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编辑部
宗派,是佛教传到中国之後才有的,印度并没有禅宗、天台宗、净土宗。佛教的分宗分派,也有人对这点提出异议。其实他是不了解,这是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可以叫做佛教来到中国之後的一大进步。为什麽这麽说呢?因为佛教在印度产生的初期,释迦牟尼佛应机说法,随应不同的根机而开说一切经典,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就好像一个老中医,他是个大医王,随便来什麽病人,只要一把脉,心中一切明了,马上就把药方开出来。病人依方抓药,就能把病治好。後来这个大医王去世了,留下了八万四千药方——释迦牟尼佛就是大医王,他留下来的经典就是药方。有这麽多的药方,大医王却不在了。後来的人得病的时候,只好自己捡取这些药方。因为对大医王很尊敬、很崇信,就有可能认为:「这些药方是大医王留下来的,都可以治我的病。」只要是大医王开出来的,都视为至宝。这个心情很好,可是如果随便拿一个方子自己服用,就可能会吃错药。
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如果不懂得立宗判教的话,往往就有这麽个观点(他似乎还生活在唐朝以前),他觉得说:「佛教干吗还要分宗判教啊?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典都是好的啊!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都可以拿来啊!」这就好像说:「这些都是大医王开的药方,都是可以治病的,都拿来吃吧!」这样就产生了紊乱。
所以,佛法来到中国以後,祖师、大善知识就发现这麽一个情况:小乘、大乘,讲空、讲有,不同的经典、不同的法门对应不同的根机。如果不说明这些经典是对应哪一类根机,是对应什麽样的众生,是什麽样的修法,如果不把它们做一个分类、归纳、整理、判别的话,後来的学者就抓不住头绪。
打个简单的比喻,我们进百货公司买东西,商品都摆在货架上。如果没有分类的话,就很难找到我们要买的东西。
我们要找到修学的法门,打开佛的经典,无量无边,八万四千法门。这麽多经典,到底哪一部适合我们的根机呢?如果没有祖师的判教,我们就难以抉择。
所谓祖师的判教,就是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法,按照祖师本身对修学的理解,按照他的路子,把它们分类、归纳、整理,然後加以判别,目的是帮助後学的人抉择法门。
就好像刚才说的到百货公司,人家分类了:电器在四楼,衣服在三楼,食品在二楼。这样你才知道:「哦,我要买食品,我就到二楼去。」这样很明了!
所以,各宗判教,都有它的必然性。
〈净土宗行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摘自净土宗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