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巍巍
——记唐朝善导大师弟子包宝寿居士
1989年夏,西安市西郊远东公司基建工地,考古人员对一座砖室穹隆顶唐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葬早年已被严重盗掘,随葬器物绝大多数遭到破坏,无法修复。但从出土的大量唐三彩碎片可辨认出是骑马俑、伎乐驼俑、马、驼等随葬品个体残片,且制做精细、色彩绚丽。从修砌规整的砖券墓室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非同一般。
墓志出於墓室中部,显然位置已被移动,未见志盖。志石长57厘米,宽56.6厘米,厚7厘米。上铭楷书25列,每列24字。四周立面阴线凿刻石榴、忍冬、莲花等纹饰。
让人们最为好奇的是,一般的墓志铭大多将世间功名列在铭文之首,而这里却赫然刻道:「大唐故念弥陀佛诵弥陀经行者包府君墓志铭并序」。
观察陪葬的器物,可知这位墓室主人的身份绝非一般,而这一行字却只表明了他是个诵《弥陀经》、念弥陀佛的净土行人。能将这一身份刻在墓志铭文之首,不得不说墓室主人信仰净土法门之诚、之深。
细读後面的铭文才发现,原来墓室主人是唐朝净土宗开宗祖师、弥陀化身善导大师的面授在家弟子包宝寿居士。
和善导大师同一时代的道宣律师在《续高僧传》中曾这样描述大师的弘化伟迹:「士女奉者,其数无量」。
想来,包宝寿居士定是彼时崇仰大师高德、至心求生净土的「无量奉者」之一吧。
时间推至西元638年,江苏晋陵名门望族包氏家族庆添丁之喜,为男孩取名宝寿,字楚璧。
包氏家族久居晋陵,世人美诵已久。家族世代书香,人人博古通今,却不热衷为官为宦;他们逍遥闲居,寄情山水,抚琴赏乐,不以世俗荣华为意。包宝寿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中,书香缭绕,情闲趣逸,正直的品格和敏锐的思考力慢慢融入了他的气质。
等待他的,是一个伟大时代的殊胜因缘,也是他个人的殊胜因缘。
这个时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这个时代君主皓皎,文武闪耀;这个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个时代人才济济,群星璀璨;这个时代中外互通,夷狄来贡……这个时代,正是大唐「贞观之治」。
在这样的盛世里,包宝寿逐渐长大。秉承家风,青年时期的包宝寿已成长为「信行丈夫、淑人君子」。和祖上一样,他开始游历山水。
行至秦川时,他被当时世界中心长安城的魅力深深吸引。朱雀大街的大气与繁华,平民百姓的喜乐与安和,各国来朝的自信与从容,鳞次栉比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文臣武将的卓着功勳、太宗的英明果决,都令他神往,他决意在此定居。
然而,当一切新奇变为熟悉,繁华转瞬寂灭,目睹无常与幻灭的包宝寿被内心渐渐升腾的不安缠缚着、惊扰着。
人生短短数十载,不过如电光火石。光火闪灭,是否是终点?如果人死并不如灯灭,何去何从?如果来世为人,何以安稳利乐?如果荣华富贵不得长久、不可贪恋,那麽人的一生该怎麽度过?什麽才是真正的价值?什麽才是究竟圆满?……
幸运的包宝寿,不久就得到了时代送到他面前的答案。
唐朝初年,佛教的黄金时代,三世因果观念已被广泛接受。而当时的长安城,更是因得益於善导大师的教化而出现「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念佛盛景。此时的长安,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屹於世界之巅,但远不抵其满城断肉、处处佛声、俨然佛国的庄严所带给後世的功德。
年轻,却批古阅今、识见高远的包宝寿,受善导大师的念佛德风之吹,怎能不当下偃伏於地?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
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
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
毕此生平後,入彼涅盘城。
善导大师振聋发聩的呼喊无异於响雷掣电,震醒了尚在惶惑不安的包宝寿。大师念一声佛便口出一道光,祥瑞如此,更是让这位年轻人彻底惊服。
西元668年,包宝寿三十岁,这一年,他在善导大师座下皈依。
不难想像,包宝寿日日捧读善导大师才落笔不久的《观经四帖疏》《观念法门》《法事赞》,法喜充满;不难想像,包宝寿循着善导大师「必得往生」「定得往生」「易得往生」「专复专」「唯觅念佛往生人」等诸多斩钉截铁、毫不含糊的教示,专称名号,愿生净土,「从始至终,更无间断」。
也不难想像,包宝寿或曾亲睹善导大师挥毫泼墨,成《西方变相图》以教世人,抄《阿弥陀经》以赠有缘。
西元724年,包宝寿已经年过八十六岁,此时,他已经抱定一句名号有56年之久。即使这一年他已经卧病在床,仍旧口念弥陀,声声不断。
弥留之际,他告诉家人,阿弥陀佛亲自前来迎接他去西方极乐世界,又说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亲自将莲台送至面前,让他踏上莲台。
於是,他「北首而卧,右胁着床,合掌累足,无酸无痛,如眠如睡,俄须而逝」。
当晚,有道开法师、香积寺都法师、彦昉法师等同行十余人,在场见证了包君的往生。这些法师,很可能是和善导大师十分熟稔的,甚而是大师的亲传弟子亦未可知。
这份数百字的墓志铭,就是一篇十分完整而生动的念佛往生纪实啊!
亡者及家人大概也想藉此方式启发後人信学净土之心,特留此铭文为墓志。「庶千年兮不朽,知万岁兮常存」,普通人多借碑铭表功,念佛人却意在让後人同获解脱大益!
极乐须臾顷,世间已千年。
时空推移至二十一世纪,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的中国,正如千年之前,又是一个太平盛世,净土宗大潮再次滚滚而来。伴随着善导大师着作从东瀛回流祖国,研习大师净土着作蔚然成风,崇信大师的念佛人日渐增多,大师的魂灵似又复活一般,诚如古人言「万代之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而大师的弟子包宝寿的墓志铭重现於世,除了为人们证实弥陀本愿不虚以外,更是穿越了千年,为其师善导大师教化之广博无极提供了极为生动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