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遇」组词,有「遇见、遇到、偶遇、奇遇、遇缘、遇难、遇救、遭遇、境遇、机遇、际遇、知遇、待遇」,还有「寻隐者不遇」「他乡遇故知」「百千万劫难遭遇」……在我们本门也常用,比如「遇无空过者」。
「遇」有「不期而会」的意思,「期」就是期望,自己完全没有想到的。如「他乡遇故知」,在一个城市不小心就碰到小时候的同桌,十几年没见了,完全没有提前预知的,这叫「遇」。否则就叫「约」了,约好在哪里见。「遇」是不约的,不期而会,也就是出乎意料地碰到了。
我们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的,都是不期而会的,遇到了就是有缘。包括来到这个世间,如果不是父母相遇,我们怎麽来到这个世间呢?我们成长经历所遇,就决定了我们的人品、性格,要不然善导大师就不会说:「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他遇到的就决定了他的根性,遇到什麽人就决定他是什麽样的根性。
一切都是「遇」,从小到大一直在遇,天天在遇,分分在遇,秒秒在遇。
「遇」这个字,它表现出了作为一个凡夫是毫无自主性的,人是没有自主性的,都是在业力的牵引下、推动下活着,按照因果来说是有必然性的,可是对我们自身来说,其实是偶然性的,就是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
李元松《就这样》序里说到生活中各种人事,包括有形的人事、无形的心绪,就像不断升生的、无根的云一样。原文是这样的:
人生复杂多变,却又美丽短暂,人性贪婪无比,却都情非得已,对一个多情善感的人,人生、人性尤其增添不尽的忧思和感慨;曾经我也是风声雨声都兴起思绪百感交集的人,只是随着自己浸泡在佛法缘起的体验越久,愁肠牵绊尽管依旧在,却如虚空中的云雾,飘荡无根。
人生就是这样的,像那点燃的香,淡淡的烟从香盘升起,袅袅而上,慢悠悠的,特别优雅,像飞天一样,任风吹散。人生完全不能做主,其实人跟烟没什麽区别,轻轻吹一口气,烟就散了,四处散去了,人死了不就这样吗?一刻都不能停,一刻都不能做主。
人生有很多事情也不是争取来的,也是争取不来的,世间人会认为有一部分是争取来的,其实那争取来的就像大地上的一粒沙子一样,绝大多数是争取不到的。
争取不到,但是却可以遇到,念佛法门不是我们遇到的吗?是我们争取来的吗?我们的生死心真的有那麽切,争取来了这个法门?其实不是的,是遇到了。就像被放生的鱼,被放生的这个人遇到了,在那个时间点,花了这笔钱就买到了,并且放生了。我们也是一样的。
我前几天读到师父《〈往生论〉要义》里的解释,觉得特别好。诚然,《往生论》为纯然佛力之教、易行之道,但佛本愿力究竟是如何产生其「不虚作住持功德」之作用呢?或者说,在理解安心上虽然知道有佛本愿力可靠,落实到个人修持上,究竟怎样才是靠上佛之本愿力呢?
本偈出现一个关键性的字——「遇」。若不遇佛本愿力,则空然而过;若遇佛本愿力,则无一空过。遇是交会,当众生心与佛本愿力交会时,即被佛所救,无一遗漏。对此,天亲菩萨个人的答案是「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也就是通过了知彼佛本愿力,产生归命愿生之心,而称念彼佛名号,即是「遇」。
可知名号正是佛与众生交集之点,如同两物焊接之处,佛本愿力垂现名号,众生心口称念,彼此不离。不仅本偈,所有三严二十九种功德庄严,也皆通过名号与众生发生交集,不然此土秽染众生又如何能够攀缘彼佛净土呢?
这就是在讲「遇」这个字啊,「遇」这个字能给我们很大的安心,因为不是我们攀求来的。佛道上哪怕有一点点要让我们凡夫去攀求的,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所以,佛用了「遇」这个字,他既不是主动,也不是被动,你看他不是攀求来,也不是被推动的,是刚好碰到,相撞,像电线跟电线一样,接上了,两线相碰,线路一通,灯就亮了。「遇无空过」就有点这个意思,只要碰到灯就亮,你只要念到这句佛号,你就必然往生,就给我们特别大的安心。
作者:释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