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谈开示

  1. 「二河白道喻」给念佛人的启发
  2. 《示病友》讲记(二)
  3. 《示病友》讲记(一)
  4. 爱的建设
  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6. 学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随」「三不」
  8. 如何面对法义之争
  9. 认识「观世音菩萨」
  10. 净土法义的修学次第与弘法原则
  11. 净土思想的善导者
  12. 《观经》教眼
  13. 纯粹的净土宗(三)
  14. 纯粹的净土宗(二)
  15. 纯粹的净土宗(一)
  16. 学僧工作 爱心为本
  17. 好好照顾自己
  18. 惜福与环保
  19. 念佛与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与念佛
  22. 不问罪福 称名必生
  23. 关於道场的软硬体建设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风学习(三)
  26. 宗风学习(二)
  27. 宗风学习(一)
  28. 弥陀之家 爱心为本
  29. 於「弘愿寺」为莲友开示
  30. 为「福圣寺」常住僧众开示
  31. 书读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让法义入心──多闻熏习
  33. 流通法宝即是做弥陀的手足
  34. 南宁问答
  3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四)
  36.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三)
  37.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二)
  38.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一)
  39. 净土宗特色
  40. 净土宗宗旨(二)
  41. 净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网上莲友问(三)
  44.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下篇)
  45.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中篇)
  46.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上篇)
  47. 净土宗行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4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三)
  50.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二)
  51.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一)
  52.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答莲友问
  53.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开示
  54. 於「弘愿寺」为僧众开示
  55.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皈依开示
  56.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二)
  57.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一)
  5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

  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二)
  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一)
  3.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
  4.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九)
  5.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八)
  6.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七)
  7.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六)
  8.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五)
  9.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四)
  10.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三)
  1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二)
  1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一)

《净土宗概论讲记》

  1.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八)
  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七)
  3.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六)
  4.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五)
  5.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四)
  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三)
  7.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二)
  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一)
  9.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
  10.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九)
  11.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八)
  12.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七)
  13.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六)
  1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五)
  15.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四)
  16.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三)
  1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二)
  18.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一)
  19.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
  20.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九)
  21.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八)
  22.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七)
  23.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六)
  24.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五)
  25.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四)
  26.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三)
  27.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二)
  28.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一)
  29.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
  30. 《净土宗概论讲记》(九)
  31. 《净土宗概论讲记》(八)
  3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七)
  33. 《净土宗概论讲记》(六)
  3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五)
  35. 《净土宗概论讲记》(四)
  3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
  3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
  3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一)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1. 第43课:释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课:释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课: 一、三经要点(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课: 一、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特色 二、三经要点(一)
  5. 第39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五)
  6. 第38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四)
  7. 第37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三)
  8. 第36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二)
  9. 第35课: 一、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二) 二、称名一声,顿超生死——《观经》「称名往生」之文 三、称名一行,总超万行──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一)
  10. 第34课: 一、弥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导大师「溺水偏救」之文 二、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课: 一、不顾贪瞋,称名必生──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论凡夫,只论弥陀──善导大师「凡夫入报」之文
  12. 第32课:不顾贪瞋,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课:不问时节,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时节」之文
  18. 第26课:不择众机,称名必生 ──法照大师「瓦变成金」之偈
  19. 第25课:诸佛作证,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课: 一、名号本义,称名必生──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三) 二、诸佛作证,称名必生──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二)
  22. 第22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一)
  23. 第21课:本愿不虚,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本愿四十八字释」之文
  24. 第20课:定业与助业 ──善导大师判「正助二业」明傍助业专正定
  25. 第19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三)
  26. 第18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二)
  27. 第17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一)
  28. 第16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三)
  29. 第15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二)
  30. 第14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一)
  31. 第13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三)
  32. 第12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二)
  33. 第11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一)
  34. 第10课:信机与信法 ──善导大师释「机法深信」而弃自身归弥陀
  35. 第9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课: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二)
  40. 第4课: 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一)
  41. 第3课:善导大师思想概述
  42. 第2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二)
  43. 第1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

  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临终时示门第之法语)
  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辨食鱼之法语)
  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妓女之法语)
  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四郎之法语)
  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重衡之法语)
  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忠纲之法语)
  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赖纲之法语)
  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无品之法语)
  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尼众之法语)
  1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信寂之法语)
  1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随莲之法语)
  1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道遍之法语)
  1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乘愿之法语)
  1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圣光之法语)
  1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隆宽之法语)
  1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述《阿弥陀经》大意之法语)
  1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从配流上洛之後开示之法语)
  1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21~25)
  1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6~20)
  2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1~15)
  2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6~10)
  2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5)
  2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三心料简(一))
  2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21~总结)
  2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6~小结)
  3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5)

石家庄念佛开示

  1. 石家庄念佛开示(四)
  2. 石家庄念佛开示(三)
  3. 石家庄念佛开示(二)
  4. 石家庄念佛开示(一)

念佛往生开示

  1. 念佛往生(问答部分)
  2. 念佛往生开示(正文)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1~45)

四十一、以已获得之心而念佛

从他人手中获物,
已获得与未获得,何者为胜?
法然以已获得之心而念佛也。

 

       我们从人家手上获得东西,已经得到的和那个还没有得到的,哪一个为胜?那当然获得的为胜,对不对?

 

       比如说春节到了,我们要去买一张火车票,到远方看我们的孩子。是拿到火车票为胜呢,还是没拿到为胜?当然是拿到後才能安心了,「哎呀!我终於拿到了,是四号车厢十八座下铺……」当然为胜了;你没拿到,心里还提心吊胆的,感觉不到殊胜。

 

       发奖金也一样。一到过节,五一节、国庆日发奖金,光说要发,还没有发下来,等一会儿取消了也不一定;发到了,成了我的了。

 

       法然上人说他自己是「以已获得之心而念佛」。其实,这个是每个人都可以共通的。因为刚才也说过了,我们获得往生,是从哪里获得往生呢?当然是从阿弥陀佛那里。确切讲起来,就是从六字名号这个地方了。六字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往生凭据啊!这个就是证明了,我们的往生在六字名号里边。那我们念着佛,往生就归我们所有了。你不敢承认,你不敢接受,就没有获得;你当下信顺,往生就在六字名号里面了。

 

四十二、声声念念皆他力

若住自力者,一声十声犹自力也。
若住他力者,声声念念皆他力也。

 

       自力、他力是佛法当中的重要名词。所谓自力,是靠自己的力量,想解脱生死轮回,这个叫自力;所谓他力,是仰仗阿弥陀佛的力量,念佛往生净土,这个叫他力,也叫佛力。

 

       有人就误解了,「他力嘛,容易了;自力嘛,比较难。」怎麽误解呢?「如果你每天念佛念得多,你就是自力。」有人就讲了:「哎!某某人哪,念佛是他力,怎麽还拿念珠念佛啊?」你说那怎麽办?他就以为:念得少,就是他力;不念呢?不念就更他力了,那就最他力了,彻底他力了。

 

       这就错误了,百分之百错误了。念佛才是他力啊!他搞到後来逻辑推理下来,「念佛念得多是自力,念得少是他力;只要是念佛,就是自力了」,变成不念佛就是他力。莫名其妙!

 

       你念佛才是他力啊!就像我们坐船过海一样,你坐上船,才能乘上船的力量。你不坐船,怎麽会有船的力量呢?我们念佛,就是乘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你反而说「念佛念得多成了自力」!

 

       不是因为念佛念得多成为自力,而是我们心中仰靠阿弥陀佛的誓愿,有这样的心的话,你一天念十万遍,这个都是他力,声声句句都是他力。

 

       你心里边如果是要靠自己,「哎呀!要靠我的修行。」你一天就念一句,这一句也是自力。

 

       念佛,就法体本身来讲,是靠佛的力量,是佛力。但是,我们心中扭曲了,我们以为是靠自力。这个就怪怪的!怎麽叫怪呢?反正就怪。这个怪很难过!

 

       就像我们坐船过海一样,坐船过海本来是要靠船的力量,坐在上面很老实、很稳当就好了。但是他非要认为是自己屁股使劲坐才过了海。你说怪不怪?使劲坐,累不累?你就很稳当、很自然,身体放松,坐在上面就好。

 

       我们念佛也一样,我们念佛很自然、很稳当、很老实、很踏实,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带那麽多心理负担干什麽呢?就以我们这样的身分,念佛必然往生!

 

       上船也一样,各以天生的本性、本来的面貌上船就好。大胖子,他不可能先去减肥再来上船,你大胖子就以大胖子上船嘛,对不对?你瘦子,瘦子也不可能去增肥再上船嘛!瘦子就以瘦子上船。

 

       我们的业障各有轻重,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大愿船都驮得动。你罪障深重的众生,你就这样来念佛,乘弥陀愿船,决定往生;你衣衫烂缕,面目有污垢,那你就这样念佛;头发膨松,身体病怏怏的,那你就这样念佛,就这样乘阿弥陀佛的愿船。船长绝对不会把关说:「哎!某某人,你想上船啊?看看你的长相如何?像不像上船的。」船长不会这样讲,船长只看你有没有票,你有票就上来,对不对?我们到极乐世界去,就看你有没有拿六字名号的票,你有票就管用,通通接受,不是看你的长相,男的、女的、出家、在家、漂亮、不漂亮,头发是卷的还是直的……不管这些。

 

       我们很多人念佛,想得太多,「哎呀!我这样大概不行吧?那样行不行?」你搬来许多东西,背着这个,背着那个──都用不着!拿着自己的船票──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上船的票。「哎呀!我背着《金刚经》,背着《法华经》、《楞严经》……」那个看不看无所谓,对不对?检票的人不会看那些。

 

       大家都坐过火车,如果你在火车站做检票员,你去看什麽呢?那麽多川流不息的人,你会不会去问他的身分地位、住在哪里、长得怎麽样、穿的什麽衣服?你没有时间问这些,这些跟你的职责无关。你就看他有没有票,有票就上车。

 

       我们到极乐世界也一样,你拿着六字名号就去往生了,其他的通通不检查。

 

       所以,我觉得我们世间的人,往往办世间的事情,他是聪明伶俐,但是一旦学佛,就愚痴颠倒了。他就知道上车要拿票,但是到极乐世界,他偏偏不把票交出来,他说「忘记了,不知道放哪个地方……」上火车之前要把票拿出来,我们要往生,要把票抓在手上。他们拿了这张票,说:「这张票太简单,我家里有一张彩画,很漂亮,大概拿着可以去往生,拿那个大概可以上车……」那就错了,往生极乐世界就是靠六字名号!「好像乾巴巴的,没有什麽味道,不如禅定,把禅定这张彩画拿去……」──人家不管你这个事情,唯一的标准就看你有没有称念六字名号。

 

四十三、临终正念者,依佛之来迎也

人皆以为临终正念故来迎也,
法然不尔,
临终正念者,依佛之来迎也,
是故《称赞净土经》言:
「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信本愿而念佛之人,
不可怀疑临终正念、佛之来迎,
正为临终正念,是故应当常勤念佛。

 

       天下人大都以为:「临终自己有能力正念,这样呢,佛才来迎。」大家都这麽认为,「你临终颠倒了,昏迷了,你不正念了,佛怎麽会来迎呢?」

 

       「法然不尔」:法然不这样认为,不持如此见解。

 

       「临终正念者,依佛之来迎也」:以佛的来迎,才有临终正念。不是我们自己临终正念,佛才来迎。

 

       「佛之来迎,本为临终正念」:佛为什麽来迎接我们?为什麽发这个临终来迎的誓愿?他就知道我们众生临终四大分离、众苦交集,冤家债主尽来索逼。像这样的众生,活得好好的、欢蹦乱跳的时候尚且不能正念,叫他临终怎麽能住於正念呢?所以,在这个时候,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慈悲加佑,令我们冤业消除,化解冤怼,病苦消除,住於正念。所以,佛的来迎就是为了我们的正念,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正念,他才来迎。如果要你有正念,他才来迎,那就颠倒了,佛怎麽会干这种颠倒的事呢?只有我们众生才这麽颠倒。

 

       比如说,一个人被群贼所追杀,心中就恐惧害怕,就信心不足。正因为他恐惧害怕、信心不足,他的父亲就赶来救他,他的父亲是个勇士,是个大力长者,来救儿子;他的儿子这时当下住於正念,当下信心坚固。不可能说父亲喊他儿子:「儿子!你信心坚固,我才来搭救你。」儿子会说:「我现在没有力量,我被别人追杀,要死了,我怎麽信心坚固?信心坚固才来救我,那我只有死路一条了。」不能颠倒过来啊。正因为你是恐怖万状、没有力量,所以阿弥陀佛才来救你;救了你,你才信心坚固了,你才有正念了,「啊!好了,大慈悲父来了!」大力长者、大力勇士来了,当下群贼瓦解,四处逃散,父子相见,团圆和气,多好呢!

 

       所以,我们都颠倒了。我们在临终的时候,被冤亲债主追杀,生生世世所造的冤业都来向我们进攻,都来向我们讨逼。我们平常都没两下子,到那个时候简直是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啊!那就是声声念念之间都在喊救命啊,哪里有办法自己能够正念呢?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必然来迎(因为我们平时专修念佛),把这些能够残害他念佛独子的烦恼之贼、这些所有的冤业、债主当下以名号的宝剑、以光明的法宝当下把它通通收虏了。

 

       「是故,《称赞净土经》(《阿弥陀经》的异译本,玄奘大师翻译的)言:(阿弥陀佛来迎是)『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佛的慈悲加持我们、护佑我们,让我们的心正念坚固,不颠倒,不慌乱。

 

       「信本愿而念佛之人,不可怀疑临终正念」:既信弥陀本愿而念佛的人,你就不用怀疑临终正念。为什麽?

 

       「佛之来迎,正为临终正念,是故应当常勤念佛」:佛来迎接你,就是为了让你临终正念,这个就是因,所以你要常勤念佛。以念佛之因,而得佛来迎接、临终正念的果报,有因必有果。

 

       在《阿弥陀经》里边,一因得二果:一个是花报,一个是究竟的果报。哪两种呢?

 

       《阿弥陀经》是这样说的:

善男子善女人,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
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一心不乱。

 

       这个就是一辈子念佛,就是专修念佛,一向专念。

是人临命终时,
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佛就来迎了。你平时专修念佛了,佛就来迎了;因为佛的来迎,底下就讲了: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

 

 

       因为佛来迎接我们,当下我们心不颠倒,住於正念。所以,我们念佛为因,感得佛的来迎的果报;佛的来迎为因,使得我们当下住於正念的果报,得到这个结果。这是第一大利益。

 

       第二个利益接着就来了:

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阿弥陀佛来迎接我们,我们心中住於正念──我们是在正念分明的情况下命终的。所以,「是人终时,心不颠倒」,是什麽样的状况而命终的?是「心不颠倒」而命终的。在这个候,根本就不谈什麽修行了,临终的时候就不谈修行了,因为这个时候不是谈修行的时候。除非只有一种人,他平时没有念过佛,他直到临终才遇到佛法,那时候才讲临终念佛。本来念佛就不限於临终,就是平时就念佛。临终遇到这个法门的人,才临终念佛、临终往生。所以,「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说得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懂得这一点,我们每天诵经诵到这里,你就会有法喜,就会安乐,「哎呀!好啊!」

 

       所以,念佛为第一。什麽「临终正念」啦,什麽「异香满室」啦,什麽「光明遍室」啦,什麽「天乐鸣空」啦……都在一向念佛当中。我们在前一段时间的讲座当中,也把《观经》的九品往生,他临终的详细状况,我们也做了一张表,也详细讲解了。说得非常清楚。

 

       我当时也讲到:我们每个人死的时候,是欢欢喜喜死的。经中讲了,往生人是见佛光明,正念分明、欢欢喜喜。在临死的时候,念佛人见到的景象很不一般:他一到临终的时候,一开始是有病苦了,这个时候,佛来安慰了,他看到阿弥陀佛来了,这是一喜;这个喜还没有完的时候,余兴未尽,观音势至现前了,哎!波浪就更大、欢喜就更充足;此波未平,无量清净大海众现前了,噢!里面善导大师、法然上人、印光大师……通通都出来了,都来迎接他,喜中之喜,无过此喜;这个喜还余喜未尽的时候,哎!阿弥陀佛的宝手往下一垂,就有一道金光从手中「嚓!」放出来,从眉间,从举身当中八万四千毛孔,从宝手掌中,毫光放出来,「哗!」照到他身上,当下所有的病苦,就好像在炎热的夏天,一股凉风吹过来,当下炎热就扫除了。佛光一照,所有的病苦当下退解,身心愉悦欢喜;余喜未尽的时候,阿弥陀佛开了金口,说:「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我来迎汝。」啊!佛来赞叹他善男子,迎接的时候了,多高兴啊!这个时候,他心中就想给佛顶礼了,「哎呀!太好啦!我此世是功不唐捐,决定往生了。」这样低头的时候,阿弥陀佛宝手一招,轻轻一抬,他如腾云驾雾一般,毫不费力,就上了阿弥陀佛的莲花宝台了。所以,他在底下拜佛,还没拜下去,已经到了莲台上了。

 

       上了莲台,阿弥陀佛就对他讲:「某某人,你在娑婆世界辛苦了,现在跟我一道回到极乐老家吧!」对不对?一抬头起来,已经到极乐世界了。

 

       你看看,他亲自见到佛,亲自听到佛说话,怎麽不欢喜?一到极乐世界,他身体一下就变得高大了。这个时候,莲花一打开,他就徐徐漫步从莲花台下来。下来以後,观音菩萨、势至菩萨就把光明的法衣给他一披,他马上现出菩萨童子的身相,自己身上也放着光明。徐徐走下,踏上黄金地,「这个就是黄金为地呀!我在娑婆世界诵经诵到现在,还不知道是这个景象。」好!这个时候,观音、势至说:「某某人,现在我们带你去见大慈悲父阿弥陀佛。」好好!一道前去,「礼佛一拜证无生」,见到阿弥陀佛了(这个不是化佛,是真正的报佛,身相圆满,光明彻照,遍十方界),这时候怎麽不礼拜呢?深深地低头礼拜下去,一抬头起来,悟得无生法忍,当下得到六种神通,法眼遍观一切世界,东方阿閦鞞佛……都看到了。十方诸佛同时伸宝手给他摸顶授记:「某某人,你信顺我的教导,来到极乐世界,你是善男子,你是真佛弟子。」这个时候,极乐世界种种的法喜在身上涌遍,享福还没有享够的时候,他想到:十方诸佛对我有教化恩德,现在我应该去拜访这些诸佛,向他们亲自礼拜。此念一起,乘弥陀本愿威神力加持,刹那之间,分身十方,十方诸佛一一拜遍,观音、势至、地藏、弥勒……通通拜见过了。这个简直是太好了。对不对?

 

       我们看善导大师在《般舟赞》里边写的,我们往生很生动、很精彩、很喜悦,场面非常盛大。到了极乐世界,观音、势至作为仪仗队的领队,要给我们开一个盛大的宴会,种种的菩萨,都要为我们在空中以神通作神变,欢迎我们新来往生的人──为了欢迎我们这样一个罪恶的凡夫,菩萨在作神变、作神通。然後带着我们或入法林、或入宝楼、或入莲花池、或上虚空会、或上莲花会,在种种大会当中,听诸佛菩萨讲种种妙法──那多麽自在。

 

       如果有神通的话,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马上大宝莲花把我们的讲堂托起来,到极乐世界去。不要在这里呆了,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冷得要死。

 

       听说南方在下大暴雨,五百万人陷在水灾当中。各位,何止五百万?千千万万十方众生,淹没在贪瞋的水火二河当中。我们佛弟子,我们念佛人,有责任、有义务向他们指示六字名号的白道,让水火之中的众生,乘此愿力的白道往生净土。

 

       我们不必要在这个地方,凡夫的慈悲心多可怜啊,这些人,房子被水冲掉了,无家可归,是可怜;但是,他不光是这样的可怜,他真正的无家可归,不是因为这个房子,这个房子还是不能在里面久住。极乐的宝家、极乐的宝国,他没有去到那里,这个才叫可怜悯者。所以,这个世界是水火无常、国土危脆、众苦充满,是不值得留恋的地方。

 

四十四、余行不如念佛

念佛行者,
弥陀如来,观音、势至等,
常来守护,如影随形,不暂舍离,
余行不然。
又,念佛行者,
舍命以後,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余行不定。
运念於帷帐之内,
决证於尘刹之外,
其不如念佛。

 

       「念佛行者」:念佛的人,「行者」,这个名词很尊贵的嘞,什麽样的行者呢?「念佛行者」。

 

       「弥陀如来,观音、势至等,常来守护,如影随形,不暂舍离」:念佛的人,阿弥陀如来本尊,观音、势至两大士,常来守护。「守」是看守我们,守着我们;「护」是保护我们,就像影子跟着身体一样,影子跟身体从来不分家的。不可能影子离开身体自己跑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影子离开身体自己跑出去了,那就是怪事了,就是天底下第一大奇闻了。有一天在太阳底下走路,怎麽影子自己走了?不可能。)所以,「不暂舍离」。

 

       「余行不然」:修行其他法门就没这个利益了。观音、势至、弥陀如来就不来常加守护了,就离开了。

 

       「又,念佛之人,舍命之後,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余行不定。运念於帷帐之内,决证於尘刹之外,其不如念佛」:上人讲的话,乾脆决定,落地有声,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还不专修念佛?那真的是「孺子不可教也」!

 

       念佛的人平生之时,胜过余行,为什麽?平生之时,观音、势至、弥陀如来亲来守护,不相舍离;余行不然。这是平时利益,胜过余行之人。既然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常来守护,我们自然是所遇吉祥,所谓「遇难呈祥」,转祸为福了,所做吉利了,这个自然而然得到啊!

 

       那麽临终呢?余行之人,也不如念佛之人。念佛之人,往生决定;余行不定,或得往生,或不得往生,你是那个根机,你或得往生。你不是那个根机,你不得往生。

 

       所以,底下结论就说了:「运念於帷帐之内,决证於尘刹之外,其不如念佛。」这个是借用一句成语,「运筹帷幄,决胜於千里之外」,就是指将军在中军帐里指挥作战,他在一个小帐子里边,坐在那里,「向东、向西,向南、向北,是进、是退……」指挥千军万马,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场,哎!战胜了!那我们念佛的人,都是大将军哪!特别是夏天,每个人房间都有蚊帐,你们坐在帐子里边念佛,就要知道:我动唇於蚊帐之内,「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莲花开敷於尘刹之外,极乐世界那里的莲花,就有我的啦,上面写有我的名字。决证於千里──不是千里啦,是尘刹之外,十万亿佛土之外,我在那里证得无生佛果啊!所以,这个多简单啊!刹那之间,十方国土,融摄一块。我们在这里念佛,跟极乐世界完全交融,毫不相隔。所有的行法,不如念佛。大家在蚊帐里面,虽然外面的蚊子嗡嗡地叫,也感觉很自在,「我此地是极乐也!」对不对?「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现在修其他法门,修苦行,好不好?好,那就给你修──累的要命,那个都是争面子、讲好看。好是好,好看,好听,说起来好──不管用。冒着酷暑严寒……这个修苦行,精神很能令人感动,但是凡夫往往没有智慧。

 

       我总记得:有一次,我跟上人一道去九华山,在路上,我们就看到有拜山的。大家来拜山,不管怎麽样,这是值得我们赞叹的,「哎呀!这个人真是难得啊!三步一拜啦,一步一磕头啦,修苦行!拜山了……」上人就轻轻讲了一句话,说:「所有拜四大名山的这些拜下来的功德,只要念一声佛,通通都包含了。」就是这样子啊!不要说通通包含了,通通超过了。这是无益苦行啊,你说你在那里干什麽?无益苦行当远离啊。这个拜的人,你问他:「往生决定吗?解脱决定吗?」「哎哎,不敢!不敢!」所以,大家要知道:佛力跟自力,何其能比啊!这些都没有用啊。

 

       大家要念佛。

 

       「运念於帷帐之内,决证於尘刹之外」,一切妙行,无过於念佛啊!何况我们所修的,都是有为有漏,都是怀着骄慢的心,怀着我执的见解,完全都是──甚至对众生的善根都有破坏作用,这个都非常危险!如果自己的知见再不正确,误导众生,那真的是罪过就大了。

 

       所以,大家要有法眼。法眼从哪里来?法眼从法里边来啊;大家要有佛眼,佛眼从哪里来啊?佛眼从佛那里来啊!佛告诉我们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我国!」你这样发愿,佛就欢喜了。这就是随顺佛的誓言,随顺佛的教导。没有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去愿干其他的事情」,你要「愿生极乐净土,称我名号」,这就和阿弥陀佛的心相应了。

 

四十五、念与不念,得失天渊

       请大家翻开《法然上人全集》第300页。我们继续来学习法然上人法语,第一部分总共四十八条,下面还有四条。

念佛草庵虽隘,
而恒沙圣众云集,
同庵罗园之华座;
三昧道场虽狭,
而无数贤圣侧塞,
等灵鹫山之苔筵。
十万亿刹,宛如咫尺;
容膝丈室,殆如太虚。
若人不念佛,
则恒沙圣众,一个不接;
无数化佛,一佛不来。
念与不念,得失天渊,行者应知。

 

       这一段,文字也是很优美,也让我们听起来很欢喜──是讲念佛和不念佛的差别。念佛的小茅草蓬虽然很局隘、很小,但是有恒河沙的圣众在这里云集,聚在这个地方,这里的场景就像庵罗园、灵鹫山。释迦佛在世的时候,庵罗园和灵鹫山都曾经有过无数菩萨云集聚会的盛大法筵。

 

       说我们念佛的人,在一个小破茅蓬里面,这个场景实际的状况,就跟释迦佛在庵罗园、灵鹫山讲法一样。释迦佛在那里讲法,有恒沙圣众云集;我们念佛人在破茅蓬里念佛,有无数的化佛菩萨云集在这里,因为念佛法门是十方诸佛共同护念的法门,也是诸大菩萨共同护念的法门。只要我们在这里念佛,十方诸佛都来护念,无数菩萨都来保护。

 

       所以说「恒沙菩萨云集」、「无数贤圣侧塞」。「贤圣侧塞」是什麽意思?就是太多了,他们要挤进来,要把肩膀侧着,往里面挤;挤进来干什麽呢?挤进来要保护我们,听我们念佛。

 

       「三昧道场」就是指行念佛三昧的地方。像我们这个地方,大家在念佛,就是三昧道场。不是说我们在里面的人都证得三昧了,只是说我们念佛,就叫做「行念佛三昧」。

 

       所以,慧净法师也讲了:我们念佛的人,是宇宙法界的中心。整个宇宙法界,都围绕你旋转。

 

       你看我们自豪不自豪?我们是宇宙法界的中心。怎麽见得呢?比如说:你在佛堂里念佛,十方诸佛,「哗」,都跑到这里来了;你举步移身到外面了──你今天在弘愿寺,过几天你回老家了,到了黑龙江什麽地方,那诸佛菩萨都会到那个地方去护念你;如果你将来出国到了美国,那诸佛菩萨他们护念的道场又移到美国──随着你转。这个叫做「法界的中心」。

 

       这个就像我们看芭蕾舞表演,周围都是黑的,上面有聚光灯,演员舞到哪里,灯光就随着到哪里。我们也一样,我们到什麽地方,阿弥陀佛的光明就在头顶上照着你,摄取不舍,你走到哪里就照到哪里。周围不念佛的地方,一片黑暗(其实,阿弥陀佛是「光明遍照」,但是你不念佛,就跟佛法没有感应)。

 

       所以,无论念佛人走到哪里,头顶上都有一个光明蚊帐罩着──不管走到什麽地方,诸佛菩萨圣众云集,都来保护我们。

 

       「十万亿刹,宛如咫尺」:「十万亿刹」就是极乐世界,「去此西方十万亿国土」;「刹」是刹土,极乐国土,佛的国土。极乐世界离这里有十万亿这麽远,但是,只要我们轻轻地动口发声,那就好像在离我们不到一尺的旁边──极乐世界跟我们根本不远,所以,在《观经》里边,释迦牟尼佛说了:「阿弥陀佛去此不远。」你念佛,阿弥陀佛当下就来到你的身边。

 

       念佛,有亲缘、近缘、增上缘。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和我们很近,整个极乐世界都搬到我们面前来了。「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里边,包含了阿弥陀佛的正报功德,也包含了观音、势至诸大菩萨,也包含了六方诸佛,也包含了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景象。所以,只要我们称念这六个字,这些极乐世界依报、正报、佛、菩萨、十方诸佛,就被这六个字的调令调到我们旁边来了,就在我们附近。所以讲「十万亿刹,宛如咫尺」,就在旁边,不到一尺远。

 

     「容膝丈室,殆如太虚」:「容膝丈室」是指我们地方很小,只能坐在里边,腿都不能伸开,要弯起来,抱着膝盖。但这麽小小的地方,在里边念佛,这个地方就好像太虚空一样,这里云集着无量的贤圣、诸佛菩萨。

 

       你看,我们念佛的人心量多麽广大!不要觉得「我家很狭小」啊!你那个狭小的住家里边,像太虚空一般的广大,里面有很多圣贤菩萨。

 

       说到「我们称念六字,极乐依正庄严就离我们很近」,依据在哪里呢?那就是《观经》当中所讲的:我们念佛的人,阿弥陀佛与无数化佛,常来护念。所以,善导和尚才说「近缘」,我们念佛,跟阿弥陀佛很近。

 

       我们念佛的人,极乐景象已显在面前了。在《观经》「上品上生」阿弥陀佛来迎接的时候,就带着七宝宫殿(七宝宫殿是依报了),除了有无数的圣众随同而来,还有七宝宫殿显现在面前,迎接我们。其实,这一切都收摄在六字名号当中。对此,《观经疏》有详细的解释,解释六个字里边含摄极乐依正庄严。

 

       就好比封建时代的帝王,他打下江山称帝,有个玉玺,这个玉玺就是一方印,这方印就代表整个国土,也代表帝王的权力,也代表全国的人民。这块玉玺盖下去,就能够行使职权。它是代表整个国土、江山、人民、帝王,通通在内,所以才能行使这样的权力。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好像帝王的玉玺一样,一切功能都在这里边。用现在的事例可能好理解一点,就好比单位的公章,你到政府部门办什麽事,公章一盖,就能生效。即使是市长,他也是看公章来行事的,上级一个红头文件,公章一盖,就必须遵照执行。

 

       「若人不念佛,则恒沙圣众,一个不接」:你不念佛,恒沙圣众就不会来接你。为什麽?不感应道交。

 

       「无数化佛,一佛不来」:无数化佛也不来接你。为什麽?「众生念佛,佛则闻之,众生拜佛,佛则见之」,你又不念佛,又不拜佛,那化佛就没看到──他找你找不到啊!说阿弥陀佛的光明「八万四千」,「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光明照来照去,不是为了别的,他是专门找念佛的人,接引往生。所以,你一念佛,就找到你了,就来迎接你了,就显现在你面前了。你不念佛,找不到。

 

       打个比喻:有个人,家里很穷,只有一件最宝贵的东西,是一枚金戒指,这是他全部的家当,一天,他一不小心把它丢到了,天黑了,他就打开手电筒到处找;手电筒还不够亮,再把电灯打开;电灯还不够亮,再开几个灯。虽然开这麽多灯,光明遍照,把整个房间都照亮了,但是他不是要照床上的枕头,也不是照旁边的小凳子,开这麽多灯的目的,是要找那枚金戒指。

 

       阿弥陀佛成为无量光明的佛,遍照十方法界,他不是找别人,他就是找我们念佛的人──我们就是他的金戒指、他的心肝宝贝,不能丢掉。阿弥陀佛放无量的光明来找我们,非要找到不可,这叫「唯觅」。「觅」是仔细地找,非找到不可;找到之後就摄取不舍,不再丢开。寻寻觅觅,反反覆覆、仔仔细细地找,所以,阿弥陀佛的耳朵,是日夜侧耳倾听,「何方世界有称念我名号的人?」他的眼睛──佛眼、法眼,遍观宇宙,「哪里有称念我名号、礼拜我尊像的人?有念我、拜我之人,愿生净土,立即光明摄取。」

 

       如果你不念佛呢?「恒沙圣众,一个不接;无数化佛,一佛不来。念与不念,得失天渊,行者应知」:念佛和不念佛,所得到和失去的功德利益,那就太悬殊了,天差地别!

 

       我们看到这样的经文法语,应该老老实实念佛,不然的话,「恒沙圣众,一个不接」,然後是「无数罗刹,云聚在前」;「无数化佛,一佛不来」,然後是无边的小鬼都来找我们的麻烦。诸佛不来,魔众就来;圣众不来,罗刹就来。

 

       像我们昨天去助念,这个人业障现前的时候,她说:「来了!」谁来了?黑压压一片,一来之後,铺天盖地的,头也紧了,眼睛也睁不开,很紧张。来的鬼众都是黑脸,很凶狠,龇牙咧嘴的。个子有高有矮,但矮的多,这是她亲自告诉我们的。我们走进去,念佛念得很急,像下大雨一样,很急。怎麽念得这麽急呢(引磬都打不急了)?是因为念慢了赶不赢。鬼众来了,很厉害,所以要提起正念,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地念。

 

       念佛之後,鬼众就在门外面进不来,就在外面打转。病人就告诉我们说:它们来了以後,拖的铁链有这麽长,它们在外面一铁链套进来,如果不念佛,套上之後,背着就走(其实,肉体还在这里,不是马上死去,是把神识背走。过几天这个人就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俗语说「把魂勾走了」);还有的拿钢叉,叉很大,叉前面带个钩子,叉进去,也是背着就走;还有的拿大铁锁,锁有这麽大。来了很多,数不清楚。当时她就感到很紧张,催促助念的人快一点念。所以念得很快,一句一句。

 

       念佛的人,到临终就是一片吉祥了。恒沙圣众,放大光明,天乐鸣空,异香满室,来迎接我们。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