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1~35)
三十一、欣净土之人,应先厌此秽土
我等久留生死,
由昔未曾厌此秽恶之土;
是故,欣净土之人,应先厌此秽土。
这是讲厌欣的关系了。欣慕净土的人,首先要厌离秽土,不愿意厌离秽土的人说他欣慕净土,那是假的,那个叫叶公好龙,龙真的来了,他不愿意去往生了。他不厌离秽土,怎麽会欣求净土呢?厌离秽土,是厌离秽土这一切;厌离秽土的人,是有大心量的,整个娑婆世界都丢下不要了,给人家。给谁呢?给那个喜欢的人。「不要说金银财宝、名誉地位,连整个娑婆世界都给你们,我厌离,我要到极乐净土去。」我们生生世世之间都执着在这个娑婆世界当中──秽土当中,我们贪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一个临死的人,你看他的眼光,是多麽的贪爱和无奈。他看到周围所有的东西,连一只苍蝇他都觉得是好的。「我马上要闭眼了,看不到苍蝇了。」何况看到自己的孙子呢?哎呀!爱得不得了。看到自己的钱哪、物啊、房子啊,「这是我一辈子住的房子,一百多平方啊!」环境爱、自体爱……种种的爱,贪爱得不得了。所以,他就深深地把根紮在娑婆世界当中,以贪瞋痴这样的心──我们讲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神经细胞,神经细胞遍布在我们的身体当中,碰到哪里都会痛。如果以我们这个凡夫来讲,我们的贪瞋痴三心,遍布在整个娑婆世界。整个娑婆世界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我们贪瞋痴三毒的神经,到处遍布。所以,以这样的众生,他和整个娑婆世界成为一体,以这样的众生居然发起厌离娑婆世界,而往生净土,这是难能可贵的。
而能够往生的话,要靠我们的五戒十善,怎麽能往生呢?你的贪瞋痴的神经都已经遍布了娑婆世界,都已经跟它成为一体了,拔都拔不出来。如果不是阿弥陀佛这位大医王,给你进行剥离手术,给你用无量光明、八万四千光明这个镭射的刀给你割开,你怎麽能够离开娑婆世界啊?所以,依这样的神通愿力、慈悲智慧,我们才可以跟这个世界分离,才能够厌离娑婆、欣往极乐。
所以,善导大师说:「厌则娑婆永隔,欣则极乐常居。」我们就可以往生净土。这个完全是阿弥陀佛誓愿的力量。
凡夫的心就是这样子。我们的心,比如我们这里的宗专师是开车的,他就有这个心得。往往我们的身心会膨胀,怎麽膨胀呢?开车的人,他会自然地感觉这个车就是他身体的一部分,谁要把他的车碰了一下子,他马上心痛得不得了,就好像碰到他本人一样。这就是扩张开了。
像宗成师也讲:「我的车後面尾巴那里撞了一块,开车出去,就好像感觉到自己的屁股後面有点不舒服,好像总是感觉那里是衣服破了一样。」这个是很生动的。
其实,我们的感观、我们的意识到哪里,我们就会执着那个地方。如果我们的儿子在美国读书,我们的心就放到那里去了。他在那里的一举一动,那里一草一木的变化,我的心就跟他在一起跳动。所以凡夫的心,遍布整个娑婆世界。
以我们这样贪染、执着的心,我们想出离的力量,我们想出离的心,是非常微弱的,如果不乘靠不可思议的阿弥陀佛的愿力,我们这样怎麽能离开轮回呢?因为我们贪染世间的心力太强大了,惯性太强大了,生生世世、累生累劫之间都是贪爱这个世间,父母啦,妻子啦,儿女啦,男男女女啦,山山水水啦……净土的事情从来没见过,很陌生。
三十二、应思念佛而工作
纵营余事,
应思念佛而工作,
勿思工作而念佛。
这第三十二条,可以做为我们所有人的一个行持的准则。
「纵营余事,应思念佛而工作,勿思工作而念佛」,这个也要解释,不解释很难懂。
什麽叫「纵营余事」呢?纵然经营其他事情。这句话有潜台词,最好是其他事情根本都不做,只有一件事要做。法然上人经常讲:在这个世间,只有一件事要做,除此之外,没有什麽事必须要做的──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但是,我们是凡夫,其他事情不做也不行,那就做吧!怎麽做呢?纵然做其他事,应该抱有这样的观念,什麽观念?「应思念佛而工作,勿思工作而念佛」。
什麽叫「应思念佛而工作」呢?我们整个人,我们是以念佛做为我们的生命,我们念佛第一。比如我们早上眼睛一睁开,就要想到念佛;念佛了,没办法要吃饭,哎呀!那只好用半个小时去做饭。所以,在念佛之余,想到做饭的事情;「哎呀!念佛,没办法,小孙子要带!」那就带孙子;「哎呀!念佛,没办法,那个事情要去安排一下子」,好,再拿两个小时去做那个事情。这个叫做「应思念佛而工作」。
什麽叫「勿思工作而念佛」呢?早上眼睛一睁,今天要上班,八个小时,先排除在外,然後带孙子几个小时,最後还剩下几个小时念佛。倒过来算帐,这样的话,你念佛就不是第一了,念佛是把工作干完之後,剩下来一点点的零星时间来念佛──这哪里是念佛的生命呢?念佛是二十四小时都要念佛的!没有办法,拨出那麽一点点时间干别的,事情一做完,赶紧念佛。这样的话,我们虽然是做饭,虽然带孙子,我们很吝啬,「哎呀!怎麽会有那麽多时间给你?」感觉到这个时间是我们挤出来的,不甘心做别的事情,一做完,赶紧回来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三十三、我岂独漏来迎乎
言「众生称念」者,我岂非此众生乎!
言「必得往生」者,我岂独漏来迎乎!
三十四、信念佛与行念佛之样
「一声一念」等之释者,信念佛之样也;
「念念不舍者」之释者,行念佛之样也。
三十五、不犯小罪;应无间修
信「罪虽十恶五逆亦得往生」,而不犯小罪;
罪人尚生,何况善人。
信「行虽一念十念尚且不空」,而应无间修;
一念尚生,何况多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