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友问:
请问我该如何破我执,如何看破食色呢?为此相当苦恼,总有在一次次轮回里万劫不复之感觉,却无能为力。
答:
1. 食色二执,源自贪欲,三界之欲界、非欲界,率多依之而分,此二执实根深到无穷之地。人类的一切行为莫不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
2. 说食,佛经云:三界皆不离食,非只人类如是,非只常见食物为食,六根所触、精神营养、思念思想、意识禅定……,本质皆可称为食。不同生命形态所食之内容与形式各有不同,於是乃有段食、触食、思食、识食之说。
3. 说色,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古云:「六道轮回淫为本,三界往返爱为基。」此之习气,人若没有努力对治、克制的经验,或许并不知其习气之根所植之深,果能自我内照省觉,会发现:掘得一尺,还有一丈;掘得一丈,还有百丈;百丈之下还有万丈、亿丈……,汹涌浩瀚,暗流不息,片刻不停。凡夫所以并不觉其猛烈,乃是因为终日与其打成一片,以敌为友故。
4. 可以决定地说:对於时是末法、处是娑婆的我们,无论如何修行,永远都不可能於今世彻底断除食色我执。换句话说,只要我们於娑婆世界存在一天,内在贪瞋痴慢疑之烦恼,外在财色名食睡之五欲,总会伴随我们每一年、每一天、每一秒。所以我们被佛称为「具缚凡夫」,身上被烦恼的绳子困得结结实实,毫无动弹松绑之力。
5. 佛教一切修行,大分两类,一圣道门,二净土门。
在圣道法门,丈夫自有冲天志,难行需行,难忍需忍,虽面对「千尺爱河浪,万重苦海波」,亦需拿出破釜沉舟、「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架势,心中树立愚公移山般之必胜信心,想像终有一日能伏之破之,一世不成,还有下世;下世不成,还有下下世……。
而在净土法门,则「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善导大师语)。此即是净土宗着名的「机深信」,面对无始劫以来的烦恼,我彻底投降。历史上,龙树菩萨曾佯装斥之为「非是大人志干之说」、「是乃怯弱下劣之言」。但龙树菩萨同时又慈悲无有限际地给出我等一条光明大路──「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你们大可不必与烦恼作对了,只需以「信佛因缘,称念佛号」这一简单的方法,就能快速成佛!
面对烦恼,虽然我是投降了,可是我有我的救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们下了「信」的请帖请来的救兵。等到了极乐世界,一切烦恼将翻成正觉,一切习气将成为万德,往昔所有食色我执,将成梦幻泡影、水月空花。往生前姑且让着烦恼,套用一句古话,问云:「烦恼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答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过了今世,你且看他。」
这就是「不断烦恼证涅盘」,这就是无修而修、不破而破。净土法门的深奥高妙之处,即在於此。
6. 两种法门决定了我们对待现世烦恼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圣道门踏平烦恼,净土门绕过烦恼;圣道门与烦恼对立,净土门与烦恼和解。所谓和解,即是与之和睦相处,他有任他有,我自称佛名;他来任他来,我自称佛名;他去任他去,我自称佛名;不理睬、不刺激、不挑战、不相斗、不过分压制。其实,当如是用心之时,反而会大大减轻烦恼;刻意与烦恼为敌,往往你强他更强,有时虽有短暂压制,得以片刻心清神宁,刚刚得意没两天,一朝习气反弹爆发,将见更胜於前百倍千倍。
7. 果能长期持念佛名,虽没有特别着意对治此习气,却见习气日淡,佛念日淳,一切不期然而然,此是念佛「触光柔软」的结果,是佛清净光、智慧光、无碍光日日潜移默化间杀「菌」、催「熟」的结果,此种根身器界的转变,完全非「人为」,乃「佛为」也,一旦转化,将比个人压制、克制、对治的方法更平稳、更自然、更持久。
8. 善导大师曾以一个经典的比喻来说明一个念佛人应有的心境:一个人踏在窄窄的白道上,左边是水河,右边是火河,水火汹涌不息,交互着或漫或烧白道,而念佛人眼睛唯仰望着对面白道终点的阿弥陀佛,不顾脚下的水火。水代表贪心,火代表瞋心,白道即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念佛人踏在六字名号的白道上,以愿生心为导首,心中唯期弥陀来迎,极乐必往,至於往生前的贪瞋烦恼,虽然深广无涯,但毕竟无碍我往生,自可以「不顾」之心态待之。
9. 然而,「不顾」并非肆意放任习气,若肆意放任,又是「顾」了;非放任,非非放任,方是「不顾」之意,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