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编辑部
若无要门定散回向,则无量行人绝其往生之望,这正是大师开立要门、作要弘分判的深刻悲心与伟大贡献。
这就说到要门定散回向的权法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定散回向,无量的行人就没有往生的希望了。所以大师作要弘二门判,他的智慧、慈悲、贡献就体现在这个地方。诸师没有作这样的分判,所以就不能这样善巧方便地诱导众生。
比如现在盖楼房是水泥现浇的,房子盖好了两层,但是第一层到第二层没有楼梯,怎麽上去住?还有人建了一栋房,第一层盖好了,然後有个楼梯,但是楼梯上面没有二楼,有这种盖房的吗?第一层楼就代表圣道门,第二层楼就代表弘愿,楼梯就代表要门。
如果以道绰大师的圣净分判,圣道门是圣道门,净土门是净土门,怎麽从圣道门上去呢?那得有张三丰那两下子。道绰大师在教判理论中没有把这个说得很明白。善导大师就把要门往上一靠,定散二善回向,从这个楼梯上去,就可以登楼,这是很方便的。楼梯重要不重要?如果没有楼梯,二层楼等於白盖。有楼梯上,但没房子,楼梯也是白搭。所以它们是互相配的,这叫权实各有其功,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有一家人招待客人,客人来了,主人说:「晚上到楼上睡觉。」把客人领到楼梯上,然後就给人一指,说:「你就在这儿睡吧。」「睡哪儿?」「睡楼梯上。」「怎麽睡这里,不是睡房间吗?」「这就是房间。」这叫权实不分。楼梯本来是权法,不能混淆,权和实是要有区别的,能让客人住在楼梯上吗?
有人说,要门就是弘愿。这就像你家招待客人,叫客人睡过道里面,而且还是斜坡。如果别人这样招待你,你也会不同意。「不同意?你不是说要门就是弘愿吗?方便就是真实,今天晚上你就躺这儿睡觉。」
废立相待而成。要门定散是所废,也是能立,由此定散回向能立专念之宗。比如万民拥立一主,万民非王,是所废;拥立一主,即是能立。弘愿是所立,也是能废。譬如国主一定,众皆为民。国主与万民,相待而成,不能分离。弘愿专称如国主,定散诸善如万民。大师言:「诸行回向皆得往,念佛一行独称尊。」
「相待」就是互相比较而成就的,就像刚才讲的高对下,下对高,有下才显得有上,有上必定有下,有权才有实。
定散二行是要废的,如果我们从废这方面看,可能会觉得比较消极;但是反过来讲,所废就是能立,它有它的作用和贡献——它能够立起专修念佛的实法,也就是宗旨。
「譬如万民拥立一主,万民非王」,民很多,他们不可能做王,他们属於所废。但是,他们「拥立一主,即是能立」,所有老百姓能够拥戴这个国王,国王离开他们就不能做国王。从国王这个位置上来讲,老百姓不是国王,没有国王之位,他们是废的;但是他们有另外一方面积极的作用——能立国王,国王没有老百姓就不叫国王。「国王一定,众皆为民」,所以国主与万民也是相待而立的。国主是所立,也是能废,他本身的功用就是使万民成为大臣、老百姓。这个民和王的比喻,王就是所立,同时是能废;民就是所废,但是能立。
如果以要门、弘愿的分判来说,弘愿就是所立,也是能废,它废掉了定散二行,独称为王;要门就是所废,但是它是能立:要门、弘愿有这种关系。
废不是排除,而是被立包含在内,如行政之废乡立县。废不是绝杀,而是在立之内新生,如法律之废旧颁新。有人嫌「废」字不好,不知「废」之一字正有无量妙功、无尽妙义。若无所废,即无能立,若无能废,亦无所立,佛法岂有宗旨?
废不是排除。为什麽有人嫌「废」字不好呢?觉得废就是不要了,排除在外了,把它扔出去了——不是的。废是已经被立包含在内,这样才谈得上废立。就像江水流到大海里,并不是被排除在外了,而是被大海包含在其中了,它才从此不叫江水。也像行政的废乡立县,这个乡不再称乡了,把它合并成为一个县,那乡的土地不还在那里吗?人民不还在那里吗?是一样的,但是行政区划它称为县、不称为乡了,乡包含在县里面了。
「废不是绝杀,而是在立之内新生」,废好像不好,好像是把它排除、扫荡了——不是的,它在立里面获得了新的生命,而且是更加有力量的生命。像世间的法律废旧颁新,颁布一个新的法令,就说什麽时候开始执行,原有的法律法规到哪个日期废止,新的法律法规一定比原来的考虑得更加全面、更加符合目前的状态,原来法律条款所有内容、优点都已经在这里面包含了,新的法律更加完善。
所以,一定是有废有立的。没有所废,就没有能立;没有能废,也就没有所立。讲能废、所废听起来不舒服;如果讲能立、所立,人听了就高兴。佛法开教立宗,一定要有能立、所立。能立、所立怎麽能立出来呢?就是通过能废、所废把它们立出来。如果觉得讲「废」字不好,把它拿掉了,那麽也就没有立了,这样佛法哪还有宗旨呢?宗旨是要立出来的。所以能立是因为所废,所立是因为能废。
《观经教眼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