坚」一天长好几百米,不是正常树那种长法,几天就很高很高了。
极乐世界菩萨成佛也是这样,不是按正常规律来的,成佛是瞬间的事,一弹指间就成佛了。
释迦劝诫
世尊慈悲晓谕娑婆世界刚强难化的众生,应当止恶行善,愿生安乐,永离三毒五恶痛烧之苦。
这是一种劝,释迦牟尼佛站在他的立场上劝众生,要发愿去阿弥陀佛那里。
这块在文字比例上其实挺高的,说了很多这样的话,「五恶、五痛、五烧」。「五痛」是因为「五恶」,「五烧」也是因为「五恶」。「烧」就是痛到极点了。
胎化二生
彼国有两种往生:明信佛智者,自然化生,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疑惑佛智者,胎生莲花宫内,五百岁不见三宝。
劝当明信佛智,专修念佛,不要怀疑。
往生到极乐世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胎生,一种是化生。化生就是瞬间成佛,胎生在一段时间内,不得见佛,是因为他怀疑。这个「胎」,就是「疑胎」,疑心生胎。一旦疑心消除,「胎」立马就没了。
付嘱念佛
说经将终,佛告弥勒:凡是闻信彼佛名号,欢喜念佛之人,此人即得真实大利,具足无上功德。
释迦本怀,於此达成。
特留此经
最後世尊预鉴当来众生纯恶无善,一切自力经法由於众生不能修持自然灭尽。世尊慈悲,特留此《无量寿经》住世度生。那时众生念佛,随意所愿,皆得往生。
这也是很让人感动的一个地方,释迦牟尼佛用他的神力,在本来所有的经典都应该灭度的情况下,让这部经延长了一百年。
佛教有法运这种说法,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五百年,末法是一万年,佛的法运一共是一万二千年,到了一万二千年之後,就没有佛法了。但是佛以他的神力加持本来应该灭掉的《无量寿经》,再存留一百年。那个时候经典全都没有了,现在经典都还在,其实有些形式上在,其实本质已经不在了。当经没人去修持的时候,或者修持得不到效验的时候,其实等同於不在了。
佛说第一部灭的经是《楞严经》,现在就有这个徵兆,像胡适和日本很多学者写文章,说《楞严经》不是佛说的,而且在当时还有压倒性的气势。这种破坏的方式,如果大家都不认为这是佛经,就没有人信了,也就没人流通了,甚至慢慢也就从《大藏经》里剔出去了。这不就灭了吗?灭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就是烧。
为什麽《楞严经》先灭呢?因为《楞严经》就像照妖镜一样,哪些是魔变化来破坏佛法的,只要有这部经,只要照一照就知道,原来这是魔变的,或者是魔在作祟。那这镜子没有了呢?当然魔得其便,方便破坏佛法了。
然後就是《大般若经》,这些经典都比较高深。人的根机是慢慢不行了,能修持的人愈来愈少,也就没有了。一部一部经就没有了,到时候《阿弥陀经》也没有了,《观经》也没有了,到最後《无量寿经》也没有了,但六字名号还在。到最後六字名号变成四字名号,四字名号估计就变成「弥陀」两字了,最後可能那两字也没有了,天空出现六个大字,一闪就没有了,佛法就划上句号了。(未完待续...)
讲於2017年11月 善导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