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编辑部
昙鸾祖师《往生论注》开篇说:「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谨」就是慎重的、恭敬的、不随便、不轻率。「谨案」二字,表示昙鸾祖师并非依他个人的见解来解释这部《往生论》,而是依循、根据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的《易行品》。
在《易行品》中,龙树菩萨谈到大乘菩萨追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是难行道,二是易行道。「难行道」是要自己去实践种种六度万行,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而且有退堕的危险。龙树菩萨是就修行的困难来说难行道,而昙鸾祖师《往生论注》又进而从外围环境来探讨,说「五浊之世,於无佛时」,并提出五种难:
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
这五种难,有三个图表:
第一个图表,是就「五浊之世」与「无佛时」来讲。
前三种是见浊,第四种「颠倒善果,能坏梵行」是烦恼浊;第五种「唯是自力,无他力持」是无佛时,没有佛做增上缘。所谓他力,就是佛力。
第二个图表,分「人」、「法」二障,与「总」、「别」关系。
外道、小乘、恶人是「人」的障碍。第四种是「颠倒善果,能坏梵行」是「法」的障碍,把不能成就解脱的法,错当能解脱,那就颠倒了。第五种「唯是自力,无他力持」,这是所有困难中最根本、总的困难。因为凡夫修行没有力量,烦恼深、业障重,一想起修行,所有的障碍、习气就都浮现了,不但修行无力,又生於无佛时,没有佛可依靠,因此,想要得到阿毗跋致不退转的境界是不可能的。若有佛可依靠,所有困难就不存在了。
第三个图表,是相对的关系。
一、内外对:外道是其他宗教,内道是菩萨法。二、大小对:声闻是小乘,大慈悲是大乘。三、善恶对:无赖恶人是恶,障碍了修行人的胜德。四、染净对:颠倒法是染污的,梵行是清净的。五、自他对:一是妄想靠自力,一是完全仗佛愿力。
昙鸾大师说,前面那些障难,到处可见,所以是难行道。紧接着,就阐释易行道的内涵: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所谓易行道,「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这两句是很关键的。「但」就是「唯」的意思,唯一无二就是「但」。也就是唯一信受弥陀的救度,而愿生弥陀净土;如果不是专一信受弥陀的救度,而是杂修其他的法门,或兼靠其他的佛菩萨,那就不是易行道了。
「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只要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就能够乘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在这一辈子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因为有佛力的加持,使得当下就进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就是不退转。
「譬如水路,乘船则乐」,就好像坐船一样,轻松快乐,这就是易行道。
换句话说,易行道之所以易,在於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可乘;易行道就是他力的法门,往生净土靠的是佛力,所以也叫做横超的法门。如果不是靠佛力,而是靠自力,那就是难行道,是竖出的法门。一个是竖出,一个是横超;一个是自力,一个是他力;一个难行,一个易行,两者显然有很大的差别,而且是天差地别。
昙鸾大师以「自他二力」的对比,诠释了龙树菩萨的「难易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