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6~20)
十六、「三心」唯一「愿生心」
虽言「三心」,
总而言之,唯一「愿生心」。
此愿生心之不虚伪、不假饰,
谓之「至诚心」。
此愿生心真实而念佛者,
临终必蒙来迎,无一念之疑,
谓之「深心」。
此身即思往生极乐,所作行业,皆为往生,
谓之「回向心」。
是故,愿心不伪,真欲往生,自然三心具足。
「虽言『三心』总而言之,唯一『愿生心』」:归纳起来,就是一个愿生心。往生极乐世界,说到底,就看你是不是真的想往生。你真的想往生,你就能往生──就这麽简单。所以,《阿弥陀经》讲:「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不可能存在一个真愿意往生的人,不能往生,是决定没有!你真的愿意往生,百分之百往生──阿弥陀佛知道的;你不愿意往生,阿弥陀佛还放出八万四千的光明来调化你,要应化出种种的善知识、菩萨来教育你。何况你真的愿往生,他怎麽可能不救度你呢?
「此愿生心不虚伪,不假饰,谓之至诚心」:「至诚心」也好,「深心」也好,这里的解释是修饰愿生心的,是真实愿往生的心。「不虚伪,不假饰」,「不假饰」是什麽意思呢?不作虚假的、表面的装饰给人家看。
有很多人学佛,喜欢做表面功夫,人家都说想往生,其实他不想往生,贪图世间的五欲,但如果讲起来显得低人一等,别人会说「哎呀,你看你的品格不高啊,贪图五欲享受,不想往生,没发大心啊」,他有点不好意思,就在人前讲:「哎呀!我想往生得不得了,今天晚上就想往生。」如果今天晚上佛真的来了,「哎!等等等等……」叶公好龙,真龙来了,他吓死了。
叶公好龙,大家知道吗?有位老人家叫叶公,他很喜欢龙,墙上也画的龙,书签上也写的龙,桌子腿上也雕着龙,反正举目能看到的地方、随手所触及的东西都是龙,好龙好得不得了。天上的龙就感动了:「叶公这麽喜欢龙,那我就现现身去看一看。」有一天,风雨大作,雷鸣电闪,一道金光,一条金龙腾云驾雾来到叶公的房间里,叶公抬头一看:「啊!真的不得了!」当时怎麽样?吓着了。叶公好龙是假的。
有的人讲:「哎呀!我很想往生。」阿弥陀佛一来,他就摆手:「阿弥陀佛,还早!还早!」这个不是真的愿意往生心,缺乏「至诚心」。
「此愿生心真实而念佛者」:你真愿往生,那就真念佛,这样念佛的人,「临终必蒙来迎,无一念之疑」,真愿往生,称念弥陀名号,临终佛必定来迎接。这个没有任何怀疑,「无一念之疑」,这个不用商量,这个不用讨论,这是定下来的事情,还有别的可能性吗?没有!这个是百分之百,事实如此。所以,「临终佛必来迎,无一念之疑」,这样谓之「深心」。
「深」是跟「浅」相比的。什麽叫「浅心」呢?你看这个树,树根有深有浅,树根如果深了,根深叶茂,大风也吹不倒;树根如果很浅,风一吹,「哗!」倒掉了。风代表什麽呢?代表别解别行、异学异见,他信心很浅,「我要念佛啊,我想往生啊……」小根只有这麽一点点,小土很浅。然後人家说:「你这样怎麽能往生?」「对啊!这样怎麽能往生?」他马上就倒掉了,这就浅了。
我去年去长白山,到了长白山顶上的天池,那里树底下的土层就很浅,树根是平着长,底下都是石头,所以它们不牢靠,往往就看到很多树,整棵整棵倒在地上。它们的根很浅,底下是石头,长不下去,风一吹就倒掉了。
「深心」,深信弥陀誓愿,念佛必然往生,不被动摇、不被动乱,不被一切别解别行之人所疑惑、动乱。
「此身即思往生极乐,所作行业,皆为往生,谓之『回向心』」:「回向发愿心」可以说是一个心,也可以说是两种:「发愿心」是愿生极乐世界;那「回向心」呢?他既然愿生极乐世界,他所做的一切,他不是为了来世人天福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往生,不是为了别的事情,自然就成了「回向心」。
「我干什麽事都是为了往生,甚至连吃饭都是为了往生。」
「那你吃饭怎麽是为了往生?」
「吃了饭好念佛啊,念佛往生啊。吃饭是不得不吃啊!我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不是为了养得胖胖肥肥啊,吃了饭才有力气念佛。」像我们这里的法师,他不吃饭,怎麽在念佛堂带大家念佛啊?他带大家念佛,就是带领大家一道去往生。所以,他这个吃饭就有功德。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吃饭不但没有功德,反而造罪过。你只管吃饭,消不了灾,不能给人家培植福德,结果自己堕落下去,那怎麽办?
「是故,愿心不伪,真欲往生,自然三心具足」:就是这个道理了。
十七、虽不具善根,念佛决定往生
念佛行者,
余之善根,虽一尘不具,
决定往生。
「然而,不发菩提心,何可往生?
不持戒,何可往生?
无智慧,何可往生?
妄念不止,何可往生?」
如是等之言者,不知此经也。
「念佛行者,余之善根,虽一尘不具,决定往生」:这些话说得是多麽乾脆、有力量。念佛的人,其他的善根、其他的修行──所谓善根,你虽然没有多大的善根,连像尘土那麽大的善根都没有,是纯恶无善的人,但只念佛,决定往生。经典的依据就是《观经》下下品:一个五逆造罪的众生,一辈子没有干过一件好事,所做都是恶事,无作不恶,无恶不作。这样的众生,大家看善导大师解释就知道了,这个人是佛法和世法两种善根都没有,「断诸善根之人」,没有善,一毫一尘的善根都不具备。但是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为什麽呢?六字名号里面,包含了一切大善根,所有善根都包含,毫无欠缺。所以讲「一尘不具的造罪之人,若称弥陀名号,圆具功德大宝海,含摄一切善根功德」,所以决定往生。
这里就不是因为我们自己修行而具足的善根,是因为法藏菩萨的兆载修行回施我等,令我等具有大善根。所以蕅益大师也讲:「念佛之人,善根福德,同佛无异。」六字名号是法藏菩萨累劫修行的大善、大福德、大菩堤心。六度万行都包含在六字名号里边,赐给我们娑婆界的凡夫,令我们这样的众生声声称名,获得跟阿弥陀佛平等无二的善根。
所以,念佛之人,善根等佛。其他的自力的小善根一尘不具,又何妨呢?印光大师就讲了:「一句名号念得熟,成佛有余。不学他法,又有何憾?」你念六字名号,成佛都足够了,还多了(这句话也很有味道。最高的顶点就是成佛了,怎麽成佛还多了呢?一个是他所成的佛,不是一般的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样等级的阿弥陀佛,这叫「成佛有余」;第二,自己念佛成佛,不是一个人,还能带一大片成佛,所以叫「成佛有余」),其他法门、其他善根不具备,又有何憾?没有遗憾。
反过来讲:你纵能学八万四千法门,如果不能出离生死轮回,那是大大的遗憾!若不念佛者,到後来,这些等於是化为乌有,没有用。
「然而,不发菩提心,何可往生?不持戒,何可往生?无智慧,何可往生?妄念不止,何可往生?」世间人没有正确的见解,都有这四个疑问。这四个问题,经常有人提问,「不发菩提心怎麽能往生?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界,你不发菩提心,怎麽往生?不持戒、造罪凡夫怎麽能往生?无智慧,愚痴颠倒,愚痴众生,怎麽能往生?妄念不止,染污众生,不清净,怎麽往生?」都以为要清净、要有智慧、要能持戒、要能发菩提心,这样才可以往生。
「如是等之言者,不知此经也」: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他不了解这部经。这部经是哪一部经呢?是《阿弥陀经》。因为看上下文,应该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决定往生。」「少善根福德因缘」,有人就误解了,「哎呀!要有菩提心,要持戒,要有智慧,要息妄念,这样就是多善根了……」恰恰错了!这类善根虽一尘不具,决定往生。这类善根就解释为「少善根福德因缘」。所以,他们这样讲的人,「不知此经也」,不懂得《阿弥陀经》。
十八、若念佛之外兼修余行,则非「一向」
《大经》言:
「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观经疏》云:「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一向」者,
「不兼余」之言,亦是「舍余」之词。
若念佛之外兼修余行,则非「一向」也。
这个「一向」是什麽意思呢?法然上人在这里作了一个解释:「一向」是「不兼余」,「兼」就是附带,讲「兼职」,兼一份工作,有一种职业,又兼了另外一种职业,「余」是其他的。「一向」就是「不兼余」,不兼带其他的。也就是「舍余」,其他的行法舍掉,这叫「一向」。如果念佛之外,还修其他的修行,这个就不叫「一向」。印光大师也是这样解释的。
印光大师赞叹善导和尚「专修念佛」:「专修之人百即百生;杂行之人,千中难得三五个往生。」
什麽叫「专」呢?专念阿弥陀佛,专拜阿弥陀佛,这个叫「专」。
什麽叫「杂」呢?念佛之外兼修其他种种之行,回向求生,这叫「杂」。
「杂」就不是一向;「专」就是「一向」,「一向专称」,「一向专念」。
我们来专修念佛,这就顺了《大经》释迦牟尼佛的教诫,也顺了《观经疏》弥陀化身善导大师的教诫。
「舍余之词」:如果在我们心中还有那种「要靠其他行法来协助、来帮忙、来加一把力,说明往生」的,通通舍掉。就单念这句名号,叫「舍余」。
十九、月光唯宿仰望者心中
月光虽无处不照,
唯宿仰望者心中。
这後面十九到二十三,都像诗偈一样,很优美的。
大家生活都有这个常识了。「月光虽无处不照」,但是,只是在那个仰望者的心中,才留宿了月光的影子。
佛心虽无人不救,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月光」在这里代表阿弥陀佛的光明救度,「仰望者」代表我们念佛的人,一心仰靠阿弥陀佛,一向念佛,一心向着阿弥陀佛。「月光唯宿仰望者心中」,代表阿弥陀佛光明,是唯摄取念佛的众生而不舍;杂行之人,佛光不摄取。
昨天晚上,月亮非常好。宗风法师比较浪漫,不知道晚上有没有起来看。十一点半的时候我出来,月亮真的是,可能是我这一生里面见到的最美的月光。因为这两天下雨,天上洗得非常乾净,繁星点点,而且下完雨之後,很清凉。佛林寺青山依依,虫鸣唧唧,风吹过来,一扫盛夏的炎热,感到非常的清凉。我觉得在这样月光下,吹了这样的风,可能时间长了就要开悟了。我这个人很喜欢月亮,所以一到有月亮的时候,我就会在外面,哎呀,就不想睡觉了。
我当时就想到印光大师的两句诗偈:「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说你这个人,就是你不想回归,你想回归极乐净土,你就能回去。极乐世界对我们来说,就像我们的故乡一样。我们故乡的清风,故乡的明月,那都是该我们享受的,该我们饱览的。哪有人还跟我们争?说:「哎!某某人,你回来看故乡的月亮,要交钱,要收费;吹故乡的风,要买票……」不存在这个问题呀!
像昨天晚上的清风明月,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大悲之风,阿弥陀佛的清凉之月,只要我们念佛,就给我们享受,不用买票,不用交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赐与我们。
所以,我又想:哎呀!宗风师可能在睡觉(因为我探头看他房间没有灯光,他已呼呼沉睡),如此美好的月光,未能宿在他的心中啊。他不知道,睡着了。即使这个月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脸上,他也不知道,他在做梦,没有仰望明月。
这个就像我们在念佛堂念佛,有的人从门口经过,听到佛号,他不起信仰心,他听到像没听到一样,就好像月光照着他的双眼,他也没醒,还在做梦。「哎!干什麽?有和尚在里面念佛」,走掉了。这个就是月光,就是佛光!
有的人正在城里的霓虹灯下,在那里打麻将、在那里玩电脑游戏、在那里做种种五欲六尘的事情,也已忘记了天上的明月。
场景如此,这是我们生活当中经常见到的。
二十、只称念阿弥陀佛,喜得见净土庄严
只称念阿弥陀佛,
喜得见净土庄严。
这两句话很简单,但是很有味道。
「只称念」,「只」就有几个含义:
一个是「只会」,「我只会念这句阿弥陀佛,但是,我不感到遗憾,我心里很欢喜。我知道我只会念佛,心中喜悦说『我能见净土的庄严』。」眼睛一闭,就看见净土依正二报庄严了。所以叫「只」。
第二个,「只」,虽然学了别的,只念阿弥陀佛,不念别的,也是「喜得见净土庄严」。不像我们很多人,「哎!我只会念佛,怎麽能往生啊?」「只会念阿弥陀佛,愁得见净土庄严」,愁他自己见不了。非也!只会念佛,「喜得见净土庄严」!这个是很简捷的。
方法就是念佛,目的就是极乐世界,即以念佛到达极乐净土,心中坦坦荡荡,直接到达,没有任何的疑惑,没有任何的遮障, 「哎!可能会到,可能不会到……」不会这样。踏上念佛的大道,直接奔向净土的庄严。所以,「只称念阿弥陀佛,喜得见净土庄严」,直达车,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