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谈开示

  1. 「二河白道喻」给念佛人的启发
  2. 《示病友》讲记(二)
  3. 《示病友》讲记(一)
  4. 爱的建设
  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6. 学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随」「三不」
  8. 如何面对法义之争
  9. 认识「观世音菩萨」
  10. 净土法义的修学次第与弘法原则
  11. 净土思想的善导者
  12. 《观经》教眼
  13. 纯粹的净土宗(三)
  14. 纯粹的净土宗(二)
  15. 纯粹的净土宗(一)
  16. 学僧工作 爱心为本
  17. 好好照顾自己
  18. 惜福与环保
  19. 念佛与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与念佛
  22. 不问罪福 称名必生
  23. 关於道场的软硬体建设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风学习(三)
  26. 宗风学习(二)
  27. 宗风学习(一)
  28. 弥陀之家 爱心为本
  29. 於「弘愿寺」为莲友开示
  30. 为「福圣寺」常住僧众开示
  31. 书读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让法义入心──多闻熏习
  33. 流通法宝即是做弥陀的手足
  34. 南宁问答
  3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四)
  36.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三)
  37.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二)
  38.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一)
  39. 净土宗特色
  40. 净土宗宗旨(二)
  41. 净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网上莲友问(三)
  44.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下篇)
  45.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中篇)
  46.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上篇)
  47. 净土宗行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4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三)
  50.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二)
  51.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一)
  52.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答莲友问
  53.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开示
  54. 於「弘愿寺」为僧众开示
  55.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皈依开示
  56.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二)
  57.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一)
  5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

  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二)
  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一)
  3.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
  4.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九)
  5.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八)
  6.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七)
  7.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六)
  8.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五)
  9.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四)
  10.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三)
  1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二)
  1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一)

《净土宗概论讲记》

  1.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八)
  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七)
  3.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六)
  4.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五)
  5.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四)
  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三)
  7.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二)
  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一)
  9.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
  10.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九)
  11.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八)
  12.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七)
  13.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六)
  1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五)
  15.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四)
  16.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三)
  1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二)
  18.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一)
  19.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
  20.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九)
  21.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八)
  22.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七)
  23.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六)
  24.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五)
  25.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四)
  26.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三)
  27.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二)
  28.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一)
  29.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
  30. 《净土宗概论讲记》(九)
  31. 《净土宗概论讲记》(八)
  3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七)
  33. 《净土宗概论讲记》(六)
  3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五)
  35. 《净土宗概论讲记》(四)
  3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
  3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
  3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一)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1. 第43课:释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课:释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课: 一、三经要点(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课: 一、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特色 二、三经要点(一)
  5. 第39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五)
  6. 第38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四)
  7. 第37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三)
  8. 第36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二)
  9. 第35课: 一、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二) 二、称名一声,顿超生死——《观经》「称名往生」之文 三、称名一行,总超万行──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一)
  10. 第34课: 一、弥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导大师「溺水偏救」之文 二、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课: 一、不顾贪瞋,称名必生──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论凡夫,只论弥陀──善导大师「凡夫入报」之文
  12. 第32课:不顾贪瞋,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课:不问时节,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时节」之文
  18. 第26课:不择众机,称名必生 ──法照大师「瓦变成金」之偈
  19. 第25课:诸佛作证,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课: 一、名号本义,称名必生──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三) 二、诸佛作证,称名必生──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二)
  22. 第22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一)
  23. 第21课:本愿不虚,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本愿四十八字释」之文
  24. 第20课:定业与助业 ──善导大师判「正助二业」明傍助业专正定
  25. 第19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三)
  26. 第18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二)
  27. 第17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一)
  28. 第16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三)
  29. 第15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二)
  30. 第14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一)
  31. 第13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三)
  32. 第12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二)
  33. 第11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一)
  34. 第10课:信机与信法 ──善导大师释「机法深信」而弃自身归弥陀
  35. 第9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课: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二)
  40. 第4课: 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一)
  41. 第3课:善导大师思想概述
  42. 第2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二)
  43. 第1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

  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临终时示门第之法语)
  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辨食鱼之法语)
  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妓女之法语)
  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四郎之法语)
  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重衡之法语)
  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忠纲之法语)
  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赖纲之法语)
  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无品之法语)
  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尼众之法语)
  1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信寂之法语)
  1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随莲之法语)
  1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道遍之法语)
  1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乘愿之法语)
  1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圣光之法语)
  1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隆宽之法语)
  1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述《阿弥陀经》大意之法语)
  1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从配流上洛之後开示之法语)
  1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21~25)
  1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6~20)
  2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1~15)
  2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6~10)
  2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5)
  2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三心料简(一))
  2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21~总结)
  2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6~小结)
  3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5)

石家庄念佛开示

  1. 石家庄念佛开示(四)
  2. 石家庄念佛开示(三)
  3. 石家庄念佛开示(二)
  4. 石家庄念佛开示(一)

念佛往生开示

  1. 念佛往生(问答部分)
  2. 念佛往生开示(正文)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书读百遍 熏法入心

--2011年11月1日净宗法师於弘愿寺念佛堂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从今天开始,我们弘愿寺将开展「净土宗法义学习读书」活动,今天是总动员。这项活动对我们每个人正确把握本门的教理、教义,也就是把握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建立和巩固信仰、落实专修念佛,对道场的道风建设、学风建设,以及对广大信众的弘法利生事业、稳固信众基础,给信众、莲友带来切实的念佛利益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分为几点来介绍。

 

       第一点,读书活动,读什麽书?所读的是什麽内容?

 

       这次读书活动,要读的就是我们弘愿寺已经出版、正在流通的白话文系列,大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口袋书,我们列了一个目次,大家学习的时候可以参考,一本本地往下读。第一本《人生之目的》,第二本《佛教的无常观》,第三本《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第四本《略谈三皈依》……法义和信仰上逐渐深入。口袋书大概有十几本。

 

       接下来学习第二部分,就是弘愿寺正在发行流通的32开本丛书的白话文系列,也是从浅入深、由简至繁地学习。

 

       第二点,为什麽要开展读书活动?为什麽选择白话文系列来读?

 

       这次活动可以讲是水到渠成,就是时间点到了。我们弘愿寺一开始就是从流通经书法宝做起,十多年来一直都这样做。建寺这几年来,信众越来越多,道场事务也越来越多,通过弘法、布教、流通法宝,产生了一些很好的影响,法宝流通遍及全国(除了西藏比较少之外);来弘愿寺的莲友也分布广泛,各地莲友非常期盼弘愿寺的法师去。最好我或智随法师能去,或者其他法师去也好,到各地去指导、讲解。这种情况,短时间内很难满大家的愿。

 

       另一方面,通过观察、了解和分析,我们发现这套丛书流通出去之後,作用和功效还是有待提高。往往流通出去之後,莲友自己随机随缘,有时间、有能力、有好乐、有兴趣的莲友,他可能比较深入,也比较系统地来学习;大多数可能看个一二本,或者部分听一听,「很好」,就放下了,这样的情况比较多。即使在弘愿寺本部,我们的出家师父、常住护法居士,能够将这一套书——先不说祖典,白话文丛书能够通读一遍的,我看也不多。有的莲友,虽然跟随我们很多年,但是在法义学习方面比较淡漠,「念佛,我都知道了」,新出的书、法师的讲解,也没有跟进学习;以前的学习也未必深入,对法义的学习应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

 

       本来,法就是我们的生命。对法能够解行并进(解是对法义的理解,它能帮助我们的行持),将这句佛号老老实实、死心蹋地、安心稳定地念下去,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少数年纪比较大、生死心比较强、机深信比较强的莲友──「我这老太,年纪这麽大,也没有文化,现在能遇到这麽好的法门……」她就一路念下去,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年轻一些的,心比较活,法上再没有紮根的话,很容易动摇。一方面自己念起来感到枯燥无味,需要搞一些别的充充电;另一方面,本门的书也没有深入,喜欢看一些其他不相关的书,像看小说一样,这样就不能得到一门深入的利益,久而久之,对念佛提不起兴趣,难以坚持。可能有善友,有个好的环境,有个念佛堂,「就这样跟着大家念吧」,时间长了,或许会信入;一旦遇到风吹草动,有人来提出质疑,信心马上就退失了,有的地方是一片片地退;或者遇到别的缘,我们讲善导大师的思想,他也讲善导大师的思想,但是讲出另一个味道,「我这也是讲善导大师教理,很有道理」,你没有深入教理,所以没有办法辨别,心里就开始不安心了,再往後就偏离了。

 

       净土法门说简单很简单,「念佛往生」我们都知道,但是细微的地方也很细微,如果对这个法门的教理教义没有长时熏修、深入研究的话,要完整地来理解它,表达它,还是不容易。

 

       法是我们的生命,所谓「法身慧命」,如果在法义的学习上很淡漠的话,刚才所说的几个现象就会出现,甚至有一些人与我们因缘都不错,亲近时间也比较久,但是信仰发生了变化。究竟原因在哪里呢?佛念的少,法闻的少,书根本都不看,看的都是些与佛法不相关的书,或皮毛的书,还觉得很好,从里面捕风捉影找感觉,这根本是心不踏实。当然,这些如果发生在弘愿寺外面,还情有可原;可是如果在弘愿寺内部,发心出家的净人,还有常住的护法居士、工作人员,还有出家师父,如果对法义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稳定的了解的话,弘愿寺的根基就不牢靠。有的人看到师父就说「师父,快点给我剃度吧」,有这个心可以理解,那应该怎麽做?应该如饥似渴地学法。如果一个人对净土教法没有兴趣、好乐,那跟弘愿寺就不契理,不相应。

 

       今天在这里讲,让大家有一个明确目标。俗话说「唯马首是瞻」,要了解风向,在法义的学习方面,在念佛的落实方面,在宗风的实践方面,我们都要同步进行,不是你想要剃头就赶快剃头的,看你怎麽做,不然你出家人的身份、品格、素质怎麽培养出来呢?你不一定要到弘愿寺出家,到哪里都可以啊!所以,在这里,这方面是必然的要求。

 

       常住的居士,我所讲的这些,有主观的因素,就是重视不够,认为「反正就讲念佛,这个我知道」,这个心就是非常懈怠、懈慢;客观上也有一些原因,就是寺院里边日常的运转,事务比较多。我们以前安排每天四堂共修,再加上打板,前前後後就已经五六个小时了,还要吃三堂饭,也是打板,剩下的时间,各部门都有工作在做,流通处也好,发行部也好,护法的也好,整天忙到晚,大寮、後勤工程、财务……都在做工作,共修的时间加工作的时间,客观地来讲,一个人对法义的学习如果不是特别用心的话,可能在这个环境里面就无法顾及。尤其是执事更忙,当家师、主要的执事,都要操劳很多事情,空闲的时间就少。

 

       主观上对法义学习有懈慢,对白话文的书基本上也不够重视,看祖典又看不懂(我说「看不懂」是说得很武断,好像没有给一点面子),自己学习的话,对《往生论注》以及《观经疏》等五部九卷有正确理解把握的,不能说一个都没有,但是非常少,往往是看了头大。白话文不重视,祖典看不懂,事情又很多,法义学习这件事情就暂搁了。暂搁之後,整个就靠环境,也感到内心无力。法如果没有入心,包括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待人处事方面都会体现出来。

 

       工作上怎麽讲呢?法没有入心,表现出来的就比较生硬(当然我也一样)。善导大师入心了,慧净上人也入心了。这个入心,有深浅程度,我还有一点生硬,这个就会体现出来。

 

       再就是体现你个人的心情,烦恼特别多,心乱如麻。都出了家了,怎麽回事呢?缺乏机深信,法不入心,跟阿弥陀佛没靠上,信仰上没有安慰,没有落实。信仰上的大事不能落实,你的面貌、神情、步调一定会有所体现。「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嘛,应当有一种安定、安宁、安详、自在展现出来,如果不是这样,就是法没有入心。

 

       在团体当中,包括我们个人的日常行持当中,会很疲累。我想为大家负责任,所以感到一定要对法义的学习强调再强调,怎麽强调都不够,所以今天跟大家吹这个风。

 

       这是第二点,我们为什麽要开展法义学习活动。按说这一点是不用说的,因为法是我们的生命。整个弘愿寺都在弘传、宣扬这个法门,但是如果总部当中的人——出家师父、护法居士本身学法的风气就很淡,寺院常住的安排都没考虑这方面,怎麽能形成道风、学风,怎麽引导大众?

 

       第三点,怎样来安排学习。

 

       我跟几位主要的师父商量了一下,大家先分成四个组,一个念佛组,三个读书组。

 

       念佛组,就是念佛堂全天开放。什麽意思呢?它的氛围是比较宽松的,一整天,任何时候,工作人员也好,外来人员也好,出家师父也好,信众居士也好,随时可以进念佛堂念佛。你悄悄进去,念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都可以。比如在寺院里边,工作累了,想休息,休息必须要有个好的环境,就可以来念佛堂盘腿念佛。听到念佛的声音,会感到很安静,念佛堂成为我们的心灵休息所,念佛可以让我们的心沉淀下来。当然,在寮房也可以念,散步也可以念,可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有个安静的环境,所以念佛堂全天开放,对出家人、在家人都开放。

 

       一般情况下,念佛堂要敲木鱼,要有法器,要有师父带,其实未必这样。大家来念佛堂,如果有师父带就师父带,如果没有师父带,就放念佛机。我们提倡一句一句地念,不是用唱的,这样的风格自由一些(人盯人很累,你管我,我管你)。在道场里边要有自觉性,如果真的很不自觉,可能常住要找你谈话了。我们给你一个宽松的环境,你要自觉。

 

       读书组,目前分为三个大组,将来看需要,如果成熟了,也可以细分。第一个出家人组,第二个男居士组(包括净人),第三个女居士组;每个组有一个组长。这个组长当然也不是多大的官儿,但是很重要,这次活动要靠他们组织,他们是学习的召集人、组织者,具体主持读书活动。

 

       怎麽来读书,可能还要讨论,我还没有时间事先找他们讨论,今天是大体上说一下,怎样安排时间,怎样安排流程,谁第一组,谁第二组,读什麽……当然我们会有一个大概的次第。每次学习读完之後,也可以根据现场情况来讨论。当然,基本上是照本宣科,一个人读,底下的人听,这样最简单。任何时间,任何莲友,只要有人识字,有时间,愿意发心,就可以做,也不难。

 

       有些地方的莲友,原来是做教师的,很有口才,他是边读边讲,比较活泼,契合当地的情况。随便一本书,哪些案例,什麽事情,他事先有预习,有一个了解,然後边读边讲解。觉得不需要讲解就很清楚的,就一带而过;觉得是重点的,就稍微着墨,也可以读完之後大家讨论,这样很轻松活泼,让大家都有参与感。

 

       这三个组,是目前大分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以後可以分成六个组,这样参与的人就更多了,让大家都有机会参与。

 

       寺院的日常安排,我们原来是四堂共修,现在改为三堂共修:早殿一堂,晚殿一堂,读书一堂。剩下的时间,有工作的做工作,要读书的读书,要念佛的到念佛堂念佛。

 

       我们这次读书会活动,是给出时间让大家学习的,不是应付差事,不是走过场,是有很多密集的工作要做的,通过系统化、组织化的学习,让法义深入人心,所以对每个人是有要求的,组长也好,当家师也好,执事也好,要引导这个活动。

 

       之所以这样安排,也就是说,不是除了早晚两堂殿念佛之外,就没有了。这样,想念佛的,念佛堂全天开放,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念佛;想学习的,也有时间来学习,但是最起码,早晚两堂殿还是要规范的。

 

       可能有人会说了,「我们原来有四堂殿,弘愿寺是一个专修念佛的道场,一天念个四堂殿也不算多,应该要多念佛,把招牌打响」,我想我们不必抱着这个观念。因为目前人众不多,而且基本上还是要执事师父带;执事师父白天还有很多事情,都很辛苦,有时候累了,早晨爬不起来,很辛苦,心里难免烦躁。所以目前我们挑不起这个担子,就不要撑这个门面。如果说住众有五六十、七八十,这样安排一个精进念佛组,我们就可以将念佛堂整天开放,以这样一个趋势来走。这要根据我们的情况,来调整步骤,让大家轻松上道。

 

       真正说起来,法义如果入心,生死观、无常观深,愿生心切,那你自然而然念佛就打成一片,也不必非要多几堂殿,是自己很自觉的。我们可以想一想,像慧净上人,这样一个人、一个团体,还需要督促上几堂殿吗?就是因为我们不自觉。如果自觉的话,应该是越宽松越好,大家可以轻松地、随缘自在地来念佛。

 

       活动上是这样安排的。

 

       第四,希望达到的目标。

 

       那这次活动预计达到怎样的效果呢?当然就是前面所讲的那些不足的地方要弥补,最主要的是法义要深入。这套书如果不深入学习,可能在我们身上只有十分之一的作用,经过学习,会提高好几倍。

 

       读到白话文的书,之所以不重视,是因为觉得「白话文我看一遍就懂了」,这个不可以,应该细看,反覆看。慧净上人所讲的,我所讲的,目前还没有一部祖典完整的解释,是因为时机没有到。真要研习一部大部头的着作,也不是一般人的心量所能达到的,因为它组织比较繁密,体量比较庞大,开显演讲的话,有时候你的心量根本抓不住那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慧净上人所讲的,都会把这个法门最紧要法语,与我们信仰、行持相关的部分提炼出来,加以分析、说明,这是最重要的,要好好学。上人讲的都是法要,都是标准,这个不学,你到哪里去学法呢?

 

       在常住里边,佛海居士大家都熟悉。他本来就是大学中文系的,在大学当老师,又会写,又会讲,又会读,但他最大的体会就是对白话文的书要深入、细致、反覆地看。他说:「书,你读深就变深,读浅就变浅。」所以不是书浅,是你自己浅。有的书,他读过五六遍,我觉得非常会读书、非常会学习的人才会这样。佛海居士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他在读书之前都会来问我:「我可不可以读这本书?」譬如一开始我就介绍他读净土宗的书,读完之後,《心经》《金刚经》他也想读一读,那我也不知道他心情如何,就试探着回答他,但是他很有智慧,一听就知道了,这些暂时就放下。读完净土宗的书,觉得特别有法喜,再来看别的,就是了解了解,根机已经非常紮实,眼睛也非常明亮,看别人所讲的,听别人所讲的,自然就有一个尺度——我们应该好好借鉴他的做法。

 

       我本人也很得益於这一方面,这要感恩慧净上人,因为上人所讲解的文稿,记录下来的,几乎都会让我看,这就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我会很认真地看;每次有机会和上人在一起,上人所讲的专题,比如《净土宗的宗旨》,我就会很仔细地听,深怕漏掉一句。上人所讲的话,如果上人不在场,我可能也会讲,按说也没有必要这麽仔细去听——其实不是这样的,上人讲的时候有上人的表达,是在对整体法义理解的基础之上所流露出来的解释,那是不一样的(我们是依文解义),这里面所沉积的内容不一样。同样一句话,上人说出来就有加持力、肯定力。同样一句话,你也会说,我也会说,但是说出来的,我感觉没有上人那麽饱满、有力量。原因在哪里呢?就好像写毛笔字一样,你一笔画下来,也是黑色的一笔,书法家写的也是黑色的一笔,但是一分析才知道不一样,人家那一笔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我们这一笔是飘飘忽忽——力度不一样。

 

       这个力,一个就是学养,对整个法义,有一个学力。比如上人总结出我们净土宗宗旨四句话,总结出善导大师净土宗思想的四个特色,非常简练,每一个字都是净土宗的大根大本、大纲大要,一点都不能更改的。这个如果没有深厚的学力,怎麽可能总结出来呢!上人总结出来了,我们就是称念出来。上人对「本愿称名,凡夫入报」的理解,上人的学力、学养所透露出来的,就不一样,要好好听。

 

       再就是长期的念佛熏修之力。上人出家几十年,对这个法门的摸索、落实、行持,反映出来的都是不一样的,这样说出一句话,就是不一样。又比如《宗风‧俗谛》十条,上人本身就是这样落实,身体力行,他抄写出来的条文,由他语言所讲出来,那就不一样。如果我们来解释《宗风》,力道就不够,味道就不够。你体会十分,讲出来的才有一分感染力。所以这里面的学习,可以讲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小看的话,可以说是有眼无珠,太骄慢了。

 

       什麽是对法恭敬,对师父恭敬?来了磕个大头,和师父照张相,那只是个形式,应该更深入。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三世如来共同一法身。什麽是法身?我也好,弘愿寺的莲友也好,外地的信众也好,我们是共同一法身。什麽法?念佛之法——我们在六字名号里边是一体的。这个一体,要有法的连接才能一体,人情的连接是不牢靠的。「师父,您认不认得我啊?不记得我的名字了?」这麽多人,我只能记得大约的面容。不过有一个朱六妹居士我记得,不是她钱捐得多,而是她的念佛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她是广东人,不会讲普通话,那我也不会讲广东话,可是我开示的时候,她就坐在对面静静地听,我问她:「你听得懂吗?」她说她听得懂。我说:「你又听不懂普通话。」她说:「师父讲的一句句的普通话我听不懂,但是师父讲的,我这个凡夫一定能够往生,我句句都听得懂。」我觉得这样心灵上就有交流,因为有法的连接。

 

       师父和弟子之间的关系是靠什麽连接呢?如果靠日常的照顾,我确实很惭愧,因为很多都没做到。本来师父应该多方面关心大家的思想、生活状况,我确实没有照顾到,很惭愧。但是我所要强调的,还是在法这方面。在法这方面如果能沟通的话,就会感觉彼此之间很畅通。法畅不畅通,谁有感受呢?我是最有感受的。我讲一件事情,讲出来之後有一个系列的思想贯穿在里边,如果对方没有反应,或者有一个异样的反应,或者过度的反应,这就不通畅。一个主张,一个建议,说出来之後能够得到反响,就会感觉出来对方对法门了解多少,对师父的心通达多少。当然,我有感受,对方未必知道,不过我会考虑我的讲话方式。如果能够沟通的话,不管是讲话、理念、思想、行动,就非常灵动,就像部队的指挥官一样,大家都能理解指挥官的行动意图,即使不理解,也会无条件地执行,指东就向东,指西就向西。不然我说东他却向南,我只好说那就往南看看,等到他不行了,才会再过来。

 

       我们遇到慧净上人讲法,应该好好倾听。我说句话,大家可能会感到有点迷信:上人在讲话,打个喷嚏都该好好听。可能有人会说「你应该理性一点,不要这麽迷信」,当然我倒不是说打喷嚏这件事,我第一次在天津听上人讲《净土三经一论大意》,上人讲时,有些地方会比较有停顿,节奏上有快慢,我都会注意。因为这个录音是我听写的,整理成文字,就感觉到上人确实有他表达的内涵,变成文字之後,就没有那个味道了,因为当时我在现场,我知道当时的场景以及上人所表现的语气、内涵,这样说,并不是要你也找喷嚏来听,不是那个意思,而是闻法要有恭敬心。

 

       这次读书活动,从寺院到各地莲友,寺院的开展是引导性的,各地莲友知道这个消息之後,也会来仿傚。这个方法其实不是我创造的,是莲友创造的,像马鞍山的佛力居士,山东的佛月居士,广州的佛广居士,西安的童健居士,他们就很有组织,也就是所谓的读书组。只要是读书活动组织好的地区,就信众稳定,信仰坚确,不随便动摇。如果不是这样,往往信众流动性比较大,一开始觉得这个法门好,可是时间不能长久,因为没有动力,没有得到法的滋润。「雨露滋润禾苗壮」,要用法雨滋润我们的心。

 

       我希望大家还是在法上,以法相接。如果法一致,做起事情、沟通起来就特别舒畅。有些莲友,我觉得特别有默契,哪怕我三年没给他打一个电话,彼此也没有陌生的感觉。

 

       这样的读书会有两个优点:

 

       第一,让法义熏入每个人的心,念佛在生活中落实下来。

 

       第二,对法门的稳定发展,对法门救度众生功能的发挥意义重大,因为这能让我们团结在法义上,这就有力量。

 

       有些莲友往往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概念,他也很热心地在弘法,可是在某一地区会发展成帮派现象。倒不是他自己要这样做,而是人心如此。「你会讲,我也会讲,我凭什麽听你的?你讲的正不正确还不一定,为了显示我讲的正确,就把这一块儿抓紧一些」,抓得越紧,越令人不服,後来就争了。你会讲,我也会讲,如果我不会讲,就搞一些支持我的东西来维系我这方面。这虽不是普遍现象,但也令一些人苦恼,为什麽很多同修最後走不到一块儿?如果我们专读同样的书,专学同样的法,就不会这样。

 

       我们弘扬净土宗,是依善导大师的思想讲话,如果依我个人的想法讲话,谁听啊?善导大师是怎麽注解的,慧净上人是怎麽说明的,我们就怎麽学习,这样就有依据,就有来源,不会引起不平不满。

 

       我把今天的内容稍微总结一下。

 

       第一,今天开展净土宗法义学习读书活动,这是寺院弘法建设到了这一阶段必然走的一步,这是在过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也显示我们在本门学风、道风这方面有了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标志性的一步、关键性的一步,也是里程碑的一步。过去我们是在摸索当中,现在比较清楚,自信心也建立起来了。大家对此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这次读书活动的重要性、必然性以及光明的前景,都要有一个认识。

 

       第二,读什麽?我们所读的书的内容,是弘愿寺所出的这套丛书,净土宗白话系列。从口袋书开始读起,通盘读下来,每个人都要参加学习,无一例外。在这个地方就是以法为中心,以念佛为生命。念佛的生命从哪里来?从法义来。所谓「解行并重」,除非极少数过去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然念佛念不下去。每个人对白话文的丛书都要有足够的重视,祖典不是不给大家看,反而是鼓励大家看,只是现阶段先读白话文,祖典的学习我们也都预备了一些资料,届时都会整理出来,也会带大家讲解学习。

 

       第三,怎样读?就是分组,以後再详细讨论。

 

       第四,希望达到的目标:法义入心,弘法事业稳固。

 

       今天就讲到这里。

 

       南无阿弥陀佛!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