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里来往的人特别多、也特别复杂,既有专修念佛的莲友,也有还没专修念佛的人,甚至还有不信佛的。护持教法,就要护持「大众」,「大众」就是指每一个往来道场的人。
佛门是广大的,可以包容一切人。阿弥陀佛的光叫无碍光、无量光、清净光,它可以包容一切众生,五逆十恶都可以念佛往生,任何人都跟阿弥陀佛有缘,道场欢迎任何人。专修念佛的人,要能包容一切众生。
来到道场之後,作为一个信仰念佛的人,就要呵护大众。怎麽呵护呢?有些人看过《金刚经》,《金刚经》里面有一句话:诸佛善护念诸菩萨。
佛善护念菩萨,上面的人可以护念下面的人。佛是圆满的,菩萨还不圆满,菩萨需要佛的指导、佛的救度。菩萨怎麽得到佛的指导、救度呢?佛会来护念菩萨的心,就像我们做父母的,要护念自己刚刚出生的小孩,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和安全。
我们念佛人怎麽护念大众呢?我们要护念每个人的内心和善根。人的善根不容易成长,不信佛的人,要让他信佛;信佛的人,要让他念佛;杂行的人,要让他专修,这是我们念佛人要做的事。
专修念佛的莲友,如果弘法的对象还是专修念佛的人,你给我说专修,我给你说专修,这样弘法意义不大。我们要给没有专修的人、没有念佛的人弘法。对没有专修、没有念佛的人,我们就需要有护念的心,要照顾好他们佛法的种子,即菩提种。有一点点善根,就要照顾好,慢慢引导、关心、提升,让他们信仰的种子慢慢成长。
我们在一个团队里面相处,人事比较多,尤其要照顾好大众。团队要呵护大众,要慈悲、要热心、要有包容。念佛人对专修的人容易包容,见了面都可以拥抱一下,大家很欢喜,没有距离、没有隔阂。但是看到杂行的人,你会不会拥抱一下?会不会觉得距离挺遥远的?「他是杂行的,我们是专修的,我们走一起,他们到一边去」,就开始划分队伍了。
念佛的人要打破这个界限。我们自己心中明白专、杂的利弊,「专修的人往生决定,杂修的人往生不定」,我们自己要专修,但不能用这个标准去要求其他人。对其他人不要有「专」「杂」的界限,界限太分明,就度不了杂修的人。
我们的心量要大到包容所有的人,因为念佛可以包容一切人,专修的人念佛可以往生,杂修的人要引导他走向专修,不修的人要让他慢慢地信仰、慢慢地接近、慢慢地了解。我们的心量要敞开,敞开到接纳所有人走向念佛的道路。
如果一个道场来的都是专念佛的人,杂修的人来得少,就不是一个成功的弘法模式。如果杂行的人越来越多,杂行的人都喜欢往专修的道场跑,那才算这个道场真正的成功,影响面也会越来越大,能让更多人都来专修。
专修的人,在家里还是专修,往生决定,不用担心他不来道场。杂修的人来得多,就说明道场可以影响杂修的人来专修。不修的人、不信佛的人也愿意来,来了就种善根,听闻到佛法,一次来、二次来、三次来,一年来、两年来、三年来……来多了,他就成了一个专修念佛的人了。
念佛的人要怎麽护念大众呢?就是要守护好大众的出离心、菩提心、往生心、念佛的心。我们要利用团队、利用道场、利用专修念佛人的资源,影响杂修的人、影响不修的人,关心他、呵护他、引导他、慈悲他、包容他。
杂修的人,虽然理念上有差距,但我们不用去跟他争吵,而要去慢慢化解他知见上的分歧,让他心地变得柔软,变得归命。如果能让他慢慢归命阿弥陀佛,那团队的力量就发挥出来了。这就是我们对法门、对团队的护持。
我们要弘法利生,要自信教人信,就要通过这些具体的人事去落实。与人打交道,要广结善缘、广结佛缘、广结净土之缘。从浅的地方说,要先结善缘、人缘;从深的地方说,要走向佛缘、走向净土之缘、走向「仰仗弥陀,专修念佛」这个增上强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念佛人要去做影响他人的事,就要有这种心量,要包容、慈悲、欢迎所有的人,不能心胸狭隘,限制在专修念佛人之内。我们自己修学分得清专杂,对外的时候,心量要「广大无边际,究竟若虚空」。
摘自 |《念佛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