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法宝即是做弥陀的手足
──慧净法师、净宗法师10月19日於福圣寺开示
(缘起:19日傍晚,西安童居士带领20余位居士来福圣寺,净宗法师及慧净法师即兴开示)
净宗法师:
法宝流通工作,它的责任、意义非常重大。从总的趋向来讲,我们弘愿寺的法宝相对於信众的需求面,还是沧海一滴,还是太少了。法宝流通出去谁看?流通到哪个地方?莲友领会到什麽程度?这些方面倒不是我们顾虑的。西安有四十万三宝皈依弟子,我们流通的还是很少,弘愿寺那边会大力支持,这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佛海居士讲过一句话很好,「国家再穷,不能穷教育;弘愿寺再穷,不能穷法宝流通」,这项工作我们会长年坚持不懈。其他的可以没有,法宝一定要有!建寺院的目的是什麽?就是要弘法利生。那麽其他方面需要做什麽,只是阶段性的互补互助。
我们从最初开始,不是说先有寺院後流通法宝,我们是先流通法宝,然後有弘愿寺。没有弘愿寺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在做弘法的事业。弘愿寺在2004年才开始建,2007年有了一期规模。在这之前,从九几年开始,我们就在流通法宝了。
上人也一样(我们这个家风是从上人那里传来的),上人的父亲留下一笔遗产,上人没有拿来建寺院,而是全部印经书,各个地方免费赠送。
我也是在大陆的某个寺院看到了上人编的这些书。那时候我在福建,後来到九华山,跟净安法师,我们就在一间小房子里印啊印啊,然後自己打包。後来又到宣城我老家那边,也是租的房子,自己印佛卡,然後覆膜,然後用手推车推到邮局打包。我们成了打包、找包的技术能手,我告诉他们怎麽叠纸比较平滑,怎麽打包速度比较快——就是一点一点做。我们几个人,土工做法,跟现在你们这个团体比,那没法比。这样做完之後,也会有信众来,也讲法,同步并行。後来地方不够了(光有住的地方也不行啊),就盖了一座小精舍,在双塔新村。然後还不行啊,就规划建寺院,考察各个地方,最後才建。
一开始建寺院的时候,其实只有一百来万。这一百来万,完全是法宝流通的钱,我们就以这个为基础。有一段时间风声比较紧,那是在2000年左右,要赶紧决策。因为这个钱是信众拿来流通法宝的,最坏的打算要有,对不对?因果方面、信众得利方面要考虑。後来我就说,在最短的时间把这些钱全部印成经书法宝,然後就一锤子买卖,把它们发布出去,无论怎样,最起码法宝流通出去了。结果我们这样把法宝流通出去之後,不仅风声过了,而且发现这个钱还用不完。後来我们因为有建寺的需要,就开始建寺院。弘愿寺是从2004年,大概一百多万开始(也是欠的法宝流通的钱)启建,等到三年一期工程建完之後(这个过程也在流通法宝),还有一百多万留在那个帐号里,所以这个也是不可思议的。
目前法宝流通方面,佛海居士的决策我非常赞赏:法宝流通跟财务方面分成两条线,禁止比对哪个地方法宝流通多少、钱来多少。「我给你这麽多法宝,你来的钱这麽少」,财务人员有这职业习惯。如果一沟通的话,他就对流通人员说:「你看,那个地方老出不进,钱来得少,你们给他少给一点。」
我们不是的。我们法宝流通人员不管钱,财务人员不许打探流通情况——两条线,这就让他们做事的时候没有障碍,法宝流通没有障碍。
我们每年都有法宝流通方面的预算,目前这项工作还要加强一点。其他工作,比如寺院建设,是阶段性的,而长期、规范性的工作,还是要大量地投入到法宝流通方面。
西安是我们重点扶持的地区,正好也在建寺院,这样的决策方案可以参考。先做法宝流通,做铺垫,培养信众基础。信众就像有源之水,将来必有好的效果。
童居士:
大家都比较支持。因为我在这边一直都在做,西安的佛教界对我还是非常认可,宗教局也好,佛协也好,都很支持。我经常护持寺院,他们经常打电话。很多法师的房里就放着上人的书,还有师父的书,也不知道谁送的。他们有些可能会比较排斥,但是偶尔也会看。我们在流通的过程当中就发现,有的寺院虽然他们的老和尚(他修禅)比较排斥,但是他们的房里也放着我们的法宝。
净宗法师:
需要一个过程。像老和尚,他往往比较忙,未必能够系统地全部了解,系统了解之後才会改变。我所知道的,他们都忙得很。
还有就是跟他讲的人。跟他比较贴近的居士,如果不够了解,讲得也不够圆满,他也就不能如实了解;反映情况的人也不是童居士他们,都是对童居士有意见的人去反映,就像照哈哈镜,都已经变形了,去告诉老和尚,老和尚一听,「这哪里行啊?」他就说不行。教理比较细微,了解之後就不会这样。有些时候需要时间。
童居士:
今天给咸阳送法宝,他们就非常欢迎,「你们赶紧拿过来,我到各个寺院再去送」,他们从没读过这样的法宝。有些法师也没读过,有位法师有点吃惊:「这从哪来的?」我说安徽弘愿寺。「还有没有?」我说多得很。「你赶紧拿过来。」所以呢,厚厚的一本《善导大师全集》,我都送给各位法师去看,居士一般不太结缘。那天我们去终南山供奉的时候,住茅蓬的师父每人都送了,我们一共带了十七本。我们送法宝的时候,会根据对方的根机区别对待。
慧净法师:
有个概念。印书的人反而要感谢、感恩送书的人。为什麽呢?人家花钱来助印,我们也把书印出来了,可是印了好几千册,仓库堆不下,还要去租仓库来堆,所以感恩这些及时把法宝流通出去的人。(莲友答:南无阿弥陀佛。)流通法宝的人,等於是阿弥陀佛的脚、阿弥陀佛的手、阿弥陀佛的嘴一样。阿弥陀佛无形无相,看不到,听不到,也摸不到。要想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在哪里?就在文字上,在法上。阿弥陀佛发愿说:
设我得佛,
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
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又说:
我若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好了,他发的这个愿,他怎麽去运作?怎麽去使诸佛来咨嗟赞叹他的名号,使他的名号能够普闻於十方?要靠什麽?靠大家。所以大家是在推广阿弥陀佛的名声,是在使十方诸佛咨嗟,使十方众生普闻佛的名号。所以大家要觉得「我所做的工作,是为弥陀做手足的工作」,这个不平凡,这个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我看大家所佩带的这个标志是一个佛塔,上面缺了一个角,这是善导大师的崇灵塔。崇灵塔原来是几层,你们知道吗?不知道。你们数数现在的是几层?(莲友答:十一层。)十一层。原来的是十三层,现在十一层,顶端缺了两层,等於缺了一个角。当然,经过一千三四百年的时光,还是巍然矗立在那里,这个也很不容易。很多塔都倒塌了,渐渐残破了,但善导大师的崇灵塔还是很庄严,除了缺了一个顶。
2003年,甘肃有一位法师在麦积山上打坐,寂静当中,忽然发现前面的空中出现一座巍巍壮观的佛塔,可是这座佛塔却没有顶。佛塔上方出现一尊弥陀古佛(他说是弥陀古佛)。事後有人问他:「你怎麽能认定那是弥陀古佛呢?」他说:「这尊佛就是很早以前画像中常见的那尊阿弥陀佛,现在这种画像不常见了。」他也不晓得他见到的这座佛塔是不是存在,跟这尊阿弥陀佛又有什麽关系,只是心里觉得奇怪。
从山上下来後,他想到外面去参学,就乘车到了西安。可是人生地不熟,不晓得到哪里去。正在茫茫四顾的时候,有一位居士过来了,问他:「师父,你要到哪里呀?」他说:「我从甘肃来,也不晓得要到哪里去。」「这样啊,你咋不去香积寺啊?」就带他到香积寺。他本来也不晓得有没有香积寺,有人带他去,就不妨到那里挂单,到那里参学看看。一到香积寺,一见这座佛塔,他就眼前一亮,「这座塔跟我在麦积山打坐看到的一模一样,都没有顶」。刚好守塔的师父有事外出,就请他帮忙守塔,所以他就守了十天。
过了几年,2009年6月份的时候,他回到了甘肃。一天,一位修学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居士外出办事,经过这位法师临时挂单的寺院,就想到这位师父,「如果这位师父能够信受善导大师净土思想,进而能够传播的话,那多好。但是书送给人家,人家不晓得收不收啊?」就先打电话:「师父!我这里有几本善导大师净土教理的书,想送给您,不晓得您想不想要?」没想到法师很欢喜地说:「我要,我要,我和善导大师有缘。」这位居士好奇地问他怎麽和善导大师有缘,他才把「跟善导大师有缘」的故事讲出来。
你看,这个真的是有缘!人还没有来的时候,就预先有那个预兆,就预先让他看到崇灵塔。崇灵塔是供奉善导大师舍利的,善导大师又是弥陀示现,又是唐朝的,是古老的,所以这是古的阿弥陀佛:这些都是有因缘的。
善导大师虽然往生至今已经一千三四百年了,可是他还在观机逗教,还在随缘说法,以此圣境接引这位出家众。
我看到你们佩带的这个标志是这座塔,就联想到这个典故。
我曾经很肤浅地写了一本《善导大师略传》(随身书),但历史传记所载其实是不完整的,善导大师一生的事蹟,就像他的部分着作一样,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我在台湾,发现当初所写的善导大师略传有所欠缺,现在就加进几段补遗,把它印出来。将来再版的时候,会把它补充进去。刚刚所讲的那一段现代故事,我也把它印在上面。
其实有关善导大师的奇人奇事倒是蛮多的。譬如说2008年,我跟净宗法师到重庆,就有一位莲友很踊跃欢喜地跟我们汇报。他说,当地有一位老居士,虽然学佛也念佛,可是对於往生没有把握,没有安心感,好多年就是这样过来的。这位莲友觉得如果不把善导大师专修念佛的法门介绍给老居士的话,就非常可惜。有一天,就跟老居士约好,带着有关这方面的法宝到他家,交谈修学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相关问题。谈话当中,这位莲友就跟老居士谈到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说时右手自然向前一挥,只见客厅的电视萤幕自动出现了一个彩色的画面,上面有九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什麽大字呢?就是「善导大师系弥陀化身」。这一情景突然出现,让他们很惊讶。为什麽呢?电视是刚关上的,没再打开,怎麽会出现佛教的画面呢?光碟机也没有放光碟,怎麽会自动打开?这九个大字是怎麽来的?所以他们当下就很感动。类似这种,是现代的有关善导大师灵异的事蹟。
大家身上都佩带着崇灵塔,善导大师的精神,他的舍利,他的法,都跟大家怎麽样呢?与你们同在,同出同入,同在赠送阿弥陀佛救度的法宝。这个意义啊,非常微妙不可思议,非常好!大家说对不对呀?(莲友答:对!南无阿弥陀佛。)大家赠送的,都是弥陀救度的法宝。弥陀示现在我们娑婆世界的,在我们中国的,就是佛教的黄金时代——隋唐时代的善导大师。善导大师专修专弘阿弥陀佛的法,所以你们跟善导大师合体,跟阿弥陀佛合体,在赠送阿弥陀佛的法,来救度所有的众生,这个实在是意义不同寻常。
净宗法师要我报告善导大师的一首偈语。其实,要我来解释这首偈语,恐怕不能把善导大师写这首偈的那种心、那种精神解释出来,百分之一都解释不出来。可是我觉得,这一首偈语,如果能够把它背下来,偶尔来吟咏它,这样不但增长我们的智慧,也能够增长我们的信心和法喜;同时,也会跟善导大师心心相印,互相振动;也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为什麽呢?这四句二十八个字,可以说是《阿弥陀经》的精华,也是净土三部经的精华,也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所说一代教法的精华,也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人世间讲经说法的目的。可以说,这首偈语把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都显现出来,把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也显示出来,因为这首偈语是在解释《阿弥陀经》的核心经文。
一部经,核心在哪里呢?如果把它归纳起来的话,只有两个。不管经有多长,都在讲这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目标,第二件就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目标跟方法。
《阿弥陀经》讲什麽?讲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极乐圣众是正报,环境是依报──「黄金铺地,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还有七宝楼阁,还有七宝池、八功德水、众宝莲花」,还有到那里六根接触六尘,就能够「不退转」,就能够「一生补处」。就是在讲这一些,让我们来向往极乐世界。
「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没有六道轮回的苦,没有变易生死的苦;有阿罗汉的乐,有菩萨的乐,有佛的乐,而且所有的愿望都能够满足。所以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中就说: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我们学佛的人,不管出家在家,都是安贫乐道,过简单朴实的生活。对我们来讲,我们所要所求的并不多,只要一个就好了——成佛。我们只求成佛,其他可有可无。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所愿乐的,所盼望的,所喜好的,通通能够满足,包括成佛。
极乐世界是这样高妙的境界,让我们来欣慕向往!好了,如何去呢?有什麽条件吗?
在《阿弥陀经》里面,没有说其他任何法门,只说了一个,就是「执持名号」。也就是说,执持名号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除了执持名号以外的,都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靠那些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话,恐怕不可能,所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因缘得生彼国」,只可以「执持名号」得生彼国。
执持名号,你只要这一辈子都专一念这句弥陀名号就可以了,既简单,又超越。所以说,若一日……若七日,若八日……若八年……若八十年……尽一辈子。那麽「一心不乱」,「一」者不二,不二就是专;「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乱也是专。你只要专又专,专到只要这一句名号,那就百分之百必定往生。
就好像台湾的高速公路,因为台湾比较小,从北到南、从南到北就是高速公路最快。一旦上了高速公路,只有前进,不可能倒退,只要上了高速公路,从高雄上了高速公路,不到台北你到哪里?你能到哪里?所以你只要专复专的话,你不到极乐世界成佛,你能到哪里?除非你不专,在半途就从匝道下去,到别的地方了。
所以,善导大师就用这首偈语把《阿弥陀经》的核心,也就是目标跟方法,把它扼要地显露出来。懂得善导大师思想的人,就会注重这首偈语。今天净宗法师拿从弘愿寺带来的一幅字,我一看,哦,就是这首偈语。
我们合掌,我念一遍,大家跟着念一遍。
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这首偈语总共二十八个字,把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都融合在一起。
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是什麽境界呢?是「无为涅盘」的境界。「极乐」,在《无量寿经》也说「安乐」或者「安养」,在《观经》《小经》是说「极乐」;天亲菩萨《往生论》是说「莲华藏世界」,莲华藏世界是佛的世界,到了那里,只能成佛,而不是成为菩萨、甚至倒退为阿罗汉,所以说为莲华藏世界。
「极乐无为涅盘界」:「无为」跟「涅盘」一样,无为就是涅盘,涅盘就是无为。怎麽说涅盘就是无为呢?因为无为就是不经过人工造作,经过人工造作都是有为。无为,就是天然的,自自然然的,不加工用的,不加工用就是不加人工造作。人工造作,经过某种过程,到达某种境界,循序渐进,有时间性,有阶位性,有自己的努力。如果那样的话,就是有为。可是极乐世界是佛的境界,所以说是「无为」,到了成佛,就进入无为境界,所以无为叫涅盘。「涅盘」是印度话,翻译成汉语就是「灭度」,也就是说他是不生不死,非空非有,而且也是不变不失的,叫做涅盘。我们世间所看到的,不管有形无形,不管存在於我们地球的,还是存在於外太空的,都是有生,所以有灭,时刻在变动,终有一天会消失。
极乐世界是涅盘的境界,也就是真如的境界。「真」,就是不假,「如」就是不动。我们真吗?我们不真,我们都是贪瞋痴在起作用。可是贪瞋痴是贼,不是主人,而一般人都是认贼为主;我们晓得是贼,但是与贼为伴,不能回归真正的家乡。
只有极乐世界才是真正的家乡,因为一旦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够不假功用而成佛。《无量寿经》说我们到了极乐世界都是一生补处,一生补处就是等觉,等觉就是候补佛位。为什麽不是佛呢?因为一个世界只能有一尊佛,极乐世界已经有阿弥陀佛了,你怎麽可能又称佛呢?你要称佛,可以到别的国土去称佛,在极乐世界通通称为一生补处。好像国王还没有退位,国王的儿子只能在东宫,称为东宫太子;一旦国王退位,随时登基为王。
《阿弥陀经》说: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这是鸠摩罗什所翻译的。现在发现的梵文《阿弥陀经》里是怎麽说的?它是说:「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清净的、不退转的、一生补处的菩萨。」
清净,就已经代表一切了。为什麽呢?极乐世界又叫安乐世界、安乐国,「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安乐」这两个字从哪里来?从《无量寿经》来。《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是怎麽样的世界呢?
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
次於无为泥洹之道。
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国土是清净安稳的。什麽是清净呢?只有佛才是清净,其他没有清净,即使是菩萨。你在第一个阶位,就还有四十个阶位没清净。所以一层一层一层一层,到了究竟位才是真正清净。《无量寿经》这里说极乐世界是「清净安稳」,「安稳」就是不变动,所以极乐世界是清净无染、不变动,所以叫做「安」。
《无量寿经》又说「微妙快乐」。乐有层次,我们凡夫的乐就是五欲之乐;天人的乐,四禅天最乐;到达罗汉的话,罗汉最乐。可是跟佛比起来的话,这些都不是究竟的,尤其是娑婆世界的乐,其实是苦的因,不是真正的乐。真正的乐就是涅盘大乐,就是佛的乐。所以佛进入了涅盘,不生不灭,那种清净安稳的乐不会变动。既然不会变动,就是永恒存在,不会消失。我们身体有新陈代谢、生老病死,都会变动,死了,身体就消失了。这个宇宙有成住坏空,空了,也就消失了。极乐世界清净安稳,不会变动,不会消失。而且那种乐是微妙的乐,「微」就是很细微,「妙」就是不可想像,凡夫也好,小圣也好,菩萨也好,难以想像,没法形容。所以,极乐世界也叫做安乐世界,鸠摩罗什翻译成极乐。
这个极乐,也就是无为,也就是涅盘的境界。不到那里则已,一旦到那里,是要成佛的,是不假功用的。如果说到那里还要经过多少时间的学习,经过某一个阶位,一阶一阶上去,到最後才能成佛的话,那就不是极乐世界了,那阿弥陀佛为我们众生以五劫的时间思惟发下的四十八大愿,兆载永劫的时间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来完成的极乐世界,却完成了一个有为的极乐世界,那岂不是很没有价值吗?所以善导大师就说,到了极乐世界,大家都成佛。善导大师怎麽讲呢?他讲:
既见花台心踊跃,随佛逍遥归自然。
自然即是弥陀国,无为无漏还即真。
行来进止常随佛,证得无为法性身。
这首偈语就显示我们随阿弥陀佛很逍遥自在地归入自然的境界。归入自然的境界就是「行来进止」常常跟阿弥陀佛在一起,当下就能够证得「无为法性身」。法性就是我们的佛性,就是成佛的意思。善导大师又说:
四种威仪常见佛,行来进止驾神通。
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也就是说,我们到极乐世界是自然有神通,而且六根对极乐世界的六尘,当下都能够开悟成佛,不假思量一念功。不是说「哎呀,我要这样修,要那样修,经过什麽什麽的阶位……」旷劫以来我们所造的罪业,是真的还是假的?大家说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假的。永嘉大师《证道歌》有一句话:
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後空空无大千。
我们在做梦的时候,一切都是真的,是不是?苦乐祸福所作所为都是真的。梦如果不醒的话,永远不醒永远是真的;但是醒过来的话,千年的古梦怎麽一下子就没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後空空无大千」。人睡觉做梦,是小小的梦;那麽这一辈子呢,是短短的梦;六道轮回是长梦。那你说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所以昙鸾大师就说了:
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
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
是故名不实功德。
你看,生而为人容易吗?不容易,要五戒圆满;生天更不容易,要十善成就。可是,这是真的吗?是假的。释迦牟尼佛就说了:
从天生地狱,
从地狱生天。
也就是说,天的寿命尽了,那你生到哪里去呀?一定堕落嘛!刚好地狱的业果显现,来生就往地狱转;那地狱的果报尽了,他过去世生天的果报成熟了,就从地狱生天了。
释迦牟尼佛又说:
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
命终之後还堕三恶道中。
非非想天,难不难呀?那非常难,禅定的功夫要达到最高的。世间人,不管出家在家,只要他有禅定,就有神通。只要有这麽一个人的话,即使天涯海角,大家都会包飞机一窝蜂地去向他顶礼,请他摸顶授记。但是,以佛的眼光来看,那个还是不究竟,而且跟地狱没有两样,跟三恶道没有两样。所以,你说真的还是假的?
有一句话:
世间虚假,唯佛是真。
世间就是三界六道。释迦牟尼佛就说: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可是一到极乐世界的话,这一切等於立刻梦醒。
昙鸾大师又有一段话来形容,他说:
千年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
暗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
黑暗怎麽能够说:「我已经在这里黑暗了千年万年,怎麽一下子就让我消失掉呢?」本来黑暗是假的嘛。我们旷劫以来的罪业,你说到了极乐世界怎麽消?那就要问这个罪业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话,恐怕不能消;如果是假的话,光明一到,黑暗就没了。所以善导大师有一首偈语说:
微尘故业随智灭,不觉转入真如门。
大小僧只恒沙劫,亦如弹指须臾间。
这个跟昙鸾大师的「千年暗室,光若暂至,即得明朗」是同样的意思。所以,极乐是无为涅盘的境界,你到了那里,自然梦就醒了。不可能说「哎呀,我贪瞋痴很重,我业障很重,我已经轮回千劫万劫无量劫了,哪有可能说就要立刻成佛呢?」如果是那样的话,就不是极乐世界了,极乐世界是无为涅盘界。
自古以来,判极乐世界是怎麽判的呢?不是判报土,就是判化土,不然就是四土。判报土的认为凡夫不能往生,因为报土是菩萨的境界。如果认为凡夫能够往生的,就认为极乐世界是化土,不是报土。另一种判法是,凡夫可以到极乐世界,但你是在凡圣同居土;你如果是阿罗汉回小向大往生极乐世界的话,就在方便有余土;你如果是菩萨往生的话,那就在实报庄严土。这样的划分,也是以其他的经论来解释净土的教理,是错误的。
善导大师说,极乐世界是无为涅盘的境界,极乐世界是报土。既然是报佛报土,阿罗汉乃至小圣三贤菩萨都不能进入,烦恼业障的凡夫怎麽能够进去呢?善导大师就回答了:
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
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是的是的,没有错,烦恼的凡夫是不能进入报土的境界;可是啊,我们都是托阿弥陀佛的功德,托阿弥陀佛的力量——佛力,所以也能够进入报土。极乐世界本来就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凡夫所建立的啊。
所以,善导大师这些法语,这些教理思想,都很纯粹地传承於净土的经论,而不是以其他的经论来解释净土法门。研究、比较之下,才晓得善导大师的教理思想是最纯粹、最精纯、最纯正的。
善导大师就说,极乐世界是无为涅盘的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讲,如果是依我们的缘所修的,那不能往生——
「随缘杂善恐难生」:如果是随我们自己的缘,那最多是杂善;同理,如果是杂善的话,那肯定是随自己的缘。
除非你随弥陀的缘,随弥陀的缘的话,那一定是念阿弥陀佛一佛,靠阿弥陀佛一佛的力量,不可能靠我们修这个修那个,然後来回向,不可能的。所以说「随缘杂善」,随缘就是杂善,杂善就是随缘,这个呢,很难生到涅盘的境界。
随我们的缘,我们还有贪瞋痴,我们所修的还是杂毒之善、有为之善、有漏之善,靠这个即使生到天界,到最後还是会堕下来的,哪能够到涅盘的极乐世界呢?所以接下来就说——
「故使如来选要法」:因此使得释迦牟尼佛「选要法」。释迦牟尼佛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愿来选的,选什麽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教我们要想往生极乐世界的话,就要专念这句弥陀名号,越专越好。「某某人哪,你如果要下辈子当人,那麽你五戒成就就可以了;你如果要生天的话,五戒还不够,是少善根福德,那要十善才够;你要到色界天、无色界天的话,五戒十善还是少了,还不够,必须要禅定,加上四无量心才够;你如果要到极乐世界的话,以你所修的五戒,还有十善,还有禅定、四无量心,那不够。那什麽才够啊?这句名号才够。」
不要认为这句名号只有六个字,这不是就字数来讲的,这是就功能来讲的。这六个字具足真如的功能,具足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功能,具足让我们到极乐世界快速成佛的功能,所以这六字叫做万德洪名,它是圆满的,它是具足的,它是超越的,到了极乐世界就横超四十一个阶位,到达等觉,到达成佛,所以你不要把它看成六个字。
这个道理,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你只要专,你只要开上了这条高速公路的话,就保证到达目的地。开车从台湾高雄上了高速公路,往北一直去的话,就能到达台北。我们只要上了这六字洪名的高速公路、大愿船,保证安稳地到达极乐世界,不会有风险。
这首偈语涵盖得很广,刚刚为什麽讲它也可以说是三部经的精华呢?因为三部经都是在讲「称名必定往生极乐世界」,三部经结论性的经典就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的核心就是这首偈语,岂不是这首偈语就是三部经的结论!《阿弥陀经》不但是三部经结论性的经典,也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教法结论性的经典,因为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净土法门是在晚年的时候,而且《阿弥陀经》是无问自说的,来不及等待你问,释迦牟尼佛把握机缘就赶快说出来了。如果要等待问的话,等不到,不可能了,因为没有弟子有智慧来问这个法门,所以《阿弥陀经》的一个特色就是无问自说。为什麽无问?太高深了,没有人能够问,问不出来,所以释迦牟尼佛就抓紧机会——不久就要涅盘了,赶快说出来。别的法门说得再多,如果没有说《阿弥陀经》,那也有缺憾。别的法门可以不说,但《阿弥陀经》不能不说,所以无问自说。
《阿弥陀经》是难信之法,也是难说之法。什麽是难说之法呢?因为它太容易了,又太殊胜了,所以讲得让人家不起疑情不容易。「哎呀,既然这麽容易,那我何必要行善积德?我何必要修行?我尽量地来纵容我的欲望……」是很难说得圆满的;「真的那麽容易吗?又那麽殊胜?」又信不来。所以为什麽难说呢?因为它太容易又殊胜了。那为什麽难信呢?因为它是太殊胜又容易了。所以《阿弥陀经》就说: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是为甚难。
信难,说也难。虽然难,又不得不说,即使没有人问,可是不说不行,因为这是诸佛出世的本怀、是普救众生的法门啊!
诸佛出世本怀是什麽?救度众生。除了这个法,哪一个法能够普遍救度众生?没有啊。禅宗、密宗、天台、华严都非常好,可是我们学不起啊,所以这些法固然可敬,但是未必可学。如果要学的话,画虎不成反类犬,反而堕落了。所以,既可敬又可学的,就是净土法门。只要念佛,专念弥陀,就必定当生成就,脱离六道轮回;当生成就往生极乐世界,就必定成佛。所以这个法门是横超的,殊胜的,又是容易的。这个法门,十方诸佛出世不得不说。所以你看,正当释迦牟尼佛在讲这个法门的时候,十方诸佛都自动现身,异口同声地欢喜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够说这个法,而且来鼓励我们一定要信受这个法。同时证明:你依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必定往生,必定成佛!
所以,《阿弥陀经》是救度十方众生的经典,是十方诸佛赞叹的经典,是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怀、最後不得不说的经典,是净土三经的结论,是要中之要。
那麽这首偈语——「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更是要中要又要!
我们身上所佩带的,是善导大师的舍利,因为崇灵塔代表他的舍利,善导大师又是自古以来公认的弥陀化身,我们所送的法宝又是弥陀救度的法宝,那我们务必把这首偈语牢牢地记在心中。我刚刚讲了,这能够增长我们的智慧,增长我们的法喜,增长我们的信心,能够让我们念佛越念越喜欢念,越念越法喜。
净宗法师:
感恩上人!大家是不是法喜充满啊?(莲友答:是。)今天档次一下提高了,回去洗手的时候,「我要做弥陀的手耶」;晚上洗脚的时候,「我要做弥陀的脚耶」;刷牙的时候一看,「我要做弥陀的口耶」。
上人刚刚讲的很令人感动。第一,对大家法宝流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阿弥陀佛通过我们来运作,我们是阿弥陀佛体内的细胞,把阿弥陀佛的营养输送到各个地方。弥陀如来是法界身,他的营养——六字名号的营养要靠我们来输送,各个地方都送到。
第二,上人讲的善导大师这首偈语,非常深远广大。善导大师,他跟其他祖师是不一样的。一般的观念,「十三祖啊,大家都差不多嘛,都是祖师级别的,只不过是有先有後而已」。其实在这些祖师当中,善导大师那是不一样的。
前一段时间我们在学习《阿弥陀经》,我也经常发现,善导大师对《阿弥陀经》也好,对《观经》也好,对《无量寿经》也好,他的解释可以讲是石破天惊,文字非常简短,容量非常广大。你看他就是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整个《阿弥陀经》说得就像中医把脉一样,说得非常稳,非常准:
「极乐无为涅盘界」,这一句话七个字,把《阿弥陀经》所讲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七宝池」「八功德水」「不退转」「一生补处」……善导大师用这七个字就说完了,而且说得特别高超微妙——「无为涅盘界」。我们看蕅益大师《弥陀要解》都已经好得不得了了,里面写了很多词,「圆证三不退」「圆受诸乐」「圆净四土」「教网所不能收,刹网所不能例」……很多形容词,说明极乐世界的微妙,但无过善导大师这七个字——「极乐无为涅盘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文辞简约,准确无误,打动人心,比导弹那要准得多了。弥陀化身所讲的话,那是千古不易、铁板钉钉的,而且好懂,好读。
善导大师的解释,往往跟别人不一样。你看《无量寿经》说那麽多,他只用一句话就解释完了: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谁敢这样讲?这个核心的地方,这样的解释,从古到今,其他祖师谁讲过?没人讲过,不会这样讲,也讲不出来。如果讲的话,也绕了很多弯子,说很多;善导大师讲话,如入无人之境。善导大师我们都很佩服,他直接讲:
此义已请证定竟,
一句一字,不可加减,
欲写者一如经法。
这话谁敢讲?「我所述要义,诸佛已经证定完了,你们就不要怀疑了。要写的话,一字一句不要加减」。不用引证谁,他直接就说了,阿弥陀佛代表阿弥陀佛讲话。阿弥陀佛讲话还用问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我这样讲行吗?」不可能的事情。
善导大师这种解释特别有力量,特别肯定,他是艺高人胆大——是智高,智慧慈悲在那里,就特别恳切地说出来: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
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一般人会说:「讲错话!四十八愿讲那麽多话,怎麽说只说一件事?」
《观经》定散文中,
唯标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可是《观经》讲十三定观,散善三观,十六观那麽多……」一般人会这麽想。
像这样的话,都是楷定古今的,作为路标、宗旨的。以後我们对善导大师法语的理解,要别具只眼,不要随便理解。
善导大师讲的话,比如:
念佛即是涅盘门。
你看这七个字多大的容量!涅盘就是成佛。成佛的境界,你得要有门进去啊。善导大师解释得很简单,七个字——「念佛即是涅盘门」,所以我们弘愿寺山门走进去:「涅盘门」。这个「涅盘门」我就想到,一般的像禅宗的道场来说,「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还要选,多麻烦!选几个,心空才能及第。但是净土法门不要选了,「涅盘门」,这个门一进来,「念佛即是涅盘门」,进来个个都会念佛,个个都成佛,这两个怎麽能比呢?不能比啊。禅宗道场,心空才能进去。我们的心不空,那就不是门,而是一堵墙,一撞,鼻子撞得流血。但是净土「涅盘门」,一念佛,「南无阿弥陀佛」,涅盘城门就打开了。进了涅盘门,就入了涅盘城;入了涅盘城,你就得涅盘果,你就成佛啊。你看,这七个字,很简单。
这样的话,没有善导大师这样的智慧,你说不出来。
上人刚刚讲了,解释这首偈语,就觉得特别有容量,而且特别乾脆,不含糊。「随缘杂善恐难生」,上人讲的时候我也仔细听了,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只可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彼国。」这两句,一个对联,「不可以」和「只可以」。那我听起来,感觉非常有力量。当然,经文里面没有这些字,但是意思是一样的。既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导大师说了专复专,那只可以专持弥陀名号得生彼国。「专复专」三个字,也有无量的含义在当中,很恳切,很慈悲,「你专啊,还要再专啊!」今天专,明天专;外面专,里面专;信也专,行也专;少也专,老也专;一直专专专专专……上人讲,你这样专,你不到极乐世界,你到哪里去啊?你只有到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对这首偈语要深刻领会,要融化在血液里面,落实在行动之上。
这首偈语非常好,非常有意义。
慧净法师:
不过要补充说明一点,刚才所说的是就往生的正因来讲的,不是说其他的善或者功德不用做,不是这样的。我们学佛的人,应该站在他的岗位尽他的职责,要孝顺父母,要友爱兄弟,要和睦亲邻,要恭敬师长,要慈心不杀,要修十善业,这些都应该做好的。但是这些不是用来回向往生极乐世界的。如果用来回向的话,那就是随缘杂善。同样,出家人就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但这是他的本份,不是说「我往生必须要加上这个,非有这个不可」,不是这样的。就往生来讲,只有专复专地专称弥陀佛名才是往生正因,其他都不是往生正因,其他是我们的本份,是我们的岗位应该执守的。这样理解的话,就不会误解。不然的话,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本来就说过了嘛,难说之法,如果说不圆满,就会让人误解。所以刚刚我那样讲,如果不补充的话,就说不圆满,就误解了。
净宗法师:
感恩上人,感恩大家!上人也说了,印书的人要感恩送书的人,所以弘愿寺感恩你们,各位,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