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释宗道
诸佛无量,遍於十方,当中唯有阿弥陀佛既是诸佛之王,又能够救度我们罪苦众生,因此阿弥陀佛是我们非要不可的,而且也是我们唯一依靠的。
阿弥陀佛就是为了救度罪苦众生而成佛的,好像太阳,太阳的光明与温暖如果不能达到地面让我们感受到的话,太阳、阳光和我们就没有什麽关系了。《悲华经》就说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化,「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专行恶业。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诸佛不是没有慈悲,而是因为十方世界当中,娑婆世界的众生贪瞋痴罪业是最深重的,所以娑婆世界叫作五浊恶世,这里的众生都是难以救度的众生;此五浊恶世的众生,唯有阿弥陀佛有能力救度我们。所以,对我们来讲,我们所能依靠的,只有阿弥陀佛一佛,因此我们的本尊就只有阿弥陀佛一佛,所称念的、礼拜的、供养的、赞叹的,也都是阿弥陀佛一佛,和圣道门不一样。圣道门是千佛万佛,其他佛菩萨统统作为他们的本尊,但我们就不是了,我们单独以阿弥陀佛为我们的本尊,这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一一愿言」的内涵──「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由此可知「一一愿言」没有错。
《观经疏.定善义》亦言:
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法事赞》亦言:
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
这两段法语都是显示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是涉入其他四十七愿当中,而且四十七愿都归结於第十八愿,所以说「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这也是「一一愿言」的含义。
这种笔法、特色,是善导大师所独有的,如「机法两种深信」的「法深信」也是相同的笔法。文言:「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显示四十八愿也是以念佛往生愿为根本,是被念佛往生愿所统摄的。一开始,善导大师就标举四十八愿,说「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四十八愿」愿愿为众生,愿愿都能够救度众生。
接下来怎麽讲呢?「无疑无虑」。「无疑无虑」是指哪一愿呢?第十八愿说「至心信乐」,能够从内心绝对相信,就是无疑相、无虑相;不怀疑,深信,没有顾虑这个、顾虑那个,没有种种筹量、计度、顾虑不安,所以说「无疑无虑」。
「乘彼愿力」是指什麽呢?指「下至十念」,念佛本身就是乘彼愿力。如果靠十九愿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这是自力,必须回向,不是乘彼愿力。
「定得往生」也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四十八愿当中唯有第十八愿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两句话,如果不能让我们往生,法藏菩萨就不成佛,也就是说,法藏菩萨的成佛与否,必须依据能不能让我们往生来决定。阿弥陀佛现已成佛,表示我们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就必得往生。这个「必」字铿锵有力,显示「法深信」,也是在显明第十八愿,结归在第十八愿。开头标明四十八愿,最後结归在第十八愿,所以这段法语也显示第十八愿涉入其他四十七愿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