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编辑部
善导大师疏释《观经》时,判定极乐世界「是报非化」,唯有报土,没有化土;非「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也非「实报庄严土」,而是高超的报土,有别於十方净土。善导大师虽然判位很高,是无上涅盘、报佛境界,但由於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即使凡夫,只要专称弥陀佛名,也能容易往生。
往生弥陀报土者,略分为二:一是明信佛智,二是疑惑佛智。
虽同在报土,明信佛智者,往生报土之当下,花开见佛闻法;疑惑佛智者,往生之後暂时在胎宫之内,还不能见佛闻法。故龙树菩萨《易行品》解释说:「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信心清净者,华开则见佛。」为区别而言,以花开见佛者谓之在报土,以暂时在胎宫尚未见佛者,拟之为在化土,其实都同在一个报土之中。往生化土者,由其人生前疑惑佛智,杂业相感,往生後暂在胎宫,如困在城,以此境界拟之为化土(非普通化土之义)。《无量寿经》形容为「胎宫」;亦可称「边地」,以在莲胎之内,闻法为难;或称「边界」,以莲胎之内,与佛界隔;或称「化城」,不是宝所故,只是暂时居止处。名虽不同,处所一类。
古来有关「同处」之说,有「同处异质」、「同处异见」二解:
同处异质:同时同处存在,但实质相异。报土是酬报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所成就的广略相入的无碍妙土,《往生论》说「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而化土(九品莲胎)是第十九愿之人,以诸善万行(含念佛)之自力回向往生,随其业因之大小胜劣,所见之佛身亦有大小胜劣之别,所住之处亦大小胜劣之分,数有限量,相有定相,与报土之相即无相、无相即相、容融无碍之妙境不同。
同处异见:化土行者,在报土中不知报土,在近以为远,一相二见,故成二土,皆是机感所使然。就如「一水四见」,同是一河之水,因为众生境界不同而看到四种景象:天人看是琉璃;人看是水;饿鬼看是脓血;对鱼来说,是牠们的生活空间。业力不同,所感的净秽就不同。
若全凭弥陀本愿念佛之往生,则无品位高下之异,一味无别,无量光明土。所谓「清净报土,不言品位阶次,一念须臾顷……」信心欢喜,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光明摄取,始终不舍;一息不来,即入报土。日日在弥陀光明中,无异处在弥陀光明土。
《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恢廓旷荡,不可限极」,《往生论》解释说「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极乐世界的境界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世界统统包涵在它的境界里面,所以没有限制。就这点来说,是不是娑婆世界也是极乐世界的一部分呢?其实,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怎麽说呢?是,就是说极乐世界遍满整个宇宙、整个虚空,所以包含了娑婆世界;但是娑婆世界却不是极乐世界,因为娑婆世界是由一切众生烦恼业之果报所形成,而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的清净业所建造。虽是同一个地方,可是不同本质,叫作「同处异质」。我们即使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也没有离开极乐世界;虽还在娑婆世界,等同在极乐世界,即是所谓「同处异见」、「同处异质」——同样一个地方,但所看、所感觉的境界不一样。
归命阿弥陀佛,愿生弥陀净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心灵就转到了极乐净土,若色身谢去,当下就往生弥陀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