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谈开示

  1. 「二河白道喻」给念佛人的启发
  2. 《示病友》讲记(二)
  3. 《示病友》讲记(一)
  4. 爱的建设
  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6. 学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随」「三不」
  8. 如何面对法义之争
  9. 认识「观世音菩萨」
  10. 净土法义的修学次第与弘法原则
  11. 净土思想的善导者
  12. 《观经》教眼
  13. 纯粹的净土宗(三)
  14. 纯粹的净土宗(二)
  15. 纯粹的净土宗(一)
  16. 学僧工作 爱心为本
  17. 好好照顾自己
  18. 惜福与环保
  19. 念佛与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与念佛
  22. 不问罪福 称名必生
  23. 关於道场的软硬体建设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风学习(三)
  26. 宗风学习(二)
  27. 宗风学习(一)
  28. 弥陀之家 爱心为本
  29. 於「弘愿寺」为莲友开示
  30. 为「福圣寺」常住僧众开示
  31. 书读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让法义入心──多闻熏习
  33. 流通法宝即是做弥陀的手足
  34. 南宁问答
  3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四)
  36.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三)
  37.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二)
  38.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一)
  39. 净土宗特色
  40. 净土宗宗旨(二)
  41. 净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网上莲友问(三)
  44.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下篇)
  45.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中篇)
  46.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上篇)
  47. 净土宗行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4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三)
  50.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二)
  51.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一)
  52.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答莲友问
  53.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开示
  54. 於「弘愿寺」为僧众开示
  55.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皈依开示
  56.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二)
  57.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一)
  5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

  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二)
  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一)
  3.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
  4.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九)
  5.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八)
  6.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七)
  7.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六)
  8.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五)
  9.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四)
  10.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三)
  1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二)
  1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一)

《净土宗概论讲记》

  1.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八)
  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七)
  3.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六)
  4.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五)
  5.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四)
  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三)
  7.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二)
  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一)
  9.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
  10.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九)
  11.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八)
  12.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七)
  13.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六)
  1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五)
  15.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四)
  16.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三)
  1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二)
  18.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一)
  19.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
  20.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九)
  21.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八)
  22.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七)
  23.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六)
  24.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五)
  25.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四)
  26.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三)
  27.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二)
  28.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一)
  29.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
  30. 《净土宗概论讲记》(九)
  31. 《净土宗概论讲记》(八)
  3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七)
  33. 《净土宗概论讲记》(六)
  3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五)
  35. 《净土宗概论讲记》(四)
  3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
  3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
  3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一)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1. 第43课:释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课:释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课: 一、三经要点(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课: 一、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特色 二、三经要点(一)
  5. 第39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五)
  6. 第38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四)
  7. 第37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三)
  8. 第36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二)
  9. 第35课: 一、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二) 二、称名一声,顿超生死——《观经》「称名往生」之文 三、称名一行,总超万行──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一)
  10. 第34课: 一、弥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导大师「溺水偏救」之文 二、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课: 一、不顾贪瞋,称名必生──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论凡夫,只论弥陀──善导大师「凡夫入报」之文
  12. 第32课:不顾贪瞋,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课:不问时节,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时节」之文
  18. 第26课:不择众机,称名必生 ──法照大师「瓦变成金」之偈
  19. 第25课:诸佛作证,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课: 一、名号本义,称名必生──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三) 二、诸佛作证,称名必生──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二)
  22. 第22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一)
  23. 第21课:本愿不虚,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本愿四十八字释」之文
  24. 第20课:定业与助业 ──善导大师判「正助二业」明傍助业专正定
  25. 第19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三)
  26. 第18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二)
  27. 第17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一)
  28. 第16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三)
  29. 第15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二)
  30. 第14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一)
  31. 第13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三)
  32. 第12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二)
  33. 第11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一)
  34. 第10课:信机与信法 ──善导大师释「机法深信」而弃自身归弥陀
  35. 第9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课: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二)
  40. 第4课: 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一)
  41. 第3课:善导大师思想概述
  42. 第2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二)
  43. 第1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

  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临终时示门第之法语)
  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辨食鱼之法语)
  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妓女之法语)
  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四郎之法语)
  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重衡之法语)
  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忠纲之法语)
  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赖纲之法语)
  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无品之法语)
  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尼众之法语)
  1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信寂之法语)
  1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随莲之法语)
  1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道遍之法语)
  1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乘愿之法语)
  1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圣光之法语)
  1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隆宽之法语)
  1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述《阿弥陀经》大意之法语)
  1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从配流上洛之後开示之法语)
  1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21~25)
  1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6~20)
  2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1~15)
  2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6~10)
  2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5)
  2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三心料简(一))
  2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21~总结)
  2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6~小结)
  3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5)

石家庄念佛开示

  1. 石家庄念佛开示(四)
  2. 石家庄念佛开示(三)
  3. 石家庄念佛开示(二)
  4. 石家庄念佛开示(一)

念佛往生开示

  1. 念佛往生(问答部分)
  2. 念佛往生开示(正文)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净土宗概论讲记》(九)

5. 慧远、智者、吉藏三位大师都有非常高的德行、智慧,他们会错解、曲解净土法门吗?

       错解,是错误的解释,完全错了。曲解不是完全错,而是扭曲的解释。

 

       据说智者大师是药王菩萨再来,他读《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悟得法华三昧。智者大师又被称为「东土小释迦」,是释迦佛化身,有非常高的智慧。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九旬谈妙」,《妙法莲华经》的「妙」字讲了九十天。着有法华三大部——《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以及《小止观》等。智者大师的智慧是一等一的,这样的人能错解、曲解净土法门吗?他有这麽高的智慧,不是佛菩萨再来吗?佛菩萨再来,怎麽会对净土法门不了解?一般人会有疑问,感到很难理解。

 

       这有三个答案、三点回应:

 

       第一种答案:他们不知道。

 

       怎麽会不知道呢?经上讲:「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声闻阿罗汉、菩萨都不是那个根机,都没到那个境界,力所不能及。所谓「唯佛独明了」,没有成佛就有可能不知道。

 

       《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诸佛光明所不能及」,阿弥陀佛的光明,即使是其他诸佛也不能比。「佛佛道同」,是这样的道理;但以摄化众生的方便来讲,诸佛共推阿弥陀佛。佛的光明代表佛的智慧,也代表佛摄化众生的善巧方便。「诸佛光明所不能及」,诸佛智慧比不上阿弥陀佛。诸佛所不及,诸佛都比不上,那其他人不知道、不了解,不是很正常吗?

 

       还有一句话,蕅益大师《弥陀要解》里说,这个法门,「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九界众生,佛法界之外的九法界众生,按自己的力量,信不来,不能正确理解,那是很自然的,完全可能这样。

 

       以上是从经文来讲。

 

       从道理来说,第一,净土法门是佛佛究竟的法门,是果地法门,不是因地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是力所不能及的。比如,你眼睛只能看五十里或五百里,那怎麽能看到一千里外呢?这是力所不能及。

 

       第二,机法不相契。这个法门是他力救度的法门,诸师是自力修行的根机,法和机不相契,不能了解法到底说什麽,很自然就错解了。那不是他的境界,他不在这条路上。靠他力救度的法门这条道,和自力修行的根机,这两者不是在一个空间里面。就像鼻子不知道眼睛的境界,比如,用鼻子闻闻灯亮没亮,法和机就不相应——灯亮不亮这个法境界,就要用眼睛来识别,不是用鼻子来识别。他力救度的法,凡夫需要仰仗他力救度,这样的根机能识别,他一闻,有救度的法味;自力修行的根机闻不到。眼睛对应的境界,鼻子闻不出,舌头也尝不出,因为那是两条道,是机和法的关系。诸师是自力修行的根机,如同鼻子不知道眼睛,当然没办法了解。

 

       第三,诸师是自力修行的根机,戴了自力的有色眼镜,即使看待净土经典,他也免不了自力的观点,所谓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夏天很热,有人出去会戴墨镜,戴个淡黄色的,一看,外面全部都成了淡黄色,阴天也像晴天;戴个墨绿色的,外面都是墨绿色:这是所谓「有色眼镜」。

 

       诸师戴着自力修行的有色眼镜看净土法门,看到的是自力,看不到他力。这样难免会误解、曲解。

 

       善导大师会误解、曲解吗?不可能。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弥陀再来。阿弥陀佛自己讲自己还会不知道吗?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唯佛独明了」。

 

       善导大师没说自己是阿弥陀佛,他说:「余既是生死凡夫,智慧短浅,然佛教幽微,不敢辄生异解,遂即标心结愿,请求灵验,方可造心。」大师说「不敢辄生异解」,不能自己随便解释。他说「我是罪恶生死凡夫」,罪恶生死凡夫怎麽也能理解?这就是机法相契,眼来看眼的境界,凡夫来体贴阿弥陀佛救度凡夫的心,机和法完全相应。

 

       《观经》讲,下下根有上上智。《观经》中讲了九品,很多人盯住上上品,其实我们应该追踪的是下下品。慧净上人的着作《无条件的救度》说得非常好:下下品才是我们追踪的要点,下下品的人才能够真正感受到阿弥陀佛的慈悲。

 

       打个比喻,比如对於食品,有三个人:一个美食家,一个营养学家,一个饿得快要死的人。这三个人哪个人对饮食更了解?肯定是饿得要死的人。他为什麽最了解?他是拿全部的生命了解这个食品好不好吃、他怎麽需要,他是在生命的层次上了解的。美食家了解,他靠口感,靠舌头,怎麽能和用生命去了解相比呢?没法比。营养学家靠理论——含有多少淀粉、脂肪、蛋白质,多少钾、钠和维生素之类,他完全站在分析的立场上。这三人对食品的理解,毫无疑问是那个饿的人更深。

 

       《观经》的下下品,就是那个饥渴得要死的人,地狱的火已经烧到脚底,眼睛一闭就要被阎罗王拽走了。他那时候的一心求救,那个时候的归命阿弥陀佛,就不是那种吊儿郎当的——极乐世界可以有,恐怕有,或许有吧,能往生最好,等临终的时候再说吧——那完全是两回事。所以说下下根有上上智,就体现在这里。

 

       有人说:「这些大德都不了解,你凡夫怎麽能了解净土法门呢?」不是靠我们的智慧,是因为我们饿了。饿的人鼻子特别灵敏,十里之外都闻得到。

 

       第二种答案:祖师大德既然是大权示现,是佛菩萨示现,一定知道阿弥陀佛本愿。知道,为什麽不讲?示现不知道。他知道,但是表现出不知道。这是第二种回答。

 

       知道为什麽表现出不知道呢?是因为所主法门不同,他们就要示现这样。他们不是来示现作佛的,而是作为一宗一派的祖师示现来这个世间。这样他们必然就有所知、有所不知。佛来世间示现,一切万法通达了;可是他们是来主一个门派的。

 

       打个比喻,比如一个殿堂,如果是建筑师本人,他了知一切,楼层结构、材料等等,前前後後都知道。如果是後来的人介绍这栋楼,那麽很自然地,站在正面的就讲正面什麽形象,後面就不知道了,侧面也不知道;想要知道侧面,就要让站在侧面的人讲,他就可以讲侧面怎麽回事;站在上面的人就俯视,他可以讲俯视是什麽样子的。这样,三人合在一起就完整了。他们各有各的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站在天台宗的立场上,讲到自力修行,天台宗就这样解释;还有华严宗、法华宗、唯识宗、禅宗、净土宗,让各自方位的人来说,就共成一画。这些祖师出世,共同来成就释迦牟尼佛的大法,度化众生,哪一个都不越位,不乱位,不错位。这样就可以有一种配合的作用。

 

       善导大师是在净土宗立场上解释净土法门。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这些净土宗的大师,对圣道门很少讲,《法华经》《华严经》怎麽解释,善导大师都不提,保留一个盲点,让其他人去解释。这就配合得很巧妙,这叫共成一画。

 

       另一方面,其他祖师大德也要推重善导大师。祖师大德们互相推重,互相尊重,他们虽然知道,也不说出来,让净土宗的祖师大德讲。善导大师也推重别的祖师大德,对禅、天台也不多作评论。

 

       这些祖师大德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来。他们为什麽示现不知道?为了利益众生,折服众生的骄慢,坚固众生的信心。这样有智慧的大师都示现不知道,後来的人就会老实一点,乖乖地、规规矩矩地听善导和尚的话。他们都示现不解,靠善导大师来纠正、楷定,那其他人就老实一点吧。这样,不管学哪宗哪派的人,不就容易进入净土门了吗?这是佛菩萨的善巧。「我等尚且不知,此非汝境界,速当信入!」这是知道但示现不知道。

 

       第三种答案:本身不知道,也示现不知道。

 

       大家能够理解吗?不知道怎麽还示现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嘛,示现不知道,听起来似乎是心里知道。我想这第三种可能性比较大。我这也是凡夫知见,妄测。因为很难想像他知道但是他不讲,而且讲得不全面,甚至错解、曲解。佛菩萨的境界难以测度,不知道示现不知道是可能的。凡夫都不知道,还是示现不知道。

 

       这种说法的意思是什麽呢?虽然他不了解净土法门的甚深教义,但并不影响大权示现的地位,他就示现不知道。这就是佛法的不可思议。

 

       打个比喻比较好说明,这个比喻不一定完全贴切。比如看电影,看谍匪片,地下工作者到敌占区去活动,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互相之间都是单线联系,单线接头,每个人都只知道他的上线是谁,剩下的都不知道了。他不知道是对他有戒备吗?不是的,是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因为他在敌占区。张三只知道张三这条线,李四只知道李四这条线,他们都示现不知道其他的线,也是规定他们不应该知道。工作完成之後,到总部了,就都知道了,他有权,也应该知道。但不在总部时就不能让他知道。

 

       阿弥陀佛那里是总部,等到那里去以後,大家就都知道了。但在娑婆世界这个「敌占区」,他们不能知道。你就知道你的,他就知道他的。这是示现不知道,有这个必要性。

 

       这是我的解释,这是有可能的。佛法里面有甚深秘密,都是不可思议的。


(待续)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