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问答

  1. 如何确定亲人是否往生
  2. 既然讲念佛往生,为何有人只是听到佛号还没念出来,也能往生
  3. 怎样增强学佛念佛的信心
  4. 如何根本的改善社会物欲之风?
  5.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正能量
  6. 求福报与求解脱是否矛盾
  7. 为何定善比散善殊胜
  8. 如何平衡生活与念佛?
  9. 念佛灭罪与因果矛盾吗?
  10. 受苦便能消业吗?
  11. 虽念佛仍然贪瞋重,是否没有机法深信?
  12. 念佛人福德具足,为何会福报不够
  13. 为什麽有时念佛不如念别的经咒有效
  14. 念佛了,为什麽大部分时间高兴不起来?
  15. 名号自然具足三心,为什麽有人念佛却没有往生?
  16. 为什麽经中说还有世界比极乐世界更殊胜
  17. 如何面对临终的孤独
  18. 为什麽我们往生称为「回家」?
  19. 如何看待往生咒?
  20. 极乐世界也是缘起空性吗?
  21. 如何理解「别人是自己的镜子」
  22. 《大经》「五德瑞现」文略解
  23. 念佛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
  24. 只要愿往生不称名也能往生吗?
  25. 机法深信应侧重从机还是从法来入手
  26. 善导大师有提倡「睡前发愿见佛文」吗?
  27. 身体不柔软也能往生是否有违触光柔软的经文
  28. 临终往生不往生之确证
  29. 念佛人怎样积极利世
  30. 适应无常的秘诀
  31. 在世间生活很迷茫压力大,该如何面对
  32. 一个寺院的带头人如何让寺院正行兴盛
  33. 六道轮回是否实有存在?
  34. 怎麽看待佛系人生?
  35. 极乐报土与实报庄严土是一回事吗?
  36. 往生极乐世界再来还要还报吗?
  37. 佛弟子如何过农历新年?
  38. 信心深浅不一样,念佛功德是不是一样?
  39. 应该怎麽用弥陀的慈悲来对治诽谤正法之人?
  40. 五种正行任修一种都能往生吗?
  41. 净土法门如何看待阿弥陀佛心咒
  42. 为什麽他人念佛灵,我念佛祈求就不灵
  43. 为何一句阿弥陀佛包含一切诸佛
  44. 怎样在这个娑婆世间获得真实的快乐
  45. 什麽是功德、福德?能否互换
  46. 如何理解「佛有三不能」
  47. 念佛能否转换现世因果
  48. 为何念佛自然可以得到世间福报
  49. 至诚念佛与佛愿感应道交
  50. 富贵贫贱也是因果报应吗?
  51. 念佛人如何人众场合不加入闲话
  52. 次如泥洹
  53. 念佛每天一声与一万声的区别
  54. 如何保持愿生心不退直到临终
  55. 临终助念忏悔灭罪往生
  56. 为什麽天天念佛,还会生病
  57. 念佛念睡着了没回向,有用吗
  58. 平时具足信愿只念十声佛,临终是否也能蒙佛接引
  59. 如何对大乘佛法生起信心
  60. 怎样才算老实念佛?
  61. 十念往生是别时意吗?
  62. 杂行、三心与报土的关系
  63. 佛教认为女性卑劣吗
  64. 既然不问罪福,为何又说地狱门前僧道多
  65. 只要信了就不必多念佛吗?
  66. 多伦多大学讲法现场答疑(中英对照)
  67. 施食就念佛号可以吗?
  68. 为乐愿生,能不能往生
  69. 众生念佛平等之问
  70. 「念佛往生的前提是求生心切?」
  71. 怀孕时念佛、听经
  72. 人真的有命运吗?
  73. 念佛只会变好,不会变坏
  74. 善导大师为何以《观经》开宗?
  75. 净土答问
  76. 有关「藏传净土法」之答问
  77. 宗祖初祖之问
  78. 答莲友二问
  79. 净土宗经释问答
  80. 佛堂应该怎样布置?
  81. 念佛人应该怎样对待妄想杂念?
  82. 於「弘愿寺」答莲友问
  83. 答王子九问
  84. 「念佛」与「忏悔」 ——兼答观生莲友问
  85. 论「三福」与「念佛」 ——兼答观生莲友问
  86. 答「功课、吃素」等问
  87. 答「错写牌位」等三问
  88. 答「为他念佛」等五问
  89. 答某人举某大德有关本愿之疑难
  90. 一向专称与诸行回向
  91. 《观经疏》二处眼目问答
  92. 「愿生」与「往生」义
  93. 答莲友「报土化土」之问(一)
  94. 关於三生果遂
  95. 是消业还是带业往生?
  96. 往生净土品位之事
  97. 答莲友问(一)
  98. 金州念佛问答
  99. 王佛臣佛问答
  100. 十念记数问答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念佛问答
top

念佛问答

念佛只会变好,不会变坏

文/释净宗
 

       问:您讲只要念佛即可往生,不会堕落阿鼻地狱;只要精进念佛,就算吃肉,或者是万恶的罪人也能往生。许多人心生欢喜心,往生那麽容易,只要念佛即可。念佛学佛的人愈来愈多,但是一边学佛一边造业的人也愈来愈多了。他们想:反正念佛即可往生,不堕地狱,不怕轮回,不怕报应下一代,作恶还有什麽可怕的呢?这样是不是很不利於教育国人学善从善呢?

 

       答:你的问题归纳起来,是一个前提,派生出两种结果,然後针对其中一种结果作了推想和疑问。

 

       你的前提是「法师你讲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派生出的两种结果,一个是有的人很欢喜念佛了,另一个是一边念佛一边造业的人也多了。

 

       念佛是好的结果,就不问了。关於一边念佛一边造业,你提出问题:为什麽一边念佛一边造业呢?也给出理由,是因为反正不怕因果,不怕堕地狱。如果这样的话,不利於国人学善从善,怎麽办?

 

       这个问题我分为三方面回答:第一是审题,对这个提问先审核一番;第二交流如何正确提问;第三再来回答。

 

一、审题

       从问题的归类(法义问题、生活问题、虚拟问题)上看,这个问题属於哪一类?不是生活问题,似乎是法义问题,但其实是一个虚拟问题。是借法义来提问,所以这里就有陷阱。

 

       这个问题,回答者如果不清楚,就可能绕进去了。因为提问者自己已经绕进去了。人情上的东西一旦绕进去,这个陷阱是非常巨大的。

 

       因为这里不仅是个人的人情,而且也是大众的人情。就是说,它是把念佛跟国人的学善从善对立起来了。

 

       学善在世间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觉得很好,「那你们念佛人怎麽可以不学善从善呢?」所以它成了大众公认的一种人情,这可能成为世俗的见解,这样,里面就有很大的裹挟空间。

 

       所以,一般人在这个地方都会望而却步,都会很害怕。因为你不可能得罪大众,你没有勇气、没有力量得罪大众的这种见解,你不敢。

 

       因此,碰到这个问题,你可能就要讨好大众,讲一些浮表的话,而这时你已经离开了佛法,完全埋在人情当中。因为你没有勇气,被裹挟了,它有一个巨大的陷阱。

 

       从五点来分析:

 

       第一,开头说「您讲」,这两个字就有问题,这不是我讲。因为如果是「您讲」,他才有可能提问。所以我们强调,提问一定要以佛言、佛法为标准。

 

       「只要念佛就可往生」,不是我讲的,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是阿弥陀佛讲的。如果他在心中认定这是佛所讲的,他下面还敢不敢问呢?

 

       如果问题的来源把握得很准,问的方向就不一样。他认为这是某一个现实当中的人所讲的,那未必就是真理,「所以我就可以来考问你」。如果是佛讲的,我们作为佛弟子,下面你该怎麽来问,那就不一样了。

 

       所以,一定要明确问的前提和来源。这个问题一开口就显示出它是一个虚假的问题,因为来源不是在我这个地方。他如果说「您根据经典这样讲」,那就不一样。

 

       「只要念佛就能往生,不会堕入阿鼻地狱」,这是释迦牟尼佛在《观经》当中讲的。佛这样讲,那你要问,能够给你回答的只有佛。

 

       「只要尽心念佛,就算吃肉,或者是万恶的罪人也能往生」,是这样,但也不是我讲的。

 

       第二,「许多人生欢喜心,往生那麽容易,只要念佛即可,念佛学佛的人是愈来愈多了」,从这里能看出,问者是站在一个事不关己的立场上。你听到这样的说法,有没有生欢喜心?是哪些人生起了欢喜心?如果你也生起了欢喜心,还会不会问这个问题?我想底下问题就没有了,因为你就会说:「哦,那我也可以往生,那好,我也念佛。」就不会再问其他问题。

 

       很可能你没有躬行实践,也没有亲自去追求往生。念佛一事,置身事外,这样就有可能是搞人情,没有自己真实去尝试。

 

       问的问题一定要跟自己的心相关。当然,你也可能是代别人问的,许多人是这样。

 

       第三,「念佛学佛的人愈来愈多了,但是一边学佛一边造业的人也愈来愈多了。」这句话也是虚拟的。

 

       「一边学佛一边造业的人愈来愈多了」,这个答案怎麽来的?而且,「一边学佛一边造业」,这八个字的概念是什麽?也表达不清晰。我们每个人都在造业,即便做饭也是造业。业有善业恶业,这里根据上下推断,应该是指造恶业。

 

       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只造业不念佛,一种是边学佛边造业,一种是专学佛不造业。

 

       对基本的佛学知识,我们要了解。所有众生,都是一天到晚在造业,造贪瞋痴。只要没有离开贪瞋痴三毒,身口意都在造业。所以,不存在一边学佛一边造业的人愈来愈多的问题。譬如地球有七十亿人口,这七十亿人不管他学不学佛,都是整天到晚在造业,所以昙鸾大师才说「一念一时所造业,足系六道滞三途」,我们一天有八万四千个念头,念念皆是三途业。不管念不念佛,都是这样。所以一般人完全埋没在无明黑暗和造业当中,所谓埋头造业,头都抬不起来。这样的人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没接触到佛法,继续造下去;另一种是接触到了佛法。所以,你说「一边学佛一边造业的人愈来愈多了」,好像不学佛之前是乾净的、不造业的,学佛了反而造业,而且愈来愈多。这显然是虚拟的,也是因为你没有观察这麽细致。这是第三点虚拟,跟事实完全违背。

 

       第四,「他们想,反正念佛即往生,不堕地狱,不怕报应下一代,作恶还有什麽可怕的?」

 

       「他们想」,这是自己的想像,这个问题里有很多陷阱。你自己这麽推论,认为「反正肯定有人这麽想」。比如一万个人听到念佛即可往生,其中有几个人认为「念佛即可往生,就可以作恶」的。或许有人会说:「肯定有人心里这麽想。」那请问,心里这麽想为什麽嘴上没说出来?「可能不好意思说」,为什麽不好意思说?他心里这麽想,嘴上不讲的原因何在?「他认为这个话讲不出来」,为什麽不能讲出来?「因为这话不符合佛教」,说明他心里是有标准、有是非的,他不好意思。

 

       其实这些问题和想法,都是你自己想像出来的。为什麽会这样想像?因为没有躬行实践。一个真正老实念佛、追求往生的人,听到这个法门,绝对不会这样想。

 

       第五,「这样不利於国人学善从善」,这里没有用肯定的语气,是用疑问的语气,这样就有空间。

 

       你得到的结论,就是念佛和学善之间产生了矛盾:念佛的人愈来愈多,造业的人也愈来愈多,不去学善了。这是不是事实呢?退一步讲,假如是事实,也就是念佛和学善有矛盾,那我们作一个极端的推论,假如这两者有矛盾,我们要怎麽选择?是选择世善,还是选择学佛?有信仰的人,肯定选择学佛;而世情、世俗见很重的人,可能就会抛弃佛法,选择世善。选择的关键,就看这个人内心是否认同佛法是真理。

 

       如果佛法是真理,佛法是标准,那我们自然要以佛法来考究世间善,而不是以世间善为标准来考究佛法,一看佛法跟世间善法不一样,就认定佛法是错误的。不是这样的。如果发现世间善法不符合佛法,它是轮回的因缘,是不究竟、不清净、不圆满的,就应该回归到纯净圆满的佛法的轨道,这才是我们作为佛教信仰者的正确思维模式。所以,这个提问也显示提问者本身的信仰、脚跟站立的位置还是不稳定,在世法跟佛教之间摇摆。

 

       当然,念佛和学善并不矛盾,可以兼而得之:因为念佛,善法更加纯净;因为学善,更喜欢念佛。

 

二、正面回答

       审完题,也交流了如何正确提问,下面来正面回答。一句话:念佛只会止恶增善,只会变好,不会变坏。这是论点。

 

       论据,有四方面:一是经文的证据;二是道理的证据;三是事实的证据;四是反证,从反面证明。前三方面是从正面说明。

 

       (一)经文的证据

       念佛只会止恶增善,只会让一个人变好,不会让一个人变坏。不管什麽人,遇到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法门,他决定会止息恶念,增长善行,只会变好,不会变坏。

 

       事实上,哪里会愈来愈多?不会的。经文的证据,在诸大乘经典里太多了,我只说几条。先引用《观经》《大经》等净土经典,大家熟悉的。

 

       1.《观经》的证据

       《观经》(《净土宗圣教集》第146页)说:「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烦恼贼之所害者」,烦恼像贼一样危害我们,我们被烦恼贼所侵害。为我们「说清净业」,「清净业」指念佛,当然观想也算在内。念佛一声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被烦恼贼所害的人,为我们说清净业就是能够把我们的烦恼贼赶走,能够让我们得到解脱和清净,这不就是说明念佛能够止恶增善吗?不然怎麽能称为「清净业」?

 

       怎麽能够除烦恼贼呢?《观经》下品下生(《净土宗圣教集》第179页):「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句佛号,能够灭一个人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我们讲「罪恶」,「罪」和「恶」是不同的表达,其实是讲一件事。如果念佛不能止恶,怎麽能够灭掉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很明显的经文证据。

 

       《观经》下品中生(《净土宗圣教集》第178页):「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观经》下品上生(《净土宗圣教集》第176页):「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此人闻已」,就是耳朵一听到佛的名号,就灭掉了八十亿劫的生死之罪,不是灭少罪,也不是灭一般的罪,是八十亿劫,而且是生死之罪,所以念佛能止恶灭罪,这是经文明确的证据。

 

       我们信佛,当是信佛所说,《观经》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念佛的众生被弥陀的光明摄取不舍,怎麽会造罪勇猛呢?已经被摄取不舍,当然会止恶向善。

 

       又说:「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本来是造作十恶罪的罪人、恶人,可是因为他称念佛名,就称他「善男子」,这不是明显的灭恶生善吗?因为诸罪消灭,罪恶灭掉,善生起来了,所以称为「善男子」。这就是灭恶生善。

 

       又说:「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念佛的人称为「人中芬陀利华」,会去故意为恶吗?而且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他的胜友,观音、势至交朋友,会交那个因为有佛法就可以故意为恶的人吗?不可能的事情。观音、势至的胜友,是人中芬陀利华,自然是心中向往清净,向往着净善光明。

 

       2.《大经》的证据

       《大经》四十八愿中第三十三愿「触光柔软愿」,这一愿说得很清楚:「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念佛就蒙受阿弥陀佛的光明照触其身,就会身心柔软。身心柔软的人会去故意为恶吗?你看大街上,搞暴力冲突的,拿炸药包的,上房顶浇汽油的,这些人都是身心刚硬,身心冰冷,他们都是冷酷、绝望了,心很硬,才去造业。没有身心柔软去造业的,身心柔软就会给人欢喜,给人轻松,给人爱。

 

       《无量寿经》又说:「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众生遇到阿弥陀佛的光明,也就是遇到这句名号,遇到念佛法门,他怎麽样呢?「三垢消灭」,三垢就是贪瞋痴,人之所以造罪造业,就是因为贪瞋痴的推动,而念佛光明就可以消灭贪瞋痴,这不就止恶了吗?三垢消灭就是止恶。「欢喜踊跃」,这种欢喜,是佛性本身所具足的欢喜,而不是发财等等世间染污的情绪。是垢染息灭,佛性苏醒,佛性本身所生起的清净喜悦。这种欢喜,是「三垢消灭,身意柔软」,身心不是那麽刚强,反而很温顺,非常调柔,柔软慈悲。「欢喜踊跃,善心生焉」,是佛性的光明,佛性的苏醒。一旦佛性苏醒之後,这种善心自然生发出来。而这种善心跟一般道德说教的善心完全不一样,因为它是从欢喜心、柔软心所生,三垢消灭,是从心地自然生发出来的,是非常喜乐、舒服的。这段话和三十三愿是配对的,是三十三愿的成就文。

 

       《大经》第三十三愿成就文说:「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後,皆蒙解脱。」这里说了好几个「皆」,就是没有例外的意思。「三途极苦」,为什麽会在三途?因为造了罪恶,现在受苦。罪为因,苦为果。「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名号不仅能止住因上的恶,也能消除果上的苦,所以这句名号不可思议,从因到果都能够更正。「三垢消灭」是止息因,「善心生焉」,指因上的善法生起了。果上怎麽样呢?果上是「三途极苦之处,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後,皆蒙解脱」。所以,这句名号本身是从因到果全包的。

 

       「无复苦恼」,一个人之所以造罪,不是他喜欢造罪,是他遇到苦恼,他有苦,想脱苦,可是他没有正确的方法,因而才去造罪造业。所以,惑、业、苦这三条,像轮子一样,互相衔接,回圈不息。「恼」是烦恼。有苦了,想脱苦,脱苦又有惑业烦恼,才会造罪造业,惑、业、苦不断地回圈。那麽,念佛就把这个回圈的轮子切断。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当中还有好几条愿,都是说闻到佛的名号止恶向善。譬如第三十四愿「闻名得忍愿」,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得三法忍,当然有这样的功德利益。

 

       第三十六愿「常修梵行愿」(梵行即清净修行),听到阿弥陀佛名号,不仅这一生,而且下一生还可以继续保持清净修行。没有说听到这句名号造业的人更多了,这种说法和经文完全相反,不是正知正见。

 

       第三十七愿「人天致敬愿」,听到这句名号,就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一切人天都加以致敬。听到这句名号就造业,人天会致敬吗?不可能。

 

       第四十三愿「生尊贵家愿」,听到阿弥陀佛名号,下一生可以在尊贵的家庭出生(当然「尊贵」是指菩萨发心),有大势力,有大福德,可以利益众生。

 

       第四十七愿「得不退转愿」,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住不退转。住不退转境界很高,我们理解不了那麽高,最起码来讲,是不会从善法退转下来。「住不退转」,是说不会从毕竟成佛的阶位退转,又怎麽可能会退下来造罪造业呢?

 

       《无量寿经》还说:「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则我善亲友,是故当发意。」听闻念佛法门,起了敬重心,心中大欢喜,这样的人,释迦牟尼佛说:「你是我的善亲友。」释迦牟尼佛最好的朋友、善亲友,会喜欢造恶吗?说不过去。

 

       《无量寿经》「付嘱弥勒文」:「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也说明听到这句名号,获得无上功德,也就是无量善法一时满足,善法增到无量无边。「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不可能反而造业。

 

       《无量寿经》「特留此经文」:「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些经文我们都很熟悉。「当来之世,经道灭尽」,那个时候的众生,法都灭尽了,其他经典都没有了,这时的众生纯恶无善,都是造恶的。就好像房子着火了,要救里面的人,一定得浇水灭火。那麽纯恶无善的人,必须纯善的法才救度得出来,不可能拿恶法去救度他们。

 

       那个时候一切经教都没有用了,因为那些他们都做不来,特留这部《无量寿经》,特留念佛法门,能够让这些纯恶无善的众生随意所愿皆可往生净土。如果不能止恶向善,不能把一个人从罪恶的深渊当中救拔出来、往生纯善纯美的净土,怎麽可能特留此经呢?特留念佛法门,念佛法门特留到末法时代乃至法灭时代,充分说明它是在纯恶无善的环境、时代当中,能够展现止恶向善,能够阻止贪染,引向净土,它有充分、绝对的力量,才会特留此经。

 

       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边有几句话:「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香光庄严。」这个比喻非常好,充分说明止恶、向善两方面功能都有。比如我们身上有汗气,有臭味,把衣服或者整个人用香一熏,香是纯善好香,汗臭味就没有了,熏没了,沾上香气了,染香的人身上就有了香气。这句名号就是香,称念名号的人就是染香之人,身上就有香气。

 

       名号是阿弥陀佛的圆满功德,是阿弥陀佛的纯善。我们念佛人原来是恶的,有汗臭,有污秽,可是念佛了,遮住了恶,甚至消灭了恶,变得清净,让我们的心体纯善、圆满起来,所以身有香气,这叫「香光庄严」。这四个字听起来非常优美,「香光庄严」,妙香光明、庄严,念佛这麽好,这样优美舒服,哪会造业造恶呢?

 

       3.《往生论》的证据

       天亲菩萨的《往生论》说:「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念佛法门是阿弥陀佛的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所生出的法门,从大慈悲而出,是正道善法里所出,是出世的善法,怎麽可能会造恶?这是不相应的,从大慈悲里出会流露出恶吗?从正道当中会流露出邪道吗?从出世善里怎麽会流露出造业呢?所以,出世善根所生的正道大慈悲的法门,不存在这些问题。

 

       「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名号是阿弥陀佛的正觉,所谓「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是法王,有无量的善法,他的善功德力住持在名号当中,也住持在一个归命阿弥陀佛、专念弥陀名号的人的心中。因为弥陀法王之善在住持着,所以他不会去造恶。

 

       所以昙鸾大师说,阿弥陀佛的世界是一个正觉的世界,不可能有不正觉的事情。我们的心如果被阿弥陀佛的正觉所住持,自然心心念念向往着正觉,而不是向於罪恶。即使我们还是凡夫,没有断尽烦恼,但趋向是向往着净善光明,向往着觉悟境界。

 

       《往生论》又说:「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就是行善,增长我们的善法功德力。

 

       《往生论》又说:「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这句话也非常好。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人,就像阿弥陀佛光明智慧一样,就像阿弥陀佛名号本身所具足的意义一样,这样就是「如实修行相应」。「如实修行相应」的人怎麽可能倚仗弥陀的慈悲造罪造业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实相法,是如实修行。

 

       这些充分说明,念佛可以止恶向善。

 

       4.《往生论注》的证据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净土宗圣教集》第287页)说得更清楚:「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阿弥陀佛如来的名号以及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具体有三种「止」:一是止一切恶,二是到了净土自然能止贪瞋痴等一切恶的根源——无明,三是止求小乘的心。这些都是佛的名号功德。我们念佛当然能够止恶行善。

 

       《往生论注》又说:「在此作想,观彼三种庄严功德,此功德如实故,修行者亦得如实功德。」阿弥陀佛的功德是如实的,不像世间善法是杂染的。杂染的,有善也有恶,甚至爱会变成恨、恩会变成仇,善也可能会转为恶,好比有的人原本互相恩爱,後来却拔刀相向。这都是世间杂染之法,不是如实功德。而阿弥陀佛的功德是如实功德,清净不颠倒,真实不虚伪,顺二谛,顺法性。所以念佛所得的功德,绝对没有杂染,绝对不会产生无常、变灭,让我们受苦受难。

 

       善导大师说:「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就是止恶向善,「念念称名常忏悔」。这都是说名号本身具足止恶向善的力量。

 

       在佛教诸大乘经典中,没有任何一句经文说,弘扬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念佛法门,反而有人造罪造业、执着邪见。没有这样的经文。一切经教都证明,念佛必然只会变好,不会变坏。

 

       以上是经文的证据。

 

       先用经证的原因是,经是佛的圣言量,圣言量是标准,佛已彻证宇宙人生的真理,我们所认为的道理如果通不过佛经的勘验,不算为道理,不算为真理。

 

       (二)道理的证据

       在经证的前提下,再引用理证。

 

       第一,念佛法门是佛的慈悲,佛的慈悲是悲智圆满的慈悲,慈悲当中含摄无穷智慧,是彻底究竟圆满的智慧。不会像人情一样。人情会出现什麽呢?所谓「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这其实根本就没有慈悲,是人情才会这样,比如父母溺爱孩子。而我们不能认为「阿弥陀佛慈悲,可能就有人仗着这慈悲出下流、生祸害」,这等於把佛的慈悲跟人情混同,道理说不过去。

 

       第二,佛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同体大悲是说被慈悲的人,他和佛的慈悲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的,这个人感受到佛的慈悲反而去造恶,不就是说阿弥陀佛和你一起造恶吗?怎麽可能佛和你一起造恶呢?你只能跟佛一体,只能被佛同化。因为念佛众生和佛一体,所以只会变得愈来愈好,不可能佛变成众生,跟你一起造罪。就像木头和火成为一体一样,木头一定会变为火,不能火反而变为木头。佛是智慧火,众生是柴,既然是一体的,就会被火所烧,变为火。

 

       第三,慈悲具备引人向上、向善的力量。这是我们的生活常识,如果我们正在苦恼、绝望当中,这时有一个人理解我们、关爱我们、慈悲我们,蒙受他这样慈悲的对待,我们会因此而造恶吗?任何人都不会,因为这和我们的心是相反的。我们会感动,会向他诉说一切,心一定会很柔软、很欢喜,自然谦卑柔顺,愿意听他的引导。

 

       世间是无常的,我们受烦恼贼所害,产生种种邪见、贪染。佛对我们无限慈爱,只有佛对我们是真实的,关爱我们。我们在佛面前当然会非常柔顺,会听佛的慈悲教言。佛当然会慈悲我们,佛的慈悲会引导我们向着纯善、净美、光明的世界。

 

       第四,慈悲能够止息人的苦恼。有苦有恼的人才会犯罪,无苦无恼的人为什麽要犯罪呢?他没有犯罪的必要。人不是喜欢犯罪,是因为有苦有恼,要摆脱苦恼,又没有正确方法,所以才犯罪。如果没有苦恼,苦恼都消除了,就不会犯罪。犯罪是在造罪,没有人喜欢罪,人都喜欢喜乐、欢喜。你蒙受了佛的慈悲,苦恼消除,坦然自在,身意柔软,身心喜乐,自自然然就没有造罪的必要,所以止息了苦恼,止息了造罪。《观经》里说:「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说清净业」和「除苦恼法」是一样的,能除苦恼,能令身心清净,能灭我们的罪。

 

       第五,名号是实相法,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它本身是真实的,是无量清净庄严真实的摩尼宝珠名号,这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虚妄,能满众生一切志愿。念佛人只要称念弥陀名号,自然纳入实相的轨道。昙鸾大师作了一个比喻:蛇性曲,走路腰身弯曲,如果把它放到竹筒里,它不得不直。我们的心充满罪恶的贪瞋痴,弯弯扭扭的,但是一念佛,六字名号就是竹筒,你进去就不得不直,正直是佛心,自自然然顺着这个轨道。所以,即使本来是扭曲造罪的众生,念佛也自然纳入实相轨道,正直无为、向善向净的轨道,这是必然的。

 

       阿弥陀佛的名号、慈悲、智慧,就像光明,光明能破除黑暗,不可能光明来了黑暗更加黑暗。弥陀的慈爱,就像春天般温暖,能化除坚冰,不可能愈温暖冰结得愈厚。怎麽可能佛愈慈爱我,我愈去造罪造业呢?造罪造业是因为心中冰冷,寒冷如坚冰。阿弥陀佛光一照,我们心里罪业的冰霜被灭除,慢慢融化、柔软,就像冰化为水一样,不可能冰层更加结厚。只有在无常凛冽的风霜中,在贪瞋痴三毒的染污中,我们的心才会愈来愈冰冷、坚硬,才会犯罪。遇到了佛法,遇到了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像遇到暖气一样,自然就会融化,这是自然的道理。

 

       经中有「涂毒鼓」的比喻:战士上前线打仗,被敌方的毒箭射中了,有一种鼓,上面涂了一种药,只要鼓一敲,箭自然就拔出来,身体自然平复。阿弥陀佛名号就是这种鼓,我们被三毒之箭所射,六字名号一念,毒箭自然拔出来,身体平复如初。不可能六字名号一念,毒箭往里钻。

 

       阿弥陀佛名号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治」。万病不过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既然万病总治,就没有烦恼、邪见对治不了的,都可以对治,这才能称为阿伽陀药。

 

       从这几方面说明,念佛必然引导我们向好、向善、向纯净光明。

 

       (三)事实的证据

       用事实证明只会变好,不会变坏。这样的事实在周边见得很多。

 

       首先是吃素。世间人贪口腹之欲,好像吃素是多大的难事,认为人活着就是吃喝玩乐,吃喝玩乐都没了,活着还有什麽意思?但是只要念几年佛,自自然然就吃素、不杀生了,有很多明显的例证。不可能愈念佛愈杀生干坏事。念佛有止恶保平安的功能。

 

       还有人脾气很大,怎麽都改不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真心念佛,脾气会逐渐变得柔软,这也是止恶修善。还有很多人,因为念佛,家庭关系好了。有的人心里一天到晚烦躁,怎麽讲道理都不管用,但只要真正念佛,心里自然安静、平静了。遇到大苦恼的事情,甚至要疯了,六神无主,只要念佛,心里就会感到暖洋洋的,感到有所依靠、有所平复。这明显是止恶向善。

 

       还有很多人去寺院供佛、拜佛、念佛、求佛,求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消灾免难、增福增慧。如果一个人念佛了还喜欢造罪造业,那还能求得了吗?那不是愈求愈造罪吗?正因为念佛自然具足止恶向善的功能,所以人们才去求消灾免难;不能止恶怎麽能消灾免难呢?正因为佛号自自然然能止恶,人们才向佛求消灾免难;如果佛号不能给众生带来善法,人们怎麽能够去求增福增慧呢?所以,很明显,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消灾免难、增福延寿,这都是名号里本来具足的功能,因为有止恶向善的力量,所以显现这个功能效果,被历来芸芸众生所信奉、依靠、祈求。这是实事的证据,太多了,《念佛感应录》中有很多记载。

 

       (四)反证

       讲反面的证据,从反面来证明。

 

       首先,佛经中没有记载因为有弥陀慈悲而造恶的。如果有,一定会记载。像般若空门中,有执着空见、豁达空而造罪放浪的,这个经典中有记载,要遮止。净土三经没有,因为这个法门是慈悲救度的法门,能够破除一切邪见的法门,根本不存在这种问题。即使是烦恼邪见的众生,依靠这个法门也完全得以度脱。

 

       众生为什麽会造罪造业?就是因为有邪见、烦恼。众生邪见主要有五种: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在圣道门中,一定要破我执、身见。净土门不需要。有身见的众生,以佛法来看,就是邪见众生,因为你有身见,有我,圣道门不破这个邪见,不可能解脱。但净土门没关系,你抱持这个邪见照样往生,这就是这个法门的殊胜之处,你就邪不起来,你想邪,六字名号把你拿住。这个法门厉害,不可思议,是一切众生最後的救度之法。

 

       就像光明和黑暗一样,势不两立,哪有黑暗挡住光明的?不存在。就像冰和火一样,火烧来了,冰不化,反而更加强硬,这个道理不存在。道理完全相反,事实完全相反。所以,从反面来说,绝对不存在念佛让一个人喜欢造业,让一个人抱持邪见,不存在。

 

       退一万步说,如果有这样的人,阿弥陀佛慈悲救度了,他就可以造罪造业了,那这个人肯定不是念佛的人。这是他本身邪见的过错,他还没有和阿弥陀佛发生交集,他纯粹是一种观念,才会这样。这样的人其实是不存在的。假如有,也是他自已邪见的过失,不是阿弥陀佛这个法门的过失。

 

       打个比喻,有个人想自杀,他就要找很多自杀的理由,可以跳楼、跳桥、撞车。为了不让他死,难道楼也不盖了,桥也不架了,车也不开了吗?即便这些都不做,他还是会死。可以撞墙,没有墙可以撞地。你没有办法,因为他被冤家附体了,一定要死,不死不行。

 

       我们所说的,是按正常情况来说,有的人就是邪见,邪见的人不管遇到什麽,都会增长他的邪见。因为这一点,就不弘扬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是不可能的。这样的邪见众生,我还没有遇到过。但是提这样问题的,还是经常会有。如果反问他「你担心别人念佛造恶,你自已会这样吗?」他会立即否定。「你会因为念佛从此对父母不孝顺了吗?」「我不会这样……」找不出例证。这都是虚妄假相,没有遇到一个实事。

 

       这样的虚拟问题,往往给我们很大的缠绕。以後所有问到这个问题的,希望不要执着这样的邪见,如果执着不改的话,不仅是邪见,甚至是谤佛谤法。阿弥陀佛怎麽会让人造罪造恶?我们怎麽会产生这个流弊?如同光和暗不能两立一样。所以,大家一定要以佛法为标准。

 

       如果有人住於邪见的话,那是他个人的邪见问题。对於这样的邪见,在《无量寿经》中其实也有遮止,就是所谓「抑止门」。比如说三毒五恶这一段,还有第十八愿讲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些就是有所抑止的。这样,真谛和俗谛,二谛圆满。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