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概论讲记》(七)
善导释与诸师释比较二
再看第二张表中「善导释」与「诸师释」的比较:
善导大师对净土法门的解释有四个特色:不增、不减、不偏、不杂。
什麽叫不增?就是不增加众生往生的条件。弥陀本愿怎麽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善导大师也是这麽讲,一点不增加往生的条件,所谓「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不增加众生往生的条件。「诸师释」反之,增加了众生往生的条件。为什麽要增加?因为诸师是站在诸宗的立场上。比如站在天台宗的立场,就不能理解凡夫怎麽可以往生到报土;要想到报土,一定要增加很多条件,要破无明、证实相,才可以往生到报土。因为增加了条件,所以就不是纯粹的。现在我们听到很多类似的说法,就是增加了很多往生的条件:念佛如果不达到事一心不乱、不达到清净心、没有发菩提心、没有功夫成片、戒律持守不清净、没有吃素……通通不能往生。释迦牟尼佛有这样说吗?阿弥陀佛本愿有这样讲吗?都没有。这就是人为增加了往生的条件。善导大师的解释没有这些,所以是纯正的。
不减,不减损弥陀救度的功能。诸师的解释就减损了弥陀救度的功能,似乎你念名号如果不达到功夫成片、不能够降服烦恼,阿弥陀佛就没有本事救你——不是这样的,阿弥陀佛不需要你这样!只要口称弥陀名号,通通都可以往生。善导大师的解释不减损弥陀救度的功能——「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别的解释就不是这样,「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那不就完了吗?这样增加了众生的负担,增加了往生的条件,同时也减损了弥陀救度的功能,因为「枉然」嘛,喉咙喊破了都枉然,那我们还没有喊破喉咙呢。
不偏,善导大师的解释,正而不偏,有四项:一是不偏离净土三部经,完全依净土三部经来解释;二是不偏离弥陀本愿,完全站在弥陀本愿的立场上;三是不偏离世尊的本怀;四是不偏离凡夫的根机。我们凡夫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能做到,听得有法喜,听得两眼放光,这就是善导大师的解释。看诸师的解释,听不懂,云里雾里,玄玄妙妙,我们做不到,两眼黯淡无光,心中悲忧愁苦,「完了,不能往生!」这偏离了凡夫的根机。下离凡夫根机,上离弥陀本愿。阿弥陀佛本愿很简单,「乃至十念,决定往生;你不往生,我就不成佛」。诸师的解释都让我们感到很恐惧,有挂碍,有恐怖。《心经》讲「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我们听到诸师的解释,「有挂碍故,有恐怖」。同时也偏离了世尊出世的本怀。世尊出世本怀是要「惠以真实之利」,阿弥陀佛救度是要「一切恐惧,为作大安」。看诸师的解释,我们就不能安心了,就有恐惧,就偏离了往生大道。
不杂,善导大师的解释纯而不杂,不夹杂圣道自力修行的观念。诸师的解释如同戴了有色眼镜:戴了唯识宗的有色眼镜,看见的就是唯识宗的特点;戴了天台宗的有色眼镜,看见的就是四土往生,凡夫要修行到什麽程度;戴了禅宗的有色眼镜,看见的就是禅宗的修行特点,要达到如何的修行标准才可以往生。这些都夹杂了圣道自力修行的观念。
「诸师释」和「善导释」完全相反,有增、减、偏、杂,增加众生往生条件,减损弥陀救度功能,偏离净土三经和弥陀本愿,偏离释迦本怀、众生根机,夹杂圣道自力修行的观念,所以它们不是净土宗,而是圣道诸宗。
三、复习思考题
这里列了十八个复习思考题,次序是按照《净土宗概论》的内容,从前往後排列。有些题目从不同角度来说明,似乎有重复性,但问题不大,这是为了让大家把握要点,掌握重点。
1.略述净土开宗之祖师、时间、祖庭。
这个回答很简单。列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为了让後来的学人对祖师有更加密切的联系,产生崇仰、尊重。因为历史的原因,祖师留下的遗迹、线索和信息都比较少,所以我们尽量细密地、体贴入微地来感受祖师的方方面面,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加持。
比如,我们知道了悟真寺的存在,心中就觉得,祖师当年在这里住过,就会很感动,就有一种联系,虽然时间的间隔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但是它让我们的心很接近,我们就会得到祖师极大的加持。在悟真寺,看到终南山就想到,当年善导大师在这里出入教化;看到蓝水河里的白石头,也会想到,当年善导大师说不定在这里乘过凉,脚板也踏在上面,我们也跟着善导大师的脚步踏在上面;看到月亮,就想到「今月曾经照古人」,当初也照过善导大师,也给众生带来光明,现在我们也有同样的心情:这都让我们对祖师有更加生动的联系。
我有一次坐车从蓝田到西安去,看到滻河大桥,就马上想起,据传记记载,善导大师当年从终南山到长安去,也路过这条河。「八水绕长安」,滻河就是其中一条河,长安城不少人喝滻河的水。善导大师经过这条滻河,听见滻河的水都在念佛。我马上就想到,要仔细听一听滻河的水有没有念佛。想一想,有道理:长安的人民喝滻河的水,滻河的水都念佛了,当然要「满城断肉」「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了。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神秘感,其实在祖师大德的内证境界中,听见滻河的水「风吹起浪,无不念佛」,这是完全可能的。对佛教里有些神通感应,外行人觉得神秘莫测,其实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2.引用宗祖语录,略述净土开宗之缘起、目的、达成以及依行规则。
就是那四句话:「楷定古今」「诸佛证定」「一如经法」「一句一字不可加减」。
「楷定古今」是净土宗的缘起。因为当时很多法师对净土教法解释不正确,所以有必要开净土宗。
目的是要开显净土宗,达成「楷定古今」,达成「诸佛证定」。
依行的规则分为正反两方面:正面来说是「一如经法」,反面来说是「一句一字不可加减」。
这些都很有意义,也非常有力量。(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