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谈开示

  1. 「二河白道喻」给念佛人的启发
  2. 《示病友》讲记(二)
  3. 《示病友》讲记(一)
  4. 爱的建设
  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6. 学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随」「三不」
  8. 如何面对法义之争
  9. 认识「观世音菩萨」
  10. 净土法义的修学次第与弘法原则
  11. 净土思想的善导者
  12. 《观经》教眼
  13. 纯粹的净土宗(三)
  14. 纯粹的净土宗(二)
  15. 纯粹的净土宗(一)
  16. 学僧工作 爱心为本
  17. 好好照顾自己
  18. 惜福与环保
  19. 念佛与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与念佛
  22. 不问罪福 称名必生
  23. 关於道场的软硬体建设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风学习(三)
  26. 宗风学习(二)
  27. 宗风学习(一)
  28. 弥陀之家 爱心为本
  29. 於「弘愿寺」为莲友开示
  30. 为「福圣寺」常住僧众开示
  31. 书读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让法义入心──多闻熏习
  33. 流通法宝即是做弥陀的手足
  34. 南宁问答
  3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四)
  36.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三)
  37.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二)
  38.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一)
  39. 净土宗特色
  40. 净土宗宗旨(二)
  41. 净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网上莲友问(三)
  44.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下篇)
  45.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中篇)
  46.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上篇)
  47. 净土宗行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4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三)
  50.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二)
  51.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一)
  52.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答莲友问
  53.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开示
  54. 於「弘愿寺」为僧众开示
  55.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皈依开示
  56.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二)
  57.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一)
  5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

  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二)
  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一)
  3.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
  4.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九)
  5.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八)
  6.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七)
  7.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六)
  8.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五)
  9.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四)
  10.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三)
  1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二)
  1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一)

《净土宗概论讲记》

  1.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八)
  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七)
  3.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六)
  4.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五)
  5.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四)
  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三)
  7.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二)
  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一)
  9.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
  10.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九)
  11.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八)
  12.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七)
  13.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六)
  1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五)
  15.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四)
  16.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三)
  1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二)
  18.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一)
  19.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
  20.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九)
  21.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八)
  22.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七)
  23.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六)
  24.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五)
  25.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四)
  26.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三)
  27.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二)
  28.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一)
  29.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
  30. 《净土宗概论讲记》(九)
  31. 《净土宗概论讲记》(八)
  3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七)
  33. 《净土宗概论讲记》(六)
  3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五)
  35. 《净土宗概论讲记》(四)
  3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
  3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
  3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一)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1. 第43课:释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课:释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课: 一、三经要点(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课: 一、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特色 二、三经要点(一)
  5. 第39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五)
  6. 第38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四)
  7. 第37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三)
  8. 第36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二)
  9. 第35课: 一、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二) 二、称名一声,顿超生死——《观经》「称名往生」之文 三、称名一行,总超万行──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一)
  10. 第34课: 一、弥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导大师「溺水偏救」之文 二、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课: 一、不顾贪瞋,称名必生──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论凡夫,只论弥陀──善导大师「凡夫入报」之文
  12. 第32课:不顾贪瞋,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课:不问时节,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时节」之文
  18. 第26课:不择众机,称名必生 ──法照大师「瓦变成金」之偈
  19. 第25课:诸佛作证,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课: 一、名号本义,称名必生──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三) 二、诸佛作证,称名必生──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二)
  22. 第22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一)
  23. 第21课:本愿不虚,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本愿四十八字释」之文
  24. 第20课:定业与助业 ──善导大师判「正助二业」明傍助业专正定
  25. 第19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三)
  26. 第18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二)
  27. 第17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一)
  28. 第16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三)
  29. 第15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二)
  30. 第14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一)
  31. 第13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三)
  32. 第12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二)
  33. 第11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一)
  34. 第10课:信机与信法 ──善导大师释「机法深信」而弃自身归弥陀
  35. 第9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课: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二)
  40. 第4课: 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一)
  41. 第3课:善导大师思想概述
  42. 第2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二)
  43. 第1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

  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临终时示门第之法语)
  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辨食鱼之法语)
  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妓女之法语)
  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四郎之法语)
  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重衡之法语)
  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忠纲之法语)
  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赖纲之法语)
  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无品之法语)
  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尼众之法语)
  1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信寂之法语)
  1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随莲之法语)
  1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道遍之法语)
  1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乘愿之法语)
  1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圣光之法语)
  1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隆宽之法语)
  1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述《阿弥陀经》大意之法语)
  1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从配流上洛之後开示之法语)
  1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21~25)
  1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6~20)
  2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1~15)
  2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6~10)
  2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5)
  2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三心料简(一))
  2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21~总结)
  2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6~小结)
  3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5)

石家庄念佛开示

  1. 石家庄念佛开示(四)
  2. 石家庄念佛开示(三)
  3. 石家庄念佛开示(二)
  4. 石家庄念佛开示(一)

念佛往生开示

  1. 念佛往生(问答部分)
  2. 念佛往生开示(正文)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示病友》讲记(二)

怎样表现佛跟你是一体的呢?

 

  「弥陀与我一起生活,同卧、同起」,我躺下的时候,他跟我一体,「哦,阿弥陀佛也躺下睡觉啦」,其实佛是不睡觉的,陪着你。你要起来的时候,「哦,阿弥陀佛起来啦」。「同出同入」,你出门的时候,阿弥陀佛跟着你一道出去;你进来的时候,阿弥陀佛跟你一道进来,那你还不一路平安?所以,你要坐飞机,阿弥陀佛跟你一起,你还怕这个、怕那个呀?有的人坐飞机,买好几份保险,还不如念这句名号,买那麽多保险也不保险。阿弥陀佛跟你同入同出,同乘飞机,同乘船。

  但是,如果你骂人的时候就不好意思了,阿弥陀佛跟你一道骂人吗?掌嘴!「搞错了,不能骂人」。你想到佛都跟你同体了,你怎麽好意思骂人呢?「哦,阿弥陀佛」,口如莲花吐香味,讲一些好听的话。

  「未到终焉,已坐莲台」,还没有死,已经坐上了阿弥陀佛的正觉莲花台。这就是平生业成,往生一定,已在佛的手掌心中。阿弥陀佛手托一个莲花台,你还没有死,神识已经登上去了,身体在这个世间不过像一个影子而已。

  「凡事爱心,凡事知足,凡事感恩,凡事恭敬,凡事谦卑。凡事不计较,凡事为他设想」,这有七个「凡事」。到老了,人都会怀念年轻,有一段段的经历;然後,他想找人家说话,人家不理他。所以这个时候,老人的心理往往会比较特别,如果做到这几条,你就好了。

  「凡事爱心」,已经老了,一切都过了,所以看人都是笑眯眯的。你都老了嘛!你看人都是很慈祥的,看哪个都像你儿子、孙子一样,都很好,那不就好了吗?你跟别人也没有什麽争的了,有什麽好争的?都九十几岁了。你争棺材吧,现在政策也不允许;争火化场吧,一把火都一样,没什麽争的。所以,老人如果整天以爱心对人,他是非常慈祥的,就像落日的黄昏,给人一种温馨、柔和的感觉。所以,老人的笑容非常庄严,他跟小孩子的笑容不一样。小孩子的笑容叫作灿烂,朝霞一般;老人的笑容叫作安详,如晚霞一般。像我这种人到现在,就是烈日炎炎,没有小孩子朝阳般的清纯,又没有老人晚霞般的慈祥,说话像太阳,晒得厉害,这是年龄的关系——没关系,你们等一等,等我落山的时候一定会很慈祥。那必须的,肯定的,到时候我一定这样的。

  老人要像老人的样子,「凡事爱心,凡事知足」。到年老的时候,你不知足,那就苦了,说「儿不孝顺啦,邻里怎麽样啦,人家怎麽样啦」。年老了就要知足,你不知足也要知足,说啥都「够啦,好啦,满啦」。我遇到不少莲友,年老了很知足,「哎呀,我活80岁,太多啦,不要那麽多」,「现在一切都很好啦」,「我都已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啦,因为我念佛往生一定了」,很知足,知足常乐。老人如果不知足,你又没办法;年轻不知足,还可以去拚一拚。老了不知足,除了自己掉眼泪,啥也弄不着。你有什麽办法呢?身体不行了,体力、精力也不行了。年轻的时候想跟别人拼、吵,你现在不行了,吵嘴都没劲了。那怎麽办?知足吧,「都好着哪」。

  「凡事感恩」,「你们对我都很好,你们都很孝顺」,年老人也要知道感恩。不感恩,你就整天在那里怨声叹气,「哎呀,他小的时候多好啊,现在都不给我打电话了」,「哎呀,怎麽好几天都没有回来看我了?」你儿子出差,在美国,能回来吗?其实没过多长时间,他觉得日子熬得不能过,整天在那里看日子。再没事就「哎呀,我哪疼哪痒,你带我上医院吧」,其实他就是要一个关怀,他并不疼,也没什麽多大了不起。就是要有人陪着他,到医院去推个轮椅啊,给他挂个号啊。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他能量不足,需要爱心,需要人家照顾,需要人家摸摸他,像小孩一样哄着他。为什麽说老人是老小孩,需要哄呢?他能量不够,需要爱心来补充。我们念佛人不要让凡人来哄我们,我讲老实话:本凡夫我告诉你,一般人哄我,我还不要你呢。哄我,最起码要观世音菩萨级别的,一般人靠边站!

  念佛了,观世音菩萨来给你摸摸头,大势至菩萨来给你摸摸口,阿弥陀佛来照照你,十方诸佛来给你揉一揉、搓一搓、按摩按摩,一般人要哄我们还不行。我们是老凡夫、大凡夫、超级凡夫,一般人哄我们,那两把刷子还不行,所以我们就念阿弥陀佛。

  「凡事感恩」,世间养老院里的老人,他有很多不满意的:护工不行,吃的也不行,总之牢骚埋怨一大堆。如果没有念佛,难免会这样。我们念佛人,河北渤海双缘安养院怎麽那麽好呢?老人怎麽愿意去那里呢?他们在里面就贯彻了这些原则:凡事爱心,凡事知足,凡事感恩,凡事欢喜,凡事微笑,凡事安详……,他们都好,都念佛了啊。

  他们这样,养老院的气氛完全不一样。一般的养老院都是老气横秋、暮气沉沉、死气逼人、怨气重重。走进去,脾气一个比一个大,一个不喜欢看一个,「七十岁看你八十岁了呢,八十岁看你还九十岁了呢」,看了都不好看。念佛的养老院有佛法,有佛号念,在里面体现这些原则,有爱心。

  这样,对他子女也好,「你们去干活儿吧,上班,没事,我好着呢」。过年,父母在养老院,子女要接回家,「哎,我不回去了,你们过吧」。你说这子女多安心啊!他隔得再远,哪怕三百公里,他也开车来看你。你动不动叫人家来看你,就烦你了,「我给钱吧」,这时候父子关系还处不好。你能这样做,你们父子关系还处得好。人有自尊,人有自立,人家才尊重你。你靠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老了,有生命的尊严,活得就是不一样。念佛,这句名号给我们刷卡,我们富着呢,生活完全不一样。

  现在念佛的女众比较多,念佛的女众在家里,居然还被不念佛的丈夫欺负了,你这佛怎麽念的?你还被他震住了,你这佛怎麽念的?肯定要把他玩得团团转。念佛的人,还不能把你先生玩转啊?靠什麽玩他?不是靠嫉妒心,不是靠泼妇,不是靠河东狮吼,而是靠爱心、知足、感恩,把他玩转,就像玩游戏一样。

  你念佛了,还受他的窝囊气,那你佛没念好。念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想跟我玩,把你玩到净土。就你那两下子,想跟我玩啊,我是获得大势至菩萨传承,获得观世音菩萨的本事了,就你小凡夫,那不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自不量力吗?」一个念佛人还被不念佛的人弄得起不来,你说多丢面子啊,把阿弥陀佛的面子给丢尽了。

  就凭这些:凡事爱心,凡事知足,凡事感恩,凡事恭敬。「哎呀,大丈夫回来了。」「我干嘛喊他大丈夫,凭什麽?我就要和他闹平等」。你还跟他闹平等?你跟他闹平等,你就掉下去了。你现在在天上,跟他平等,不就掉下去了吗?你在佛那里,你还跟他平等?他就是个小凡夫。你要布施他一点,「我於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你现在在家里充一把佛,布施你先生一把爱心。为什麽?你心里满意、满足了,才不跟他计较,给他一点小甜蜜,没关系的。凡事恭敬,凡事谦卑,凡事不计较,凡事为他设想。你这样去做,他不就乖乖听你的?他听你的,就是听佛的,我们後面还有指挥的呢。他不听你的,那你给佛也丢面子了。你是念佛人,他不听你的,等於你也没听佛的了。所以,念了佛後,你要有智慧,首先把这个智慧用在夫妻关系当中。

  下面还有一封信是我写的——《给病重老居士的一封信》,我们也学习一下。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看望病人时引导的资料,供大家参考。你了解他这时候的状态,说话对准他的根机。

  「南无阿弥陀佛。某老居士惠鉴,老居士近况尽悉」,因为他写了一封信给我。

  「对老居士的身体病苦很是忧怀挂念,知念佛精进,更是随喜赞叹」,这是两句客气话。

  「病苦为人生常态」,病苦,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并不是就你自己特别病苦,大家都一样。

  「佛说人生是苦,老居士这番体会想必更深」,一般讲「人生是苦」都是嘴上说说,等我们真的得了病,可能感受就更加深切。

  「真正病苦加身,唯有病者知之,余人不知」,所谓「好人不知病者苦,饱人不知饿者饥」。

  「当然更无法代替。离苦得乐,是众生本能需求;拔苦与乐,是弥陀本愿目的。由苦而更加念佛,由苦而更求往生,即能脱眼前小苦,获未来永恒大乐——成佛大乐」,通过苦,我们愿意离苦得乐,刚好阿弥陀佛为这个目的而来。所以,这样就可以来念佛,获得成佛的利益。

  「当我苦时,想到天下还有无量如我一般苦、比我更苦的人。我虽病苦,有佛念,虽苦而庆幸」,虽然苦,但是我们有光明、有前途、有佛念,这些都是万幸之事。苦算什麽?佛才是老大,对不对?如果我们念了佛,有苦时,却在那里说「佛算什麽?病才是老大」,那你的病就把佛压倒了。我们病苦时有佛念,心里就有主,不会觉得有多大了不起。当然,这也是说一说,可能你会说「苦不在你身上,你说得这麽容易」。总之,大的原则是心中要安。

  「若无佛念,则永苦而无出头」,如果没有佛念的话,你这个苦就没有出期了。何况一生只是一个身体的苦,和地狱、三恶道的长劫轮回之苦,不足为比。如果念佛能免长劫轮回之苦,身体小小的苦算什麽呢?

  「如此念佛,生感恩心,因小苦免大苦」,因为有苦就可以念佛,念佛免了轮回的大苦,这不是赚了吗?就会生感恩心。

  「又当思:我是罪恶凡夫,受此小苦,实是当然」,我们罪恶凡夫不受苦——连佛示现成佛的时候,还有种种不如意的事情,我们遭这点小苦,那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吗?我们罪恶凡夫造了多少罪?受一点苦,嘴上跟别人说因果报应,一旦报应到自己身上,就说不要受报,就忘记了——不是这回事,我们受一点小苦是应该的。这样心里就能接受,就不会埋怨。

  「今日受一分病苦,即消一分业障」,你造的业嘛,你受了苦就消了业。

  「临终之时,增一分自在安乐,虽苦亦值」,作消业想,作酬债想,作报恩想,作念佛想,虽然我们受病苦也值得。

  「如药虽苦而癒病,身受苦而益心」,就像我们服药一样,药虽然苦,但是能治好我们的病;身体虽然苦,能让我们的心得利益。得什麽利益呢?增加我们的道心,增加我们对阿弥陀佛的仰赖,增加我们的机深信,让我们可以放开双手,任凭弥陀,增加我们对极乐的向往。这对我们道心的护持,对我们念佛的相续都非常有帮助。所以,由身受苦而心得利益。

  这个比较起来,值不值啊?如果你身体不受苦,哪有心思学佛念佛?身体好了,心受损失。我宁愿身体生点病,修行人无事要带三分病,什麽原因呢?带多了,你又受不了,四五分,七八分,那不行,带三分病就让你得利益。身体虽然生病,但心得到利益,你不会那麽骄慢,也不会那麽狂野;你会比较谦卑,比较柔和。

  「欲减缓病苦,除了良医良药,自己可试从两方面入手」,这个病苦来了,实在难以抵挡,总需要良药来减缓,这是正常的,应该的,只要能找到,尽量找。但是能不能找着,也看你的福报,你多念佛,也许能增加这方面的福报。如果你福报不够,遇到一个江湖郎中,颈椎不好,腰椎不好,「卡嚓」给弄断了;或者越弄越不行,脖子本来偏两度,给他整完之後偏八度,这都是没有福报。有福报,遇到高明的中医,轻轻一弄就好了。

  哪两方面呢?「一心投靠阿弥陀佛,只求往生」,这句我就没有多讲,因为有这样的心,你精神上的病苦就缓解。只求往生,而且佛会加持你。不要在那里躁妄,只求病好,不求往生,效果肯定不行,心翻来覆去。

  我遇到一位老居士,她念佛,教理都很通达,但是因为得了癌症,也是一时糊涂,就想求病好,但老是不好,心里急躁着呢。我就跟她打了一个电话,「你现在怎麽这麽糊涂呢?你就只管求死,不要求活了」,她就相信了,房间一关,只管求死,结果病好了,没死。真的!这样才灵!念头一转,马上就不一样。在那里七上八下,求病好,总是缠绵不能好。我说「你不要求病好,只管求死,你现在这个年龄死了也值了」,我也没跟她讲软话,因为讲软话不管用。

第二就是逆来顺受。

  「甘心顺受病苦,不加任何抗拒,如弱草之遇强风,顺风倒伏」,什麽叫逆来顺受呢?就像很柔软的草,遇到强风,它怎麽样?它肯定逆来顺受,强风一来,它往地上一倒,这一倒就把强风的力量卸掉了。就像打太极拳,这就是太极,就给它卸了。它躺在地上舒服得很,十二级台风也无所谓。你看千年古树都给折断了,树平常看不起小草,大风一过,小草看不起大树,「大树哥,你在哪儿了?哎呀,腰断了」。平常大树都傲视小草,现在风一过,雨一过,小草又挺起来了,柔软着呢。

  所以,我们念佛人要发挥小草精神,要逆来顺受。强烈的病苦就是强风,怎麽办?要往下一倒。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和经验,我的身体也不太好,小车不倒慢慢推,好像还能往下活着。我的工作量其实也蛮大的,我的身体最不好、最弱的时候是在2006、2007、2008这几年,甚至都不能说话,有半年没说话,也没有气力。「那怎麽办啊?」我就往那里一倒、一赖,就像乌龟一样不反应,什麽都不反应,享受生病的快乐。生病有什麽快乐?生病的乐是晕晕的乐,很安静的那种。这个说不清楚。

  生病,你们要去感受它,不要着急看病,那就把你的思想浪费了。你要去感受它,你的状态怎麽样,很灵敏的。然後你要柔顺,顺着它。不是说不看医生,也看,就让医生把个脉,「把吧」。就是你平常应对人事,任何时候都要让能量消耗最小化,这是本能的。比如你去找医生,你着急都是要耗能量的——把能量收起来,不急,因为你的能量非常弱,哪还耗得起?所有能量都收起来,然後医生看他的,你自己把能量保住。

这个给大家参考。

  「不可生一念疑怨之心」,一般人这时候不是怀疑就是抱怨,你只要生怀疑和抱怨的心,效果绝对不行。怀疑什麽呢?「我念佛何以不灵呢?我念佛也不是不精进啊,念这麽多」,其实念的佛都漂掉了,一边念佛边想「阿弥陀佛,你把我病治好,快点治好吧,我念一万,使劲,两万、三万」,都在做表面功夫。

  就像浇树一样。树虽然乾了,拿水浇到树叶上管什麽用啊?要浇到根。什麽叫根?只管死不管活,只想求往生,不想求病好。念佛在根上才能得利益,你老是浮在表面上,「让我病好吧,让我病好吧」,这样你念三万声,我告诉你,效果真的不大,但是对往生来讲没什麽问题。你要求病好,你都在表面上,所以要在根上求往生。听说了求往生才行,「阿弥陀佛,求往生,让我病好吧!阿弥陀佛,求往生,让我快点好吧」——这样不行,你求往生作一个幌子,还是希望病快点好,这是不灵的。是只想死,「算了,阿弥陀佛,我身体这样不行,我也活够了,如果寿命到了,让我快点去吧」,要这样发出真诚心,真的想求往生,不是求病好,「能好就好;不好,管它呢,无所谓」,这才灵。所以,你要赌出去。怎麽叫赌出去呢?扔出去。

  什麽叫「怨」呢?「我无大罪,何以受此巨苦?」「我这一辈子没有造什麽大罪,也没做什麽伤害良心的错事,怎麽让我这麽苦?」怨恨难平,好像佛法不灵。

  「如果生这些念头,无穷冤家必缠上门」,你生怨的念头,你过去无穷无尽的冤家债主肯定就找上你。如果你平时安心念佛,佛光摄受,他们就没缝找你;现在你怀疑,又抱怨,等於是把脑袋从佛光里伸出去,冤家就在门口,「卡——」掐住你,躲还来不及,你现在还伸出去啊?越是这个时候,越加无疑无虑来念阿弥陀佛。你如果不求往生,只想求病好,等於是把脑袋伸出去给别人打,冤家在门口拿刀「卡——」。这个时候你有疑心,疑心重,难以蒙佛光护佑,所以一方面被冤家找,另一方面佛光又护佑不到你,因为你怀疑、抱怨。

  「如能顺受,则念念受苦,念念消业。既念念消业,必念念增上功德,临终必得自在安乐」,告诉大家,我死的时候肯定这麽死,你们也这样。

  如果你顺受,顺受什麽呢?叫逆来顺受,一切的逆境,一切的病苦,人家对你的冤枉、诽谤等等这一切,你顺着受,就念念受苦,念念消业,受苦不白受。所以,大家要知道这里面有窍门。

  结果你受到苦,又把它吐出去,吐出去人家又还给你,还给你你又吐出去,返来复去,这个苦你要受七八遍,你说何苦呢?

  苦来了,就受了它,受了就得利益。念念受苦,念念消业,你要会受;你不会受苦,你念念受苦,还念念增加业障,犯不着。要逆来顺受,顺受就能消业。

  什麽叫「逆受」呢?不甘心,不情愿,「我一定要还回去,一定要怎样」,这样告诉你,你一个苦就要变成一百个苦。如果你会受这个苦,顺受的话,一个苦当下就消掉。今天受今天消,明天受明天消,念念受苦,念念消业。

  为什麽那麽多人得病那麽多年,到现在没好?就是心里没有正确应对它,没有把这个病顺受,给它化掉;看医生是一种方法,心里要能接受。

  我写过《看病四法》,这个病到你家来,它一定带有它的任务,它在教你一堂课。你这堂课没学会,它是不会走的。老师教学生还没教会呢,回去怎麽交差?所以,这个病在你身上三年、五年、八年,那是可能的,因为你还没学会嘛;一旦你学会之後,「学生教会了,我走吧」,病就走了。不相信,你们自己试试。

  念念受苦,念念消业;念念消业,念念增加功德;念念增加功德,到临终当然自在安乐。

  「人皆知修福业为积功德,不知逆来顺受,顺受病苦而不疑不怨,也是消业增福,而且不需任何外在因缘,可谓坐地收功」,你要去修福业,需要有福田给你种,需要外因缘,还要有钱。你身体生病了,你只要逆来顺受,顺受病苦,不疑不怨,躺在那里念佛,不需要任何因缘,坐地收功,多好,收功德,收福报。所以,生病也能赚福报,也能消业。

  「心既甘心顺受,身体也安静忍耐」,因为心这麽降伏,身体自然就增加了抵抗力,增加了忍受力。

  「或能稍缓病苦於一二」,病苦可能很重,但至少也能减缓一些。

  「病大苦时,虽不能立即全消,乃至觉得忍无可忍,也不得不忍」,「哎呀,这个病太重了」,那你有什麽办法?你也不能不忍,它在你身上,你换给别人,别人愿意替你也替不了。

  「但至少不会因为不忍、不耐而更增加苦」,如果你这样的病苦,在心中增加一份疑怨,不忍不耐,你心里就会更加痛苦。这是逆,不是顺受,这会增加你苦恼的强度。就像大树迎着风,它就折断;小草柔软,它就把风的力量卸掉了。

  我们也一样,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一定要装脓包,我们现在讲的「装怂」。一般人都不愿意装怂,「我要跟你拼」,还说要跟病魔斗争,我觉得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好死。斗争啥呀?不要斗争,就装怂包,往那里一怂,但心里在念佛。这个怂,就让人家看不起,就要认输,就要服输。很多人,女强人也好,男强人也好,显得自己很坚强,你坚强还能坚强过阎罗王啊?没那回事。生病以後,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这时候不要坚强。不坚强才是坚强,坚强就要断掉,像小草跟大树一样,大树坚强吗?「卡」。小草不坚强,反而能活下来。

  「又,思寻短见,想早了脱」,有的人病了,「哎呀,我死了吧」,想早了脱。

  「推其根本,还是对目前身体所受病苦有不甘、不耐之心,致使不愿、不能忍受」,如果我们心甘情愿,愿受,耐受,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既然你不甘不耐,又不愿,不能忍受,非要去寻死,那会形成障碍。我也遇到好几位来问我「师父,你看我现在病苦得不行了,我自杀,行不行?」我心想:这事你真会栽赃,找我问。我才不那麽傻呢。我说行啊?你死了,你家人找我,法院要找我呢。我一般都是闭口缄言。再说,这样的事,你能问人家吗?我就回答说:「这样的事,问人家就不灵,剩下你知道的。」我就不说了。

  这样的事你能问人家啊?你想寻死还问人家,还没有死就弄得满城风雨,对不对?你想死,不要问人家,你打定主意说「不想活了,我念佛到西方」,那是你自己的想法。你问我,我怎麽跟你说啊?这事都是你跟阿弥陀佛面对面交接,我不在中间做电灯泡照一把。你问阿弥陀佛去。所以,如果你真的这样想,不甘不耐的话,肯定会起业障,反而就成了冤死鬼,最好就是顺受。不管怎样,就顺受,不管做什麽,心里很欢喜去做,不要疑虑,矛盾重重,那都不会有好结果。

  「望老居士更加信心念佛,稍加忍耐」,因为时间不长了嘛。

  「无量大苦即将过去,成佛大乐很快来临。我们也为老居士念佛回向,一起助同念佛消业,病苦速愈;往生成佛,广度苦众生」,「我於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等我们到极乐世界以後,就可以和法藏菩萨因中发愿一样。

  生病也有学问,怎样忍受病苦也有学问,怎样耐这个病,怎样逆来顺受也有学问。医生当然有医生的作用和功效,我觉得要两方面配合,我们自己也要配合。有很多人一生病的时候,自己主张大得不得了——自作主张也不行,医生遇到这样的病人,他也烦。就像你掉到水里淹得要死,人家来救你,自己一大堆主张,人家怎麽来救你呢?叫你不这样,你偏偏要这样,「哎,我那样行不行?」医生说「你自己有本事,自己救自己吧,我们走了」。所以,要跟医生很配合,他怎麽说你就怎麽做,就是刚才讲的顺受,装脓包,装怂,示柔弱,「我不行,病你是老大,你老大,你老大」。它来了,就是要显示它的威严,你还跟它对抗,你找错人了。你跟谁对抗,也不要跟病对抗,你跟病对抗,你能抗得住吗?

  希望大家不得病,那是不可能的。得了病之後,要顺受病,要观察病,要体验和享受病,那是有可能的。

  谢谢大家,南无阿弥陀佛。

 (完)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