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问答

  1. 如何确定亲人是否往生
  2. 既然讲念佛往生,为何有人只是听到佛号还没念出来,也能往生
  3. 怎样增强学佛念佛的信心
  4. 如何根本的改善社会物欲之风?
  5.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正能量
  6. 求福报与求解脱是否矛盾
  7. 为何定善比散善殊胜
  8. 如何平衡生活与念佛?
  9. 念佛灭罪与因果矛盾吗?
  10. 受苦便能消业吗?
  11. 虽念佛仍然贪瞋重,是否没有机法深信?
  12. 念佛人福德具足,为何会福报不够
  13. 为什麽有时念佛不如念别的经咒有效
  14. 念佛了,为什麽大部分时间高兴不起来?
  15. 名号自然具足三心,为什麽有人念佛却没有往生?
  16. 为什麽经中说还有世界比极乐世界更殊胜
  17. 如何面对临终的孤独
  18. 为什麽我们往生称为「回家」?
  19. 如何看待往生咒?
  20. 极乐世界也是缘起空性吗?
  21. 如何理解「别人是自己的镜子」
  22. 《大经》「五德瑞现」文略解
  23. 念佛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
  24. 只要愿往生不称名也能往生吗?
  25. 机法深信应侧重从机还是从法来入手
  26. 善导大师有提倡「睡前发愿见佛文」吗?
  27. 身体不柔软也能往生是否有违触光柔软的经文
  28. 临终往生不往生之确证
  29. 念佛人怎样积极利世
  30. 适应无常的秘诀
  31. 在世间生活很迷茫压力大,该如何面对
  32. 一个寺院的带头人如何让寺院正行兴盛
  33. 六道轮回是否实有存在?
  34. 怎麽看待佛系人生?
  35. 极乐报土与实报庄严土是一回事吗?
  36. 往生极乐世界再来还要还报吗?
  37. 佛弟子如何过农历新年?
  38. 信心深浅不一样,念佛功德是不是一样?
  39. 应该怎麽用弥陀的慈悲来对治诽谤正法之人?
  40. 五种正行任修一种都能往生吗?
  41. 净土法门如何看待阿弥陀佛心咒
  42. 为什麽他人念佛灵,我念佛祈求就不灵
  43. 为何一句阿弥陀佛包含一切诸佛
  44. 怎样在这个娑婆世间获得真实的快乐
  45. 什麽是功德、福德?能否互换
  46. 如何理解「佛有三不能」
  47. 念佛能否转换现世因果
  48. 为何念佛自然可以得到世间福报
  49. 至诚念佛与佛愿感应道交
  50. 富贵贫贱也是因果报应吗?
  51. 念佛人如何人众场合不加入闲话
  52. 次如泥洹
  53. 念佛每天一声与一万声的区别
  54. 如何保持愿生心不退直到临终
  55. 临终助念忏悔灭罪往生
  56. 为什麽天天念佛,还会生病
  57. 念佛念睡着了没回向,有用吗
  58. 平时具足信愿只念十声佛,临终是否也能蒙佛接引
  59. 如何对大乘佛法生起信心
  60. 怎样才算老实念佛?
  61. 十念往生是别时意吗?
  62. 杂行、三心与报土的关系
  63. 佛教认为女性卑劣吗
  64. 既然不问罪福,为何又说地狱门前僧道多
  65. 只要信了就不必多念佛吗?
  66. 多伦多大学讲法现场答疑(中英对照)
  67. 施食就念佛号可以吗?
  68. 为乐愿生,能不能往生
  69. 众生念佛平等之问
  70. 「念佛往生的前提是求生心切?」
  71. 怀孕时念佛、听经
  72. 人真的有命运吗?
  73. 念佛只会变好,不会变坏
  74. 善导大师为何以《观经》开宗?
  75. 净土答问
  76. 有关「藏传净土法」之答问
  77. 宗祖初祖之问
  78. 答莲友二问
  79. 净土宗经释问答
  80. 佛堂应该怎样布置?
  81. 念佛人应该怎样对待妄想杂念?
  82. 於「弘愿寺」答莲友问
  83. 答王子九问
  84. 「念佛」与「忏悔」 ——兼答观生莲友问
  85. 论「三福」与「念佛」 ——兼答观生莲友问
  86. 答「功课、吃素」等问
  87. 答「错写牌位」等三问
  88. 答「为他念佛」等五问
  89. 答某人举某大德有关本愿之疑难
  90. 一向专称与诸行回向
  91. 《观经疏》二处眼目问答
  92. 「愿生」与「往生」义
  93. 答莲友「报土化土」之问(一)
  94. 关於三生果遂
  95. 是消业还是带业往生?
  96. 往生净土品位之事
  97. 答莲友问(一)
  98. 金州念佛问答
  99. 王佛臣佛问答
  100. 十念记数问答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念佛问答
top

念佛问答

一向专称与诸行回向

前言:

网上有莲友与妻子修行净土观点不一,其妻讲: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创建的,我只信释迦牟尼佛的;你在那本经书上能找到,「杂修很难往生」的句子?又在那本经书上能找到「净土宗学人必须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句子?

 

此莲友请求有人能回答。因此问题可说普遍,故略为整理,答如下。

 

一问:净土宗行人是否必须一向专念?

答:这取决於各人的自觉。自觉我是一个必须一向专念才能往生的人,就会一向专念。认为自己可以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的人,就不会选择一向专念。「一向专念」与「诸行回向」都是净土宗的行法,经中只有引导,没有强迫。

 

二问:「一向专念」与「诸行回向」,哪一种往生才有把握?

答:专修念佛,决定往生;诸行回向,难以往生。

 

三问:「专修念佛决定往生,杂行杂修难以往生」有什麽经证,是什麽道理?

答:(一)《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此愿称为念佛往生愿,所誓往生行法,唯在「乃至十念」之念佛,不在其他。此信愿专修念佛,阿弥陀佛保证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诸行回向,无此保证。

 

(二)《无量寿经》「念佛具足无上德」之文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以念佛具足无上功德故,决定往生。杂行功德有限,不定往生。

 

(三)《观经》「佛光普照唯摄念佛」之文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善导大师解释说:

佛光普照,唯摄念佛。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

 

       专念阿弥陀佛的人,蒙佛光照摄不舍,往生一定;杂行人,不蒙佛光照摄,难以往生。

 

(四)《观经》「念佛能灭生死重罪」之文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具足十念;
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念佛能灭生死罪,生死罪灭,自然超越生死,得生净土。杂行仅除千劫恶业,不能灭生死罪,仍在生死中,难生净土。

 

(五)《阿弥陀经》「执持名号专一不杂」之文: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依善导大师的解释「少善根福德因缘」即是「随缘杂善」,「一心不乱」,即是「专一不杂」。《阿弥陀经》说明杂行之人不能往生,必须专一不杂念佛之人才能往生。

 

       杂行难以往生,道理种种:(1)杂行行法本身比念佛难。(2)杂行不能得到阿弥陀佛誓愿的绝对保证。(3)杂行不蒙受阿弥陀佛光明照摄。(4)杂行得不到诸佛护念(见《阿弥陀经》)。(5)杂行功德有限。(6)杂行不能除生死罪。(7)杂行没有靠上阿弥陀佛的愿力。

 

       反之,专修念佛:一、行法极易,无人不能。二、有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绝对保证。三、阿弥陀佛光明日夜摄取不舍。四、蒙十方诸佛共同护念。五、具足无上功德。六、能除一切生死罪。七、完全靠定阿弥陀佛大愿业力。

 

四问:上面所引不完全是经文,有的是祖师的解释,不能令人完全信服。

答:经义幽深,不依菩萨祖师的解释,凡夫不能明了。如果说只有佛言才能信服,祖语不能信服,哪只有两种情况:一、祖师所说违背佛意,所以只信佛言不信祖语。二、祖师对佛经的解释不如我个人对佛经的理解正确,所以信我自己的体悟,不信祖语。如果这两点不成立,信佛言也必须信祖语。实际上,我们这样的凡夫,必须依祖师的解释才能正信佛经的内容。比如必须通过窗户才能看到外面的景色,凡夫心如面墙,祖语如窗,经如外景。不通过祖师,想自悟经意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