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三)
--2008年11月13日上午讲於广州
【目录】
随顺善知识
净土宗宗旨
宗旨一,信受弥陀救度
宗旨二,专称弥陀佛名
宗旨三,愿生弥陀净土
宗旨四,广度十方众生
总结
净土宗特色
特色一,本愿称名
特色二,凡夫入报
特色三,平生业成
特色四,现生不退
复习
【内文】
随顺善知识
上人慈悲,各位莲友: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莲友,我们大家今天很幸运,能够拜会我们的导师上慧下净上人。
我们这个时代,繁忙、热闹,大家内心都有不安,饱受生活当中种种苦迫的煎熬,大家向往清净乐土,大家向往自在解脱,大家来追求佛法,从各个地方来到这里。
佛法当中有种种的法门,大家能够选择净土法门,可以讲很有福报;在净土法门之内,又能遇到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遇到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又能拜见系统展开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慧净上人,大家可以讲是非常非常有福报。
修学佛法,别无诀窍,随顺善知识就是一个诀窍。净土法门从古到今都是很兴盛的,自从唐朝善导大师建立净土宗之後,一直到我们现代,这一千多年的时间当中,有多少人念过阿弥陀佛,能够计算吗?计算不出来。也有很多的大法师、很多的大德在弘扬净土法门。但是,比较起来,他们都没有我们幸运,这一点大家能够想像吗?我们比他们更有福报。这样说起来难免有一点让我们心中不敢承担,但是事实上确实如此,为什麽呢?这就要讲一段历史公案。
我们净土宗,是以佛教的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为主要依据。依这三部经来开显我们净土宗教理和修持方法的,就是唐朝的善导大师。可是善导大师的着作,自唐朝末年之後,这一千多年来,在我们中国失传了。失传之後的这一千多年来的人,虽然修持净土法门,方向都不是很明确,道路都不是很明确,修行的方法也都很混杂,都混杂了各宗各派的思想、见解、理论和方法,往往都是以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等等各宗各派的观点来解释净土法门,这样的净土法门就不够纯粹,不够纯正,纯正度不够。今天我们能够遇到善导大师的思想,大约是在一百年前,《观经四帖疏》、《往生论注》等这一个法脉的着作再传到我们中国来——在中国失传了一千多年,传到日本,在一百年前才从日本回传到中国来。
虽然回传到中国来,可是这一百年来,研究弘扬仍乏其人,一是因为历史的大环境、大因缘没有成熟,一是能够弘扬这个法门的导师还没有出现,另一方面也是众生的善根福德还没有培足。
但是到了今天——经过了一千多年,又经过了一百多年,来到今天,这三方面都成熟了。为什麽呢?这一百多年,我们中华民族可说是多灾多难,先有军阀混战,然後有抗日战争,然後有解放战争,然後又是文化大革命,没有安宁过。而现在进入了改革开放、持续发展、民族振兴的历史时期,大家都能够安居乐业。在信仰方面,人们可以静下心来探求法义,这是历史因缘的成熟。
另一方面,要弘扬这个法门,一定要等待弘扬这个法门的人物出现。刚刚说到,我们遇到这个法门、遇到上人很幸运,第一点就是说我们这个时代的因缘成熟了,第二点是弘扬这个法门的人物出现了。上人出家几十年,研究净土宗也几十年了,专门研究善导大师的着作,把它做系统的疏理、分类、整理、编译、讲解、印行流通。目前善导大师的着作已经传遍大陆,也流布到海外华人地区。我想这是因为有上人的出现。
如果没有上人的出现,大家学习净土法门,每一个人都会怎麽样呢?都会垂头丧气,不能扬眉吐气。虽然修学佛法,但是不能用佛法照破我们内心的黑暗。因为佛法根本的任务,是要了生脱死、成就佛道,对不对?(莲友答:「对。」)要超越生死轮回。超越生死轮回谈何容易?我们遇到了那麽多的法门、那麽多的经典、那麽多的法师、那麽多的宗派,每一个法门对照自己的心来修持,都感觉很困难。即使大家都说「念佛是容易的法门」,即使我们来修学念佛法门,也感到不容易。如果没有听到善导大师的思想,没有经过上人把它开显出来,譬如说我自己,我自己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当中。为什麽生活在恐惧当中呢?因为佛法明确地教示我们,我们人的生命是无常的,今天晚上死了,明天就出殡;今晚上睡下去,明天不一定能穿上这双鞋,对不对?今天出门去,不一定能够再进家门,这就是无常。可是,无常什麽时候到来?我们也不知道,它随时都会到来。如果今天晚上我们就闭了眼,不再起来,我们会到哪里去呀?以我们这样的状况,只有向三恶道而去,对不对?这是多麽恐惧、多麽痛苦!
我们出家的时候,每天晚课都要唱「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意思是说:今天又过去了,我们的寿命又减了一天,就像一条鱼在鱼缸里,鱼缸的下面有一个破洞在漏水,水不断地往下滴,在它没有滴乾之前,这条鱼在里面还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但是,水是越滴越少,不能再加进来。我们的寿命就是这样,过了一天就滴了一些,再过一天又滴了一些,这有什麽快乐呢?到最後水必定会滴乾,我们就会像这条鱼一样死在里面。而且,一旦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就会向三恶道而去。大家稍微有佛法的观念,稍微有因果信仰的话,以因果为镜子来对照自己,就知道自己是必定堕落三恶道的,下辈子生而为人、生而为天,那想都不要想。
明朝的莲池大师就讲:大街上那麽多的人,那麽多的佛教徒在修行,只要有一个人能守五戒,他就算是大修行人了。守五戒才能得人身,大家可以仔细思维一下。
即使我们在念佛,但是对往生西方仍然没有把握,因为我们听到太多的不可能:「你虽然念佛,如果没有开悟,不能往生」——我们开悟了吗?我们没有开悟,开悟是什麽样的境界?有人说他开悟了,我们也不知道,因为你也没开悟,你怎麽知道我有没有开悟?又有人说「念佛,如果你持戒不清净,就不能往生」——我们持戒能清净吗?(莲友答:「不能。」)又有说「念佛如果不能修三福,你也不能往生」——我们三福能够修得圆满吗?(莲友答:「不能。」)我们第一福都修不好。第一福是最基本的,三福当中的第一福是「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真正要求自己孝养父母的时候,就发现我们孝养不来。譬如说我们要孝养父母了,平常如果没有这个观念,你觉得自己很孝养父母,八月十五提个月饼看父母,就说孝养了;到了年底,回去跟父母吃个年夜饭,就说孝养父母了。其实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能够做得到的是微乎其微。如果我们真正孝养父母,那早要请示、晚要问安,所谓「晨昏定省」;然後父母有什麽病痛、有什麽烦恼,要给他们安慰,这还是人世上的小孝养。其实我们会发现,一个月都没有打几次电话回去问候,也没看几天,父母有什麽事情也都不能解决。
我们真正越想要做一件事情,就越发现我们做不到。比如说我们想不打妄语,如果我们不对自己提这个要求,「哎呀,我这个人很诚实,从来不讲假话」,这句话就是假的,谁从来不讲假话?好了,如果你真的要求自己不讲假话,你真的要这样做,你就会发现自己一开口讲话,假话就讲出来了,这时候就会发现不容易。所以我们的三福也很难修持。
有人说「如果念佛达不到心清净,你也不能往生」,我们的念佛心清净了吗?(莲友答:「没有。」)有人说「念佛如果有妄想杂念,也不能往生」,那我们念佛没有妄想杂念吗?(莲友答:「有。」)今天早上我坐在那边念佛,一方面念佛,一方面杂念也起来。杂念是没有来处的,它就像野草一样就起来了。甚至我们一般人对於妄想杂念都观察不到它,也把握不住它,我们整天都埋在乱草堆里,就感觉不出来了。
像这样种种条件的限制,在阿弥陀佛的本愿当中是没有的。
能够把阿弥陀佛的誓愿彻底开显出来的,就是唐朝的善导大师。善导大师的思想才是我们净土宗的正脉,是纯正的净土法门,这是依据阿弥陀佛的本愿所开显的。
在这个时代,把纯正的净土法门展开出来的,就是我们的上人。大家遇到了,幸运不幸运啊?(莲友答:「幸运。」)上人住在台湾,来到大陆是很不容易的。想想看,这要多少的因缘才能促成这个见面的机会,对不对?上人弘扬善导大师的思想,这些书编译出来了,还着作了一些介绍性的文章,大家接触到了,然後还信仰,然後还有时间,然後搭车过来,才能够见一面,多麽不容易!我们见一面,不是见在面上叫见面,要以法相见,以心相见,这才是真正的见面。
净土宗宗旨
下面我就把上人所总结的净土宗的宗旨和净土宗的特色,跟大家共同学习。我讲的如果不周到,再请上人来补充完善。
作为一个宗派,一定有它的宗旨,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净土宗的经典、教言、法语,祖师的开示、着作有很多很多,但是纵有千言万语,它有一个不变的宗旨。这个宗旨你抓住了,那净土宗你就掌握到了。如果你读了很多的经典、法语,可是宗旨把握不住,那就是雾中观花、依文解义,就不能得到它真实的利益。
能够把净土宗的宗旨很鲜明、简洁、扼要地,而且让我们一听就懂、非常明白地总结出来的,在这之前还没有人,在这之後,大概就要以今天上人的总结为标准。
这四句话大家跟我一道来念一念。请合掌:
净土宗宗旨: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
请放掌。
这四句话在我们印的每一本书的封底都有。这四句话如果听起来,觉得也没有什麽,很平常,但是如果能够仔细地体会它,就会发现它非常简洁扼要,抓住了核心和纲领。
宗旨一,信受弥陀救度
第一句:
信受弥陀救度。
这六个字叫开宗明义,显示我们这个法门是净土宗的法门,是纯正的净土法门,是信受弥陀救度的法门。
这句话有什麽特别呢?就是这句话我们一旦听懂了,就能够把我们心中对净土法门的误解导正,把我们的迷雾都能够拨开。这一句话,就像一道明亮的闪电,照破我们内心的黑暗。
所谓「救度」两个字,显示我们这个法门是靠着佛力救度的法门,不是自力修行的法门。几乎我们所有的人,譬如刚刚我提到的问题,「你虽然念佛,如果没有清净心、没有菩提心、没有清净持戒,没有戒定慧、没有开智慧、不会读诵经典……,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即使你念佛,那也不能往生」;如果大家了解净土法门是救度的法门,这些问题通通都不存在,我们心中所有的疑问通通都会一扫而净,对不对?(莲友答:「对。」)
救度的法门是要来救人的,还会提条件吗?就像汶川大地震,人都埋下去了,只要你有生命讯息,就无条件地救度你,对不对?(莲友答:「对。」)假若国家动用了那麽多的军队,那麽多的财力,那麽多的物力,即使只有一个人,都要来救你,哪里会提条件?即使是一条狗,也要救出来,救度是没有条件的。
有条件就是做买卖。「我要救你,你要给多少钱……」,那就不叫救度,那个叫做生意,那个叫打家劫舍,趁你困难的时候,向你勒索一笔。
阿弥陀佛来救度我们,怎麽会提条件呢?「你念我的名号,如果没有达到清净心,我不救你……」。
要知道,我们这个法门是救度的法门,那就知道,没有这些条件!
救度,一定是「主动、平等、无条件」,不然谈不上救度。
救度是主动的
还是拿汶川大地震来作比喻,因为前一段时间发生这件事。地震一发生,情报一旦报告上去了,国家领导人需要灾区人民三请四邀吗?「哎呀!温总理啊,现在拜托拜托,请你来救度我们……」,需要这样讲吗?「这麽重大的灾难,你还要我们三请四邀,才来救我们」,那怎麽可能呢?
我们娑婆世界是不是重灾区呀?(莲友答:「是。」)我们是在重灾区,我们是灾民,我们在三界火宅,我们被贪瞋痴烦恼的业习打得遍体麟伤,我们埋没在无量劫罪业的山石土块之下,压得喘不过气来,然後说:「哎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一天念三万遍,念一辈子,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才摇摇晃晃地来。」——会这样吗?(莲友答:「不会。」)
不是我们求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主动要救我们!
在无量劫之前,他还是法藏比丘的时候,他用法眼遍观一切世界,尤其观看娑婆世界的众生是在重灾区,他说:「我要救他们!我怎麽救他们?我要为他们发愿,成为一尊光中极尊的佛,成为诸佛中之王的佛,光明第一,愿力第一,慈悲第一,神通道力都是最尊第一,这样我才能够救得了他们。」
法藏比丘为了救我们,早在不可思议久远劫之前,就发了四十八大愿,对不对?(莲友答:「对。」)是我们求阿弥陀佛来救我们呢,还是阿弥陀佛求我们要让他救?(莲友答:「阿弥陀佛要我们让他救。」)
一般人念佛,不了解这个道理。大家能够听得懂这些,确实是有智慧。为什麽?因为一千多年来,大家都有一个观念,认为说「是我在这里念佛,求阿弥陀佛救我。阿弥陀佛您一定要救救我!阿弥陀佛您一定要救救我!」这样是不正确的。
是阿弥陀佛在没有成佛之前,就发愿说:「十方众生,我要救你!十方众生,求你要让我来救!十方众生,你要欲生我国,你要欲生我国!你要来到我的净土,来到我的净土,来到我的净土啊!」所以,是他主动地呼唤我们,主动要救度我们。「主动」!救度是主动的。
比如说一个人掉到河里,就要被淹死了。我们要救他,我们会不会在岸上袖手旁观说:「他还没有喊我哪,所以不着急救他。」这算救度吗?我们看到他掉到水里去了,我们马上就会跳下去救他,这样才叫救度,对不对?(莲友答:「对。」)如果是自己的儿子掉到水里去了,你会抄着手,然後告诉他说:「喊我老爸,你如果不喊我,我就不救你。」你会这样吗?不会。
救度是大慈悲心里所生发出来的,是不忍对方苦恼,所以阿弥陀佛就说:「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又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又说:「同体大悲,无缘大慈。」阿弥陀佛怕我们再轮回,怕我们再堕落,怕我们再受苦,他心有不忍,根本不能忍受,所以他就主动地要来救我们。
所以,救度是主动的。如果救度是被动的,那就谈不上救度了。
救度是平等的
同时,救度也是平等的。就像汶川大地震,人埋在地底下;军队派来了。如果你是军队的司令员,你会宣布说:「我告诉你们,共产党员先救,不是共产党员的不救,因为我们是共产党的部队。」你会发出这个命令吗?会不会因为他不是共产党员你就不救他,会不会这样?(莲友答:「不会。」)那个时候是来救人的,是不分党派的,对不对?
会不会因为你是佛教徒,所以佛教徒先救;不是佛教徒就不救?「你不是信佛教的,就在下面再压一会儿」,你会这样吗?如果这样的话,你就要被革职。救人的时候,你以宗教信仰作为救人的选择条件,你会不会这样?这样是不称职的。
那会不会找到人,说:「你要会背『三个代表』,会背就把你救出来,不会背就不救你。」会不会这样?(莲友答:「不会。」)
都不会!只要探测到生命的迹象,马上就把他救出来。
阿弥陀佛来救度我们,他会提条件吗?「我来娑婆世界救你,但是我发的四十八愿,最起码你要会背,你要是不会背我的四十八愿,那我就不能救你的」,他会这样讲吗?(莲友答:「不会。」)释迦牟尼佛会不会说「净土三部经是我讲的,我就介绍你给阿弥陀佛救,但最起码你净土三部经要会背。不会背的话,阿弥陀佛不救你」,他会这样讲吗?(莲友答:「不会。」)
所以救度没有任何条件,是主动的、平等的。不论你会不会背经,也不论你是什麽身份,男女老少,这一切都不论,救度都是平等的。
救度是无条件的
同时,主动、平等就是无条件。因为你是主动来救人,你就不能提条件,你一提条件,人就救不了,人家就不让你救了。
我们主动办一件事情,我们会向对方提条件吗?譬如说年轻的小夥子想要追求他心中的靓女,他追求她,他主动地要追求她,他会跟对方提条件吗?只要对方答应他,他就心满意足了,因为他是主动的嘛。主动就不能提条件,人家本来就不理你,你还提条件,那就不对了。「我虽然主动追求你,但是如果你要嫁给我,对不起,你得给我五十万,你给我买一栋房子」,那人家马上掉头就走了,你的愿望就达不成了,对不对?你主动要去办某件事情,是不能向对方提条件的。
阿弥陀佛主动地要救我们,如果他对我们提条件,这就矛盾了。所以他所发的四十八愿里面,对我们毫无条件,他主动地说:「十方众生,我要来救你!」我们看似提条件的,就是讲这三句话,说:「你要相信我,请你相信我——至心信乐」,这个叫条件吗?「相信我救你」,这不叫条件,因为如果不相信,就没法救;第二点,「我要救你到哪里去呢?请你到我的净土——欲生我国」;第三点,「我用什麽救你呢?我用六字名号,请你念我救你的名号,你只要念我来救你的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乃至十念」,这是条件吗?也不是。阿弥陀佛把他的名号给我们,把他要救我们的心展示给我们,说:「请你相信我,我是真的要救你,请你相信我,我为你建的极乐国土,请你到我的净土来。怎麽来?请你念我给你的名号——乃至十念」。
所以「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就是毫无条件。
念佛往生愿
「如果这样你还不能到我的净土、我还救不了你的话」——法藏比丘发四十八大愿来救我们,不仅不对我们提条件,而且对他自己提了一个最苛刻的条件。什麽条件?「十方众生,他只要相信我的救度、愿生我的净土、称念我为他成佛的名号,如果他还不能往生,那我就不成佛!」这个条件大家知道吗?好,请合掌。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请放掌。这就是四十八愿当中的第十八愿,叫做「念佛往生愿」。其他的愿文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在这里讲,我们抓住最主要的,好不好?这一条愿是和我们往生净土最相关的,我们了解了这条愿,我们就可以拍着胸脯说:「我的往生有份,我是极乐世界的人。我是阿弥陀佛所管的,不归阎罗王管。」那你在这个世间就不一样了。所以,今天走出去,你就扬眉吐气了,走在大街上特别自豪。为什麽呢?「芸芸众生放眼看去,都是阎罗王所管的,我是阿弥陀佛所管的。」那绝对是不一样的。虽然自己很穷,身上没有半分钱,但是看见大富翁也会为他们叹气。「你有那麽多钱,但是走的时候一分也带不走,阎罗王还要审判你,多可怜哟;我虽然没有钱,但是我可以到净土去成佛。」你的心里就产生荣誉感、自豪感,而且你也会生起慈悲心,想到说:「我这麽穷,他也看不起我,怎样才能让他相信阿弥陀佛的救度?」就会这样。
世间的人都是以钱财、权势、地位来看人。我们学了佛,就以佛法来衡量,只要有佛法的利益就好。
所以我们来了解这条愿特别重要,我们的生命会因此展现出光芒和色彩,我们走在大街上,有钱有势的人可能对我们不屑一顾,但是我们头顶上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像卫星导航一样引导我们,我们的脚下踏着莲花——我们念佛人脚下,步步踏着净土的莲花。我们虽然是走在广州市、深圳市,好像是踏在泥土上,其实我们脚下踏的是莲花,真的是如此。
这条愿对我们非常重要。刚才我们把这条愿简单地读诵了一遍。下面我们来把愿文解释一下。
「设我得佛」:这是阿弥陀佛在没有成佛之前,在很久很久以前,不可思议兆载永劫之前,有一尊菩萨叫法藏菩萨,他发愿说「设我得佛」——「假如我要成佛的话」。「设」就是没有成佛之前,一种愿景,一种设定,一种预想,发愿说「我要成佛」。法藏比丘发愿,是我们拜托他的吗?大家那个时候有没有打招呼、拍拍法藏比丘的肩膀,「请你帮我发个愿」,我们有没有这样讲?(莲友答:「没有。」)是他主动为我们发愿的,对不对?所以四十八大愿的每一条愿的前面,都有这四个字——「设我得佛」,这就是主动。他主动发愿要成佛,那麽成佛要干什麽呢?是他自己要做老大吗?他「设我得佛」的目的是要「上求佛道」。下面第二句是:
「十方众生」:是为了「下化众生」。他不是为自己而成佛的,那时候他就是大菩萨,是古佛再来,他已经解脱生死,毫无局限,自由自在。那麽他成佛的目的是为什麽呢?是为了十方众生而成佛,不是为他自己而成佛的。他为十方众生成佛,要达到什麽目的呢?底下第三句话,是让我们往生极乐——「欲生我国」。对我们这样的十方众生,他主动来救度我们,而且对十方众生是平等地救度。他没有挑三拣四,他用「十方众生」这四个字,一句话就全部包括了,十方众生都有了。法藏比丘发了大菩提心愿,他成佛是要救度十方众生。「十方」是指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方、下方,我们整个的空间分为十个方位。整个宇宙法界当中、无量无边的世界当中、所有的世界当中、广大宇宙任何世界的任何一个众生,法藏比丘都要平等地救度,这叫「十方众生」。那十方众生怎样才能被救呢?只要三句话,刚才讲的:
「至心信乐」:没有对我们提要求,「请你相信我!」这是一句。第二句:
「欲生我国」:「请你一定要发愿来到我的净土!」因为我们都不愿意往生,我们都愿意在这个世界造罪造业,愿意在这个世间生儿育女,愿意在这个世间享受五欲,愿意在这个世间跟别人争个高低。法藏比丘说:「那个太没有意思了!那个会让你六道轮回。你不要在那里,那里是一个染污的地方,轮回的地方,痛苦的地方,颠倒的地方,生生世世受苦无穷无尽的地方。所以你不要在那个地方,你应该怎样?你要『欲生我国』。你要来往生!你要来往生!你要来往生我为你建的净土!」对我们提条件?没有的事!而是关爱我们说:「你要回来,你要回来!」第三句说:
「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刚才简单解释了。善导大师解释说:「你只要称念我的六字名号。」「乃至」是没有条件,可多可少。「你清净心就乃至清净心,你心不清净就乃至心不清净,你乃至出家、乃至在家」,总之这个「乃至」是不限制称念弥陀名号遍数的多少,也不限制称念弥陀名号的功夫深浅,也不限制你的罪业大小、功德大小,也不限制你出家或在家的身份,也不限制你念佛是在佛堂或者是在大路上,还是在菜市场,时间、处所、身份、心地一切不论,这叫「乃至」。「乃至」是弹性词,无论你是什麽身份,十方众生都包括在内了,这叫「乃至」。乃至出家、乃至在家,乃至清净、乃至不清净,乃至有智、乃至无智,乃至持戒、乃至无戒,乃至念多、乃至念少,乃至功德大、乃至功德小,乃至罪业深、乃至罪业浅,这些通通不论;乃至你平生遇到佛法、乃至临终遇到佛法,这些通通不论。只要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叫「乃至十念」。所以法藏比丘要救度我们这样的众生,主动救度我们,对我们没有提条件。他只用这三句话来呼唤我们、感动我们,然後把他的名号给我们,说:「你相信我!愿生我的净土!称念我救度你的名号吧!请你接受,请你相信!」别的没有。接下来,法藏比丘给自己提了一个最高的——以我们看起来,那是不可逾越的目标,他说:「如果能够这样的十方众生,我就让你往生我的净土,决定往生我的净土。」为了不让我们担心,他就用否定词来表达,否定的否定就是肯定,比肯定更肯定。我们还担心「这样子就能往生吗?那万一这样子不能往生呢?」所以法藏比丘说:「万一,没有万一!你能够这样,如果还不能往生的的话──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不要你负责!只要你发心,不用你负责,由我法藏比丘来负责!我怎麽负责?我以『不取正觉』、以我『誓不成佛』来为你负责,我继续修行,永远地永远地修下去,一直修到我法藏比丘成为阿弥陀佛,我的名号里面就具足这样的功能,你只要口称名号、愿生净土,就能够往生,那个时候我才宣布成佛!」
兆载修行圆满众生往生功德
这个愿发了之後,他又经过了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的时间来圆满誓愿。一般的佛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不可思议的长时间,但是法藏比丘成为这样子的阿弥陀佛,他的修行时间比一般佛的时间长得太多太多了,所以叫「不可思议兆载永劫」。「兆」、「载」都是汉语里极大的数字,个、十、百、千、万、亿,百亿、千亿……,再经过二十几位才到「兆」,再经过六十几位才到「载」,就是後面再加上很多的零;然後再加上一个「永」,永远的永,那就是不可限量那麽长的时间。他为什麽经过这麽长的时间才成佛呢?是法藏比丘比别的菩萨笨吗?不是。是因为他要救度的众生太广大了,而且又太愚痴、太卑劣,而且他是毫无条件地要把十方众生所有的罪业、所有的苦难全部承担,所有的功德全部修行圆满,他才能成佛。而且只要众生动动嘴巴念念佛,霎时间就能把他们救到极乐世界——达到这样子的水准他才成佛。所以他的誓愿是超越十方诸佛的大愿,十方诸佛没有发这样的大愿,所以他修行成佛的道路特别地漫长。
《阿弥陀经》讲:「彼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在十个大劫之前,法藏比丘终於成为阿弥陀佛了。
我们可以想像,他经过了一半的时间,本来就要成佛了,可是他看东莞有几个居士,这几个居士心里还很怀疑,认为他们的功德还没有圆满,法藏比丘说:「不行!那我继续修行!」……再修了一段时间,还有广州的几个居士,「那我还要继续修!」
不过,我这样的解说,是我凡夫的知见,让大家容易听懂。其实,阿弥陀佛不是按个数来修的,这样说是为了表达我们每一个人阿弥陀佛都没有遗漏。任何众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像大家在《念佛感应录》里也都能看到的,古时候也有,现代也有,像鹦鹉、八哥鸟,八哥鸟是一只鸟,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牠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宋朝记载,有一只八哥鸟,偶然听到一个僧人念「阿弥陀佛」,就随口称念。牠的主人就把他给了僧人。牠就跟着僧人念阿弥陀佛,早也念,晚也念。因为和尚是念佛的和尚,所以牠就跟着和尚、跟着牠的师父念佛。牠没有皈依,牠也有师父了,牠就念佛了。过了几年,这只八哥死掉了。僧人就把牠当作一个念佛人(因为牠也是念佛的),做了一个小棺材,把牠很小心地安葬了。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发现葬牠的地方长出了一朵莲花(莲花是长在水里的,莲花是净土的标志)!僧人感到很奇特,就小心翼翼地顺着莲花的根挖下去,发现这朵莲花是从八哥的嘴里长出来的。
这怎麽可以思议呀?所以十方众生,连八哥、连蚂蚁、连小飞虫、连厨房里的蟑螂,法藏比丘都把牠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修行圆满了,他才成为阿弥陀佛。这样的一尊佛,伟大不伟大?(莲友答:「伟大。」)慈悲不慈悲?(莲友答:「慈悲。」)
所谓「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他是第一的佛,无量的佛,所以法藏比丘为我们发愿说:只要我们称念他的名号,那麽我们就决定往生!
「那万一不往生呢?」
「万一你不能往生的话,我就不成佛,我就继续为你修行,直到你的往生功德圆满,我才成佛。」
所以,现在就没有「万一不往生」的问题了。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没有万一的,这件事情已经实现了。
像我们考大学,「万一考不上呢?」大学的通知书都发来了,还说「万一考不上」,这个人肯定是脑筋有问题。在我们考试之前,通知书还没有发下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讲「万一」,「万一考不上怎麽办?」考完了,通知书都发来了,还说「万一考不上」?
我们在这里说「念佛万一不能往生」,岂不是像那个人一样?如果大家都是「念佛万一不往生」这样的想法,就好比那个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人还说「万一考不上」的人。那个人有没有智慧?(莲友答:「没有。」)为什麽呢?因为法藏比丘他已经成佛了,所以没有万一的事情。「万一」是在他还没有成佛之前,发愿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如果有万一,亿万分之一,有一个若不生者,那我不取正觉,我要继续修行,我誓不成佛,继续为他修行,直到任何一个众生称念名号都必得往生,我才成了佛」。
法藏比丘成佛的意义
现在法藏比丘有没有成佛啊?(莲友答:「成佛了。」)他叫什麽佛?(莲友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成佛没有?(莲友答:「成佛了。」)
大家要知道,法藏比丘成了佛,标示着什麽呢?有这麽几个意义:
第一,标示着极乐世界已经圆满现成了。
第二,标示他本人的功德已经圆满了,他已经不是菩萨,他已经成为万德庄严的阿弥陀佛了。
第三,标示着他的四十八大愿已经圆满达成了。
第四,标示着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已经圆满。只要信顺救度,只要愿意往生,只要老实念佛,就一定能够往生。因为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都已经圆满完成了,那第十八愿就完成了,如果众生信愿念佛不能往生,他就不成佛了。现在既然成佛了,就标示着我们往生的功德通通都圆满了。
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不要功德?(莲友答:「要功德。」)如果没有功德,就往生不了,对不对?(莲友答:「对。」)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不要工具呀?(莲友答:「要。」)要到月亮上去,如果没有登月飞船,你怎麽上去呀?我们要到月球去,就一定要登月飞船。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就一定要有到极乐世界的飞船。极乐的飞船,靠我们自己造得出来吗?造不出来,梦都梦不到。
我们很多人在那里不知天高地厚,还认为自己修了五戒十善,就造了到极乐世界的飞船——怎麽可能的事情?
修三福、修十善都很好,但是如果想要靠这些到西方极乐世界,简直是想叠一个小船要到月亮上去——像儿童一样,用纸叠一个小船,说:「我这是飞船,东翘翘,西翘翘,飞到月亮上去。」想叠一个纸船飞到月亮去,那可能吗?(莲友答:「不可能。」)登月飞船需要顶尖科学家才能造出来。那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靠五戒顶多能飞到人道,修十善顶多能让我们生天;你如果禅定功深,这个小船也只能让我们飞到天界。飞到天界还在三界之内,还没出离三界,你还想要到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净土,那你是想都想不到。不要说没有五戒十善,即使有五戒十善,你也不能到极乐世界。大家有没有听懂?(莲友答:「有。」)你有禅定也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是阿罗汉也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是大菩萨的处所,要靠我们的五戒十善,要靠我们的禅定,根本就不能去。
那我们要靠什麽去呢?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飞船,是谁建造的呢?(莲友答:「阿弥陀佛。」)是什麽样的飞船?是六字名号的飞船,是六字名号功德的大宝船。对不对?(莲友答:「对。」)
只要念六字名号。这六字名号的船,我们的脚要怎麽上呀?这麽跨?不要。我们根本就不用抬腿,只要动动嘴巴念佛,六字名号的宝船一下就坐上了。
只要我们念佛,就乘上了阿弥陀佛正觉化成的六字名号宝莲花,周围就有八万四千的光明摄取我们,怎麽会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个个都往生!阿弥陀佛放出八万四千光明,从上到下,团团围绕。
《观无量寿经》讲: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佛的相是很庄严的,非常清晰,非常细腻。大致讲是八万四千相,其实是无量相),每一相里有八万四千好(我们人也有相,可是我们长相粗糙。经中赞叹佛的相好庄严,你读了就法喜。长得这麽庄严的人,那绝对是值得我们顶礼膜拜的。佛的眼睛是怎麽形容的?佛眼清净,犹如净莲花,像清净的莲花一样,光辉四射,描写得简直是找不到这样的人,这就是佛。这还只是佛在世间的应身,何况是阿弥陀佛的报身,有八万四千的相,每一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那有多少光?无量无边的光。这样的光明要干什麽呢?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只要我们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他就救度我们,摄取我们而不舍,不离开我们,把我们紧紧地包围起来,捆绑起来——佛光捆绑,我们是不累的,不会像绳子捆起来感觉到很累,它是很轻松,而且很舒服。佛光在我们周围旋绕,会让我们消除业障,给我们安乐,给我们清净,给我们法喜,给我们自在解脱。把我们洗得乾乾净净的,业障消除,这就是佛光的作用。
诸佛证诚
刚才我们大致把第十八愿给大家简略地说明了一下。
这条誓愿说明了我们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对不对?(莲友答:「对。」)为什麽说是弥陀的救度呢?因为只有阿弥陀佛为我们发了四十八大愿,别的佛没有发这样的愿。不是说别的佛不好,别的佛的好处,对我们来讲,就是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赞叹阿弥陀佛。像《阿弥陀经》里说的:东方恒河沙,西方恒河沙,南方、北方、上上下下,无量无边恒河沙数诸佛都说:「汝等众生,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功德的不可思议,称念弥陀名号,我们都来护念你、保护你,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要担心,我来为你证明,你不要担心害怕。」谁给我们证明呢?十方诸佛拍胸脯为我们证明,「你专称名号,就决定往生西方!」
宗旨二,专称弥陀佛名
所以,我们信受弥陀救度,就很自然地要专称弥陀佛名。我们只要专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被阿弥陀佛救到了。刚才所介绍的阿弥陀佛的誓愿里面,讲得很清楚了,「你乃至十念,就被我救到。被我救到了,你当然就百分之百、肯定地往生!你如果不往生,我就不成佛!」所以我们只要念佛,就被阿弥陀佛救到。这就是净土宗宗旨的第二句:
专称弥陀佛名。
讲到这个地方,大家愿不愿意专呢?(莲友答:「愿意。」)以前学了那麽多,放下了那岂不是太可惜了吗?(莲友答:「无所谓。」)
有人说:「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就只念一句佛号,那其他法门怎麽办?佛法不能弘扬又怎麽办?」
其实,我们专念弥陀名号,所有的功德不是放下,反而是全部得到了。
譬如说你做一个小公司的总经理,如果你这个位置都舍不得放下,那就做不成大的董事长。你要放下小的、得到大的,得到大的就全部得到了,对不对?(莲友答:「对。」)
又像读书一样,高中你舍不得放下,就升不了大学。
同样的,其他的功德都是局部的功德,诵《金刚经》有《金刚经》的功德,除非诵《金刚经》开悟,不然诵了一千遍,《金刚经》还是《金刚经》,你还是你,有的时候不过只是种了一些善根而已。
我们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叫做万德洪名。「万德」是一切德的意思。「万」不代表一万,代表所有的一切。譬如我们讲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中国有十四亿人口,一万个人是极少数的。所以它不代表一万,它代表一切。「万德」是一切功德全部都包括了。所有佛菩萨的名号都在这「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里面;所有千经万行的功德,修持的方法,法门的意义,都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里边;所有的咒语,所有陀罗尼的功德,都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之内。所以我们念的六字名号,就是「大总持」的法门。「总」就是没有一个漏掉的,全部都贯穿在一起,叫「大总持」法门。
就好像我们登上了泰山之顶,虽然我们站的地方只是一个立足之地,但是整个泰山我们都站上了,对不对?(莲友答:「对。」)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也一样,阿弥陀佛就好像泰山之顶一样,所有的八万四千法门,所有的经典,都是泰山下面的土壤。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我们站在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位置上,岂不是所有法门、所有经典的利益通通都有了!你念《普门品》,念《金刚经》,念所有的经典都很有功德,但是漏掉的太多了。如果我们念佛呢?所有经典的功德通通都有了。所以,我们专心念佛吃亏不吃亏?(莲友答:「不吃亏。」)不仅不吃亏,简直还占了大便宜。
我们凡夫很执着、很颠倒,把小的当大的,把大的当小的,把少的当多的,把多的当少的。什麽叫小的当大的、大的当小的呢?自己是凡夫,是小的,却说「我修的功德才是大功德;只念一句名号,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字,那有什麽功德呢?」这是我们的颠倒。什麽是少的当多的、多的当少的呢?认为说「我念那个咒,这个才叫做功德,多善根多福德;念一句名号,就一句,很少嘛」,错了!这就错了,一句名号才是多,其他的反而是「少善根福德因缘」。因为那些都不是总体的、全部的功德,不能称为「万德洪名」。除了六字名号之外,还有什麽可以称为「万德洪名」呢?
我们大家在佛法里面多少也修习过一段时间了,一讲到「万德洪名」,大家就联想到什麽呢?(莲友答:「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你不会联想到是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是大菩萨,虽然也有很多功德,但是这「万德洪名」他担当不起。其他的菩萨,其他的佛,也没有说是「万德洪名」。「万德洪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请问,这万德洪名当中,包含不包含《金刚经》的功德?(莲友答:「包含。」)包括不包括《楞严咒》的功德?(莲友答:「包括。」)包括不包括《药师经》的功德?(莲友答:「包括。」)通通都包含了,所以才叫万德洪名。
阿弥陀佛很慈悲,让我们一向专念。有人说:「我有这麽大的本事、这麽大的智慧、这麽大的能力,可以修很多的法门,你干嘛用一个法门把我限制住呢?」不是阿弥陀佛用一个法门把你限制住,而是让你的心能够时时刻刻都在这句最圆满、最彻底、最究竟的万德洪名上面,不让你等而下之变成次一等的功德,阿弥陀佛不希望这样,因为他是希望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干什麽?去成佛。我们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直接成佛。
如果我们修持别的法门呢?那就很难往生。即使给你碰到,往生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胎里面,还要待上五百岁,不见诸佛。莲花开了之後,才摇摇摆摆地慢慢修行,慢慢进步,这就是杂行杂修的缺失。所以我们要不要专啊?(莲友答:「要。」)
专修念佛,有几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它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能不能违背阿弥陀佛的本愿?绝对不能!绝对不能违背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的本愿就说:「十方众生,往生我的净土!」他给我们规定的,只有四个字:「乃至十念」——「念我名号」。他让我们称他的名号。结果你不听话,你偏要杂行杂修,这个可以吗?(莲友答:「不可以。」)第一个理由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无条件,「佛这麽说,我就这麽做,因为我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至於说理由,「佛的智慧,我没办法测度。佛既然这样讲,我就这样信受,就这样去执行就好了」。
第二个理由,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的光明就照耀摄取。你不念他的名号,你杂行杂修,阿弥陀佛的光明就不摄取你。想到西方极乐世界,结果佛光不摄取,你怎麽能够往生呢?阿弥陀佛的光明照在这地方,你把脑袋往旁边一侧,侧到杂行杂修的阴影当中去,不在专修念佛的大光明当中,这样怎麽能往生呢?
这样说有没有经典的证据呢?经证就是刚才所说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念佛的众生,佛光摄取我们而不舍。他不是说「念《楞严咒》的众生,我摄取不舍」。念《楞严咒》,就跟《楞严咒》感应道交,没有跟阿弥陀佛的心感应道交。所以善导大师就有一段法语说: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
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白天晚上都照耀这个人,救度他,保护他,不舍离他。後面还有一句说: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一切杂行杂修的人,阿弥陀佛的光不照耀他、不摄取他。
所以,第二个理由,我们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够跑到弥陀的光明之外吗?绝对不能,是不是?你躲到弥陀的光明外面,那绝对不可能。我们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应该在弥陀的光明摄取当中,对不对?(莲友答:「对。」)怎样才能获得弥陀的光明摄取?就是称念他的名号。不称念他的名号,佛的光明就不摄取。
什麽道理呢?就好比我们这个房间的电灯,电路是早已设计好的,我们进门的时候,一按开关,灯就亮了,对不对?(莲友答:「对。」)那你不按开关,只在墙上使劲地打,把你的手打红了、把十个指头都打断了,灯还是不会亮,因为你没有按在点上,对不对?电路的设计安排就是这样的。
阿弥陀佛的光明名号,光明就是名号,名号就是光明,所以叫无量光佛。「阿弥陀」三个字就是无量光的意思。我们念他的名号,就等於是打开电灯的开关,按到这个点上了。这个开关你碰着了,当下佛光就照到我们的身上。如果我们不念名号,我们念别的经咒,等於是我们在开关旁边使劲地打、使劲地按,那佛光不可能照到我们身上。这个道理很简单,它就是这麽设计的。
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这麽设计的,所以善导大师就用两句话来说明: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唯」是唯有。只有念佛的人,才蒙受阿弥陀佛光明的照耀和摄取。为什麽呢?应当知道这是因为阿弥陀佛本愿强缘的作用。你念佛,是顺着他的本愿,符合他当初设计的线路规定。你念他就亮,像电灯开关,一按灯就亮。我们一念——我们的嘴、我们的心就是开关。如果我们念别的,阿弥陀佛的心光跟它就不能感应道交。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心里的开关就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这点大家能明白吗?(莲友答:「明白。」)你念别的,就跟别的感应道交。譬如说你诵《金刚经》,诵读《金刚经》开悟,就是跟自己的心性感应道交,就豁然大悟;如果诵《普门品》,就跟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他的三十二应身感应道交;如果诵《地藏经》、地藏王菩萨的名号,就跟地藏王菩萨的心愿感应道交,「我就保证你不下地狱」;如果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方法就是阿弥陀佛为我们设定好的——「乃至十念」,这个是第二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家是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立刻花开见佛呢,还是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先关在莲花苞里五百年?躲上一段时间,好像不敢见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大家愿意再坐五百年莲花的牢役吗?(莲友答:「不愿意。」)《无量寿经》里讲:疑惑佛智的人,即使到了西方净土,也在莲华胎里「五百岁不见诸佛」,不能出来,见不到佛,见不到菩萨,在里面关禁闭,为什麽呢?以忏悔他当初怀疑佛智的罪过。那是不是佛要给他加罪?不是的,是他自己形成这麽一个五百岁的花胎,因为他疑惑佛智的缘故。
这怎麽说呢?就像人跟人之间打交道,如果我们怀疑对方,譬如说一对母子,虽然母亲对儿子很好,但是这儿子起了分别心,他认为妈妈是喜欢大儿子、不喜欢他,这样,他的心和妈妈之间会不会有隔阂呀?一道无形的墙就把他们隔开了。
那我们念佛的人,怀疑阿弥陀佛,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之间是不是隔开了?是杂行杂修的砖头,把我们跟佛隔开了。佛对我们是没有隔开的,但是我们自己隔开了。
就像这个母亲要跟他几个儿子在一起,那个儿子如果觉得妈妈对他不好,他对妈妈有怀疑的话,他就不愿意坐在妈妈的旁边,他会离得远一点。大家有没有发现,关系很亲近的人自然就会坐在一起。关系不怎样的人,就会坐得远远的。为什麽呢?他们之间不沟通,不感应道交,所以会坐得比较远。
杂行杂修的人跟阿弥陀佛近,还是专修念佛的人跟阿弥陀佛近?(莲友答:「专修的。」)杂行杂修的人,自然跟阿弥陀佛远。专修念佛的人,自然跟阿弥陀佛近,他早也念、晚也念,晚也念、早也念,他行住坐卧都是念阿弥陀佛。所以善导大师说,念佛之人跟阿弥陀佛有三缘:亲缘、近缘、增上缘。
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
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
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所以我们专念阿弥陀佛的人,跟阿弥陀佛的关系很亲近。我们知道了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知道了弥陀这样的本愿,那我们念佛跟佛的关系亲近不亲近?(莲友答:「亲近。」)跟佛很亲近。
有的人念佛,跟佛的关系就很遥远,他会问:「阿弥陀佛您真的要救我吗?像我这样的人,听人讲(他听人讲,不听佛讲),念佛如果有妄想杂念,这样不能往生。」他把这句话放在心里面,跟阿弥陀佛的关系远不远?远。
「念佛不能达到什麽样的功夫境界,阿弥陀佛也不救。可是我又没有达到……」,这样的话,就跟阿弥陀佛越来越远,越来越远。虽然念佛,可是心中又盼望其他的修行法门,这就叫杂行杂修,跟阿弥陀佛的关系不亲近,很疏远。那我们要不要这样?(莲友答:「不要。」)我们要跟阿弥陀佛亲近,要获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花开就立即见佛的功德,那我们应该怎麽样?应该要专修念佛对不对?(莲友答:「对。」)
专修的理由,讲都讲不完。有种种的理由,为了现生往生决定,为了我们现在往生就决定下来,也为了我们往生之後能够立即花开见佛,都要专修念佛。
如果我们懂得这一点,能够把这一句话贯彻到我们身上,那每一个人往生都没有问题。
净土法门如果讲诀窍,只有一个字,就是这个「专」。净土法门别无诀窍,诀窍就是一个「专」。你能「专」,你就入了门。
但是要做到专,不太容易,因为我们的心都很杂,我们心中都有怀疑,要「专」的话,前提就是要「明信佛智」。你不能明信佛智,那就不太容易专,就喜欢东杂西杂的。现在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要专修念佛。
宗旨三,愿生弥陀净土
第三句:
愿生弥陀净土。
我们专称弥陀佛名的目的,不是为了在这个世间发大财,也不是下一生来做大法师,一闻千悟,或者说「我生天」,或者是「我来生有钱用」,都不是,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不对?(莲友答:「对。」)所以一开始就问大家愿不愿意往生西方。这第三句就是目标、目的。
前面这三句就是我们自利,我们修持这个法门自己的利益。
宗旨四,广度十方众生
第四句:
广度十方众生。
这就是利他。只要我们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我们就百分之百往生。而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会在莲华胎里面,立即就能花开见佛,立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立即可以倒驾慈航,示现罗汉身、菩萨身、种种的法界之身,来广度众生,这叫「广度十方众生」。
昨天我在佛山也讲到,「广度十方众生」,那个不容易。像我们现在就做不到,心里也希望广度十方众生,把这个法门告诉一切有缘的人,但是分身乏术。人在广东,就不能在广西。人在广西,就不能在广东。人在佛堂,就不能在堂外,没有办法!所以只能劳烦大家长途驱车往这里集中。如果我能够分身的话,何必要大家搭车来呢?你一想,我马上就在你家的佛堂出现,那多好!分身十方,广度十方众生,不好吗?可是现在做不到,只好大家辛苦一点。
总结
这四句净土宗宗旨,前面三句是自利,後面第四句是利他。
第一句是显示我们这个法门的根本特色,是救度的法门,不是修行的法门;是弥陀救度的法门,不是其他佛菩萨救度的法门。所以要专,不是念其他的佛菩萨。
这样的救度法门(不是靠我们自己),是要我们信受,不能怀疑,不能拒绝,要信受弥陀的救度。
信受弥陀的救度,要落实在哪里?阿弥陀佛怎麽救我们?我们怎样被弥陀救?很简单,「专称弥陀佛名」。多简单,多明了!
「信受弥陀救度」,有人讲得很复杂,说:「你念佛,念到你也能够发大菩提心,也能够发四十八愿,这样就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了。」
这样多困难啊!这样哪里能够救得了我们?四十八大愿我们一个愿也发不出来,对不对?
有人说:「你念佛,要念到不能有妄想杂念,要一尘不染,这个时候你的心就清净了,你跟阿弥陀佛就相应了。」
若要靠这个,要这麽难才能够被救度的话,那就麻烦了。
「信受」就是相信接受,这很简单,信受弥陀救度。
那怎麽落实?就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上,很简单。阿弥陀佛用这句名号来救我们,我们专称弥陀佛名,就是在接受弥陀的救度。
譬如说一个人饿得要死了,你来救他,给他一个苹果,给他一块面包。如果你给他食物,却让他很难拿到——这个人饿得没有力气了,趴在地上爬不起来,结果你不把食物放在他的手边,而是放在楼梯顶上,这是来救人的吗?他都爬不起来了,你放得那麽高,他拿都拿不到,还不是会饿死?
阿弥陀佛用六字名号来救度我们,他是会放在我们的嘴边、让我们一念马上就可以获救,还是会放在一个清净心的楼梯顶上,或是放在一个菩提心高山顶上,或是放在一个戒定慧的山顶上?这样我们什麽时候才能吃到这六字名号的佛果?什麽时候才能解除饥饿?对不对?阿弥陀佛用六字名号救度我们,就放在我们的口边,就放在我们的手边,就放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十方众生,依我们的根机,只要能够动嘴巴念佛,就把我们救到了。这才能够主动、平等、无条件地普遍救度十方众生,对不对?(莲友答:「对。」)
我们去救人会这样吗:「某某人,你饿得要死了,我给你一块面包。但是,如果你不跳起来五丈高,你是吃不到的!」
阿弥陀佛用他的名号来救度我们,结果很多人的解释都违背了弥陀的誓愿。说:「你虽然念名号,如果不能达到清净心,名号的面包你吃不到;如果你没有菩提心,那你念了名号也没有效;如果你不能怎样怎样……」,需要很多的条件,这些都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
所以,我们这个法门是无条件的,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就可以了。只要这样信受、专称、愿生净土,通通都往生;往生通通都成佛;成佛通通都有能力广度十方众生。
这个四句话的宗旨,简单不简单?(莲友答:「简单。」)明了不明了?(莲友答:「明了。」)殊胜不殊胜?(莲友答:「殊胜。」)
大家回去看书,从古到今,净土宗的书打开来,能够把净土宗的宗旨这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让我们听得懂、做得到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只有弘愿寺的书後面才有这四句话。当然,它的道理在净土三部经里都有。譬如说「信受弥陀救度」,就是「至心信乐」;「专称弥陀佛名」,就是「乃至十念」;「愿生弥陀净土」,就是「欲生我国」;「广度十方众生」就是第二十二愿——来源於四十八愿,在祖师的教典里面都有。
所以说这四句话特别重要,特别有意义,向上可以接续到弥陀的誓愿,贯通祖师的法脉,向下可以传之於未来千秋万载,利益无量的众生。而我们今天学到了,恭喜大家!
佛法不在於多,一句话就能点石成金,一句话就能转凡成圣。不一定要读遍千经万论,能够从浩渺无边的佛法当中,把它的精华提炼出来,把它的根本掌握住,这样的人就是有智慧。不是说你多会讲、多会写、多会背,然後漫无边际地说一大篇,别人也听不懂,你自己也做不到,那是没有智慧。
刚才讲的这四句话,就是我们净土宗的宗旨,也是我们净土宗的摩尼宝珠,这是纲要、根本,我们把它背会,放在心中涵养它、思惟它,我们就会增长法喜,就会感到安心、快乐。当我们思惟「信受弥陀救度」,「对啊,这是个弥陀救度的法门,救度我哪里会提条件呢?当然我是一个烦恼的凡夫,我是一个业障深重的人,我是一个有罪业烦恼的人,但是我们不会因为这一点感到垂头丧气的,我们反而法喜,为什麽呢?因为我是烦恼的人,因为我是贪瞋痴具足的人,因为我有罪业,所以我需要救度,这个法门刚好跟我相应。因为有阿弥陀佛救度我,所以我不会感到我是被抛弃的,反而觉得是被阿弥陀佛怀抱着、紧紧包围着;因为有烦恼的人才需要救度,有罪业的人才需要救度,戒定慧修不成的人才需要救度,妄想杂念排不掉的人才需要救度。而我刚好是这样的人,阿弥陀佛把我们抱得紧紧的。」如果你能够圆满戒定慧,那就不需要阿弥陀佛救度了,你跟这个法门是没有缘的。所以我们不会因为自己烦恼多、妄想多,而自艾自怨。如果我们能够把这句背在心中,就会觉得刚好相应,「弥陀救的就是我」。
如果我们把第二句「专称弥陀佛名」放在心中,理解它,而且变成一种意志力,变成我们内心的信仰,化成我们的血液,那这就树立了一个标竿:有没有专?有专,就符合净土宗的宗旨;没有专,就在净土门的外面打转,没有进到门里来。有的人很会讲、很会说、很会写,但是就是不会念佛,就是不会专,这样的人叫什麽?这样的人就是没有智慧。往往都是那些大学问家,学了很多东西,但是掌握不到核心。我们不一样,我们能够了解净土宗的宗旨,能够专修念佛,那非常地恭喜各位!大家能够相信,能够去实践,这样去做,而且心里是充满喜悦地去做,所以实在是有大智慧,实在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确实是这样。
看到大家学佛念佛,我都非常欢喜;能够专修念佛,那就更加欢喜;能够以善导大师的思想为指导来专修念佛,那是久远劫以来就跟十方诸佛、跟阿弥陀佛结了深厚的善缘,释迦牟尼佛说这样的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这个赞叹不是没有理由的。释迦牟尼佛没有赞叹杂修杂行的人是「人中芬陀利华」。大家回去看善导大师的解释,在「念佛」这两个字的前面,善导大师一定会加上「专」这个字,只赞专修念佛之人。专修念佛的人,释迦牟尼佛就赞叹为「人中芬陀利华」。「人中芬陀利华」那是何等的赞叹!释迦牟尼佛不随便赞叹人的。佛赞叹我们这样的人,把我们赞叹为人中芬陀利华,这样的赞叹是多麽的崇高,多麽的光荣!
如果没有这样的善根,可以讲就是要他专修念佛,他也专不起来。所以释迦牟尼佛就赞叹说:这样的念佛人,非常稀有。
「芬陀利华」有多种涵义,善导大师就用几个词来形容它:好、妙好、上上、稀有、殊胜。善导大师说:「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如果不专修念佛,就不是人中好人。
当然,就算没有专修念佛,修习其他法门,比起世间的人,还是好人。只是跟念佛相比,那就不是最好,那就不是最上。
这是第二句,专称弥陀佛名。
第三句,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有这个愿望——愿生弥陀净土。
第四句是我们到了净土之後的利益——广度十方众生。
这是净土宗的宗旨。
这四句话我们再复习一遍,请合掌。
净土宗宗旨: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
请放掌。
净土宗特色
下面我们再来共同学习净土宗特色,四句话、十六个字。请大家合掌。
净土宗特色: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请放掌。
一个宗派,必然有它的特色。掌握它的特色,修行才能入门。没有掌握它的特色,修行就没有入门。
认识一个人,也要掌握他的特色。他的面孔、身材等等,如果你不能分辨的话,就无从认识这个人。
修持法门也要掌握它的特色。很多人的修行,他不能了解法门的特色,「这都是佛所讲的,就这样修行就好;都是戒定慧」,如果这样,就没有净土宗了,谈什麽净土宗呢?因为没有特色。
净土宗的特色,上人把它总结为四句话、十六个字,也希望大家会背诵。我简略地把文面的意思讲一讲。其实这四句话跟刚才的四句话是互通的。
特色一,本愿称名
「本愿称名」,我们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就是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是特色。
那修持五戒是不是净土宗的特色?不是。五戒,只要大家有这个发心,各宗各派的人都可以受持五戒。
清净心是不是净土宗的特色呢?不是。这是他宗他派的修行目标,要有禅定,心要清净,圆满戒定慧,断灭贪瞋痴,然後脱离生死轮回,这不是净土宗的特色。
有的人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诵这部经、那部经,修这个法、那个法,这些都不是净土宗的特色。
净土宗的特色就是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念药师佛是不是净土宗的特色呢?不是。那是药师法门的特色。念地藏王菩萨呢?那是地藏法门的特色。念观世音菩萨,那是观音法门的特色。密宗有什麽特色呢?持咒,结印,观想,三密相应,这是密宗的特色。
我们净土宗的特色,就是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我们的特色。
你在修学净土宗,结果这个特色没有掌握住,那不叫净土宗。
为什麽「称名」前面要加「本愿」两个字呢?因为对於称名,各宗各派有不同的解释。
譬如说禅宗的人,爱好禅定的人,认为达到禅定才有功效的人,他是以禅定的观点来解释称名,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就不叫「本愿称名」,这叫「禅定称名」,他用「禅定」两个字来限定称名,来解释称名,这样的解释不符合净土宗,这是禅定的特色。虽然是讲称名,但是还是定散的修行方法,不是净土宗的特色。
也有人讲,「你虽然念佛,如果三福修不圆满,也不能往生」,这也不是我们净土宗的特色,这还是一般性的散善的特色。
这里讲「本愿称名」,我们为什麽称念名号啊?因为称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所设定的往生方法,阿弥陀佛只是说「乃至十念」,十方众生能做到「乃至十念」,就可以往生,哪个不能往生呢?所以是没有限制、没有条件,没有说「戒要如何、定要如何、慧要如何……」,没有说「你这个经那个咒如何……」,都不谈这些,也没有说「你要达到某种功夫,某种水准……」,都没有。所以这样的称名才叫「本愿称名」。
阿弥陀佛的本愿,是要我们一向称念他的名号;我们一向称念他的名号,不论功夫深浅,不论罪业大小,不论身份高低,通通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顺着佛的本愿,所以叫做「本愿称名」。
本愿称名是怎麽样的称名呢?就是「专称弥陀佛名」,也就是净土宗宗旨里面所讲的第二句。善导大师说: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本愿称名就是「一向专称」,不管是为自己的往生,还是超度祖先。自己的往生也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超度祖先还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叫「一向」。早课晚课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平常还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叫「一向」。没有说早上在念楞严咒,晚上才念弥陀佛,那就不叫一向。是求往生念阿弥陀佛,求世间的福报还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做「一向」。没有说「我求往生念阿弥陀佛,求开智慧就念文殊菩萨,求病好就念药师佛,求其他的就念观世音菩萨」等等,那就不叫「一向」。「一向」就是不管什麽时间,不管什麽处所,不管什麽身分,不管有什麽所求,通通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一向就是专,「一向专念」,这就是「本愿称名」。
也不论你的心清净不清净,清净也南无阿弥陀佛,不清净也南无阿弥陀佛;有妄念也南无阿弥陀佛,无妄念也南无阿弥陀佛;有菩提心也南无阿弥陀佛,没有菩提心也南无阿弥陀佛;有道行也南无阿弥陀佛,没有道行也南无阿弥陀佛;是善人也南无阿弥陀佛,是罪人也南无阿弥陀佛;吃荤也南无阿弥陀佛,吃素还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叫做一向专念。有没有听懂?(莲友答:「听懂了。」)不管什麽时间、什麽场所、什麽因缘,不管什麽状况之下,通通都是念这句佛号,又简单,又容易,又超越,又殊胜。
这句名号有无量的功德利益,如果听闻到了,还不能专修专念,昙鸾祖师悲叹「愚哉」,印光大师用四个字来形容他——「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怎麽愚痴呢?他就是不了解,他就是杂七杂八地搞,觉得那样很殊胜;什麽叫狂妄呢?「我有这麽大的本事,我是能参禅开悟的人,我是发菩提心倒驾慈航的人。要我念佛?把我看得太低了,跟老太婆一样,多麽贬低我」,这叫狂妄。
我们要不要做一个非愚即狂的人?(莲友答:「不要。」)那我们就专念弥陀名号。
我们念佛是靠佛的本愿,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跟「本愿称名」相比较的就有种种的说法。比如说「功夫称名」,什麽叫「功夫称名」呢?念佛是以功夫为标准,不是以弥陀本愿为标准,功夫要达到清净心,达到禅定了,那叫做「功夫称名」。还有叫做「菩提心称名」,什麽叫做「菩提心称名」呢?他以菩提心为标准,「你虽然念佛,但是没有发广大的菩提心,不能往生西方」,他不是以弥陀本愿为标准。还有叫「戒定慧称名」,虽然念佛,念佛是当作持戒,念佛是在修禅定,念佛念久了,开智慧了——是以戒定慧为标准,以念佛来服务於戒定慧。
这些都不叫净土宗的特色,都是以各宗各派的修持方法,给净土宗的称名套了一个紧箍咒。这句六字名号,往往大家来念,都用一个紧箍咒来套住他,用他宗他派的紧箍咒来套住他。其实六字名号是套不住的,套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捆住了。「我这样能往生?我做不到啊……」
我们现在不要这样,我们是本愿称名,大家要牢牢的记住这四个字——「本愿称名」。以弥陀的本愿为标准,我们称名是顺着本愿,本愿就是称名,我们是一向专念,就符合本愿,决定往生。请大家牢牢记住,这是第一句。
特色二,凡夫入报
第二句叫「凡夫入报」。
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对象,不是圣人,而是凡夫。凡夫都有妄想对不对?都有杂念。我们有妄想杂念不会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因为阿弥陀佛早就知道我们是凡夫,他是为凡夫发的本愿,我们有妄想杂念又有什麽障碍呢?
就像医生开了个诊所,有一天突然进来一个人,满脸都是血,身上还流着脓,医生吓坏了,「哎呀,怎麽来了这麽一个怪物啊」——会这样吗?不会。因为医生开了诊所,他早就知道会有满脸流血、浑身流脓的人进来找他,对不对?他早就有心理准备的。
法藏比丘发四十八大愿,他就是为我们凡夫发的,他早就知道我们有妄想杂念,怎麽会因为我们念佛有妄想杂念,「哎呀,怎麽来了一个有妄想杂念的凡夫,来念我的名号?」不会呀!他心情安然,他要救度的就是这样的凡夫。
「没关系,」这个医生很慈悲,他说:「没关系,你脸上流血,我帮你清洗;身上有脓,我帮你祛除,我来为你治病。」
阿弥陀佛说:「没关系!你有妄想杂念,我来帮你打扫;你有烦恼不净,我来帮你消毒。没关系!请进我的念佛门,请进来,请进来,没关系!」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是广开的。
结果我们自己把脑袋往里面一探,就退出来了,「哎呀,阿弥陀佛,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见佛。为什麽呢?因为我还没有达到清净心,不好意思见佛;因为我还没有达到菩提心,不好意思见佛;因为我还有罪业……」。完了,那就完了!
我们很多人是这样的,不好意思念佛,为什麽不好意思念佛?「因为我嘴巴吃了肉,我刚才吃了肉,现在念佛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念佛,因为我刚才抽了烟;不好意思念佛,因为我刚才喝了酒……」,总是不好意思念佛,就是好意思抽烟、喝酒、吃肉。这些都是错误的。阿弥陀佛没有这些条件限制,没有这样的要求。
一个病人去看医生,说:「不好意思,我身上有癌细胞,不好意思看医生。」——正因为有癌细胞,有这样的病患,所以才要看医生。
我们烦恼妄想很多,阿弥陀佛不嫌弃我们,我们才要投入阿弥陀佛的怀抱,我们才要念佛,才要依靠佛,对不对?(莲友答:「对。」)佛都不嫌弃我们,把我们拥到怀里,我们就不要自己再往後退了,就不要挣脱弥陀的怀抱了。
我们不要自己局限自己,画一个条件,说:「这样不行!」那都是凡夫讲的,那不是佛讲的。
阿弥陀佛救度的,就是我们这样的凡夫。所以「凡夫」这两个字,我们听起来亲切不亲切呀?(莲友答:「亲切。」)讲的是不是我们自己呀?(莲友答:「是。」)以後我们大家念到「凡夫入报」这四个字,可以把「凡夫」两个字换成自己的名字:「本愿称名,我老吴入报;本愿称名,我廖成入报!」
「入报」是什麽意思呢?「入」就是进入,就是往生的意思。进入到什麽境界呢?进入到阿弥陀佛的报土。这个讲起来又是一大篇,总之我们不会在莲花胎里五百岁不见诸佛,我们也不是往生到所谓的四土(「凡夫往生,只能到凡圣同居土」),这不是净土宗的特色,这是天台宗的说法:「凡夫往生到极乐世界,虽然到了极乐世界,却是最低的档次,只能到凡圣同居土」。以《无量寿经》来讲,不是这样的。善导大师的解释,也不是这样的。极乐世界没有所谓的四土,极乐世界就是报土。我们凡夫一旦往生,就到弥陀的报土。释迦牟尼佛就说:我们在这个世界,就跟观世音、大势至菩萨肩并肩了,怎麽可能会到极乐世界反而变成了凡圣同居土,变得那麽低档次?不会的。我们到了极乐世界,就是「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快速成佛。不必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也不要经过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有人说「到极乐世界再乘愿上学,慢慢地再学习」,不是那样的。到极乐世界我们就自然成佛,自然成正觉,这个经文当中都有说明的。我们是自自然然成佛,很快速。
在《无量寿经》里法藏比丘所发的第二十二愿,有这麽两句话,说:「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常伦」是指平常的、普通的次第,从初地到二地、到三四五地,慢慢地升进,这样修行。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需要这样。就像上楼梯,一般的是从一楼到二楼慢慢上,一个台阶、两个台阶,再一阶、再一阶。那如果坐电梯呢?超出常人爬楼梯之行,刹那之间就到楼顶了,对不对?(莲友答:「对。」)我们到极乐世界也不要慢慢修,不是那样的,称六字名号的电梯,直到佛国。
「现前修习普贤之德」,「现前」就是不要等到下辈子,也不要等到明天,甚至也不用等到第二念,当下!现前修习普贤之德。「普贤之德」是什麽呢?就是十大愿王里所讲的:「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修习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普贤菩萨到了极乐世界,十大愿王究竟圆满。我们到极乐世界也一样,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当下立即就跟普贤菩萨一样,十大愿王圆满,那就成佛了。所以这个不用经过那麽长的时间,这叫做「凡夫入报」,非常殊胜。
有一本小册子,《净土宗的特色》,「凡夫入报」总共有七十四则法语,都是来说明我们凡夫往生的境界是多麽高超、微妙、殊胜,我们看了会非常法喜。
特色三,平生业成
第三个特色是「平生业成」。
什麽叫「平生业成」呢?它是相对於「临终业成」来讲的。「临终业成」是说我们一辈子修行,一直到临死的时候,用功夫提起这句名号,终於看到阿弥陀佛来了,「佛终於来了!我盼了三十年,求了三十年,阿弥陀佛你终於来了!我往生定下来了」,心才放下来。很多人认为净土宗是这样的。这是错的,不是这样。而是现在我们念佛,我们当下就被阿弥陀佛救到了,现在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件事就定下来了。我们就跟阿弥陀佛挂上勾了,这叫「平生业成」。
平生是相对於临终。业成是相对於业不成。什麽业呢?往生净土之业,这件事,事就是业,业就是事。这件事情就达成了,就定下来了,叫做「业成」。
这样好不好?(莲友答:「好。」)有人说:「难道我们需要等待一辈子,把脖子伸得很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那里辛苦地念佛,辛苦地修行,然後还往生不定,直到临终的时候才定下来?」那样我们就会担心害怕了,对不对?其实是我们现在念佛,现在就被阿弥陀佛救到了,阿弥陀佛的光明现在就照耀到我们的头顶上。是不是这样?(莲友答:「是。」)
我问大家一句,我们现在念佛,每天念一万,或者五千,或者两万、三万,念了三十年,阿弥陀佛都不放光照我们,直到临终我们念了一句,阿弥陀佛突然像睡觉睡醒了,眼一睁放个光照我们一下,把我们照到西方极乐世界——会这样吗?(莲友答:「不会。」)
我们现在念佛,阿弥陀佛的光现在就照耀我们,所以说「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的佛光从来就没有断灭过,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从来就在寻找念佛的人。我们一旦念佛,光明就照到我们,就摄取我们了,是从现在就摄取我们,这几十年就一直陪伴我们。
各位莲友,有佛光陪伴,人生快乐不快乐?(莲友答:「快乐。」)前途光明不光明?(莲友答:「光明。」)心情喜悦不喜悦?(莲友答:「喜悦。」)那我们就要念佛,对不对?(莲友答:「对。」)
当我们在黑夜里走暗路,不要认为我们是在走暗路,因为我们有佛光相伴。
当我们独自一人在房间里面,不要认为我们很孤独,因为我们有佛光相伴。
谁作伴也没有佛光相伴这麽好!什麽我们都不稀罕,在这个世间,我们什麽都不稀罕,什麽我们都满足了,因为我们有佛光相伴。
所以我们现在念佛,佛的光明就陪伴我们,摄取我们,救度我们,保护我们,日日夜夜不离开我们。
佛的光明代表什麽?佛的光明就是佛的眼睛(像我的眼睛看着你,就是眼光);佛的光明又代表佛的耳朵。佛的光明是不可思议的,能够看见,能够听到;佛的光明又变成佛的手,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念佛,佛的光明就会摸着我们的心;佛的光是没办法形容的,也可以变成声音,在极乐世界,光中会出声音;佛的光明也可以变成莲花。
所以,我们念佛,佛的光明就在我们周围保护我们,救度我们,是这样一生常伴,不相舍离,直到临终的时候。从这光明当中,就显现阿弥陀佛的形象。
其实,佛光和佛的身体、和佛的形象、和佛的莲华、和佛的手都没有差别,在佛来讲,这一切都是自在的。不过是用无量光来摄取、救度、保护我们,让我们能够感觉到。像太阳的光,是遍满整个空间,同时它是速度最快,没有空间距离,它也是一种喜乐、温暖、前景美好、前途远大这种概念。所以是用佛光来救度我们。
这样的光明,使我们现在念佛,现在就找到我们,救到我们;救到我们就不离开我们。所以在临终的时候,这种光中就会显现出阿弥陀佛,显现出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哪里?在佛光里,在名号里),显现出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显现出一切无量大众,迎请我们回到西方极乐世界。
不是说我们现在念佛都在黑暗中,佛光都不照耀我们;然後我们在孤独里,佛也不来陪伴我们;然後在失望当中,佛也没有救到我们——不是的!是现在就救到我们了,就陪伴我们了,就摄取保护我们了,一直到临终。我们到临终的时候,就已经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叫「平生业成」,不是说临终才业成。
善导大师就说:「专念弥陀名号,是正定之业。」「正定之业」就是「平生业成」的意思。昙鸾大师叫「业事成办」,善导大师叫「正定之业」,就是正确地、百分之百地、决定没有任何差错地往生净土,十个十个往生,百个百个往生。所以只要专修念佛,个个都往生的,这叫「平生业成」。
就好像赶火车一样,大家有没有赶过火车?譬如有的时候时间来不及了,十点钟发车,家里有事,路上又交通堵塞,急得不得了。终於赶到火车站,冲进剪票口,在车门正要关的时候——九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赶上了火车,这样可不可以到达目的地?(莲友答:「可以。」)这样很仓促,对不对?(莲友答:「对。」)很危险,对不对?(莲友答:「对。」)那麽应该九点半就坐在车上,好不好?(莲友答:「好。」)
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不要坐阿弥陀佛的车啊?(莲友答:「要。」)我们现在就念佛,现在就坐上车,好不好?(莲友答:「好。」)我们现在就坐上车,九点半——我们五十岁的时候就坐上车,八十岁的时候我们死掉,等於我们九点半就坐上车了。我们坐上车了,阿弥陀佛会把我们推下来吗?(莲友答:「不会。」)除非你自己走下来。只要专称弥陀名号,我们就牢牢地坐上了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大愿船、大愿车,坐上去了。阿弥陀佛不仅不把我们推下来,他还知道我们可能偷心不死,他另外用八万四千光明把车门封闭,就像密封舱,不让我们下来。我们只要专心念佛,阿弥陀佛就用八万四千光明照护我们,我们往生西方就有了保证——这样好不好?(莲友答:「好。」)
所以我们各位今天来到这个念佛堂,我们是九点半就坐上车的人,我们不要等到九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那麽临终才念佛的人,他才是「临终业成」。我们现在就念佛,我们是「平生业成」。
至於说我们现在念佛,随我们的时间忙闲,一万、两万、三万,一千、两千、三千、五千、八千,只要我们信受弥陀救度,专念弥陀名号,愿生弥陀净土,通通都往生的。
我们临终的时候,临终我们都不敢保证是什麽样的状况,至於说我们临终的时候,如果万一没有念出佛来,或者是很痛苦,或者是病很重,或者有什麽交通事故,或者是脑溢血,这个时候没有念出佛来,能够往生吗?(莲友答:「能。」)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如果大家想想刚才的比喻,就知道没有问题的。九点半就坐上车的人,十点钟发车的时候他打了一个盹儿,会影响他吗?没有关系。他打一个瞌睡就打一个瞌睡,他在车上打瞌睡是安全的。我们专修念佛的人,临终没有念出佛来是安全的,没有任何问题的,绝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才叫「业成」,「平生业成」。就是临终没有念出来佛,也没有关系的,因为我们现在就被阿弥陀佛救到了,我们是被阿弥陀佛捧在手上,是被阿弥陀佛的光明包围起来,那临终没有念出佛来有什麽关系呢?已经被救到了。就好像九点半坐车的人,已经坐在车上了,十点钟发车的时候,他没有做那个跨步上车的动作,那有什麽关系呢?他已经坐在车上了,既使是脑筋没有想到车要发动,也没有想到自己在车上,或者是在那里东张西望的,也没有关系。
这个法门,这样的救度,安心不安心哪?(莲友答:「安心。」)这样好不好啊?(莲友答:「好。」)阿弥陀佛的愿如果不好,我们也没有办法变得更好。
有关「平生业成」,这个小册子後面也有三十一条法语。我们这样讲都是有经文证据的,不是我个人这样讲的。大家回去看《净土宗的特色》这本小册子,有条件的可以经常翻阅、经常读,没有条件的就把前面目录的四句标题背会,然後我今天这样讲的你能听懂,你也就能具体掌握了。
特色四,现生不退
第四句叫「现生不退」。
「现生不退」是什麽意思呢?一般都认为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後才达到不退转,在这个世界是会退转的,这是一般的观点。当然往生极乐之後不退转,这是大家共同的认识,谁都不会否定,可是我们净土宗专称弥陀佛名的人,现生在这个世界,还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我们就是不退转了,这叫「现生不退」。经文和祖师的教证也在这本小册子里面。
复习
好,我们上午就讲到这里,大家请再合掌,把刚才的法语再复习一遍,请合掌。
净土宗宗旨: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
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
净土宗特色: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好,恭喜大家。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