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释慧净
《观经.流通分》的经文可分为两段,一段是赞美念佛,一段是观念废立。
首先赞美念佛。经文说: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先赞叹念佛,念佛有两种的果报,也就是「现当二益」。现在被释迦牟尼佛称赞为「人中芬陀利华」,而且观世音、大势至两位等觉菩萨就是他的殊胜朋友。可以说平生业成的念佛人现在在这个娑婆世界就已等同跟等觉菩萨一样,到了极乐世界就要进入妙觉,也就是成佛,所以接下来就说「当坐道场,生诸佛家」。这一段经文也可以说是《观无量寿经》核心的经文。
「现益」:念佛人现生得到的利益是什麽呢?是蒙受释迦牟尼佛的赞美,说他是「人中芬陀利华」,而且身分就跟等觉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同等了。「当益」:就是来生,来生就「当坐道场」,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成佛。
释迦牟尼佛讲完了这一段经文,接下来就付嘱阿难说: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这个就是「废权立实」,「花落莲成」的经文。
「正宗分」十六观说完,进入「流通分付嘱文」,世尊不付嘱定观,也不付嘱散善。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受持众戒等等都不付嘱,唯独提出「持无量寿佛名」的念佛,交代阿难:
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这一句可说一锤定音。「持是语」,显示不是持观无量寿佛,也不是持三福;是持什麽呢?是持无量寿佛名,也就是把真实的教法显露出来,单提这句万德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才是整部《观经》的心髓和精要,这才是释迦牟尼佛讲这部《观经》最後的落脚点——持名,持名念佛,执持名号。
到这个时候,要门的花瓣通通凋落,只留下弘愿的「持无量寿佛名」,这就是「废权立实,花落莲成」。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玄义分》,首先,暂时建立「念观两宗」,他说:
今此《观经》,即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
先建立两个宗,最後才作取舍废立,也就是依据: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而判定: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这一种解释也同样是「废权立实」——「花落莲成」的「施、开、废」的取舍废立。
如果以建筑来讲,做柱子要钉板模,往里面浇灌水泥(灌浆),板模是方便,是要废的,既然是要废的,那干嘛还要钉板模?不钉板模就无法浇灌柱子,为了浇灌柱子,所以要钉板模。水泥浇进去,还要保养一段时间,水泥凝固成型,板模就要卸掉,也就是废了。「废」是因为这个原因,有这个作用。
也像登船,船很高,要架梯子,或离岸有距离,拿登船的桥栏板往上一放,才可以过去。当然,这是一个过程,开始没有还不行;有了之後,也不能在桥上站着,要走过去上船;直到要开船了,这时栏板就收起来,不可能还放在那里。这中间有这个必然的次第关系。
定散二善的作用,也可依此来理解。
释迦牟尼佛用这样的次第来引导我们,从圣道门入净土门,在净土门里边,从杂行杂修而入专修念佛。我们懂得这样的道理,就不能辜负释迦牟尼佛的一片苦心,应该专修念佛。
释迦牟尼佛讲这一部《观经》,可谓煞费苦心,因为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如果没有佛的智慧,以这样的方便善巧来讲这部《观经》,次第引导,我们连弘愿的门都摸不着。
总之,释迦牟尼佛讲这部《观经》,他的意思在哪里呢?不在定善、散善,而是「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意思是要我们十方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所以到结尾,就付嘱持弥陀佛名给阿难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