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二)
净宗法师2006年9月24日讲於长春「般若寺」
难信之法、难说之法
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请放掌。
我们净土法门,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当中说是「难信之法」,同时,也说这个法门是「难说之法」:六方诸佛都赞叹释迦牟尼佛「於五浊恶世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释迦牟尼佛自己也很感叹,说:「我释迦佛的智慧,来说这麽一个法门,都感觉很难说。」怎麽难说呢?佛当然辩才无碍,不会难说,主要是众生的根机万有不等,你这麽说,他那麽理解;你那麽说,他这麽理解。所以,有时候会产生误解。
我们这两天以来引用有关的佛经祖语,跟大家介绍净土法门的特色,大部份莲友都能顺着法义来如理思维,也不排除有少数莲友心中有一些固有的观念,听到净土法门的这种解释,还站在原来通途教法的立场来思考,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果这一关突破不了,就可能在他心中引起一些纷争,所以,也有一些提问,我觉得是因为还没有深入了解法义。当然,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继续来听闻、继续来深入思考,总能突破这一关。
经常有人问:「师父,你讲专修念佛,我们能不能诵《地藏经》啊?要不要诵这个经、那个经?用不用持戒啊?」
这些话问多了之後,确实我能够深刻地感到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很难说」。让我怎麽说呢?你问我说「这部经典能不能诵?」佛的经典,谁说不能诵?对不对?
就是说,看你是为了什麽目标。我们问问题,就要盯住一个原则,如果你说:「师父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一定要诵这部《地藏经》?不诵就不能往生吗?」
我就明确地告诉你:「你不诵、专念佛,肯定能往生!」
那麽,你问:「师父,我还想诵几遍,能不能诵?」
「可以诵!想诵几遍就诵几遍。」
如果你说:「我心里有固定的愿望,每天诵一遍,以此作为往生正业……」
那我就告诉你:「这个不能作为正业,这个是杂行。」叫你明确。
如果含糊笼统地说:「我能不能诵啊?我要不要持戒啊?」大家说念佛人要不要持戒?
(「要!」)
回答得好!持戒、不持戒,是相对於受戒、没有受戒而谈,受了戒的人就要持戒,它跟你念佛往生不往生有什麽关系呢?你受了戒,就应该持戒!这是我们一个最基本的本份要求。比如我们出家人,我们剃了头、穿了出家衣服,就有我们出家人的规矩来遵守;你是人道的众生,即使释迦牟尼佛没有给你说五戒,你也应当遵守仁义礼智信,不然你就是畜生了,畜生没有仁义礼智信(它是畜生道,它披毛戴角,它就这样,按照它的习性乱来)。你既然是人道,这就是人道的规矩,你身为一个自然的人,就有人道的规范;你身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你就有国家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就要遵纪守法,你不遵纪守法,就有国法拿你是问;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就应该断恶修善,这是我们基本的要求。
只是,我们在强调阿弥陀佛本愿他力救度的时候,是要说明什麽呢?是要说明:排除心中固定的见解,说「我如果达不到清净持戒,我念佛也是白念,不能往生」,这个观点就是错误的。
反过来讲,「念佛都可以往生,无所谓,受了戒也破戒,不用持戒」,这样的讲法,历代祖师没有哪个这样讲,当然我也不可能这样讲,佛的经典也没有这样讲。
所以,不要偏於两边,两边都是错误的。
一边说:「如果持戒不清净,不能往生。」对不对?对呀?「如果持戒不清净,念佛不能往生」,对不对?不对!即使持戒没有清净,你专修念佛也能往生。如果持戒不清净就不能往生的话,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有欲哭无泪。持戒清净谈何容易?你真正去持戒,就知道不容易。以戒法来要求我们,像我们老法师,他对戒律很有研究,行持上要求很严格,才知道:多有毁犯,很不容易的。所以,在这个末法时代,只有净土法门来救度我们。
好啦,如果反过来,「反正也不要求,所以,只要念佛,无所谓,随便乱来,受了五戒也不持戒,受了菩萨戒也不持戒」,对不对?肯定就不对了!
我觉得这一点非要理论,是有一点缠绕,所以,释迦佛都感叹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难说之法。
善导大师说:「一向专念。」这个「一向专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向」就没有两向,不纷争,因为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分解,就容易起矛盾,持戒啦、不持戒,这个都是分成两向了,你持戒也好、不持戒也好,你是男人也好、女人也好,你出家也好、在家也好,无论你是什麽身份,你念佛是必不可少的,这叫「一向专念」。
我知道在座有很多受在家菩萨戒的,已经受了在家菩萨戒,我们就有了规范和约束,我们在念佛的道路上就会做得更好,上午也说过,只能做一个更好的在家菩萨,严以律己,原来都已经受在家菩萨戒了,为什麽念了佛之後反而障碍你持菩萨戒呢?念佛能障碍我们持守菩萨戒吗?不可能有障碍啊!那是我们本心在放逸当中。所以,上午我也举这个例子,说明你的心不在佛法当中,就像我们两只脚,重心不在念佛,在五欲六尘,然後找种种理由,为自己放逸做恶、为自己种种的过非寻找掩饰,这些是不对的。
我觉得,还是弥陀化身的善导和尚有智慧,他说「一向专念」,那麽,「一向专念」就堵绝了种种的议论,无论你拿什麽来提问,给你回答「念佛」,这就好了!你谈的是是非话,和生死解脱不相关。
一个佛弟子,刚才说过了,我们首先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自然人,我们有人道的标准、人道的规范、人道的伦理道德,这是我们应当持守的,这个不用佛来讲,我们都应当这样做;作为国家公民,我们有持守法律、遵纪守法的义务;作为佛弟子,我们有依教奉行、弃恶扬善的责任,所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样一个心态和这样一个行持。如果我们已经受了在家五戒、在家菩萨戒,我们就以我们受戒的身份来念佛。同时,不要障碍人家,「哎!你没有受五戒,你念佛也白念!」这个,经典没有这样讲。我们自己自律可以严格,对人家呢,我们要按照佛法的规矩来谈。
这是一点,稍微有点感想。因为有些莲友会问到,我想现在还不急於系统地回答,我们再继续听闻。我所讲解的,都是有依据、有来历的,听到这个程度,我们心中的疑团会起来,会堵到这个地方,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再总结性地做一个系统的解释,然後把它打通,让我们大家觉得:没有妨碍。念佛尚且不妨碍你士农工商的工作,怎麽妨碍你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呢?这个反而是应当鼓励的,也是应当要求的。只是我刚才说过了,如果认为说「我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往生,念再多的佛也是白念」,这样就会障碍很多人。而且我们本人也并不是清净持戒的──你不是骄慢吗?我们本人真正达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了吗?如果以这个为标准,谁达到了呢?但是,我们虽然没达到,像孔子所说的,「高瞻仰止」,「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虽然没有达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但是我向往这一点」。佛法讲:「宁可破戒,不可破见。」清净持戒当然更好了,如果说戒破了,但是见解不能破!佛法的正知见特别重要。「我虽然没有达到这一点,但是我心中向往这一点,我希望能够断除贪瞋痴烦恼;我虽然没有达到,我不是任它乱起贪瞋痴烦恼。」
另一方面,我们心中更加觉得惭愧:「哎呀,以我这样内心的恶性、恶习、恶烦恼、恶众生,以我本身的因果报应,决定是六道轮回的;如此的众生,弥陀要救度我……」反过来惭愧忏悔,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善导大师就说:
念念称名常忏悔。
每一念每一念体悟到:「我是一个罪业深重的众生,还谈什麽呢?在这里谈是谈非?『我想把大家的口封起来』,有这些时间来谈论是非,不如拿来念南无阿弥陀佛」。
了解自己的根机
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前一堂课的讲义。
我们每一个人对自身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我们本身是什麽样的一个状况,不讲过份的话。往往我们对自己并不能有明确的了解,因此,我们要依据经文来对照自己。
学习净土法门,首先第一点,要知道我们是什麽样的根机,《无量寿经》里有「三毒五恶」这一段,这一段的意趣我们後面会解释,简略讲,有两种意趣:第一是希望我们能够防非,就是:贪瞋痴三毒五恶是世间的恶业烦恼所造成的,应当戒防。第二点,说明我们众生就是这种容易放逸造恶的众生,我们除了念佛法门,别无它法可以得救,所以,在《无量寿经》里有三句话来形容我们众生的状况。哪三句话呢?
心常念恶。
口常言恶。
身常行恶。
身口意三业都不清净。心里念念所起,念的是恶业;口中所说的,是恶的语言;身业所行的,是恶的行为。
《地藏经》里说我们阎浮提众生:
南阎浮提众生,恶性骄慢,
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
这是《地藏经》教示我们的。
《阿弥陀经》说我们净土法门是大觉世尊「为五浊恶世的众生说此难信之法」,「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抑止门、摄取门
《观经》下品下生是一个造作五逆重罪的人,他造了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合和僧,造了这样的重罪了,临终的时候,念了十句佛往生极乐世界去了。这些话说出来,大家觉得不敢相信,「啊?这样能往生啊?这怎麽回事?这是佛说的吗?」哎,佛在经中有明文说明。
《无量寿经》说:「十方众生我都要救度,你只要不造五逆罪就行、不造谤法罪就行。」所谓「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两部经看起来就有矛盾了,第十八愿说:「你造作五逆谤法罪我不救。」《观经》里边造作五逆罪的人念了十句佛往生了,这个怎麽解释?
善导大师就从两种角度来说明,叫「抑止门」和「摄取门」。
什麽叫「抑止门」呢?就是佛以大悲本心,观察众生恶业很深重,这两种罪过是一切罪恶当中最重的,如果造了五逆罪、谤法罪,你可能来不及忏悔──这叫定业,这是决定要堕落无间地狱的罪业,可能直接就堕落了。所以,在我们众生还没造之前,事先就抑止你:「哎,这两个罪很重,你造这两个罪我就不救你哦。」给我们打一个预防针,使我们产生警惕心,让我们不要造。
那为什麽不拿十恶罪来抑止呢?「哎,不要造十恶罪!你造十恶罪我不救你!」或者说标准提得更高,「你不要起贪瞋痴的妄念,你起贪瞋痴的妄念我不救你!」为什麽不拿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呢?因为阿弥陀佛的慈悲,他知道如果要求得太高了,就等於这种抑止没有效果,因为我们实在做不到。
但是,这两种罪恶你还要犯,你基本的人伦都失去了,这是最低、不能再低的标准了,按世间来讲,杀父杀母,你说还能有比这个罪恶更低的标准吗?按佛法来说,你谤佛谤法谤僧,还能比这个标准更低吗?「只要这两个最低的标准你不犯,我都能救你!」
话讲回来,并不是鼓励我们说「其他的罪恶你就可以犯」,大家也不要这样错误理解,「你看,佛讲的嘛,『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嘛,所以我犯十恶罪有什麽关系?」
这个是显示佛的一种慈悲心,五逆谤法最重的恶业举出来,一方面显示佛的深重无底的慈悲,另一方面显示:即使你十恶罪,佛也不希望你犯这种过错,即使你小小的罪业,也是不希望你犯。不管大罪小罪,在我们没有犯之前,从佛的本心,都不希望我们犯,这个叫「抑止门」。就是在没有犯之前,抑止你说:「哎!你不能做!」
那麽,《观经》为什麽又说他能往生呢?这就是佛慈悲到顶点了。说这个人已经造了五逆罪了,你这个时候再把他抑止,说:「造五逆罪,我不救你。」他就永远被抛弃在佛法的救度之外,他就要去流转了。所以,佛不忍心他再去流转,大悲不舍,还要摄取。已经造了这个罪过了,你回心念佛──要回心啊!你说:「我啊,反正佛要救我,我无所谓,我就这麽胡来。」那仍然不在佛的本愿摄取之内,你回心念佛,忏悔了,知道「我邪见,错误了,我来念佛了,南无阿弥陀佛,要求生极乐世界」,这样,佛还要摄取。
我们以这样的心来体谅佛的慈悲,我们就知道:任何小的过失没犯之前,佛都不希望我们犯,佛都希望我们不要犯,因为犯了以後,对我们身心的健康也好、对我们现世的安乐也好、对我们未来的解脱也好,都有障碍。一方面这样,另一方面呢,即使我们已经犯了很大的过失,也不要担心说:「完了!我犯罪了,不能往生了,彻底被抛弃了……」
佛决不会彻底抛弃你,抑止是暂时的,摄取是永远的。
所以,这样来体验佛的慈悲,我们心中就会感动。
我想还是打一个世间的比喻,像父母对儿女,也是有两个手段,叫做「恩威并施」,「恩」就是给你好处,怎样爱护你、关心你、慈悲你;「威」就是对你有所要求,「告诉你,好好上学啊!你上学不能迟到、不能调皮,上学迟到、调皮,回来你看我不把你屁股揍烂!」我们会这麽讲,对不对?为什麽父母这样讲?知道孩子就喜欢调皮,知道他调皮,就要抑止他。为什麽抑止他?正是因为知道孩子调皮,所以事先给他讲。
如果你这个儿子很孝顺,从来都守规矩,你就不用跟他说:「上学不要迟到,迟到我揍烂你……」
「哎,妈妈,我从来不迟到,你怎麽说我要迟到?好像鼓励我迟到……」
就知道:他老调皮。「哎!迟到回来揍烂你的屁股!」
好了,讲完之後,孩子还是调皮,他今天又迟到了,你果然把他屁股揍烂吗?你还不是说:「哎!怎麽回事?又迟到了!」打下去,还不舍得打,「我告诉你啊,明天再不可以迟到了!」
所以,没有犯过失之前,父母都希望他好;但是犯了之後呢,还要有方法能够关爱到他。
如果这个小孩子,他误解了──两种误解:一种误解,「完了!我今天上学迟到了,我不敢回去了,我回去之後,我爸爸要把我屁股打烂了」,晚上不回来,躲在外面。你说他爸爸伤心不伤心?就要到处去找他,还要到公安局去报案,「我的儿啊,你在哪里?我不该说打烂你的屁股啊,吓得你不敢回来啊,被人家抢走啦」,爸爸是不是会难过?结果他自己在外面躲着,越想越觉得:「对啊!我不能回去啊,一回去我爸打烂我」,这样,父子的心就背离了。
爸爸讲这个话,不是真的把你打烂,你要能够理解,「爸爸,我错了!我今天上学迟到了,我保证明天不迟到了,求你原谅!」这样不是父子就团圆了吗?不是一团和气吗?改正了,父亲就原谅你,你还照样回到你的小卧室,睡在你那个温暖的小床上。这是第一个误解的孩子。
第二个误解的孩子,「反正我爸爸很慈爱我,所以,他的话,我听到当没有听到,叫我不迟到,我偏偏迟到,叫我不调皮,我偏偏调皮」,这样爸爸能高兴吗?可能真的有一天揍烂你了,因为你确实太不听话了,你太不了解父母的慈悲心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佛弟子啊,对於阿弥陀佛无有条件、彻底的慈悲,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不可以放逸懈怠,也不可以自局其分,担心、恐惧、害怕,离开……脱离了父子关系,成为两家人一样,分为两片。
这两种人都是不能体会父母的心肠,不是那麽很孝顺。
真正孝顺的人,就是说,「我虽然有过恶,但是父子关系不改变,我尽量改,我改不了的,请父亲原谅,我尽力做」。
我这样讲,大家能听明白吗?我深怕大家听不明白。听不明白之後,我个人被误解倒没有关系,我是一个罪业凡夫,如果阿弥陀佛这样慈悲救度的法门被世间人所误解,这个是我心中最难过的事情。
正确地闻法
所以,希望大家要正确地闻法,从我们所见到的状况来看,也确实有误解,一个地方念佛法门能不能迅速普及,往往不在於法师讲得好不好,倒是在於:法师讲法之後,听法的人做得怎麽样。人家看到你听法之後,原来念佛,现在更精进;原来没有吃全素,现在吃了全素,人家说:「哎!这个法师讲得肯定对,讲得很好,既能够安心念佛往生,世间善法、佛的戒律又能尽量去做」,这样就会引导大众来学习。
「你看,他本来是持五戒的,现在他一戒也不持了」,人家不说你错,「肯定是他师父告诉他错了!」结果就给我们背了黑锅了。然後说:「这个法门不能学,这个法门是错误的!」你看!引起人家谤法的因缘。
所以,作为佛弟子,每一个人都要深刻地警惕和觉悟,我们的身心行为,我们的言行举止,要能体现阿弥陀佛慈悲救度落实在我们身上的形象。
祖师对自己的评价
不要说我们这麽一个通身业力、满是罪业的凡夫,我们历代的祖师对自己都有一个评价,我现在来宣读几段,作为比照。或许有人觉得:「你是你,我是我,我的根机不错……」我当然没法比。我们看看祖师。一个引证的是善导大师,我们前两天也提到过,就简略地读一遍,善导大师说他自己:
「我决定深信我善导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未来无有出离之缘。我只有乘靠弥陀大愿业力,往生西方净土」:善导大师说他没有出离之缘,要乘托弥陀大愿业力。
道绰大师说自己怎麽样呢?他审量自己的根机,和当时时代的人(下面我们会学习),他说:如果讲大乘佛法,真如实相、第一义空,讲真如、讲实相、讲佛性、讲空性、讲法性……(这些都是名词,讲的是一个道理),这一点呢:
「大乘曾未措心」:「措心」,「措」就是放,我们的心根本就放不上去,起心动念都是错的,远离实相法,都是在执着当中,这叫「大乘曾未措心」。
那麽,小乘怎麽样呢?
「无论道俗,未有其份」:以道绰大师说唐朝时代的人,不管出家、在家,要得小乘四果阿罗汉,出家、在家没有一个有份的。
小乘法门不行,那麽人天法呢?
「纵有人天善果,皆因五戒十善,能招此报」:是因为我们修行五戒十善,招得人天的善果。
「然持得者甚稀」:这个有,但是也很稀少,能够如法如理地行持五戒十善的,稀少又稀少。佛在经典里讲,我们一失人身之後──大家在座的有几百位,如果按照我们自力修行,下辈子投胎再做人的,如果有一个的话,就算是不错了。
佛有一次跟阿难在一起,就用指甲在地上刮一点土起来,说:「阿难,你看看,是我指甲盖上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
阿难说:「世尊哪,指甲盖上的土一点点,大地的土无量无边,怎麽能比啊?」
世尊讲:「阿难哪,众生苦恼,罪业深重,一失人身之後,再得人身的人,如同爪上之尘这麽少;一失人身之後,到三恶道去的人,犹如大地之土那麽多啊!」
你看看!得人身、再得人身,多麽的困难!非常不容易!
所以,道绰大师就说:「持得者甚稀。」
好啦,大乘佛法,没有措心;小乘佛法,没有其份;人天善法,持得者甚稀;讲造恶呢?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驶雨」:用这个名词来形容我们内心起恶造罪。如果讲起恶造罪啊,我们凡夫勇猛得很,像刮大风、下大雨,像「暴风驶雨」一样,这是我们的本来面貌,所谓「行善乏力」。
所以,我们这样的末法时代劣根的根机,更要仰投弥陀的誓愿。
这是道绰大师。
我们看昙鸾大师,昙鸾大师,我们刚才说了,前面介绍过「自力与他力」,他有四句偈子:
我从无始循三界,
为虚妄轮所回转。
一念一时所造业,
足系六道滞三途。
他说:我昙鸾哪,从无始劫以来,「我从无始循三界」,都在三界里边回圈打转,从来没有出去过,转来转去都在三界之内。
「为虚妄轮所回转」:什麽叫「虚妄轮」?我们本来这个心,妄心用事,我们所造的业,都是虚妄,没有一点真实,所以「为虚妄……」;「轮」,虚妄像轮子一样;「所回转」,老在这里边,六道轮回,不能出离。
「一念一时所造业」:一天有八万四千念。我这一个念头之间,我这一刹那、一时之间所造的罪业能够达到什麽结果?
「足系六道滞三涂」:这一念一时所造的罪业,都足足地能把我捆绑在六道之内,把我陷碍在三界之中。那麽,何况我们念念所造之业,怎麽能够出离?
所以,这些都是祖师推心置腹,尤其我们净土门的祖师,挖肝剖心地说:「你是这样的凡夫啊,你要认识到啊,你要仰靠佛力啊!」
我们近代的印光大师说的话也很乾脆明了,他说:「我印光是个粥饭僧,只会吃点闲饭,我是个业力凡夫,如果阿弥陀佛大愿接引往生西方,下品下生我就千足万足了。」
然後又说:自己修行──
「自有何种力?」:我们不是讲自力吗?他说:「自有何种力?」自己有哪种力量呢?
「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你讲自力修行,你自己有什麽力量?有!什麽力量?是无始劫以来的业力,无始劫造罪的力量。
所以,我们讲有没有力量,是针对我们的目标,如果针对往生净土,我们没有力量;如果针对堕落三途,我看我们都很有力量啊,是不是?对呀!如果针对我们堕落三恶道,我们力量很大,堕地狱如同箭射,像射箭一样,「嚓」,掉下去了,非常快──造罪力量很大。
这是经文和祖师宣示我们本身的自然状况。
净土与圣道,出发点不同
这一点,我想,听起来可能感觉在色彩上觉得说:「把我们讲得这麽差,有点太差了!不是讲『本来是佛』、『佛性光明』吗……」
这个,都是对的。「本来是佛」是指我们本来的体性是佛;我们现实的状况呢,「现是罪恶凡夫」。这就讲到禅、天台,他们修行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我们净土门不一样,他们是站在我们众生本地觉性、本来是佛,然後你自己要悟到本地觉性,这样你才可以由本觉经过始觉,始觉你觉悟之後,再达到究竟觉──是这麽一个路子,所以要鼓励说「本来是佛」,鼓足我们的信心,说:「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如来能成佛,我也能成佛!」他要靠自力修行嘛,如果没有这个雄心壮志,没有这个胆气,那怎麽可以呢?所以,如果修行圣道法门,就要这样鼓励自己,这也是如实的状况,「本来就是佛」,这是指体性而言。
净土门是站在我们凡夫的立场上──很现实的立场,说:我现在是凡夫,以阿弥陀佛的究竟觉,他已经成了阿弥陀佛了,成就六字名号究竟的果觉,然後做为因地之心,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样,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就是始觉,我们的始觉就跟阿弥陀佛的究竟觉念念相应,就达到我们自己本性的究竟觉,所以,这个法门叫「易行道」,很容易、很简单,它是置换法,调换一下就行了。
如果从理上来讲、究竟来说,别无二致,只是入手的角度不一样。
我想我们在座各位,都还没有开悟,我们现在都是罪恶凡夫,如果按照净土门这个入手点,很容易契合,我们以我们罪恶凡夫的身份,来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始觉,就吻合阿弥陀佛的究竟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能究竟开发、证悟我们本具的佛性。
所以,这是我们净土门要强调的,对我们的根机要有一个如实的观察、如实的了解。
好,大家请合掌。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