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谈开示

  1. 「二河白道喻」给念佛人的启发
  2. 《示病友》讲记(二)
  3. 《示病友》讲记(一)
  4. 爱的建设
  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6. 学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随」「三不」
  8. 如何面对法义之争
  9. 认识「观世音菩萨」
  10. 净土法义的修学次第与弘法原则
  11. 净土思想的善导者
  12. 《观经》教眼
  13. 纯粹的净土宗(三)
  14. 纯粹的净土宗(二)
  15. 纯粹的净土宗(一)
  16. 学僧工作 爱心为本
  17. 好好照顾自己
  18. 惜福与环保
  19. 念佛与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与念佛
  22. 不问罪福 称名必生
  23. 关於道场的软硬体建设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风学习(三)
  26. 宗风学习(二)
  27. 宗风学习(一)
  28. 弥陀之家 爱心为本
  29. 於「弘愿寺」为莲友开示
  30. 为「福圣寺」常住僧众开示
  31. 书读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让法义入心──多闻熏习
  33. 流通法宝即是做弥陀的手足
  34. 南宁问答
  3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四)
  36.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三)
  37.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二)
  38.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一)
  39. 净土宗特色
  40. 净土宗宗旨(二)
  41. 净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网上莲友问(三)
  44.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下篇)
  45.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中篇)
  46.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上篇)
  47. 净土宗行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4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三)
  50.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二)
  51.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一)
  52.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答莲友问
  53.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开示
  54. 於「弘愿寺」为僧众开示
  55.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皈依开示
  56.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二)
  57.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一)
  5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

  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二)
  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一)
  3.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
  4.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九)
  5.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八)
  6.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七)
  7.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六)
  8.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五)
  9.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四)
  10.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三)
  1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二)
  1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一)

《净土宗概论讲记》

  1.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八)
  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七)
  3.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六)
  4.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五)
  5.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四)
  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三)
  7.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二)
  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一)
  9.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
  10.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九)
  11.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八)
  12.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七)
  13.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六)
  1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五)
  15.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四)
  16.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三)
  1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二)
  18.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一)
  19.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
  20.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九)
  21.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八)
  22.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七)
  23.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六)
  24.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五)
  25.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四)
  26.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三)
  27.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二)
  28.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一)
  29.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
  30. 《净土宗概论讲记》(九)
  31. 《净土宗概论讲记》(八)
  3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七)
  33. 《净土宗概论讲记》(六)
  3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五)
  35. 《净土宗概论讲记》(四)
  3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
  3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
  3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一)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1. 第43课:释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课:释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课: 一、三经要点(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课: 一、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特色 二、三经要点(一)
  5. 第39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五)
  6. 第38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四)
  7. 第37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三)
  8. 第36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二)
  9. 第35课: 一、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二) 二、称名一声,顿超生死——《观经》「称名往生」之文 三、称名一行,总超万行──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一)
  10. 第34课: 一、弥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导大师「溺水偏救」之文 二、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课: 一、不顾贪瞋,称名必生──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论凡夫,只论弥陀──善导大师「凡夫入报」之文
  12. 第32课:不顾贪瞋,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课:不问时节,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时节」之文
  18. 第26课:不择众机,称名必生 ──法照大师「瓦变成金」之偈
  19. 第25课:诸佛作证,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课: 一、名号本义,称名必生──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三) 二、诸佛作证,称名必生──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二)
  22. 第22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一)
  23. 第21课:本愿不虚,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本愿四十八字释」之文
  24. 第20课:定业与助业 ──善导大师判「正助二业」明傍助业专正定
  25. 第19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三)
  26. 第18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二)
  27. 第17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一)
  28. 第16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三)
  29. 第15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二)
  30. 第14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一)
  31. 第13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三)
  32. 第12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二)
  33. 第11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一)
  34. 第10课:信机与信法 ──善导大师释「机法深信」而弃自身归弥陀
  35. 第9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课: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二)
  40. 第4课: 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一)
  41. 第3课:善导大师思想概述
  42. 第2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二)
  43. 第1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

  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临终时示门第之法语)
  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辨食鱼之法语)
  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妓女之法语)
  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四郎之法语)
  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重衡之法语)
  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忠纲之法语)
  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赖纲之法语)
  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无品之法语)
  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尼众之法语)
  1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信寂之法语)
  1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随莲之法语)
  1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道遍之法语)
  1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乘愿之法语)
  1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圣光之法语)
  1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隆宽之法语)
  1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述《阿弥陀经》大意之法语)
  1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从配流上洛之後开示之法语)
  1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21~25)
  1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6~20)
  2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1~15)
  2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6~10)
  2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5)
  2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三心料简(一))
  2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21~总结)
  2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6~小结)
  3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5)

石家庄念佛开示

  1. 石家庄念佛开示(四)
  2. 石家庄念佛开示(三)
  3. 石家庄念佛开示(二)
  4. 石家庄念佛开示(一)

念佛往生开示

  1. 念佛往生(问答部分)
  2. 念佛往生开示(正文)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二河白道喻」给念佛人的启发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二河白道喻」文(《净土宗圣教集》第656页):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

       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

       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

       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

       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

       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

       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

       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

       正欲到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

       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向我。

       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

       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

       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於水火之难。」

       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

       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险恶不得过,必死不疑;我等众无恶心相向。」

       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而行。

       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

       此是喻也。

       次合喻者:

       言「东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

       言「西岸」者,即喻极乐宝国也。

       言「群贼、恶兽诈亲」者,即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四大也。

       言「无人空迥泽」者,即喻常随恶友,不值真善知识也。

       言「水火二河」者,即喻众生贪爱如水、瞋憎如火也。

       言中间「白道」四五寸者,即喻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乃由贪瞋强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

       又,「水波常湿道」者,即喻爱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

       又,「火焰常烧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烧功德之法财也。

       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

       言「东岸闻人声劝遣,寻道直西进」者,即喻释迦已灭,後人不见,由有教法可寻,即喻之如声也。

       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唤回」者,即喻别解、别行、恶见人等,妄说见解,迭相惑乱,及自造罪退失也。

       言「西岸上有人唤」者,即喻弥陀愿意也。

       言「须臾到西岸,善友相见喜」者,即喻众生久沉生死,旷劫轮回,迷倒自缠,无由解脱;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舍命以後,得生彼国,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善导大师的「二河白道喻」对我们有很多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阿弥陀佛为我们放了一条愿力的白道

       这个人孤孤单单,代表我们孤独地来到世间,独生独死。我们生下来抱有邪见,没有善知识随身,结交恶友,被群贼──六尘、六识、五阴、四大所逼迫,这个时候,我们想解脱,所以往西边走。

       发心修行之後,才觉得「我怎麽这麽多烦恼!我贪心怎麽这麽重!我瞋心怎麽这麽重!」所以说「忽然中路见有二河」。

       我们要到对岸,到西方,靠我们自己飞过去吗?飞不过去。所以,阿弥陀佛用他的愿力,放了一条愿力的白道,从西岸直接铺到东岸。水火二河有多宽,白道就有多长,这说明我们的贪瞋烦恼有多长久,阿弥陀佛的救度就有多长久。只要有贪瞋存在,就有弥陀的救度存在。阿弥陀佛就在我们贪瞋具足的心中,架设愿力的白道:阿弥陀佛就是要救度这样的众生!

       当时这个人情况危急,他也没有时间去顾及水火二河。我们往往说:「求生西方,要先息灭贪瞋痴烦恼。」我们无始劫来都在贪瞋造业,「其深无底」。阿弥陀佛怜悯我们说:「你如果想把水火二河的水抽乾、火扑灭,那就来不及了,也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就为你建了一条愿力的白道,你就顺着这条愿力的白道走过来就好,我来保护你!」

       阿弥陀佛了解我们这样的众生,让我们在贪瞋烦恼的心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不管贪心、瞋心,我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这样一心正念,一路走下去,直接走到西方。

二、念佛不必顾虑贪瞋烦恼

       阿弥陀佛愿力的白道,六字名号的功德,会不会被我们的贪心之水染污?不会。会不会被我们的瞋心之火烧灭?不会。如果是我们自己所修的,就会被烧灭,被染污。因为我们自己所修的,都是无常生灭的,自己的心就能染污它。既然是阿弥陀佛所修的,就不被染污。就好像我们说的比喻,「流急月不去,心乱佛常住」,月影在水面上,水淌得再快,月影也冲不走。话讲回来,如果不是天上的明月倒映在水面上,而是一根草在水面上,是不是很容易就被冲走?因为草和水是一体的,是一个境界、一个层次的。水一淌,就把它冲走了。但是,天上的月亮不会被水限制,它在天上,它投影下来,水淌得再快,也冲不走它;不仅冲不走,水到哪里,月亮就映到哪里。

       水代表我们的妄心,月亮代表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六字名号的明月从极乐的天空映到我们心中。我们虽然有贪瞋心,但是,再大的水冲不走它,再大的火烧不了它,如如不动,金刚不坏,不受染污。

       所以,我们只管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不用顾及我们的贪瞋烦恼。

三、「愿生心」即是「清净心」

       贪瞋烦恼,染污为性;愿力白道,清净为体。在佛一边称为「愿力之道」,在众生一边称为「清净愿往生心」,这是因为彼佛愿力发起众生愿往生心。彼佛愿力以清净功德为体,故众生愿生心也称「清净」。

       贪瞋烦恼与愿生心相比,从现象看,一强一弱。贪瞋强,喻如水火二河;愿心弱,喻为四五寸白道。从本质看,一染一净,或说一虚一实。贪瞋染污,颠倒虚伪;愿心清净,真实不虚。一实胜多虚,所以「贪瞋烦恼中生清净愿往生心」的众生,必得往生。

       只要愿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清净的,所以叫「清净愿往生心」。除了这个愿生心是清净心,我们其他的心都是染污心。我们经常说「清净心」,什麽是清净心呢?愿生心就是清净心。这个愿生心不是我们自己本身所能生得起来的,它是佛的心来到我们心中,所以叫清净心。

       愿生心就是清净心,就是佛心。愿生心即是大菩提心。

       如果就我们凡夫来讲,我们原本没有愿生心。凡夫愿什麽呢?升官、发财、长寿、健康、平安──五欲六尘,这是凡夫的愿望。

       我们生活当中有种种的失意、苦恼,这是逆增上缘,让我们厌离。但是,如果没有阿弥陀佛在对面呼唤,我们也想不起来要求生西方净土。有的人,家庭破裂了,内心痛苦,结果就上吊自杀了。他的厌离,是以自杀的方式表达。我们是感受到人世间的无常、苦恼,然後有佛的正法滋润我们的心,有净土,有阿弥陀佛的招唤,所以我们才会愿生净土。

       我们愿生净土的心,不是我们自己能发得起来的,「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华不染污泥」,不是污泥自己能长出莲花,必须有人去种。我们能发愿生心,一定要有种子。在娑婆世界,在我们凡夫身上、贪瞋心中,原本没有愿生心,是阿弥陀佛呼唤我们说:「苦恼的众生啊!你要往生我的净土!」也就是第十八愿当中的「欲生我国」四个字,法藏比丘发的誓愿:「十方众生,你要欲生我国!你要来生我的净土!」这样,我们听懂了,我们答应了,我们就愿生彼国了。这就是阿弥陀佛愿我们众生去往生的心在我们心中落实下来了,所以,愿生心来自第十八愿,这叫作佛心。既然是佛心,佛心无不清净,所以叫作「清净愿往生心」。比如说有一个老农民,他在农村住习惯了,习惯於早晨到田里除除草,看看庄稼,觉得日子过得不错。虽然生活艰苦一点,家里也没有电话,出门也没有汽车,但是他很乐意过这样的生活。他的儿子在大城市里工作,觉得「我爸爸在乡下,出门交通也不方便,烧饭还要去砍柴,不如城里生活舒适」,三番五次请他爸爸到城里住。其实,他爸爸不愿意去。但是,儿子一再邀请,爸爸就说:「那就答应你一次吧!其实我不想去,是你叫我去的。」所以,爸爸後来想到城里去,是儿子的心,不是爸爸的心。儿子要爸爸去,爸爸也只好去。有个成语,叫「推心置腹」,就是说:「把我的心拿出来,放到你的肚子里。」形容讲话很恳切。阿弥陀佛也是一样,把他的心塞到我们心里,塞到我们这些整天追求五欲六尘、埋没在三界六道当中的众生心里,呼唤我们说:「你要来生我的净土!」释迦牟尼佛也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恳切地劝导我们。慢慢地,我们就开始愿生了。所以,我们的愿生心──「清净愿往生心」,它的根本,是法藏比丘第十八愿里的「欲生我国」,就是佛心。即使有人开玩笑说他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佛的愿力在他身上起的作用,也是佛心的显现,只不过他没有认识到这些罢了。所以,清净心就是愿生心,愿生心就是清净心。大家如果愿生极乐世界,那麽大家都有清净心了。

       一般人往往会误解,以为心中澄净、没什麽妄想杂念才是清净心。这只是一种相对的清净,事过境迁,贪瞋又起,就失去清净了,所以是生灭法、虚伪法、颠倒法,跟刚才讲的「清净愿往生心」不能相比。

       「清净愿往生心」是绝对的清净心,是佛的大愿心,常住不灭;是佛力回向所产生的愿往生心,不被凡夫贪瞋烦恼所染,永住凡夫贪瞋烦恼之中;也是来自六字名号,善导大师解释说:

       「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南无」两个字里面,就有发愿回向,这是六字名号本身所具备的愿往生心。只要我们不失愿生心,就是不失清净心。离开愿生心,另求清净心,大错特错。若不以愿生心为贵,而以一时生灭的清净觉受为贵,可说不识真宝,买椟还珠。

       愿生心即是清净心,一般人体认不到这一点,特别是杂行杂修的人不容易体认;反而一字不识的老太婆,专修念佛,能够暗合道妙,自然相契。因为不识字的老太婆,你让她如何修行求往生,她说「那我发不起这样的愿生心」。听说只要念佛就能往生,她会很高兴地说「那好,我愿意往生」。所以,她的愿生心直接依六字名号而起,也就是「正念直来」。

       杂行人愿生,夹杂了许多个人的东西,以致盖住了佛的真心;杂行人一旦体认到愿生心即是佛心回向,就立即转入专修念佛。

四、念佛贯彻一生

       「二河白道喻」中的东西两岸百步之宽,代表我们的寿命短暂,一生之间,只有净土法门能够当生了脱。现在闻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命终就往生净土,所以善导大师说「须臾即到西岸」。

       如果走在这条白道上,走了一半,你停止了,就不能到对岸;你回头了,也不能到对岸。

       你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三年、五年,然後不念了,就不能往生,更不用说念上一句、十句就不念了。所以,要「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念念无遗」就是念念不舍、念念相续,也就是「一发心以後,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五、「一心」即是「信心」

       阿弥陀佛知道我们众生的根性,因此没教我们去把贪水舀乾,把瞋火扑灭。他知道我们做不来,也来不及,所以他只告诉我们:「汝一心正念直来。」

       这里的「一心」是说:不管有贪瞋、没贪瞋,不管功夫深、功夫浅,这些统统不论,只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靠倒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个「一心」不是禅定一心,而是指一心向着佛、完全仰靠佛,也就是信心,所谓「信受弥陀救度」,信顺不怀疑。对一个人有信心,叫「一心」,叫「不二」。比如说过去的忠臣对帝王,就是一心。如有不忠,就说「怀有二心,图谋不轨」。可知:一心即是忠信不二,完全归命。

       我们愿生极乐世界,心中只有南无阿弥陀佛,知道:只有这尊佛为我发了愿,我完全仰靠这尊佛!一心向着这一目标,这叫一心,这也就是信心: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做得来的。

       如果心中产生怀疑,就不叫一心了:「我念南无阿弥陀佛真的能往生吗?阿弥陀佛真的要救度我吗?」有这种疑惑心,就分岔了,然後左顾右盼,就杂了,乱了,就三心二意了,然後四心、五心、六心都出来了。

       所以,「一心」就是指我们的信心,一心不疑。

六、「正念」即是「专念」

       「正念」就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乃至十念」。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里解释说: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

       专修念佛就叫「得正念」。正念就是专修,专修就是正念。「正念」,内心很正,坚固、不动摇。

       如果杂行杂修,怀疑阿弥陀佛,就是正念不坚固,失去正念了。善导大师说:

       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

       所以,正念就是指念佛。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正直向西方,正直向弥陀,这叫正念;信受弥陀救度,专念弥陀名号,这叫正念。

七、直来不拐弯

       「直来」,「直」有好几种意思。

       一是直接、不拐弯。有人说:「我先去学学其他法门,学几年再来念佛。」阿弥陀佛说:「不,要直来!」

       二是直下、不耽误。有人说:「我退休後再念佛。」阿弥陀佛说:「不,直来!不要等到退休,不要等到明年,不要等到某个时间,现在就念佛。」

       三是直面、不回避。有人说:「我还没有吃素,还在杀生造业,不好意思念佛;等我能吃素,不杀生再来念佛吧。」阿弥陀佛说:「不,直来!不要躲闪。已是罪人,罪人更要念佛。」

八、念佛起死回生

       「二河白道喻」中这个人说:「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这是指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觉得自己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没有办法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这个法门修不出去,那个法门也修不了,听说有西方极乐世界,听说念佛能往生,管他能不能往生,我念了再说!」是不是?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心情?「反正有西方极乐世界,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肯定能往生,可是别的法门又修不了,没办法,念佛吧!」这个时候,他心里还不是很肯定,他是没有办法、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来念佛的。但是,没有关系!这个时候,他的因缘就来了,他就听到释迦牟尼佛在此岸发遣说:「你要过去!」阿弥陀佛在彼岸呼唤说:「我保护你!」

       一个人没有感受到「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他是很难老实念佛的。

两处重点

       这个比喻最重要的两段话,第一段就是「西岸上有人唤言」: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

       众不畏堕於水火之难。

       这就是解释《无量寿经》的第十八愿。

       第二段:

       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

       又藉弥陀悲心招唤,

       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

       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

       舍命以後,得生彼国,

       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

       劝我们应当信顺二尊之意,不顾贪瞋水火,只管念念称名,乘佛愿力,必得往生。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