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编辑部
昙鸾大师也在《往生论注》卷下之末做出核求其本释,指出「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接着又引用第十八愿、第十一愿和第二十二愿,论证若往若还,皆缘阿弥陀佛之本愿力。在这一段释文中,「生彼净土」即是往相,「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即是还相。昙鸾大师的往相、还相皆缘佛之愿力,指出二种回向皆为佛所回向,藉此以显明纯他力往生之要义。
二种回向在说明阿弥陀佛的他力回向,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方法。其中的往相回向是在说明佛施予众生往生极乐净土所必须之功德和往生後成佛所必须之功德,还相回向则是在说明众生往生净土、成就佛果後,还来娑婆之秽土,引导、教化众生往生净土之能力,亦是由佛所回向施予的。这便可以得出结论,亦即二种回向说中,能回向的是阿弥陀佛,而接受回向的则是众生。如言「往还回向由他力」「弥陀成就所回向,有往相还相两种」,都是在说明这个道理。
可是,阿弥陀佛是通过何种方法将此往还二相回向施予众生的,众生又是如何领受佛之回向的呢?
阿弥陀佛是将往还之二种功德全部凝聚在一句六字名号中,然後将这句名号回向施予众生。
这就好像父亲在其子行将离家、外出求学之际,父亲将一张百元纸币作为旅途往返之花销交予其子,那麽在这张百元纸币中便自然具有前往目的地和从目的地返回的功能。
六字名号也是如此,其中蕴含着我辈往生净土成佛和还来娑婆利他之功德。所以若论回向之法体,则完全在於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如言「阿弥陀佛之回向,恩德广大不思议,往相回向利益中,亦回入还相回向。」
由此看来,所谓的二种回向都是由佛同时发起的,所以并非两种不同的回向,只是由於这两种回向在我等众生身上所显现的利益有所不同,所以才分为往相与还相。
佛将此往还之二种功德完全收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中并回向施予我等,因此我等在闻信名号之当下便等於顿时领受此二种回向之功德,而无前後次第之分别。不过利益的实现却有因果之前後与往还之次第,即往相之因在前,还相之果在後。因为往相与还相有此次第之关系,故言「往相回向利益中,亦回入还相回向」,藉此显示还相回向利益之实现是以往相回向利益之实现为基础的。
回向者,以本愿名号赐与十方众生也。回向是指阿弥陀佛将功德结晶之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施予众生,也可以说是阿弥陀佛将自己所得之功德回转方向,施予众生。
其中的往相与还相指佛回向施予众生的利益(即所回向之法益),回向则是佛的作用。同时,往相也是往生净土之相状,具体指众生因听闻释尊之说法而深信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行),从而得以往生净土证大涅盘(证)。所以可以说,往相包括教、行、信、证四法,亦即包括众生往生之因果,而往相的最终归趣则是证大涅盘。
而佛将此往相回向给予众生,亦即佛将往生之因与果通通施予众生,这便是往相回向。
而还相则是指还来秽土之相状,具体来说就是已往生净土并证大涅盘之人还来此秽土,教化、引导众生往生净土。由此可见,所谓还相是指得证佛果以後的利他之行,而阿弥陀佛将此利他之能力施予众生,这便是还相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