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四郎之法语)
(《法然上人全集》第480页)
凡夫出离之要道,
无如净土一门、念佛一行。
这一篇法语,我第一次读的时候,非常的感动。学佛法,读教理也好,研究教文法语也好,因为我们凡夫的心,也不可能天天感动了。主要是把祖师所讲的义理落实在心中,感动是闻法时的一种心态,落实在我们的行动当中,自己这样去念佛,这样就好,就决定往生了。所以,现在再重新看一遍,已经觉得说:「哎呀!这个道理很明朗了嘛,很清楚了嘛。」就不像当初那样很鲜明的感觉了,这个是很自然的。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
也有人老是跟我讲:「师父啊,你要天天给我讲让我感动的话。」
我说:「这个可能有困难。第一,我也说不出天天令你感动的话。第二,你也不可能天天感动。」主要还是念佛,很踏实的。
慧净法师讲得很简单。我又想到刚才讲的慧净法师写的那封信,净土宗是「易为标准」,容易的「易」为标准。易,则是;不易,则非。容易,这个就是;不容易,那就不是。
如果一个人要天天感动,那个不太容易。哪里有那麽多感动呢?凡夫的心嘛,凡夫的心像什麽?像大石头一样(你说这个琴弦吧,是很微妙的,指头轻轻碰一下,它就能发出微妙的声音),大山的石头,你拿一个什麽东西轰它一下,它都没反应。我们的心是很迟钝的,即使以六字名号的重磅炸弹来轰击它,它都没有感觉,「哎呀!南无阿弥陀佛,很平淡嘛!」但是,就是这样很平淡的念佛,决定能往生。这才是我们的依靠。
感动也是一个人的个性问题了,有的人的个性是比较感性化,他听到什麽,眼泪就掉下来了,讲的话也很感人、很感动;有的人就比较理智一些,或者说这方面迟钝一些。但是,切莫以此为标准,大家在一起听法,看到说:「某某人,你看,他都感动得哭得像个泪人一样,我都没有像他那麽感动,大概他能往生决定,我可能不定……」以眼泪的多少而判断往生品位的高低,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是以念佛。念佛就好。
「凡夫出离之要道,无如净土一门、念佛一行」:这些话都很乾脆,像利刀一样。若论凡夫出离的要道,只有净土一门。虽然有八万四千门,但是,其他的门无法相比,只有净土这一门打开,其他门都关闭;净土门之内,有念佛之行、有诸行(定散之行),净土一门选择念佛之行。所以,光是这一句话,就给我们凡夫的出离要道点得很清楚,从八万四千门中,选出净土一门;净土门中有诸行、有念佛,选择念佛一行,「正定之业」。为什麽这样讲呢?
谓其机,
则十恶、五逆、四重、谤法、
阐提、破戒、破见等罪人;
这七种罪人,简直是佛法里边都提不起来的。我们看到这些名词都是负面的名词。什麽样的罪人呢?若论净土法门的机,「净土一门」、「念佛一行」,它的机是什麽样?「十恶」,十恶不摄;「五逆」,大逆,逆罪是直堕地狱的罪;「四重」,犯四重根本大罪;「谤法」,诽谤佛法,诽谤佛法是一切罪当中最重的罪,谤佛谤法,像这样的众生,有什麽法门可以救呢?这样的众生,这种根机,都是被其他法门抛弃在外面的。而净土门所收摄的,都是这些垃圾,都是这些最破败的根机。「十恶、五逆、四重、谤法、阐提、破戒、破见等罪人」,「阐提」是断除诸善根的人,世法、佛法两种善根通通没有;「破戒」大家都知道了;「破见」,破见比破戒罪过还重大,「破见」就是他的见解上完全错误了,这样的人,是无法救的。所以佛讲「破戒之人仍可救,破见之人无法救」,因为他落在邪见当中。但是,以净土门来讲,这样的众生,只有靠南无阿弥陀佛,这最後的一道法门、万能的妙药,所以讲,归依三宝,佛宝、法宝和僧宝。这六字名号,真正的是法宝,这一法──你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可以离苦得乐,这叫法宝。其他的法宝也是法宝,但是我们拿起来不能用,我们用起来不流畅、不自然。
我小的时候看连环画、动画片,听讲故事,某某人出去跟妖怪打仗,使用一个法宝,比如一根绳子,这根绳子往外一放,「哗!」卷起来,把妖怪就捆住了。所以当时就很想要这麽一件法宝。
现在这个法宝给我们要到了,就是六字名号。一切的魔缘、业障、罪过,你只要把这句佛号一放出去,马上就把它捆住。
论其行,则是十声一声,
任何婴儿,亦可称之;
言其信,则又一念十念,
任何愚者,亦可发之。
下面讲这样的机怎麽行持呢?「十声一声」,连任何婴儿都可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比这更简单了。
若论信心,「言其信」,是「一念十念」。什麽叫信「一念十念」的信?就是信经中说「乃至一念」、「乃至十念」,称名必得往生。信这一点。
「任何愚者,亦可发之」:你再愚痴的人,你也可以发得这样的信心。
这句话有必要解释了。因为《阿弥陀经》讲「难信之法」,这里说任何愚者亦可发之,岂不是很容易相信吗?这个是所谓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了。所谓「难信之法」,是众生你不相信,才叫难信。其实没有什麽难信的,你相信了就相信了,是不是这个道理?难信有什麽难信的呢?告诉你这样,你相信就相信了,你不愿意相信嘛!那才叫难信。
上次,有莲友到我们精舍去,问了很多问题,说:「我怎麽信不来啊?我怎麽好像还没有安心、没有信哪?」汪居士在旁边就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她还是很不错。她说:「这个人真有意思,你自己不想信,还问人家怎麽信,你信就信了嘛!还怎麽信?这个要怎麽信啊?」这是很实实在在的话。阿弥陀佛说「念佛必往生」,你信就信了,还问人家怎麽信,这谁能告诉你呢?
「任何愚者,亦可发之」,不是因为他学问高,才可以相信这个法门;也不是因为他愚痴卑贱,就不能相信说「一念、十念就能往生」。只要仰投阿弥陀佛的誓愿,任何人都可以发得这样的信心,很简单。
「本愿原为十方众生之故,任何机皆不漏,任何人皆不舍」:阿弥陀佛所发的誓愿,本来是为了十方众生之故,所以,任何根机都不遗漏,任何人都不舍弃。所以,慧净法师也讲:「弥陀救度,随时存在;众生往生,随时有希望。」就是这样子。不管什麽样的人,都有这样的希望,都可以往生净土。所以,不管罪业怎麽样。下面讲「十方众生」是什麽样的众生呢?
十方众生中,
有智无智,有罪无罪,
凡夫圣人,持戒破戒,
若男若女,若老若少,
乃至三宝灭尽时之机,
皆包含也。
十方众生里边包括哪些?有智慧、无智慧,有罪障、无罪障,是凡夫、是圣人,能持戒、还是破戒,若男若女,若老若少,总之一切众生,乃至到三宝灭尽时候的众生,通通包含无遗漏。我们没有一个说不能被十方众生包含的。
为什麽要解释这一点呢?往往我们会觉得说,「十方众生里边,是有智慧的人,是没有罪障的,是圣人,是持戒者,是精进勇猛修持者」,这样,我们会自己把自己排除在外,「十方众生」是通通包括在内的,没有一个遗漏在外的。
但遇本愿,
得闻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
若不生者之誓故,
阿弥陀佛以遍照光明,摄取不舍。
「十方众生」,不管男女老少,有智无智,只要遇到弥陀本愿──念佛法门,得闻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愿生西方净土。
「若不生者之誓故」:什麽叫「若不生者之誓」呢?就是第十八愿所说的,「十方众生,称念我的名号,愿生我的净土,若不能往生的话,则我不成佛」,这是法藏菩萨所赌誓,发了这样的誓言,修行成就之後,才成为阿弥陀佛,所以讲「若不生者之誓故」。
「阿弥陀佛以遍照光明,摄取不舍」:因中说「念佛的众生,如果不往生,我不成佛」;果上成为南无阿弥陀佛,他的光明还照因地所发的誓愿,还要摄取因地所誓愿救度的念佛众生。所以,为什麽光明只是摄取念佛的众生呢?因为这是他因地所发的愿,是要救度念佛的众生,果地的光明,还摄取念佛的人。所以,这就因果相顺了。
善导大师解释说:「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为什麽只有念佛的人蒙受阿弥陀佛光明的摄取,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他的本愿是救度念佛的人,所以,果上的光明摄取称念弥陀名号的人。
就好像建一个电视台(宗章师是在电视台工作了),在电视台没建好之前,你有一个预案,发射哪些频率的波段。你这些波段,对外发射,然後观众就收你这些波段。电视台建成之後,波段定下来,当然只能是那些和你波段相应的电视,图像才能传输过去,不可能改变的。
南无阿弥陀佛在他因地法藏菩萨发愿的时候,就是以六字名号的波段跟我们十方众生感应道交。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跟极乐世界(就好比电视台)的波段就完全相应了,跟阿弥陀佛的心──佛心就是一个大的发射塔,普遍地向十方世界放出无量的光明──光就是波了,波的震动。我们称念六字名号,跟佛心、跟六字名号的波段就相应了,这样就很清晰。所以,极乐景象就完全在我们心中显现。这个叫做「亲缘」、「近缘」和「增上缘」。
如果我们不念佛,或者我们虽然念佛,但是杂行杂修,这样虽然也有景象,就像电视机一样的,但是,是有抖动的、有花纹的、不清楚的,你对得不是很准;如果不念佛,根本就对不上了。本来是中央电视台,结果你收到贵州台去了,那就看不到中央台了。你念药师佛,就对到药师佛那里去了。所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道理如此。
现代人应该比较容易懂得这一点,因为现代科学时刻在为我们净土宗作证明,为佛法作证明,尤其为阿弥陀佛的誓愿作证明。
「罪重障深,心昏识寡,更应仰佛本愿」:虽然说光明遍照、摄取不舍,不论有智无智,有罪无罪,只要念佛,都摄取不舍。但是,就我们这样的众生来讲,更要念佛。因为有智者、无罪者,他们可以修别的法门,未必要念佛;而对我们这样业障深重的人,「心昏识寡」,我们心昏暗、不明朗,我们的智慧浅短、浅薄,叫「心昏识寡」,没有智慧。这样的众生更要仰佛本愿。
其故者:
弥陀本誓者:
本为凡夫,非为圣人也,
应仰!应信!
「弥陀本誓,本为凡夫,非为圣人」:本来是有一句话,叫「本为凡夫,兼为圣人」。什麽叫「本为凡夫,兼为圣人」呢?本来是为了救度凡夫的,附带地圣人也要去往生,叫「兼为圣人」。这里又讲「本为凡夫,非为圣人」,什麽意思呢?这是从阿弥陀佛发愿的本心来讲,因为圣人他有办法自己出离三界六道轮回,用不着阿弥陀佛为他特别发愿。阿弥陀佛发愿救度的对象,是被十方诸佛所遗漏、被十方净土所不容受,是这样的造罪凡夫。所以讲「本为凡夫,非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