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谈开示

  1. 「二河白道喻」给念佛人的启发
  2. 《示病友》讲记(二)
  3. 《示病友》讲记(一)
  4. 爱的建设
  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6. 学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随」「三不」
  8. 如何面对法义之争
  9. 认识「观世音菩萨」
  10. 净土法义的修学次第与弘法原则
  11. 净土思想的善导者
  12. 《观经》教眼
  13. 纯粹的净土宗(三)
  14. 纯粹的净土宗(二)
  15. 纯粹的净土宗(一)
  16. 学僧工作 爱心为本
  17. 好好照顾自己
  18. 惜福与环保
  19. 念佛与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与念佛
  22. 不问罪福 称名必生
  23. 关於道场的软硬体建设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风学习(三)
  26. 宗风学习(二)
  27. 宗风学习(一)
  28. 弥陀之家 爱心为本
  29. 於「弘愿寺」为莲友开示
  30. 为「福圣寺」常住僧众开示
  31. 书读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让法义入心──多闻熏习
  33. 流通法宝即是做弥陀的手足
  34. 南宁问答
  3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四)
  36.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三)
  37.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二)
  38.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一)
  39. 净土宗特色
  40. 净土宗宗旨(二)
  41. 净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网上莲友问(三)
  44.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下篇)
  45.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中篇)
  46.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上篇)
  47. 净土宗行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4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三)
  50.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二)
  51.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一)
  52.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答莲友问
  53.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开示
  54. 於「弘愿寺」为僧众开示
  55.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皈依开示
  56.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二)
  57.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一)
  5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

  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二)
  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一)
  3.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
  4.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九)
  5.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八)
  6.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七)
  7.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六)
  8.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五)
  9.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四)
  10.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三)
  1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二)
  1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一)

《净土宗概论讲记》

  1.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八)
  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七)
  3.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六)
  4.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五)
  5.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四)
  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三)
  7.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二)
  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一)
  9.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
  10.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九)
  11.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八)
  12.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七)
  13.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六)
  1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五)
  15.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四)
  16.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三)
  1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二)
  18.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一)
  19.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
  20.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九)
  21.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八)
  22.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七)
  23.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六)
  24.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五)
  25.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四)
  26.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三)
  27.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二)
  28.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一)
  29.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
  30. 《净土宗概论讲记》(九)
  31. 《净土宗概论讲记》(八)
  3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七)
  33. 《净土宗概论讲记》(六)
  3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五)
  35. 《净土宗概论讲记》(四)
  3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
  3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
  3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一)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1. 第43课:释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课:释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课: 一、三经要点(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课: 一、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特色 二、三经要点(一)
  5. 第39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五)
  6. 第38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四)
  7. 第37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三)
  8. 第36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二)
  9. 第35课: 一、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二) 二、称名一声,顿超生死——《观经》「称名往生」之文 三、称名一行,总超万行──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一)
  10. 第34课: 一、弥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导大师「溺水偏救」之文 二、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课: 一、不顾贪瞋,称名必生──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论凡夫,只论弥陀──善导大师「凡夫入报」之文
  12. 第32课:不顾贪瞋,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课:不问时节,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时节」之文
  18. 第26课:不择众机,称名必生 ──法照大师「瓦变成金」之偈
  19. 第25课:诸佛作证,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课: 一、名号本义,称名必生──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三) 二、诸佛作证,称名必生──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二)
  22. 第22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一)
  23. 第21课:本愿不虚,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本愿四十八字释」之文
  24. 第20课:定业与助业 ──善导大师判「正助二业」明傍助业专正定
  25. 第19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三)
  26. 第18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二)
  27. 第17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一)
  28. 第16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三)
  29. 第15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二)
  30. 第14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一)
  31. 第13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三)
  32. 第12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二)
  33. 第11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一)
  34. 第10课:信机与信法 ──善导大师释「机法深信」而弃自身归弥陀
  35. 第9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课: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二)
  40. 第4课: 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一)
  41. 第3课:善导大师思想概述
  42. 第2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二)
  43. 第1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

  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临终时示门第之法语)
  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辨食鱼之法语)
  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妓女之法语)
  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四郎之法语)
  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重衡之法语)
  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忠纲之法语)
  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赖纲之法语)
  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无品之法语)
  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尼众之法语)
  1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信寂之法语)
  1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随莲之法语)
  1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道遍之法语)
  1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乘愿之法语)
  1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圣光之法语)
  1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隆宽之法语)
  1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述《阿弥陀经》大意之法语)
  1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从配流上洛之後开示之法语)
  1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21~25)
  1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6~20)
  2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1~15)
  2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6~10)
  2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5)
  2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三心料简(一))
  2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21~总结)
  2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6~小结)
  3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5)

石家庄念佛开示

  1. 石家庄念佛开示(四)
  2. 石家庄念佛开示(三)
  3. 石家庄念佛开示(二)
  4. 石家庄念佛开示(一)

念佛往生开示

  1. 念佛往生(问答部分)
  2. 念佛往生开示(正文)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上篇)

--2008年10月29日开示於陕西咸阳福圣寺

【目录】

缘起

正讲

经名 
译者 
一、序分

(一)法会时处 
(二)与会大众

1、声闻 
2、菩萨 
3、天人

二、正宗分

(一)赞极乐净土

1、略赞 
2、广赞

(二)劝念佛往生

1、念佛往生 
2、证诚劝信

三、流通分

总结

附:问答

1、真宗与善导大师的思想有何不同 
2、极乐报土与四土有何不同? 
3、必须先用经咒超度冤亲债主吗? 
4、半夜念佛效果更好吗? 
5、为什麽有的人念佛还身体不好? 
6、如何分别业障病? 
7、业障病可以通过念佛治癒吗? 
8、怎样理解念佛却有许多事不尽如人意? 
9、要不要注重自身修行?
10、怎样达到预知时至? 
11、最早能提前多长时间预知时至? 
12、关於年轻往生…… 
13、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14、未能吃素的人能否皈依三宝、念佛往生? 
15、什麽是「三净肉」? 
16、三界是指什麽? 
17、如何看待堕胎? 
18、没有皈依能否念佛往生? 
19、摄生三愿有何区别? 
20、念和唱是否不同? 
21、「顶圣眼生天」是否可作为往生的绝对标准? 
22、莲友发明的往生法是否能用? 
23、有必要预测往生与否吗? 
24、是否有必要一一回向? 
25、向阿弥陀佛另有所求算不算杂修? 
26、念佛是不是不必在意所遇境界?

 

 

【内文】

缘  起

《阿弥陀经》很重要

       福圣寺有好几年没有来了,四年没有到这里,心里经常挂念大家。

 

       这几年来,本悟法师做了很多工作,流通经书法宝,带领大家念佛。

 

       我平时基本不对外联络,也是为了静静地做一点事情。所以,一些老的莲友也很少联系,很对不起大家!

 

       这次弘愿寺有个联谊活动,活动结束後,我们请上人一道来西安看一看,因为这是善导大师祖庭所在的地方。另一方面,有一些老的莲友,来跟大家见见面,了解一下大家的情况。

 

       净土宗善导大师的思想,如果要详细地讲解,当然不能是短时间的。弘愿寺流通了很多经书法宝,二○○六年我在长春般若寺讲《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一共有四十几课。後来讲过《印光大师法语》,也有十几课。这些影碟大家可以看。

 

       我想今天跟大家一道把《阿弥陀经》简单地学习学习,因为《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正依经典,是我们早晚功课必诵的一部经典,对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很重要。大家如果了解了这部经的经意,读诵起来就会感到很法喜。

 

       有些老菩萨就说:「哎呀!师父啊!《阿弥陀经》我也不会读,好不容易读会了,也不知道什麽意思。」我们就依据善导大师的思想简单地顺一顺。

 

       《阿弥陀经》自古以来很受重视,可是解释起来多数都是依天台的思想(「一心三观」),或者华严的思想(「万法唯心」),或者禅宗的思想(「心净土净」),这样解释来解释去,其实离开了阿弥陀佛的本愿,也离开了释迦牟尼佛讲这部《阿弥陀经》的本意,我们了解起来也很困难。这样以通途教义加以解释,虽在引导圣道行人归心净土方面大有贡献,但往往疏离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凡夫众生难解难行,从而也未能突出释迦牟尼佛讲这部《阿弥陀经》为利益五浊恶世凡夫的本意。

 

       二○○五年,我在启明寺讲过《阿弥陀经》的大意,後来就集了这本书——《阿弥陀经核心讲记》。这本书主要讲了三个内容:

 

       第一,什麽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我们往生西方,经中说少善根不可以,我们一听就害怕了,「到底什麽是多善根呢?」

 

       第二,关於一心不乱。

 

       第三,关於临终心不颠倒。

 

       我今天是简略地讲一讲,大家回去可以看这本书。这几个问题如果能够了解的话,我们就会安心,念佛就喜悦,往生就必定,成佛也必定,度众生也必定。

 

 

正  讲

经名

《佛说阿弥陀经》

       这是题目。

 

       「佛」:主要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同时也包括六方恒河沙数诸佛,比如大家诵《阿弥陀经》时说「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等等。

 

       「说」:「赞叹」的意思。不光是一般的宣说、演讲,还是赞叹。赞叹说:「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玄奘大师的译本就翻译成《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所以这个「说」是赞叹的意思。

 

       「阿弥陀」:西方极乐世界教主的名号。

 

       这部经就是:释迦牟尼佛和六方恒河沙数一切诸佛异口同音地一致赞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这麽一部经典。经文的标题是这样的。

 

 

译者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诵经的时候这一句是不诵的,但是大家要知道,这部《阿弥陀经》是从印度翻译过来的。

       

       「姚秦」:说明时代。秦始皇也是秦朝。这个秦朝比那个晚,国主姓姚,所以叫「姚秦」。

 

       「三藏法师」:「三藏」就是佛教的经律论。「三藏法师」就是精通佛教经律论的法师,那当然是很难得、很尊贵的大德法师。

 

       「鸠摩罗什」:法师的名字叫做鸠摩罗什。他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比唐朝玄奘大师早二百多年,是姚秦时代的人。

 

       「奉诏译」:奉国主的诏令翻译这部经典。

 

 

一、序分

(一)法会时处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如是我闻」:每一部经的开头都有这四个字。这四个字什麽意思呢?

 

       「如是」:「是这样」,「真实不虚」,这叫「如是」。佛怎麽说,就怎麽信。佛讲的道理,大家听到就点头认可,完全相信,「是这样,是这样!如是,如是!」

 

       「我闻」:「我」是指阿难。每部经典开头都有这四个字,这是释迦牟尼佛涅盘的时候,阿难所问的。因为佛经不是释迦牟尼佛写的,大家要知道。释迦牟尼佛讲的种种经典,佛在世间的时候并没有结集成文字。释迦牟尼佛涅盘後,弟子们就感到很悲伤,「怎麽办?佛法怎麽住世?」就请阿难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法背诵出来。因为是阿难背诵出来的,所以前面怎麽说明呢?就要加「如是我闻」四个字,意思是「下面这部经典,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这样一说明,大家就明白了:这不是阿难自己讲的,是阿难真实不虚地听到释迦牟尼佛这样宣讲的,所以叫「如是」。「确实是真实不虚的!这是我阿难亲耳听到佛所说的!」

 

       在哪里说的、什麽时候说的呢?底下就解释:

 

       「一时」:有一天。「一时」,如果现在讲,可以讲某年某月某日,古代五印诸国没有统一的纪年,所以时间记载比较宽松;同时也说明它是因缘和合的这麽一个时候。「一时」,简单讲就是「有一天」、「有这麽一次」。

 

       「佛」:释迦牟尼佛。

 

       「在舍卫国」:佛当时正在舍卫国。舍卫国是古印度十六大国当中的一国。

 

       在舍卫国的什麽地点呢?

 

       「只树给孤独园」:也就是只园精舍(「只」,舍卫城太子,名叫只陀。「给孤独」,舍卫城大臣,名叫须达多,意为「给孤独」,性情慈善,喜欢布施孤独的人。给孤独长者欲购买太子只陀的园林,供佛及僧。太子说:「如能以黄金布地,便当相让。」长者果然以金布地。太子感叹,将未能布金的树木供养三宝,故名「只树给孤独园」),在这座寺院当中。

 

 

(二)与会大众

1、声闻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当时释迦牟尼佛和常随的大比丘僧团大概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俱」就是「在一起」的意思。比如我们今天的法会,大概有两百人。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的法会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这些大比丘是什麽样的人呢?他们不是凡夫:

 

皆是大阿罗汉,
众所知识:

       

       「皆是大阿罗汉」:他们都是证得圣果的大阿罗汉,不是初果、二果,是四果阿罗汉。

 

       「众所知识」:「众」就是一切大众。「知识」,大家都知道、大家都认识的。说明他们的名望、德行都很高,名声广布(这里的「知识」两个字,不是现在讲「知识分子」的「知识」)。这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都是大阿罗汉,众人所共识,大家都知道,名声很高。

 

       那麽都有谁呢?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不能把每个人的名字都列出来,就列举了十六位大弟子,然後用省略号: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
摩诃迦叶[she4]、摩诃迦旃[zhan1]延、
摩诃俱絺[chi1]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
难陀、阿难陀、罗睺[hou2]罗、
憍[jiao1]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
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
薄拘罗、阿[少/兔,nou4]楼驮……,
如是等诸大弟子。

 

       有这些这些这些……,这些大弟子。这些是比丘僧,就是出家众,剃光头的、出家的大阿罗汉众。

 

2、菩萨

       不仅有这麽多大比丘,还有:

 

并诸菩萨摩诃萨:

 

       「并诸」:「并」就是「还有」。「诸」就是「一些」。还有一些。

 

       「菩萨摩诃萨」:「摩诃」是「大」的意思,比如「摩诃目犍连」就是「大目犍连」,「摩诃迦叶」就是「大迦叶」。「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

 

       有哪些呢?

 

文殊师利法王子、

 

       「文殊师利」:就是文殊菩萨,也叫「曼殊师利」,也叫「文殊师利」。

 

       「法王子」:佛称为「法王」。佛子——菩萨就称为「法王子」。阿罗汉不能叫做法王子,为什麽?阿罗汉没有发菩提心,他没有誓求佛道。所以只有菩萨——发了菩提心、要成佛的,才称为法王之子。

 

阿逸多菩萨、

 

       就是弥勒菩萨。

 

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不光这些,还有很多很多。

 

3、天人

及释提桓[huan2]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释提桓因」:就是帝释天,在我们中国叫做玉皇大帝。

 

       「无量诸天大众俱」:还有很多天人,无量的诸天大众,大家在一起。

 

       当时法会非常地庄严浩大,人众很多,有菩萨,有比丘,有天人,有阿修罗,等等等等很多。

 

       佛一说法,空中、地上到处都是听众。此世界、他世界的菩萨都会云集在四周、在空中。菩萨都是神通无量,所以是无量无边聚集在一起。

 

       这前面的部分都不是佛讲的经文。佛教每一部经典,都有类似这些内容,就如同我们现在讲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大致的描述,这叫「六种成就」(「如是」——信成就;「我闻」——闻成就;「一时」——时成就;「佛」——主成就;「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处成就;「与阿罗汉、菩萨、诸天大众俱」——众成就),这六方面都要交待清楚。

 

二、正宗分

(一)赞极乐净土

1、略赞

(1)无问自说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这句话也不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是阿难尊者讲的,结集经典的人用语言来说明。

 

       「尔时」:那个时候。正当大众云集,在那里洗耳恭听。释迦牟尼佛看见大家的机缘成熟了。

 

       「佛」:释迦牟尼佛。

       

       「告长老舍利弗」:告诉长老舍利弗。舍利弗是佛前智慧第一的上首弟子,所以就喊他的名字、对他讲。其实,对他讲也是对当时所有在场的大众讲,当然也是对今天我们这样的凡夫讲。所以善导大师就说:「释迦如来告身子,即是普告苦众生。」就是对我们这样的苦恼众生所讲的。

 

       从下面开始,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话,就是从「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一直到最後流通分前面的「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这所有的话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没有其他人讲。

 

       佛讲法,一般都是弟子请问、佛来回答。但是这部《阿弥陀经》很特别,特别在哪里呢?叫做「无问自说」,就是没有人问,释迦牟尼佛自己就开口讲了。这就显示这部《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最想说的一部经典。

 

       比如说我们跟别人讲话,别人有问,我们回答。这是回答对方的问题,但是我们内心还有自己最想讲的话,而对方半天问不出来。时间过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到最後就要分别了,这个时候如果还不讲,下一次不知道什麽时候再见面。所以,即使对方不问,我们也会主动说出来。最後主动所说的话,才是我们主要想表达的,对不对?(莲友答:「对。」)大家是不是这个心情?(莲友答:「是。」)对了!节假日儿子、媳妇回来了,讲话讲了半天,还没踏入正题。最後就要走了,「妈,我要回去了。」「哎!等一下,等一下,还有一件事情。」不问而主动宣讲,就是我们的心愿。

 

       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间,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其他法门都是弟子问的:「佛啊!我怎样布施啊?」

 

       「哦!你这样布施……。」

 

       「佛啊!我怎样观想啊?」

 

       「嗯,你这样观想……。」

 

       「佛啊!我怎样善待父母啊?」

 

       「你怎样怎样善待父母……。」

 

       但是这部经没有人问,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太高了,弟子都问不出来。所以,释迦牟尼佛等到年老了,快要涅盘了,到这时还没有人问,释迦牟尼佛就再也不能等了,因为等不及了。「我快要涅盘了,快要离开众生了,所以没人问也要说出来!」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舍利弗,来来来,告诉你!」

 

(2)西方有极乐世界

 

       说什麽呢?开头就说了: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

 

       这个境界不是舍利弗尊者的境界,甚至也不是文殊菩萨的境界,只有佛亲口宣讲。於是佛就直接宣说:舍利弗!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一直往西,过十万亿个佛土,那里有一个世界,名字叫做极乐世界。

 

(3)其土有阿弥陀佛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极乐世界有一尊佛,名字叫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干什麽呢?阿弥陀佛正在说法度众生。

 

       如果释迦牟尼佛不说这一段,我们在座各位,大家知道有阿弥陀佛吗?(莲友答:「不知道。」)大家知道有极乐世界吗?(莲友答:「不知道。」)

 

信佛没有理由

 

       那麽,释迦牟尼佛说有极乐世界,说在十万亿佛土之外,我们相信不相信?(莲友答:「相信。」)

 

       我们相信有什麽理由吗?(莲友答:「没有。」)我们信佛没有理由。我们信佛就是相信佛。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佛说的我们就相信。如果要找理由,我们找不出来,相信就相信了。很多人就不相信,科学也没有证明,拿望远镜也没有看到。但是我们为什麽相信呢?因为是佛讲的,所谓「圣言量」。       

 

       所以,我们信佛不讲条件,不讲理由。佛说的有极乐世界,你要相信就相信了。佛是过来人,佛是大智慧者、大觉悟者,佛是不虚妄者,彻证宇宙人生真理,彻知彻见,无所不知,无所不了,无所不能,大慈大悲,大智大慧,毫无虚妄。那麽,他说有极乐世界,我们就相信。

 

       所以,我们信佛,要从这个地方信下来,这叫「如是我闻」。

 

信佛非靠智慧、学问

 

       那麽,释迦牟尼佛说有极乐世界,我们相信,是靠我们的智慧吗?

 

       不是。我们没有这个智慧。我们信佛不需要靠智慧,佛说相信你就相信(当然也可以说有智慧)。

 

       那麽,是靠我们读书读得多吗?

 

       也不是。很多农村老太太,你跟她讲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她说:「好好好!」她一个字不认识,她就相信。很多大学教授就不相信,「有极乐世界?不相信!天方夜谭,神话一样。」这是他善根没有到。

能够相信是因为善根具足

 

       我们各位能够相信,我们的善根具足了,不简单!不简单啊!各位,你不要以为这是简单的小事情。

 

       能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讲的,就相信了(释迦牟尼佛离开我们已经两千五百多年了,他讲一句话,我们就能相信),如果跟佛没有缘分,怎麽能相信?有缘才相信。我们跟佛有很好的善缘,善根种子种过了,所以佛说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们就深信不疑。所以各位了不起!我们的善根与舍利弗尊者平等。

 

(4)阿弥陀佛正在说法

       这里说「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今现在说法。

       

       「现在」两个字跟我们现在讲的「现在」不一样,这是古文。「现」是「显现」、「现实」。「在」是「存在」、「在那里」。我们现在讲「现在」是一个时间名词,跟过去、未来相对,叫现在。古文当中的「今」,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现在」这个词。「今」,现在,现在正在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涅盘了,灭度了;阿弥陀佛没有灭度,还显现着,还存在着。他是无量寿的佛,他在任何时候都是现在的佛,他不是过去的佛,不是灭度的佛,所以叫「现在」。在干什麽呢?他在说法。

 

2、广赞

       上一段简略地赞叹极乐世界。接下来的经文都是前面三句话的展开:「过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简单这样讲,接下来就要详细介绍极乐世界是怎样的景象;「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接下来就要说阿弥陀佛有怎样的慈悲、怎样的智慧、怎样的名号。所以,先讲极乐的名称和阿弥陀佛的名称,接下来详细解释为什麽叫极乐、为什麽叫阿弥陀、他在干什麽。好!我们看经文。

 

略明净土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这就是讲话的次第。前面简略提一下极乐的名称,这里就解释。「舍利弗,极乐世界为什麽叫做极乐世界?」——大家知道吗?不知道?如果不知道,《阿弥陀经》就白诵了。

 

       释迦牟尼佛这麽一问,舍利弗尊者也是哑口无言,他没有讲话。整个一部《阿弥陀经》都是释迦牟尼佛一言堂,没有弟子讲话,弟子插不了嘴。

       

       为什麽呢?因为这部经讲的是极乐世界的境界,菩萨、声闻弟子都不能了解,所以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讲,「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只有六方恒河沙数诸佛在那里鼓掌,「讲得好!我等诸佛出广长舌相来证明,确实不错!」所以,都是佛跟佛在讲话,我们只有听的份。难怪刚才问你们,你们不讲话,你们也在学舍利弗尊者。

 

       为什麽叫做极乐呢?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故名极乐。

 

       因为极乐国土的众生,没有一切的苦恼,只是享受着无量无边的喜乐,所以那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名实相符。

 

娑婆世界众苦充满

 

       我们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也叫做堪忍世界,也叫做苦恼世界,所以佛说「人生是苦」(如果到了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什麽苦都没有)。我们在座各位,大家苦不苦啊?(莲友答:「苦。」)苦啊!

 

       生老病死苦,非常地苦!过了四年来看大家,我看苏居士好像头发也白多了,皱纹也上来了;我也老了,过几年也不行了。老就是一种苦,病也是一种苦,死亡更是一种苦。爱别离也是苦,求不得也是苦——人生在世有多少事能求得到啊?十有八九不如意:想求发财,偏偏亏本;买了股票想涨,「人家买的涨,我买的就跌」;好不容易买的房子,现在房价又下跌,真是苦得不得了;想找个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世间求不得的事情太多了,大家扪心自问一下就知道了。还有怨憎会苦:不想要的事情,偏偏发生;不想听的声音,偏偏跑到耳朵里;不想见的人,偏偏跑到眼前来,跑来成为同事、成为邻居、成为一家,吵嘴,打架,离婚也离不掉。要结婚又要离婚,当初谁让你找他?花了很多钱,还托人作媒,求爷爷告奶奶求到一起了,结果又闹离婚,离还不给你离——怨憎会,没办法!缘分没有消,你想离也离不掉。这个世间苦得要命。

 

       大家活得好好的,觉得大街上走路的人都很健康。可是到医院里一走,好像整个世界都变了颜色。缺胳膊少腿的,插管子开刀的,这个癌,那个癌,看到的都是愁眉苦脸的形象,听到的都是痛苦烦恼的声音。这个世间太苦恼了!这些苦恼的景象,真是苦不堪言,我们没办法来详细地描述。

 

极乐世界受乐无染

 

       极乐世界没有一切苦恼,但受一切快乐。那种快乐不是我们世间的五欲之乐,而是清净的法喜法乐,虽然受乐而内心无染。《无量寿经》里有「受乐无染愿」。

 

       在我们世间,受乐就有染污,有快乐就有烦恼。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莲友答:「是。」)觉得发财快乐,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发了财,就有人打你的主意;发了财,兄弟分钱不均会吵嘴;发了财,甚至有的大老板上吊自杀,西安还是成都哪个地方有个老板,几十亿的资产,自己在五星级宾馆上吊自杀。有钱,就有有钱的苦恼。人有一千万的财产,就有一千万的烦恼;人有一个亿的财产,就有一个亿的烦恼;我们老百姓没有钱,烦恼也少一点,只要青菜萝卜保平安、一句名号往西方就够了,这样反而好!不求大富大贵,只要衣食无缺;即使衣食有缺,只要有佛念,冻死饿死也在所不惜。所以我经常讲:有饭吃、有佛念,人生圆满一百分;无饭吃、有佛念,还是圆满一百分;有钱有势有名有利、没有佛念,人生等於零分,甚至是负分,因为要轮回、要堕落。能念佛,才是跟极乐世界这个「乐」字相应。

 

       能够有佛念,这个「乐」字才能谈得上;如果没有佛念,世间就没有乐,乐也变成苦。比如说世间夫妻恩爱是乐,感觉不错,但是死了一个,「哎!呜-呜-呜-,你为什麽离我而去呀?」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到来各自飞。你往东,我往西,黄泉路上不相识。「独生独死,独去独来」——人生就是如此。所以,恩爱也有别离之苦。还有的,好几个子女,结果偏偏那个最孝顺的儿子死掉了,其他几个都不孝顺,不该死的死掉了,所以我们世间都是种种的苦恼。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我们为什麽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啊?大家为了什麽目的?(莲友答:「想成佛。」)想成佛,脱轮回。对了!你们境界都很高。就我本人来讲,我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怕苦啊!就想离苦得乐啊!因为这个世间太苦了。我们被苦恼所逼迫,谁都不愿意苦,对不对?(莲友答:「对。」)谁愿意苦啊!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你不愿意苦,那就求生极乐!」

 

       极乐极乐,最大的乐就是成佛之乐。所以,极乐世界就是成佛的世界,成佛才称为极乐。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就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1)依报

宝栏网树

 

       底下就讲极乐世界是怎样快乐的境界: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
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
皆是四宝,周匝围绕。

       「栏楯」:地上的栏杆。我们世间的栏杆是木头、石头做的,顶多是玉石雕成的栏杆,做工精细一点而已。

 

       「罗网」:空中的宝网。我们世间的罗网,如果造了恶,就有因果的业网把我们捆住。极乐世界的宝网在空中,是光明闪烁的。

 

       「行树」:我们世间的树,不过是绿叶子,秋天就会凋零,有些树还会枯萎。极乐世界的树是七宝树,无衰无变。

 

       「皆是四宝」: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都是四宝所成。哪四宝呢?就是金、银、琉璃、玻璃,这叫四宝,这是借用世间的珍宝来说明。其实「四宝」象徵的是佛的功德——常、乐、我、净。所以讲极乐世界是涅盘境界:行树也是常、乐、我、净的功德所显现,栏楯、罗网都是佛的涅盘功德所显现,这叫「皆是四宝」。

 

       「周匝围绕」:就是一圈一圈地围起来,遍布在极乐世界当中。

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极乐世界是这样的美好庄严,所以才叫极乐世界。如果是我们这个世界,就不叫极乐了,就有种种的不如意。比如我们修建寺院,想做栏杆,做不了汉白玉的,只好做花岗岩的,还容易打破。极乐世界的栏楯都是四宝所成,自然化现,想要什麽样就有什麽样,想高就高,想低就低,都是柔软的,随心变现的,而且都放出光明,遍照十方一切国土——这样才叫极乐世界。

宝池德水

 

       前面先讲极乐世界大的环境是这样的优美,接下来讲我们要往生的七宝池。我们将来要到哪个地方?到七宝池。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
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七宝池」:水池四周是由七宝所构成。

 

       「八功德水」:水有八种功德,叫八功德水。我们世间的水也很重要,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但是世间的水也有很多过患,比如说受了污染,水质不好,喝下去会生病;再比如冬天天寒地冻,水就会很冰很冷;夏天下暴雨了,洪水就会泛滥成灾;水多了就涝,水少了就旱,这个世间有种种的不如意。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喝下去甘美、清凉,生津止渴,长养根身,而且还会长养功德。

 

       《无量寿经》也讲到八功德水。你到七宝池里,想要水盖住你的脚背,它就盖住你的脚背;你说:「再深一点。」它就到你的膝盖;你说:「再深一点。」它就到你的胸部;你说:「再高一点。」它就到你的脖子;你说:「现在我要淋浴。」也不需要安装淋浴器,它自然就喷起来,从头顶灌下来,就像九龙灌顶一样;你想要它暖和一点,它就暖一点;你说:「再凉一点。」你一想,它就凉一点;你想让它在周围旋转,它就旋转,想顺时针就顺时针,想逆时针就逆时针;你说:「快一点。」它就快一点;你说:「慢一点。」它就慢一点;你说:「不行!我还希望这个水发出香味。」它就马上发出香味;你说:「还不行!我希望这个水放出光明。」它马上放出光明;你说:「还不行!我希望这个水给我讲法。」八功德水马上就激荡出声音来,但是它不像世间的水,只会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它会发出各种各样讲法的声音,这叫「如意宝水」,如你的意,满你的愿。你需要怎麽样,就怎麽样。你想听六般罗蜜法,它就讲六般 罗蜜;你想听四谛、十二因缘法,它就讲四谛、十二因缘;你想听他方国土诸佛说法,「哎呀!我以前在娑婆世界听说东方有药师佛,我想听听他说法。」水里就传来药师佛的声音。一切如意自在,所以叫做「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池底纯以金沙布地。

 

       我们这个地方的水池,池底是什麽呢?烂泥巴,对不对?烂泥巴。极乐世界的七宝池铺着金沙、琉璃沙、玻璃沙、金刚沙,总之是纯洁、光明、无染的。

 

阶道楼阁

四边阶道,
金银、琉璃、玻璃合成。

 

       「四边阶道」:七宝池四边,有台阶上来,也有道路。这些道路,也不是泥巴的,也不是水泥的。像我们在这里修路,修条水泥路就不错了。极乐世界的水池旁边的阶道,都是金、银、琉璃、玻璃所合成的。这个金、银、琉璃、玻璃,刚才说过了,虽然借用我们这个世界的金、银、琉璃、玻璃等名称,但其实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因为这个世界以这些作为最宝贵、最好的,所以净土的经典,叫做深法用浅喻来说明,用浅显的比喻。因为极乐世界的景象在这个世间实在比喻不出来,只好说是金、银、琉璃、玻璃,其实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可说、不可说,只有往生到那里之後才知道。

 

上有楼阁,

 

       在七宝池的旁边,上面还有楼阁。

 

       楼阁怎麽样呢?

 

亦以金银、琉璃、玻璃、
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严」是庄严。「饰」是装饰,就像现在讲的装璜。楼阁上面都有这些美妙的不可思议的众宝来庄严、装饰。

 

四色莲花

池中莲花,大如车轮,
青色青光,黄色黄光,
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七宝池里的莲花,大的就像车轮那麽大。《观经》里说有十二由旬、百千由旬,大小也随意。不一定限在车的轮子那麽大,《阿弥陀经》讲得简略。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你要知道,极乐世界是这样的庄严。」极乐世界是功德所成就的;娑婆世界是我们凡夫的业报所成就的。极乐世界是功德成就的,所以叫做功德庄严;娑婆世界叫什麽?罪业庄严。地狱里是刀山火海庄严。

 

       「庄严」一般是指好、美,但是坏也叫庄严——恶业庄严。指一个恶人,「他以恶业庄严自己」。菩萨是以功德庄严。

 

       极乐世界是功德庄严。娑婆世界不是这样,我们这里是高山低谷、飞沙走石、荆棘密布。人心不平,才有高山低谷;人心乾涩,才有飞沙走石;人心尖刻,才会荆棘密布。极乐世界都是菩萨,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没有高山低谷、飞沙走石、荆棘密布;也没有黑暗,极乐世界是光明世界,是阿弥陀佛大愿大力所感召的。

 

天乐金地

 

       前面讲了地上,现在讲国土: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
常作天乐,黄金为地。

 

       「常作天乐」:「常」是日夜、恒常、不间断地。「天乐」,自然的音乐,叫做天乐。我们讲「天乐鸣空」,很美妙。「天」就代表美、高妙。

 

       「黄金为地」:大地都是黄金的。刚才说过了,不要以为真是我们世间的黄金。只是代表美,非常好!

 

雨花供佛

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昼夜六时」:这也是随顺我们世间来讲的。极乐世界没有白天晚上,都是光明的。但是我们这个世界有昼三时、夜三时,合称「昼夜六时」(注:此是古印度计时方法,即昼夜二十四小时,相当於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

 

       「雨天曼陀罗华」:极乐世界按时就会从天上像下雨一样飘下曼陀罗华。「雨」,像下雨一样落下。「天曼陀罗华」就是妙莲华。种种的五彩缤纷的天花飘落。那麽,落在地上会怎麽样呢?《无量寿经》里讲,落在地上自然会排成种种的图案,会铺得很高,脚踩下去就没趾四寸,脚一抬起来,又恢复原状。到了一定的时间,地面自然开裂,它顺着地缝就消失了,不用去打扫,不会让我们感到很碍事,一切自然。落下这些花,一方面是庄严国土,另一方面给众生供佛所用,所谓供具自然。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ge3],
盛[cheng2]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极乐世界的众生,一大早起来。当然讲「清旦」,也是就我们这个世间来讲的。因为极乐世界无所谓早晨、晚上,是以莲花的开合来表示早晚,并没有真正的夜晚。

 

       「各以衣裓,盛众妙华」:「衣裓」,这个字读ge3,不读jie4,不读xie4。衣裓就是印度的一种装饰、一种器具。简单讲,便於理解的话,就是天上撒下妙花,我们用花篮或者海青袖子兜起来接住,就是这样子。

 

       接着这些花干什麽呢?

 

       「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去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我们现在供佛,还要去花店买花,买来几天就枯萎了;还要搭车去,很麻烦。极乐世界的众生供佛不需要这样子,天上撒下妙花,把它接起来,然後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中午之前,就回来了。「本国」就是极乐世界。

 

       「饭食经行」:「饭食」就是用斋。不过极乐世界吃饭不像我们这样,不需要吃我们这样的五谷杂粮,叫做禅三昧为食,是以禅悦法喜为食。「经行」,就像我们在大殿绕佛。

 

鸟音说法

复次,舍利弗!
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白鹤、孔雀、鹦鹉、舍利、
迦陵频伽、共命之鸟。

 

       「舍利」就是鶖鹭。「迦陵频伽」是一种声音很美妙的鸟。极乐世界的鸟比娑婆世界的人不知道要大多少倍。为什麽?因为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这一段代表什麽意思呢?代表我们念佛的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百千法门自然从六字名号里展现出来。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
其音演畅,五根、五力、
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
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极乐世界的众生听到众鸟讲法,最後得到什麽样的感受呢?都是念佛、念法、念僧。

 

       所以各位,我们要不要念佛、念法、念僧啊?(莲友答:「要。」)到了极乐世界还念不念佛呀?(莲友答:「念。」)念嘛!到了极乐世界都要念佛,哪有不念佛呀?极乐世界都是大菩萨,一生补处,都是阿鞞跋致大菩萨,他们是念佛、念法、念僧。

 

       念佛、念法、念僧是以念佛为主。法是佛所说之法,僧是佛的弟子,所以我们念佛,通通包括了。

 

       这个代表什麽呢?代表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一切八万四千法门最後的结论就是念佛、念法、念僧;我们念佛了,等於所有的法门都掌握了。这一段代表这个意思。

 

       下面又告诉舍利弗说: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

 

       舍利弗,你不要认为这些鸟是三恶道里的畜生,你不要以为这些鸟实际上是罪业所报所生出来的。

 

所以者何?

 

       为什麽呢?

 

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极乐世界没有畜生这一道。

 

       那为什麽又有鸟呢?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
何况有实!

 

       极乐世界尚且连三恶道的名字都没有,哪里还有实在的三恶道的众生呢!

 

是诸众鸟,
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这些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出来的,为了让佛法的音声流布一切角落,让众生随时听法、爱乐欲闻、闻法开悟。

 

       我们在这里,如果法师不来,那听法的机会就很少了;即使听到,也是声音不美妙;听到也不能开悟。

 

极乐世界万物都在讲法

 

       极乐世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听法。

 

       比如说这些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你随时可以听法;刚才讲的八功德水,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所以,鸟叫做佛鸟,水叫做佛水。那麽,鸟也可以叫做鸟佛,它虽然是鸟,但它是佛。水也可以叫做水佛,虽然看上去是水,其实是佛。

 

       那麽光明呢?极乐世界的光也可以讲法。光一照过来,就有法了——光也可以叫做佛。

 

       极乐世界的风一吹到七宝树上,铃铛碰铃铛,树叶碰树叶,发出的声音也在讲法。我们一听到,当下所有的烦恼都消除了,自然就开悟了。所以树也是佛,也是佛变化所作,都是佛的功德。

 

       总之,整个极乐世界完全是佛的境界,都是阿弥陀佛大愿大力圆满功德,自然称性所现庄严。所以,我们到了极乐世界,不是说还要自己慢慢修行。耳朵一听到美妙的音声,就开悟了;眼睛一看到庄严的景色,就开悟了;鼻子一闻到奇异的香味,就开悟了。善导大师所谓「身心毛孔皆得悟」,连毛孔都开悟了,到了极乐世界会自然开悟。

 

       在娑婆世界,想开悟就太不容易了。

 

风声说法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
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
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

 

       你看!不光是动物——有情会讲法。连植物——无情的树也可以讲法。听起来好像音乐一样。

 

令心清净

闻是音者,
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你看又来了,是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我们各位莲友,各位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子!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功德有没有成就啊?成就了嘛!成就了才叫「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极乐世界的功德成就了,代表我们往生西方的处所成就了,也代表我们往生的功德成就了(底下我们再说明)!

 

(2)正报

 

       再往下看。前面释迦牟尼佛解释「何故名为极乐」,把极乐世界的庄严讲完之後,「哎呀,好得不得了!」我们就动心了,「哎呀!这麽好啊!这麽好!我怎麽能有份呢?我怎麽能去呢?」释迦牟尼佛先描述我们往生的处所,底下就要讲往生的方法——往生的方法就是称念弥陀名号。在讲往生方法之前,先赞叹弥陀名号的功德。

 

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
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听者无心,言者有意。我们不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什麽讲这句话。其实释迦牟尼佛心里面是什麽意思呢?先赞叹极乐这麽美好,然後说:这麽美好的世界只有念佛的名号才能往生。所以底下就来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意思。佛说法都是有次第的,都是有层次的。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舍利弗,你是什麽意思呢?你是怎麽理解的呢?那一尊佛为什麽叫做阿弥陀佛呢?」就问舍利弗了。

 

       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的大弟子。释迦牟尼佛问他,他也默默无语。他不是不尊重佛,不是的。他是智慧没到,所以回答不上来。释迦牟尼佛等了一会儿,看到舍利弗回答不上来,就说:「那我来告诉你。」

 

光明无量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
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彼佛光明无量」:这是解释彼佛为什麽叫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和「无量寿佛」的意思。首先讲「光明无量」。其实,十方诸佛都是光明无量的。那为什麽别的佛不叫做阿弥陀佛呢?後面还有两句话:

 

       「照十方国」:照耀十方国土。这句话有所省略,其实是指照十方国土的众生,摄取我们念佛众生。

 

       「无所障碍」:没有障碍。这尊佛的光明可以没有障碍地照耀、摄取、救度念佛的众生,所以他才叫做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就把这句话与《观经》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加在一起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是指什麽无所障碍呢?因为我们都有业障。我们在座各位有没有业障啊?(莲友答:「有。」)我们有业障。我们的业障碰到阿弥陀佛的光明会不会有业障呢?没有了。因为他叫无碍光,就是:「你有业障,碰到我就无所障碍。」我们的业障本来障碍我们的解脱,障碍我们往生西方。但是如果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而不舍。

 

       「摄取不舍」就是抓住我们不放,白天晚上不丢开我们,不抛弃我们。阿弥陀佛的八万四千光明,像网篮一样,把我们兜在里面;像蚊帐一样,把我们罩在里面;像罗网一样,把我们层层地包在里面,不离开我们,不丢掉我们,这叫摄取不舍。

 

       摄取不舍的光明是无所障碍的。你再怎样地罪重,你再怎样地烦恼,你再怎样地妄念不清净,你再怎样地没有智慧,都没有障碍,所以叫「无所障碍」。

 

       为什麽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我们仰靠阿弥陀佛愿力的缘故。所有障碍,都不能构成障碍。

 

       比如说一个人走路,年纪大了,双腿又得了关节炎,老年风湿病,如果让这个人爬山,会不会有障碍?(莲友答:「有。」)有障碍,拄着拐杖也上不去,对不对?但是如果坐上了索道车,会不会有障碍?(莲友答:「没有。」)为什麽没有障碍?因为他靠的是索道车的力量。所以,虽然人还是那个人,关节炎还是那个关节炎,风湿病还是那个风湿病,但是上山没有障碍,因为他坐索道车。

 

       我们虽然没有智慧、没有修行、有业障,双腿得了娑婆世界的风湿病——贪瞋痴的风湿病让我们的腿不能运动了。但是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靠南无阿弥陀佛光明神力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障碍。大家能够相信吗?(莲友答:「相信。」)这叫做无所障碍。如果读到这个地方,你就高兴了,你再诵经你就高兴了。「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摄我念佛众生而不舍,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你就知道了,「阿弥陀佛救度我无所障碍!」

 

       你就不要担心说:「我有妄想怎麽办?」

       阿弥陀佛说:「我来办!」

       「我有烦恼怎麽办?」

       阿弥陀佛说:「我来办!」

       「我有业障怎麽办?」

       阿弥陀佛说:「我来办!我叫无碍光佛,是无所障碍的佛。」

 

       所以,大家要明白,这「无所障碍」四个字对我们很重要。所谓「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无所障碍的光,摄取念佛的众生而不舍离,所以叫做阿弥陀。

 

       伟大不伟大?(莲友答:「伟大。」)慈悲不慈悲?(莲友答:「慈悲。」)尊贵不尊贵?(莲友答:「尊贵。」)跟我们有没有关系?(莲友答:「有。」)有关系啊!如果我们读诵经文读到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跟我们没有关系」,这部经你不会读。阿弥陀佛无所障碍,但是我还是有障碍,这部经文没有来到你的心中。

 

       阿弥陀佛的光明要遍照十方的国土——会不会照到我们这个世界?(莲友答:「会。」)会不会照到福圣寺?(莲友答:「会。」)会不会照到你头上?(莲友答:「会。」)会啊!那麽照到你身上,他就无所障碍。

 

       如果你不念佛,跟阿弥陀佛的心光不交集,那麽自然也就没有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

 

       只要我们念他的名号,就跟他的光明相应。这样,阿弥陀佛无所障碍的光明、无所障碍的功能就在我们身上显示出来,我们往生就没有障碍。

 

       所以大家放心,不要害怕。

 

       大家担心不担心临终的时候业障现前啊?(莲友答:「不担心。」)一般人是会担心的。但是,我们只要念佛,就无所障碍。

 

       底下我们会讲,这「无所障碍」四个字是一直贯穿到下面去的。

寿命无量

 

       好,我们再往下看: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
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的寿命是无量无边的,他叫无量寿佛,如果跟我们没有关系,那也没有意义。但是,阿弥陀佛的寿命跟他的人民的寿命是一体的,所以「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前面讲共命之鸟,阿弥陀佛跟我们众生就如同共命之鸟。佛是无量寿,我们也是无量寿。

 

       「及其人民」,什麽是阿弥陀佛的人民呢?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是阿弥陀佛的人民。第二种,虽然还没有到达极乐世界,像我们在娑婆世界,我们念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我们是不是阿弥陀佛的人民?(莲友答:「是。」)是啊!

 

       就好像一个女子,她虽然还没有嫁到男方家去,但是她已经许配给人家了,她就是人家的人了,对不对?(莲友答:「对。」)她许了张家就是张家的人了。虽然还在娘家,她已经属於张家的人了。

 

       我们虽然在娑婆世界,本来是魔子魔孙,现在我们归命阿弥陀佛,我们就是阿弥陀佛的人了,对不对?(莲友答:「对。」)

 

       我们既然是阿弥陀佛的人,阿弥陀佛的寿命就来到我们心中,我们就是无量寿。我们在这个世间的寿命,三十年、五十年、八十年,这个是假的,色身的寿命是假的,一死,这个躯壳就会离散。实际上,我们无量寿的生命,在我们现在念佛的时候,就灌注在我们心中。所以,我们现在念佛,现在就得到无量寿,不是等到死的时候。

 

       我们死的时候,是佛来迎接我们,我们低头礼拜就得无生法忍,是这麽一个状况。

 

       虽然我们的佛性是无量寿,但是如果我们不念佛,无量寿的佛性的生命不能够觉醒。现在我们念佛了,阿弥陀佛的无量寿就归我们所有。

 

常青树喻:弥陀与众生一体

 

       这一点也说明什麽呢?佛和众生是一体的关系。什麽叫一体呢?一体就是:佛的功德就归我们所有。佛有的,都是我们的;那我们的罪过呢?我们的罪过由阿弥陀佛来承担,由阿弥陀佛来消除,这叫一体——佛有的,就是我的;我们的,就是佛的。佛的功德,被我们所拥有;我们的苦恼,佛要为我们承担、为我们消除。

 

       就像一棵树,这棵树是长青树。那麽请问,这棵树是长青的话,它的树枝会不会是长青的?也是。对不对?那麽树叶是不是长青的?也是。那麽,树的寿命是多长,树枝也是那麽长的寿命。

 

       阿弥陀佛就是树干,我们念佛,就是阿弥陀佛这棵七宝树上的一片叶子,我们跟阿弥陀佛一体。阿弥陀佛无量寿,我们也无量寿。我们现在念佛,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里就有我们各位的莲花,就有我们的名字。

 

阿弥陀佛的人不争名利

 

       我们归命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的人,就无所障碍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各位,好不好?(莲友答:「好。」)

 

       各位!大家从今天回去,女人不可以跟老公吵嘴,男人不可以对妻子发脾气!为什麽呢?因为我们不是娑婆世界的人。怎麽可以跟娑婆世界的人一般见识呀?极乐世界的人还跟娑婆世界的人吵嘴,那你不好意思啊!「哎哎-,不要了!我们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了。好好好!给你吧!你对!你有理!」哪有极乐世界的人跟娑婆世界的人吵嘴的?这不是笑话吗?大家回去不要闹笑话了,不要吵嘴了。人家要什麽,就给什麽。

 

成佛十劫

 

       好!我们继续往下看。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

 

       舍利弗,这样一尊光明无量的佛,这样一尊无所障碍的佛,这样一尊摄取不舍的佛,这样一尊与念佛众生一体的佛,已经成佛十劫了。

 

       这代表什麽呢?代表我们往生的功德、我们往生的名号,也已经在十劫之前成就了。

 

       阿弥陀佛在成佛之前发了四十八大愿,其中第十八大愿就说:「如果我成佛,十方的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谓「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代表了无所障碍。「如果你念我的名号不能往生,那我不成佛!」阿弥陀佛现在既然已经成佛了,那麽他救度我们十方众生会不会有障碍?(莲友答:「不会。」)没有障碍,叫做「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同时也说明,阿弥陀佛在成佛之前把他成佛的功德利益跟我们的往生结为一体,连结在一起同时发愿,「你能往生,我才成佛。如果你念我的名号不能往生,那我不成佛,我继续修行,继续修行,继续修行,一直修到十方世界的任何众生,哪怕你再没有智慧、再没有本事,你动动嘴巴念我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想到我的极乐世界来,不论你有清净心、没有清净心,有妄念、没有妄念,一切不论,只要你念我的名号,你就能往生——达到这个程度,我有这样的功德、这样的愿力、这样的光明神力,我才能够成佛!」

 

       而现在阿弥陀佛在十劫之前这个愿望达成了——大家听到了没有?(莲友答:「听到了。」)阿弥陀佛成佛,这不是一件小事啊!阿弥陀佛是为我们而成佛啊!不是他自己享受啊!他是为了我们往生成佛的。「十方众生,我若不能够修行圆满你往生的功德,我就不成佛!」所以大家听到这个地方就要想到说: 「哎呀!原来阿弥陀佛成佛了,极乐世界就圆满了,这句名号就圆满了,我往生的功德也圆满了!」

 

       我们想去极乐世界,需不需要功德?(莲友答:「需要。」)需要。需要功德我们又没有,那怎麽办?阿弥陀佛有啊!所以阿弥陀佛成佛代表什麽呢?代表了我们十方众生(包括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已经圆满,资粮已经圆满,没有缺陷,代表我们往生西方有份,代表这一点。因为阿弥陀佛成佛是为我们成的。

 

       还是打比喻好。比如说有一位父亲,儿子在外面流浪。父亲後来找到儿子了,为了把儿子迎回来,建了一幢非常好的别墅。别墅建好了,是谁的?(莲友答:「儿子的。」)对嘛!别墅建好了,儿子应该非常欢喜呀!「哎呀!爸爸帮我把别墅建好了,我再也不用在大街上风餐露宿了!我回到家中,就非常的优雅自在、快乐安稳了。」

 

       如果爸爸把别墅建好了,儿子想:「啊!你建好了?嗯!你建好了,嗯!」还认为跟他没有关系,请问爸爸心里难过不难过呀?(莲友答:「难过。」)爸爸一看,「哎呀!我的儿子在外面头脑不清楚了。我都建了这麽好的别墅,为他建的,请他回来,他还不知道。」

 

       阿弥陀佛把西方极乐世界建圆满了,是为了谁啊?(莲友答:「为了我们!」)为了我们这些要堕落三恶道的众生,说:「我的国土没有三恶道,是救你的!」那麽,怎麽救我们呢?用六字名号。所以底下就讲了:「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你这样就可以来往生!」

 

       我们听到这样一尊慈悲的佛成佛了,难道我们还不要鼓掌吗?阿弥陀佛成佛了,我们十方众生从此就永远站立起来了!我们再也不用向阎罗王低头哈腰了,我们的腰杆就挺直了,我们的功德圆满了,我们背後有靠山了,我们有了大安慰、大欢喜!

 

       所以,阿弥陀佛成佛这段话——「彼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大家读起来又喜又悲:喜的是十劫之前阿弥陀佛已经为我成佛,悲的是我这十个大劫都不知道,还在这里白白地、冤枉地轮回了十个大劫!所以我们感到很不好意思,现在回到极乐世界都晚了。阿弥陀佛站在那里说:「我等你十个大劫了,你现在才摇摇摆摆地过来说『阿弥陀佛,我来拜佛了,你要不要我?阿弥陀佛,我念你的名号心不清净,你到底救不救我』!」

 

       如果念佛的人心中抱有这样的怀疑,站在佛殿门口,心中忐忑不安,说:「我念佛心不清净,我有烦恼,我有业障,阿弥陀佛可能救不了我吧!可能不要我吧!」这样在阿弥陀佛看来,就是你在娑婆世界已经是得了精神病了,被贪瞋痴的烦恼弄得晕晕乎乎了。这就是没有开悟,耳目不开明。阿弥陀佛就要派释迦牟尼佛,派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就在我们长安弘法,跟我们关系很深。在别的地方讲到善导大师,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在这个地方那就更高兴了!对不对),来到娑婆世界,留下了《观经四帖疏》,然後慧净上人又把这些书编辑出来,让大家了解阿弥陀佛的悲心。

 

弥陀成佛才有众生的往生

 

       阿弥陀佛的成佛,跟我们有没有关系?(莲友答:「有。」)关系巨大!跟我们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他说了:「十方的众生,你称念我的名号,上尽一形,下至十声,如果我不能救度你到我的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的名号功德不圆满、不具备让你往生的一切资粮,那我就不能成佛。」所以,阿弥陀佛的成佛标志着我们往生的处所已经成就,标志着我们往生的功德已经圆满,标志着我们这娑婆世界的苦恼众生从此就可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所以,对我们而言特别特别重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自然会至心信乐,自然会专修专念。

 

       十方诸佛都慈悲,但是十方诸佛的慈悲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他们共同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而不是赞叹自己的名号。你念药师佛,你念不动佛,你念须弥相佛,须弥相佛说:「念我念三句就可以了,因为我还没有为你发念佛往生愿——你还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吧!」

 

       我们为什麽专修专念阿弥陀佛?因为只有这尊佛为我们凡夫发了念佛往生愿,只有这尊佛才是彻底救拔我们的大悲慈父啊!

 

往生之後普礼十方恒河沙佛

 

       我们如果想恭敬礼拜十方诸佛,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说。一到达西方极乐,一时之顷可以遍历十方国土,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如果我们在这里杂行杂修,东拜拜西拜拜,结果呢?拜了一万佛,一万才多少?即使一天拜一万佛,那很了不起吧!但是你还漏掉了恒河沙数恒河沙数诸佛,你拜不完啊!

 

       如果你每天念阿弥陀佛一佛、拜阿弥陀佛一佛,你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往生极乐世界,千佛万佛亿万佛恒河沙数诸佛你都可以去礼拜,你都可以去称念,对不对?(莲友答:「对。」)

 

       所以,我们先抓住核心,先把这个问题解决。然後我们才可以从容不迫地、悠悠自在地、神通无碍地到十方诸佛国土去礼拜供养诸佛,蒙受诸佛的授记,好不好?(莲友答:「好!」)

 

圣众无量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
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这段经文放在这里是什麽意思呢?释迦牟尼佛讲法都是有含义的,都是有次第的:先讲极乐世界的美妙,让我们生起欣慕之心;接下来讲「彼佛何故号阿弥陀」,暗示了往生的方法就在这句名号当中;接下来启示我们:「这麽多的声闻弟子和菩萨都是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的,十劫以来已经有无量无边的人去往生了,你们都要去!」有这样的含义。所以底下说: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皆得不退

 

       那麽,到达极乐世界的声闻、缘觉、菩萨,他们到底成为怎样的一种菩萨呢?底下进一步赞叹(赞叹了阿弥陀佛的净土、赞叹了阿弥陀佛的名号,底下赞叹阿弥陀佛的弟子):

 

又舍利弗!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
皆是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只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通通都是不退转的菩萨,没有一个会退转的。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一生补处」是什麽意思呢?就是候补佛,尽这一生就可以成佛。

 

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
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一生补处的菩萨多得无量无边,算都算不过来,只能说无量无边又无量无边,只可以用「无量无边阿僧只」这样的名词来表达,其实是讲不尽的。

 

皆具佛之功德

 

       好!这一段经文也有必要解释,有几点:

 

       第一、《观经》有九品往生,《无量寿经》有三辈往生,但是《阿弥陀经》有没有三辈九品啊?没有。《阿弥陀经》讲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通通都是阿鞞跋致,而且通通都是一生补处。但是经文里面不是说都是一生补处,说「多有一生补处」,好像是说阿鞞跋致的菩萨当中有很多一生补处,还有一些不是一生补处的。其实不是这样,其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一生补处。

 

       那为什麽有的叫一生补处,有的不叫一生补处呢?

 

       如果引用经文,在《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当中,第二十二愿是这样说的:往生我极乐世界的众生,个个都是一生补处,除了哪种人不是一生补处呢?「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除了他本来有这个愿望,不想马上成佛,他想以菩萨的身份,比如说地藏王菩萨,他本来可以成佛,但是他不想成佛,他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为菩萨度众生,各自的本愿不一样。或者想以阿罗汉的身份度众生,所谓「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如果你有这样的本愿,不想自己显现成佛之身的话,阿弥陀佛也满你的愿,可以让你显现为菩萨身,为阿罗汉身,为初地菩萨、二地菩萨,或者是三贤位的菩萨,或者是阿罗汉,或者显现为人、天,或者可以倒驾慈航来到娑婆世界显现为凡夫,那个都没有关系。但是本质上他们都已经成佛了,是这麽一个道理,所以叫「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他虽然化现为阿罗汉,但是他不是限制在阿罗汉,他是自在化现为阿罗汉;他显现为三贤位的菩萨,他也不局限在三贤位,他自在化现为三贤位的菩萨;他显现为不退转的菩萨,他也不限制在不退转,他还是佛果,他是自在显化为不退转的菩萨,所以叫做「自在所化」。

 

       其实,到达极乐世界的众生怎麽样呢?

 

       後面有两句话来说明他成佛的快速,说「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这两句话大家知道吗?(莲友答:「不知道。」)合掌!跟我念一遍: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
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超出常伦」:「超出」就是超越、出过。「常伦」就是平常的、寻常的次第。

 

       「诸地之行」:就是一个档次一个档次,像登山、爬楼梯,一层一层往上爬。从初果到二果、二果到三果、三果到四果阿罗汉。从阿罗汉到菩萨。菩萨从十信位到十住、十行、十回向,然後到十地,十地从初地到二地、二地到三地、三地到四地,慢慢修行,经过三大阿僧只劫,这个叫做「常伦诸地之行」。但是到达极乐世界不需要这样——「超出」,不需要常伦诸地之行。他顿时圆满,顿即圆满成佛果。

 

       怎麽样呢?

 

       「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什麽叫现前呢?就是当下、立即,不要等到明天,更不要等到来生,这叫现前。现前就「修习普贤之德」。普贤什麽呢?普贤愿王。普贤菩萨是十地菩萨,其实这里的「普贤之德」就是成佛。普贤有果上普贤,也有因地普贤,还有人普贤、法普贤等等不同的说法。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的时间比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还要早,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是根据阿弥陀佛第二十二愿,到了西方成了佛再来的时候才有十大愿王的。

 

       所以大家要明白,这个「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就是指他已经成佛,不需要等到所谓「超地超劫」,是「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不要等到三大阿僧只劫,更不要无量阿僧只劫,第二天都不要等待。所以,我们一到西方极乐世界,马上「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所以普贤菩萨也讲了:「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修习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普贤菩萨说他一到达极乐世界,现前来满足这些大愿,然後成佛,功德圆满,没有不足。

 

       所以,根据第二十二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怎麽样?「现前修习普贤之德」。那就是我们到达极乐世界快速成佛,现前成佛。成佛,并不显现为佛,因为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一尊佛,不是说大家都是佛。如果要成佛,就是在极乐世界成佛的功德圆满了,到他方世界去候补佛位。

 

       菩萨有两种根机:一种是以成佛之身度众生的,这是一种根机。再一种,「虽然我有成佛的功德,但是我不显现成佛之身,我以菩萨之身、因地之身度众生」——这两种根机。

       

       如果要显现成佛之身度众生的话,他就处在一生补处的位子上,候补佛位。哪个地方有佛位了,马上候补佛位,马上成佛度众生,这是一种类型。

 

       还有一种类型,「我不需要候补佛位,我就是以初地菩萨,以阿鞞跋致,甚至以阿罗汉等等身份度众生」,这样叫做「除其本愿,自在所化」。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也有这两种类型:

 

       一种是希望以成佛的身份度众生,「有我的佛国净土来摄化众生」,那麽他就要示现成佛的身份。这样,他等在一生补处的位子上比较方便,一生补处立即就可成佛(不可能说初地菩萨可以立即成佛,那跟次序不相吻合,更不可能以阿罗汉显现成佛),那麽,他就在一生补处这个位子上,在那里候补、等待。

 

       还有的菩萨,他发心说:「我不需要以净佛国土来摄化众生,我要来到众生中间,以菩萨的身份到十方国土——哪怕是秽土,分身无数度化他们,那我就不显现为成佛之身,我就显现为菩萨、阿罗汉之身。」这就是自在所化。虽然自在所化,都是阿鞞跋致,也都圆满具足佛的功德。

 

       所以,《无量寿经》就说:彼佛国土,虽有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这样的名份的差别,但都是「因顺余方」,顺了他方世界的风俗、他方世界的状况,而显示有人、天、声闻、缘觉种种差别不等。其实他们都有智慧、神通,身体相貌都是一样,「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都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虚无之身」也好,「无极之体」也好,都是指成佛,都是指涅盘的境界。那就说明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有成佛的功德,但是名称又叫做声闻、菩萨,或者叫做人、天,各不一样,那是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是这个道理。

 

       讲了这麽多好处,好不好?(莲友答:「好。」)极乐世界庄严不庄严?(莲友答:「庄严。」)成就没成就?(莲友答:「成就了。」)弥陀名号的功德伟大不伟大?(莲友答:「伟大。」)有没有障碍?(莲友答:「没有。」)阿弥陀佛跟我们一体不一体?(莲友答:「一体。」)前面有那麽多的阿罗汉、菩萨往生了,是不是我们的兄弟?(莲友答:「是。」)我们要不要跟着他们的脚步往前走?(莲友答:「要。」)到达极乐世界就能够快速成佛、一生补处,好不好?(莲友答:「好。」)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