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编辑部
一、引业与满业
众生死了之後,下辈子是投生到六道中的哪一道,是完全由业(行为)所决定的。因为「业不灭」,因此众生都是依据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而展开未来的命运。
从佛教的「业报轮回论」来说,轮回为人或畜生等各趣的业力,谓之「引业」。出生为人,而促成其贵贱美丑的业力,谓之「满业」。
「引业」,就像考试,名列前茅的人有好几个,但第一名则只有一个。在这当中「最重」的业却只有一个。同样的道理,众生一生所造的业当中,虽然有很多的重业,但最重的唯只一业,是决定我们死後投生的世界(六道)的业,这叫作「引业」。
「满业」,普指引业以外的一切业,是促成我们死後往生世界的种种千差万别命运之业。
由「引业」所呈现的果报不可改,比如,今生为人,除非此人死後,否则不会变成畜生或饿鬼等他类众生。
然而,「满业」的果报,则有一部分可以依现生的努力(也是一种「业」)而改变,如出生贫家,经行善积德,努力营生後,也可能转向高贵腾踏。
「引业」,又名引因、牵引业、总报业,即牵引众生往生六道四生中的业因,为「满业」的对称。譬如促使我们生而为人的业,便是引业,其中之男女、贵贱、贤愚、美丑、贫富等差别,则是满业所感。
简而言之,引出「总报」之业为引业,圆满「别报」之业称为满业。犹如画师,先作模样,後填众彩。
以上是就众生轮回六道之状况来说明,由於「引业」所至不出六道,故「满业」再怎麽勤奋努力,仍难臻周全。但如乘佛愿力,念佛往生极乐净土,则另有一番圆满幸福的光彩景象。
二、念佛人的引业与满业
念佛人下辈子的「引业」与「满业」,不是由念佛人的业力决定,而是由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决定。
阿弥陀佛五劫思惟所摄取的四十八愿,兆载永劫所积植的无量德行,成就了救度十方众生的阿弥陀佛本身,成就了无比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成就了广度十方众生的功德名号。
四十八愿之中,第十八愿是「念佛往生愿」,是念佛人往生极乐世界的「引业」,任何人只要念佛,必定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第十一愿是「必至灭度愿」,则是念佛人在极乐世界的「满业」,也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就直接灭度成佛;第二十一愿是「三十二相愿」,往生极乐世界的当下,就圆满了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佛身;第二十二愿是「广度众生愿」,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之後,自然就会前往十方世界,广度十方众生。
《无量寿经》说:
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於无为泥洹之道。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可知,念佛人下辈子的「引业」与「满业」,都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而成就。念佛人往生极乐世界之後,都是「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都是「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成佛)。
所以,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的最後,以阿弥陀佛的「他力论」做为总结论而说: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用证义意。
接着列举第十八愿、第十一愿、第二十二愿之愿文作为证明。
道绰大师《安乐集》亦说:
《大经》云:「十方人天,欲生我国者,莫不皆以阿弥陀如来大愿业力为增上缘。」若不如是,四十八愿便是徒设。
善导大师《观经疏》也说:
《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亦可说,念佛人下辈子的「引业」与「满业」,即是净土宗宗旨与特色的四句偈所说: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宗旨)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