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
《阿弥陀经》
三、《阿弥陀经》一卷
此经共有三译,今所依者,为姚秦弘始四年(402年)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所译。因其在三经中最为简明扼要,简称《小经》。现存异译本名《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为唐永徽元年(650年)玄奘大师所译。另存梵本及西藏译本。
上面这一段是介绍译本。
此经说五浊凡夫专念佛名得生极乐,六方恒沙诸佛共来证明护念。
这就是大概内容。
本经核心:明极乐报土,众生自力少善不能往生,唯专称佛名得生。
这就是《阿弥陀经》的核心。极乐世界的境界,善导大师解释为「极乐无为涅盘界」,贬斥众生自力少善不能往生,只有专称佛的名号得往生,这是这部经的核心要点。
本经梗概及要点,这里写了七点。
本经梗概及要点如下:
(一)无问自说
此经是世尊在无人请问的情形下,以舍利弗尊者为对告众,主动宣说,故称「无问自说」之经。
第一点明「无问自说」,这是序分。「无问自说」是《阿弥陀经》的一个特点。比较起来,《无量寿经》从明显的形式来看,是阿难请问的,《观经》是韦提希夫人请问的,《阿弥陀经》是没有人问、释迦牟尼佛主动说的,是对《观经》和《无量寿经》作一个总结性的交代,不用人问,世尊自己就说了,因为这是他的本怀。
如果以「无问自说」的眼光来看,《无量寿经》和《观经》其实也有这样的意思。比如说,《无量寿经》是阿难请问的,阿难自己怎麽能请问呢?那是因为释迦牟尼佛现出德相,释迦牟尼佛想讲这部经,但是没有人来问,他就加持阿难,让阿难心中慧解发生,然後问释迦牟尼佛。大家看《无量寿经》就知道,有这样的介绍,甚至释迦牟尼佛还专门问:「阿难,你怎麽能问出来呢?是诸天叫你来问的吗?」还有这段问话。经文是不会讲闲话的。然後阿难说:「不是诸天来叫我问的,是我看见佛今天的德相巍巍,与众不同。」世尊就说:「阿难,你真的很有智慧,你这麽一问,所有众生的得度因缘就成熟了。」在阿难问之前,世尊就放光现出德相,加持阿难启请。《观经》是韦提希夫人问的,不过世尊所讲的散善和念佛也是无问自说。这样就能贯通。
不过,在经文的说法形式上,《阿弥陀经》才特别明显地显示无问自说。因为,如果《观经》也无问自说,《无量寿经》也无问自说,这样会混淆。为什麽?《无量寿经》除了讲一向专念之外,还讲到「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出家、持戒、修善等,《观经》里也讲了这些,那麽无问自说到底要说什麽呢?《阿弥陀经》就不一样,直接讲念佛,所以无问自说的说法仪式放在《阿弥陀经》中,是一点不含糊的,世尊才在这里无问自说,这都是有意义的。
还有「诸佛证诚」。为什麽不在《观经》《无量寿经》里证诚呢?其实,证诚了《阿弥陀经》,也就证诚了《观经》和《无量寿经》。不能在《观经》里证诚,如果《观经》里证诚,里面讲了观法等等,那到底证诚什麽呢?所以世尊一定在《阿弥陀经》里证诚,是证诚念佛的。这样就和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七愿很好地吻合了。第十七愿说: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我要是成了佛,十方世界的佛都要啧啧称赞我的名号」,单单突出名号。所以在《阿弥陀经》这部专讲持名的经典当中,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来证明。
(二)赞极乐依正
世尊自开金口,先赞依报国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成就救度众生往生之处所;接着赞正报佛身,无量光寿,无有障碍,成就救度众生往生之力量;接着赞极乐圣众,其数无量,皆得不退,一生补佛,示现已获往生之利益。
「世尊自开金口,先赞依报国土」,赞有三种,先赞依报,依报就是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这个国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里不仅有国土,也有众生的身心;但正是因为国土有这样的功德利益,让我们往生去的人身心没有众苦,所以把它归在国土这个利益中。我们在这个世间就有很多苦恼,到极乐世界当下就没有苦恼了。
接着是赞叹正报的佛身,就是赞叹阿弥陀佛本身,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有障碍。无量光、无量寿是什麽呢?就是阿弥陀佛的能量。现在讲正能量,什麽是正能量?阿弥陀佛的能量是清净的、没有限度的、绝对性救度的能量;他这种能量是没有障碍的,来救度众生。
「成就救度众生往生之力量」,以无量寿为体,以无量光为用。人也有光,一个人身体很好、能量很足的话,一看就神采奕奕;如果这个人精神不佳,一点能量都没有,要死不活的,蔫了,没有光。阿弥陀佛的光多大啊,遍照十方世界;这个能量多足啊,充满了法界。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没有任何障碍,救度任何众生毫无问题,救度我们太小菜一碟了,没有任何问题。
寿命也是一个人能量的表现。一个人只能活八十岁,这不是「有量光」吗?活八十岁,只能照八十年,像蜡烛一样,再亮也只能照那麽一段时间,是有量的。无量光一定是无量寿,不然不能叫无量光。人能有多少能量?一般只能活到七十岁八十岁,就算活一百八十岁也是很短暂的。
接着是赞叹极乐圣众,「其数无量,皆得不退,一生补佛,示现已获往生之利益」,大家可以去看经文,有这样几个次第关系。这是举出例子: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然後又说极乐世界有多少阿罗汉,都是不可思议数量;多少菩萨,也都是不可数、不可称、不可说。
接下来,既然阿弥陀佛有这样的功德利益——成就了往生的处所,成就了救度众生的力量,也引用了例子说明,那麽多人已获得救度,往生了,那麽众生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也来劝我们应当往生。
(三)劝众生愿生
既有如此功德利益,劝众生应当愿生。
那怎麽往生呢?
(四)贬少善不生
明称名之外皆为少善根,不能往生极乐宝国。
先遮止,贬少善不生,接下来说明念佛必生。
(五)明念佛必生
唯专称弥陀佛名是多善根,上尽一形,下至七日一日,必得往生。
(六)明诸佛证诚
如此高妙国土,少善不生,称名即生,众生难信,故诸佛皆出舌相证明。
如此高妙的国土,「极乐无为涅盘界」,少善不能往生,而这样简单地称名就能往生,众生难信,所以诸佛都出广长舌相来证明:「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七)结叹难劝信
世尊、诸佛互叹:「为五浊恶世众生说此难信之法,甚难甚难!」而劝吾等应当深信。
最後,释迦牟尼佛和诸佛互相赞叹,叫「叹难劝信」。释迦牟尼佛赞叹诸佛说「诸佛功德不可思议」;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说:「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五浊恶世示现成佛,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太不容易了。这个法实在是难说难信,极难说,极难信!」
释迦牟尼佛和诸佛互相赞叹的目的是什麽呢?目的是让众生能够珍重,这样的法门非常不容易相信,但应当相信。说「难信」不是说信有什麽难的。有人一听到「难信」两个字,就吓得缩回去了。信,当下信就相信了,也没什麽难不难的。众生有自力的心,有疑惑心,对这样殊胜的法门,这样就可以被救度成佛,超情离见,超越了情感、思维、经验的范围,所以不敢相信,「真的能这样吗?」其实相信了当下也就相信了。将来讲《阿弥陀经》的时候,我们再详细地开解。
这是讲三经的梗概和要点,三经的基本内容就讲到这里。
第三节 三经关系
三经同为净土宗正依经典,同以阿弥陀佛名号为体,同以专念弥陀佛名为宗,同以往生弥陀报土为用,但为善巧摄化众生,各有不同侧重。
什麽是「名号为体」呢?体就是他的本质。净土三部经的体,其实有两大系统:一是天台系统,判实相为体;二是善导大师这一系的净土判释,以名号为体。所谓「名号为体」就是说,整个三部经,从头到尾,每一句话讲的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没有别的。就像这张桌子,以木头为体,碰到哪个地方都是木头的,这是它的体性。
三经的宗:以专念弥陀佛名为宗旨。三经的作用:往生弥陀报土。
这样讲起来,三部经不都一模一样了吗?它们的地位、作用、体都一样;但是也有不同,为了善巧摄化众生,各有不同的侧重。
《大经》重在说明往生的原理,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因愿果德,众生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这也是三经共同的原理,但说在《大经》。
《观经》重在说明往生的机类,即定散二机、善恶九品,普皆往生有份,使人欣慕:这也是三经共同的摄机,但说在《观经》。
《小经》重在说明往生的方法与胜益,即凡夫专称佛名,往生极乐报土涅盘界,位齐补处:这也是三经共同的方法与利益,但说在《小经》。
下面这张图表很清楚:
我们看表的第一行。净土三经的地位都一样,都是正依经典;经体都一样,都是佛名号;经宗都是专念弥陀佛名;力用,经是法,法有什麽作用呢?按照经法来修行,凡夫可以往生报土。侧重点,《大经》是讲往生原理,就是乘佛愿力,为什麽凡夫专念佛号能到报土?因为靠佛的愿力。《观经》讲往生的机类:靠佛愿力,善恶九品都有份。《阿弥陀经》讲方法:怎麽靠佛愿力?专念佛名,到了净土,不退成佛。这就很清晰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