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小常识

  1. 极乐世界是什麽样的净土?
  2. 无尽劝嘱
  3. 愿生即生
  4. 同处异质、同处异见
  5. 五种难
  6. 因果的分类
  7. 持经持佛
  8. 除苦恼法
  9. 引业与满业
  10. 紫磨金色身
  11. 佛後普贤
  12. 自力不退与佛力不退
  13. 十力佛名
  14. 法藏志愿
  15. 十方众生
  16. 真正、绝对的「三好」
  17. 临终三随
  18. 三在释
  19. 「唯除逆谤」之义
  20. 实相身、为物身
  21. 三重念佛
  22. 念佛人的自觉
  23. 救度凡夫的念佛法门
  24. 凡夫的意义
  25. 阿弥陀佛光寿关系
  26. 《阿弥陀经》名义
  27. 极乐之立名
  28. 「五德瑞现」文略解
  29. 无量寿光的体性力用
  30. 「回向偈」之意
  31. 回向有二
  32. 念观音圣号往生,仍不出弥陀愿力
  33. 往生成佛因果三愿
  34. 三横超
  35. 弥陀名体之关系
  36. 佛门分宗的理由
  37. 对比劝善,彰往生益
  38. 一愿意三愿意
  39. 净土宗的极致
  40. 十劫久远
  41. 指方立相论
  42. 无欲的世界
  43. 净土泛论
  44. 极乐净土之真相
  45. 门余大道
  46. 方便与真实
  47. 三种自然
  48. 圆融至德嘉号
  49. 门余大道
  50. 莲花五德
  51. 二种深信(二)
  52. 二种深信(一)
  53. 他力往生
  54. 二种回向(二)
  55. 他力回向
  56. 名体不二
  57. 二种回向(一)
  58. 二种法身
  59. 二种深信
  60. 无量寿佛
  61. 南无阿弥陀佛
  62. 阿弥陀佛
  63. 归命
  64. 南无
  65. 一代结经
  66. 一代化前
  67. 净土最上根
  68. 顺他意与顺自意
  69. 弥陀本愿之行
  70. 乃至
  71. 具足三心
  72. 下品下生的折与摄
  73. 念佛即是乘佛愿
  74. 忏喜念佛
  75. 念佛超越诸善万行
  76. 专称弥陀佛名即是念佛三昧
  77. 念观废立
  78. 别意弘愿之佛
  79. 六字名号如摩尼宝珠
  80. 静默往生人
  81. 金刚信
  82. 略安心
  83. 一生轻松成佛
  84. 一分钟教你认识「净土宗」
  85. 随顺佛教、佛意、佛愿
  86. 信以客观为据
  87. 无需印证
  88. 成佛度生之极则
  89. 厌秽欣净
  90. 图久当生西
  91. 至亲路各别
  92. 身独不相代
  93. 一切无可乐
  94. 悉令如佛
  95. 泥洹无双
  96. 快乐安稳
  97. 为作大安
  98. 速生我刹
  99. 罪恶观、救度观
  100. 过火闻佛名
  101. 三界如火宅
  102. 弥陀救度的特点
  103. 必信之法
  104. 必说之法
  105. 谤法
  106. 五逆
  107. 三福田
  108. 光号摄化
  109. 入正定聚
  110. 现当二益
  111. 名体一如
  112. 特留此经
  113. 第三世怨
  114. 不苦不乐受
  115. 常没众生
  116. 乐受
  117. 正、像、末三时
  118. 苦受
  119. 五浊
  120. 万行结晶
  121. 强缘
  122. 天人五衰
  123. 他力回向
  124. 三界相状
  125. 轻毛
  126. 十方众生
  127. 真实之利
  128. 他作自受
  129. 无为自然
  130. 愿力自然
  131. 业力自然
  132. 万德洪名
  133. 临终机相
  134. 众生机相
  135. 取意文
  136. 机法一体
  137. 大慈大悲
  138. 摄生三愿
  139. 光号摄化
  140. 释尊本怀
  141. 胎生
  142. 化生
  143. 三辈
  144. 九品
  145. 三福
  146. 凡夫入报
  147. 佛身土报化
  148. 五增上缘
  149. 三缘
  150. 四修
  151. 学律方知自己罪
  152. 五念门
  153. 专杂得失
  154. 五种正行
  155. 入正定聚
  156. 正助二业
  157. 正杂二行
  158. 现当二益
  159. 名体一如
  160. 三心
  161. 回向发愿心
  162. 深心
  163. 至诚心
  164. 厌欣心
  165. 菩提心
  166. 安心
  167. 宗祖
  168. 初祖
  169. 相承论释
  170. 《观经疏》
  171. 五部九卷
  172. 《安乐集》
  173. 《往生论注》
  174. 《易行品》
  175. 《往生论》
  176. 《佛说阿弥陀经》
  177.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178. 净土宗
净土宗
净土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土文库 > 净土小常识
top

净土小常识

因果的分类

净土宗编辑部

 

一、世间因果与出世间因果      

       因果有很多种类,这是因为角度不同。如果从修持佛法的角度来分,有世间因果和出世间因果。世间因果,无非就是日常生活等;出世间因果,就是一个人要了生脱死,要出六道或者要成佛,要去修行,就专一讲修行。

       成佛是果报,什麽是成佛的因?菩提心为因,成佛为果,即便是念佛,也离不开菩提心,是因为念佛本身具足了菩提心,才成佛的。

       三学六度都是因果的内容,布施为因,什麽为果?

       布施分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财布施是施舍钱财,果就是获得财富。

       法布施,有这个因,就会得法,也可以说是智慧,得法也靠智慧,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缘,让他得到佛法。他布施佛法,那反过来,就会有果报,法就会来找到他。

       无畏布施,比如有一只小老鼠,突然跑到我脚底下,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我就用衣服一裹,别人问我:「老鼠在不在?」我就说:「不在。」还很温和地安慰老鼠:「别抖了,别害怕。」再比如,在一个人很痛苦、很需要安慰的时候,去保护他、安慰他。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只鸽子,猎人正准备射击牠,这只鸽子一下就跑到佛的衣服里,牠就能感觉到特别安稳。这就是佛的无畏布施。

       无畏布施得到的果是什麽?就会让一个人过得很安稳,没有惊怖,不惊不怖,不受惊吓。

       忍辱,能得端正的果,漂亮庄严。

       《无量寿经》就是在讲阿弥陀佛因缘果报的过程,讲因地的法藏菩萨是怎麽一步步修行的,然後在果地上成佛之後,他的极乐世界是怎麽样的,他自己有什麽样的神通道力。这就是在讲因果的,这些都是出世间的因果。

 

二、五种因果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比较复杂,分成五种因果:现法果、等流果、异熟果、增上果、与他增上果。

(一)现法果

       什麽是现法果?比如一本书,推它是因,它移动是果;骂你是因,你生气是果;学习是因,学以致用是果。

       我们当下身口意去做,马上就能见到,这叫「现法果」,现世就得到受用了,现世眼睛看得到的。这是从时间序列上分的。

(二)等流果

       等流果就是看不到的。比如一个人,他为什麽喜欢抽烟呢?而且烟一到手再也放不下了;而有的人,让他怎麽抽都不上瘾。现在经常说,经过检测之後发现这个人有烟瘾基因。这个基因从哪来?也是从前世来的。就像一把壶,泡过茶之後,即便把茶倒了,还会有茶叶的味道。一个人前世的习气会一直留存到下一世,我们的眼睛不可见、不知道,这是从前一世流过来的,叫等流。

       如果知道这样,就能解释很多现在解释不了的事。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也是如此,为什麽看这个人很顺眼,看那个人就不顺眼?这也是等流果。过去世和这个人结了善缘,和另一个人结的是恶缘,一直存到现在。

      这是以果来验因,以果可以验证他前世的因。一个人既然这一世在某一方面特别强,一定是在离得最近一世的某种习气在影响着他。人的身体是和合而成的,但是人这个身体只是一个房子;房子里住了一个主人──神识。神识非一非异,也不是一,也不是多,不能用数量去衡量。

       神识和佛性是一体不离的,就像波与水的关系。波也是水,只是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那样时空,显现波的样子;但水可以成为水蒸气,也可以成为河里的水。佛性是最本质的,不管是众生颠倒还是不颠倒,佛性都没有变。

(三)异熟果

       异熟果,就是这一世造的因,果不在这一世展现,而是在後世展现;这一世遭受的事情,不一定就是今世造的因,也不一定是前一世,可能是前两世、三世造的因。不是在同一世,也不一定就是连着的一世,总之是多生之後,佛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有点这个意思。

(四)增上果

       增上果,不只是这个人的神识,包括所感召的共业环境。一个人如果有强的因,改变的不只是身体,也会改变他处的环境。增上,也就是超出了他本来的情况。

       有一句话叫「入定山中之草木,牛羊食之毛光泽」,山上如果有一个人入定,修持得很好,山上所有的草都会长得很好,牛羊吃了之後,牠身上的毛也会充满了光泽,这就是增上果。也可以说是好气场,改变的不只是这个人本身,也改变了周围的气场。

(五)与他增上果

       前面是讲环境,与他增上果是讲旁人的,最典型的就是「一人成道,鸡犬升天」。

 

三、净土宗因果分类

       净土宗特有的一种分类方法:一个是「自因自果」,还有一个是「他因自果」

       「自因自果」,就是自己做的,产生了果报,自己承受,自作自受。

       「他因自果」,就是某一个人做的,果报应该产生在他身上,但是一种特别的因缘,这种果报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展现出来了。按说这有点不符合常理,但是世间就有这样的事。

       「自因自果」,就好比一个人创业赚钱,自己付出多少辛苦,决策很准确,最後就赚了多少钱,这都是自己赚来的。

       还有一种是「富二代」,这个孩子并没有经过他父亲的过程,没有千辛万苦地去赚钱。但是,他父亲一切努力的财富,都到了他手上,这就是「他因」。这是就现象来分析的,本质来说还是「自因自果」。因为这个小孩,他本身有这样的福德,才会投胎到富贵之家。

       所以,「自因自果」和「他因自果」,是就现象来说的。

       净土宗的修行和这种情况很像,我们只是念佛,并没有经过六度万行,也没积累任何的功德,只是念佛就得到了。

       所以,净土宗是「他因自果」,圣道门是「自因自果」。

       产生「他因自果」这样的现象,也是因为众生念了佛,满足了这样特殊的一个因;然後阿弥陀佛又发了这样的愿──「众生只要称念我的名号,我的功德就全部给他」。有一个施者,有一个受者。就像一个特别的密码、程序设定,念佛的人满足了这样的程序设定,当下就得到阿弥陀佛的功德。

       所以,诸佛和我们的关系有点像师生,他教会了我们,但还是需要我们去做。阿弥陀佛和我们的关系更像是父子,他所积累的一切功德都成为我们自己的。最究竟来讲,自他本来是不二的。从佛法了义的角度来说,自也是他,他也是自,只不过入手不同。

       净土法门就是他力法门。佛性是泯灭一切的,对立、分别都泯灭了。蕅益大师说,净土法门全部说起来其实就四个字──「了他为自」,就是明了他就是我,阿弥陀佛就是我,阿弥陀佛的就是我的。

       圣道门还有这种传统的思想,是自力为主;现在的佛教好像都还是这样讲,讲实修,好像念佛就不算实修,只念佛不算是修行。这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明白天下还有这样一种因果。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