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白道喻」给念佛人的启发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二河白道喻」文(《净土宗圣教集》第656页):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
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
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
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
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
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
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
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
正欲到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
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向我。
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
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
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於水火之难。」
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
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险恶不得过,必死不疑;我等众无恶心相向。」
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而行。
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
此是喻也。
次合喻者:
言「东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
言「西岸」者,即喻极乐宝国也。
言「群贼、恶兽诈亲」者,即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四大也。
言「无人空迥泽」者,即喻常随恶友,不值真善知识也。
言「水火二河」者,即喻众生贪爱如水、瞋憎如火也。
言中间「白道」四五寸者,即喻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乃由贪瞋强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
又,「水波常湿道」者,即喻爱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
又,「火焰常烧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烧功德之法财也。
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
言「东岸闻人声劝遣,寻道直西进」者,即喻释迦已灭,後人不见,由有教法可寻,即喻之如声也。
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唤回」者,即喻别解、别行、恶见人等,妄说见解,迭相惑乱,及自造罪退失也。
言「西岸上有人唤」者,即喻弥陀愿意也。
言「须臾到西岸,善友相见喜」者,即喻众生久沉生死,旷劫轮回,迷倒自缠,无由解脱;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舍命以後,得生彼国,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善导大师的「二河白道喻」对我们有很多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阿弥陀佛为我们放了一条愿力的白道
这个人孤孤单单,代表我们孤独地来到世间,独生独死。我们生下来抱有邪见,没有善知识随身,结交恶友,被群贼──六尘、六识、五阴、四大所逼迫,这个时候,我们想解脱,所以往西边走。
发心修行之後,才觉得「我怎麽这麽多烦恼!我贪心怎麽这麽重!我瞋心怎麽这麽重!」所以说「忽然中路见有二河」。
我们要到对岸,到西方,靠我们自己飞过去吗?飞不过去。所以,阿弥陀佛用他的愿力,放了一条愿力的白道,从西岸直接铺到东岸。水火二河有多宽,白道就有多长,这说明我们的贪瞋烦恼有多长久,阿弥陀佛的救度就有多长久。只要有贪瞋存在,就有弥陀的救度存在。阿弥陀佛就在我们贪瞋具足的心中,架设愿力的白道:阿弥陀佛就是要救度这样的众生!
当时这个人情况危急,他也没有时间去顾及水火二河。我们往往说:「求生西方,要先息灭贪瞋痴烦恼。」我们无始劫来都在贪瞋造业,「其深无底」。阿弥陀佛怜悯我们说:「你如果想把水火二河的水抽乾、火扑灭,那就来不及了,也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就为你建了一条愿力的白道,你就顺着这条愿力的白道走过来就好,我来保护你!」
阿弥陀佛了解我们这样的众生,让我们在贪瞋烦恼的心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不管贪心、瞋心,我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这样一心正念,一路走下去,直接走到西方。
二、念佛不必顾虑贪瞋烦恼
阿弥陀佛愿力的白道,六字名号的功德,会不会被我们的贪心之水染污?不会。会不会被我们的瞋心之火烧灭?不会。如果是我们自己所修的,就会被烧灭,被染污。因为我们自己所修的,都是无常生灭的,自己的心就能染污它。既然是阿弥陀佛所修的,就不被染污。就好像我们说的比喻,「流急月不去,心乱佛常住」,月影在水面上,水淌得再快,月影也冲不走。话讲回来,如果不是天上的明月倒映在水面上,而是一根草在水面上,是不是很容易就被冲走?因为草和水是一体的,是一个境界、一个层次的。水一淌,就把它冲走了。但是,天上的月亮不会被水限制,它在天上,它投影下来,水淌得再快,也冲不走它;不仅冲不走,水到哪里,月亮就映到哪里。
水代表我们的妄心,月亮代表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六字名号的明月从极乐的天空映到我们心中。我们虽然有贪瞋心,但是,再大的水冲不走它,再大的火烧不了它,如如不动,金刚不坏,不受染污。
所以,我们只管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不用顾及我们的贪瞋烦恼。
三、「愿生心」即是「清净心」
贪瞋烦恼,染污为性;愿力白道,清净为体。在佛一边称为「愿力之道」,在众生一边称为「清净愿往生心」,这是因为彼佛愿力发起众生愿往生心。彼佛愿力以清净功德为体,故众生愿生心也称「清净」。
贪瞋烦恼与愿生心相比,从现象看,一强一弱。贪瞋强,喻如水火二河;愿心弱,喻为四五寸白道。从本质看,一染一净,或说一虚一实。贪瞋染污,颠倒虚伪;愿心清净,真实不虚。一实胜多虚,所以「贪瞋烦恼中生清净愿往生心」的众生,必得往生。
只要愿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清净的,所以叫「清净愿往生心」。除了这个愿生心是清净心,我们其他的心都是染污心。我们经常说「清净心」,什麽是清净心呢?愿生心就是清净心。这个愿生心不是我们自己本身所能生得起来的,它是佛的心来到我们心中,所以叫清净心。
愿生心就是清净心,就是佛心。愿生心即是大菩提心。
如果就我们凡夫来讲,我们原本没有愿生心。凡夫愿什麽呢?升官、发财、长寿、健康、平安──五欲六尘,这是凡夫的愿望。
我们生活当中有种种的失意、苦恼,这是逆增上缘,让我们厌离。但是,如果没有阿弥陀佛在对面呼唤,我们也想不起来要求生西方净土。有的人,家庭破裂了,内心痛苦,结果就上吊自杀了。他的厌离,是以自杀的方式表达。我们是感受到人世间的无常、苦恼,然後有佛的正法滋润我们的心,有净土,有阿弥陀佛的招唤,所以我们才会愿生净土。
我们愿生净土的心,不是我们自己能发得起来的,「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华不染污泥」,不是污泥自己能长出莲花,必须有人去种。我们能发愿生心,一定要有种子。在娑婆世界,在我们凡夫身上、贪瞋心中,原本没有愿生心,是阿弥陀佛呼唤我们说:「苦恼的众生啊!你要往生我的净土!」也就是第十八愿当中的「欲生我国」四个字,法藏比丘发的誓愿:「十方众生,你要欲生我国!你要来生我的净土!」这样,我们听懂了,我们答应了,我们就愿生彼国了。这就是阿弥陀佛愿我们众生去往生的心在我们心中落实下来了,所以,愿生心来自第十八愿,这叫作佛心。既然是佛心,佛心无不清净,所以叫作「清净愿往生心」。比如说有一个老农民,他在农村住习惯了,习惯於早晨到田里除除草,看看庄稼,觉得日子过得不错。虽然生活艰苦一点,家里也没有电话,出门也没有汽车,但是他很乐意过这样的生活。他的儿子在大城市里工作,觉得「我爸爸在乡下,出门交通也不方便,烧饭还要去砍柴,不如城里生活舒适」,三番五次请他爸爸到城里住。其实,他爸爸不愿意去。但是,儿子一再邀请,爸爸就说:「那就答应你一次吧!其实我不想去,是你叫我去的。」所以,爸爸後来想到城里去,是儿子的心,不是爸爸的心。儿子要爸爸去,爸爸也只好去。有个成语,叫「推心置腹」,就是说:「把我的心拿出来,放到你的肚子里。」形容讲话很恳切。阿弥陀佛也是一样,把他的心塞到我们心里,塞到我们这些整天追求五欲六尘、埋没在三界六道当中的众生心里,呼唤我们说:「你要来生我的净土!」释迦牟尼佛也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恳切地劝导我们。慢慢地,我们就开始愿生了。所以,我们的愿生心──「清净愿往生心」,它的根本,是法藏比丘第十八愿里的「欲生我国」,就是佛心。即使有人开玩笑说他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佛的愿力在他身上起的作用,也是佛心的显现,只不过他没有认识到这些罢了。所以,清净心就是愿生心,愿生心就是清净心。大家如果愿生极乐世界,那麽大家都有清净心了。
一般人往往会误解,以为心中澄净、没什麽妄想杂念才是清净心。这只是一种相对的清净,事过境迁,贪瞋又起,就失去清净了,所以是生灭法、虚伪法、颠倒法,跟刚才讲的「清净愿往生心」不能相比。
「清净愿往生心」是绝对的清净心,是佛的大愿心,常住不灭;是佛力回向所产生的愿往生心,不被凡夫贪瞋烦恼所染,永住凡夫贪瞋烦恼之中;也是来自六字名号,善导大师解释说:
「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南无」两个字里面,就有发愿回向,这是六字名号本身所具备的愿往生心。只要我们不失愿生心,就是不失清净心。离开愿生心,另求清净心,大错特错。若不以愿生心为贵,而以一时生灭的清净觉受为贵,可说不识真宝,买椟还珠。
愿生心即是清净心,一般人体认不到这一点,特别是杂行杂修的人不容易体认;反而一字不识的老太婆,专修念佛,能够暗合道妙,自然相契。因为不识字的老太婆,你让她如何修行求往生,她说「那我发不起这样的愿生心」。听说只要念佛就能往生,她会很高兴地说「那好,我愿意往生」。所以,她的愿生心直接依六字名号而起,也就是「正念直来」。
杂行人愿生,夹杂了许多个人的东西,以致盖住了佛的真心;杂行人一旦体认到愿生心即是佛心回向,就立即转入专修念佛。
四、念佛贯彻一生
「二河白道喻」中的东西两岸百步之宽,代表我们的寿命短暂,一生之间,只有净土法门能够当生了脱。现在闻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命终就往生净土,所以善导大师说「须臾即到西岸」。
如果走在这条白道上,走了一半,你停止了,就不能到对岸;你回头了,也不能到对岸。
你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三年、五年,然後不念了,就不能往生,更不用说念上一句、十句就不念了。所以,要「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念念无遗」就是念念不舍、念念相续,也就是「一发心以後,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五、「一心」即是「信心」
阿弥陀佛知道我们众生的根性,因此没教我们去把贪水舀乾,把瞋火扑灭。他知道我们做不来,也来不及,所以他只告诉我们:「汝一心正念直来。」
这里的「一心」是说:不管有贪瞋、没贪瞋,不管功夫深、功夫浅,这些统统不论,只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靠倒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个「一心」不是禅定一心,而是指一心向着佛、完全仰靠佛,也就是信心,所谓「信受弥陀救度」,信顺不怀疑。对一个人有信心,叫「一心」,叫「不二」。比如说过去的忠臣对帝王,就是一心。如有不忠,就说「怀有二心,图谋不轨」。可知:一心即是忠信不二,完全归命。
我们愿生极乐世界,心中只有南无阿弥陀佛,知道:只有这尊佛为我发了愿,我完全仰靠这尊佛!一心向着这一目标,这叫一心,这也就是信心: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做得来的。
如果心中产生怀疑,就不叫一心了:「我念南无阿弥陀佛真的能往生吗?阿弥陀佛真的要救度我吗?」有这种疑惑心,就分岔了,然後左顾右盼,就杂了,乱了,就三心二意了,然後四心、五心、六心都出来了。
所以,「一心」就是指我们的信心,一心不疑。
六、「正念」即是「专念」
「正念」就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乃至十念」。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里解释说: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
专修念佛就叫「得正念」。正念就是专修,专修就是正念。「正念」,内心很正,坚固、不动摇。
如果杂行杂修,怀疑阿弥陀佛,就是正念不坚固,失去正念了。善导大师说:
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
所以,正念就是指念佛。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正直向西方,正直向弥陀,这叫正念;信受弥陀救度,专念弥陀名号,这叫正念。
七、直来不拐弯
「直来」,「直」有好几种意思。
一是直接、不拐弯。有人说:「我先去学学其他法门,学几年再来念佛。」阿弥陀佛说:「不,要直来!」
二是直下、不耽误。有人说:「我退休後再念佛。」阿弥陀佛说:「不,直来!不要等到退休,不要等到明年,不要等到某个时间,现在就念佛。」
三是直面、不回避。有人说:「我还没有吃素,还在杀生造业,不好意思念佛;等我能吃素,不杀生再来念佛吧。」阿弥陀佛说:「不,直来!不要躲闪。已是罪人,罪人更要念佛。」
八、念佛起死回生
「二河白道喻」中这个人说:「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这是指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觉得自己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没有办法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这个法门修不出去,那个法门也修不了,听说有西方极乐世界,听说念佛能往生,管他能不能往生,我念了再说!」是不是?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心情?「反正有西方极乐世界,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肯定能往生,可是别的法门又修不了,没办法,念佛吧!」这个时候,他心里还不是很肯定,他是没有办法、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来念佛的。但是,没有关系!这个时候,他的因缘就来了,他就听到释迦牟尼佛在此岸发遣说:「你要过去!」阿弥陀佛在彼岸呼唤说:「我保护你!」
一个人没有感受到「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他是很难老实念佛的。
两处重点
这个比喻最重要的两段话,第一段就是「西岸上有人唤言」: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
众不畏堕於水火之难。
这就是解释《无量寿经》的第十八愿。
第二段:
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
又藉弥陀悲心招唤,
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
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
舍命以後,得生彼国,
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劝我们应当信顺二尊之意,不顾贪瞋水火,只管念念称名,乘佛愿力,必得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