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谈开示

  1. 「二河白道喻」给念佛人的启发
  2. 《示病友》讲记(二)
  3. 《示病友》讲记(一)
  4. 爱的建设
  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6. 学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随」「三不」
  8. 如何面对法义之争
  9. 认识「观世音菩萨」
  10. 净土法义的修学次第与弘法原则
  11. 净土思想的善导者
  12. 《观经》教眼
  13. 纯粹的净土宗(三)
  14. 纯粹的净土宗(二)
  15. 纯粹的净土宗(一)
  16. 学僧工作 爱心为本
  17. 好好照顾自己
  18. 惜福与环保
  19. 念佛与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与念佛
  22. 不问罪福 称名必生
  23. 关於道场的软硬体建设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风学习(三)
  26. 宗风学习(二)
  27. 宗风学习(一)
  28. 弥陀之家 爱心为本
  29. 於「弘愿寺」为莲友开示
  30. 为「福圣寺」常住僧众开示
  31. 书读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让法义入心──多闻熏习
  33. 流通法宝即是做弥陀的手足
  34. 南宁问答
  35.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四)
  36.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三)
  37.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二)
  38.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一)
  39. 净土宗特色
  40. 净土宗宗旨(二)
  41. 净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网上莲友问(三)
  44.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下篇)
  45.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中篇)
  46.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上篇)
  47. 净土宗行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4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三)
  50.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二)
  51. 湖北仙桃弥陀寺念佛法会开示(一)
  52.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答莲友问
  53. 於「净土宗中山念佛会」开示
  54. 於「弘愿寺」为僧众开示
  55.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皈依开示
  56.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二)
  57.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一)
  58. 净土宗如理论答七要事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

  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二)
  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一)
  3.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十)
  4.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九)
  5.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八)
  6.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七)
  7.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六)
  8.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五)
  9.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四)
  10.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三)
  11.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二)
  12. 《观经疏四重判》讲记(一)

《净土宗概论讲记》

  1.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八)
  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七)
  3.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六)
  4.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五)
  5.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四)
  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三)
  7.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二)
  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一)
  9.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十)
  10.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九)
  11.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八)
  12.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七)
  13.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六)
  1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五)
  15.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四)
  16.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三)
  1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二)
  18.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一)
  19.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十)
  20.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九)
  21.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八)
  22.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七)
  23.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六)
  24.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五)
  25.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四)
  26.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三)
  27.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二)
  28.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一)
  29. 《净土宗概论讲记》(十)
  30. 《净土宗概论讲记》(九)
  31. 《净土宗概论讲记》(八)
  32. 《净土宗概论讲记》(七)
  33. 《净土宗概论讲记》(六)
  34. 《净土宗概论讲记》(五)
  35. 《净土宗概论讲记》(四)
  36. 《净土宗概论讲记》(三)
  37. 《净土宗概论讲记》(二)
  38. 《净土宗概论讲记》(一)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1. 第43课:释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课:释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课: 一、三经要点(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课: 一、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特色 二、三经要点(一)
  5. 第39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五)
  6. 第38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四)
  7. 第37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三)
  8. 第36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二)
  9. 第35课: 一、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二) 二、称名一声,顿超生死——《观经》「称名往生」之文 三、称名一行,总超万行──善导大师「念佛绝比」之文(一)
  10. 第34课: 一、弥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导大师「溺水偏救」之文 二、弥陀光明,唯摄念佛──善导大师「唯摄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课: 一、不顾贪瞋,称名必生──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论凡夫,只论弥陀──善导大师「凡夫入报」之文
  12. 第32课:不顾贪瞋,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课:不虑妄念,称名必生 ──源信大师「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课:不问罪福,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课:不问时节,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不问时节」之文
  18. 第26课:不择众机,称名必生 ──法照大师「瓦变成金」之偈
  19. 第25课:诸佛作证,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课: 一、名号本义,称名必生──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三) 二、诸佛作证,称名必生──善导大师「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二)
  22. 第22课:名号本义,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六字释」之文(一)
  23. 第21课:本愿不虚,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本愿四十八字释」之文
  24. 第20课:定业与助业 ──善导大师判「正助二业」明傍助业专正定
  25. 第19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三)
  26. 第18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二)
  27. 第17课:正行与杂行 ──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劝舍杂行归正行(一)
  28. 第16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三)
  29. 第15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二)
  30. 第14课: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判「要弘二门」而引要门入弘愿(一)
  31. 第13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三)
  32. 第12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二)
  33. 第11课:圣道与净土 ──道绰大师判「圣净二门」而舍圣道归净土(一)
  34. 第10课:信机与信法 ──善导大师释「机法深信」而弃自身归弥陀
  35. 第9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课:自力与他力 ──昙鸾大师释「自他二力」而贬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课: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二)
  40. 第4课: 难行与易行 ──龙树菩萨判「难易二道」而舍难行取易行(一)
  41. 第3课:善导大师思想概述
  42. 第2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二)
  43. 第1课: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

  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临终时示门第之法语)
  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辨食鱼之法语)
  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妓女之法语)
  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四郎之法语)
  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重衡之法语)
  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忠纲之法语)
  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赖纲之法语)
  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无品之法语)
  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尼众之法语)
  1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信寂之法语)
  1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随莲之法语)
  1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道遍之法语)
  1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乘愿之法语)
  1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圣光之法语)
  1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示隆宽之法语)
  1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述《阿弥陀经》大意之法语)
  1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从配流上洛之後开示之法语)
  1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21~25)
  1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6~20)
  2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1~15)
  2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6~10)
  2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1~5)
  2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简及法语」三心料简(一))
  2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21~总结)
  2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6~小结)
  31.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语》讲解(第一部分1~5)

石家庄念佛开示

  1. 石家庄念佛开示(四)
  2. 石家庄念佛开示(三)
  3. 石家庄念佛开示(二)
  4. 石家庄念佛开示(一)

念佛往生开示

  1. 念佛往生(问答部分)
  2. 念佛往生开示(正文)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答网上莲友问(三)

──2007年12月1日讲於新浪网UC大厅「净土家园」房间

 

【目录】

系统的教理讲解在《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净土家园」很难得 
一、净土法门和净土宗有何异同? 
二、关於报土与化土 
三、怎样解决信愿的问题? 
四、只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能不能往生? 
五、专修净土法门,可不可以兼念菩萨咒语? 
六、往生後也可以造一个极乐国吗? 
七、给不信佛的人念佛,他能感应到吗? 
八、如何劝信? 
九、关於《楞严咒》 
十、学佛思考的时候是用心还是用脑子? 
十一、佛菩萨画像可不可以焚烧处理? 
十二、听到佛号浑身不舒服是怎麽回事? 
十三、我们为什麽会随业流转? 
十四、佛学怎麽解释道德? 
十五、为何多梦? 
十六、是否该皈依? 
十七、想印《善导大师全集》简体版…… 
十八、你怎麽知道自己的知见是正确的? 
十九、往生与一心不乱 
二十、法忍是否马上得到? 
二十一、是否一念就能往生? 
二十二、妄心念佛能够往生吗? 
二十三、依据第十八愿就能往生? 
二十四、在家念佛、没有皈依能不能往生? 
二十五、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 
要懂得经教

 

 

【内文】

       系统的教理讲解在《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上一次大家提问很踊跃,当时在视频上回答得也很仓促。莲友又提了一些问题,我想今天晚上还是把这些问题回答一下。

 

       教理的讲解,需要系统的准备。我们这个法门的教理,最主要的经文依据,在般若寺所讲的《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里面基本上都涵盖了。将来有机缘,再做系统的净土经典、祖师着作的讲解。我觉得学习净土法门,先把这一系列讲座——录像带大概四十多卷,DVD是五片,可以多听几遍。

 

       我去龙岩,有一位莲友告诉我说,他就是反复听、反复听,这一片听得道理完全明白了,再开始听下一片。我觉得他这种听法很好。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可以说在外面是听不到的。我们平常的熏习,以前所看的经书典籍,还有我们所听的录音带,都没有讲到,大家会觉得陌生一点,所以要反复听。

 

       这样听完之後,应该说绝大部分的问题都能够解决,少量的那是个人的问题。

 

       所以,不管是出家师父,还是在家居士,学这个法门,般若寺的讲法可以反复听,这些听明白了,自己内心对法义的大框架、大原则掌握了,也就可以劝人家了。

 

       「净土家园」很难得

 

       到我们这个「净土家园」来的莲友啊,我觉得很难得。因为这段时间我也会偶尔上来看看,发现这个房间比较有规矩,大家在这里念佛都很认真。可以讲,我们这个法门,生死心如果不切的人,可能就不太容易相应。因为讲到净土法门,就是以往生极乐净土为目标,所以都是比较有道心的人。大家有出离心,愿意往生净土,在这里专修念佛,很难得。

 

       到其他的房间去走一走呢,就发现有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有时候都是邪知邪见,在那里争吵——这些就是不好的现象。在我们这个房间里没有,所以我非常赞赏来到这里的善男子、善女人,真正称得上是善男子、善女人,能在这里规规矩矩地排麦念佛。我也希望这个房间能够办得更好,使法义的学习讨论将来更有条件。

 

       我可能没有很多时间来,我想可以请净德法师,他最近当然也忙一点,还有一些事情。以後有时间,他可以多来照顾照顾大家。

 

       我想今天还是把一些问题来给大家回答一下。上次讲了几个方面,我觉得上次的提问里面有些问题还可以重复地说明一下。

       

一、净土法门和净土宗有何异同?

       第一个就是关於净土法门和净土宗。净土法门和净土宗有什麽区别,有什麽共同的特点?

 

       相同的地方不用讲,大家都知道了。我觉得很多人还不了解它们的区别所在。

 

       应该有这麽几个层次:一个是净土法门,再一个就是弥陀净土法门,第三个就是净土宗。

 

       净土法门是范围比较广大的,只要求生净土,都算得上是净土法门,也不限制在是阿弥陀佛的净土。比如求生弥勒净土,求生药师净土,密教也求生净土,通通都算净土法门。

 

       但是这种净土法门并不是净土宗。净土宗所讲的净土,特别指求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这是它们的区别。

 

       那麽净土法门之内呢,是不是所有求生阿弥陀佛净土就算是净土宗了?那也不一定。比如说天台宗的人,他们常规所讲的,就是所谓「教宗天台,行归净土」,也就是说,它是天台宗的净土法门,不是净土宗判教所依据的。此外还有禅宗,它所理解的净土法门,还有华严宗所理解的净土法门。这些虽然都是弥陀净土法门,都是以求生极乐净土为目的,但是它们不是净土宗所讲的净土法门,它们是依据他宗的判教,而不是依据净土宗的判教。

       

       善导大师的思想,是站在阿弥陀佛本愿的立场上,有严格的净土宗本身的判教体系。依据这个判教体系,才称为净土宗。这样所倡导的法门,就很纯粹,纯粹站在净土宗的立场。

 

       目前一般所流行的净土法门的观念,都比较驳杂,教理上往往依天台宗的比较多,也有受其他宗思想影响的。

 

二、关於报土与化土

       第二个就问到报土和化土的问题。净土法门,大家经常听到「四土」、「九品」。这个「四土」的观念,就是天台宗所判的,不是我们净土宗所判的。这个地方要讲起来可能稍微难懂一点,也可能初学的人觉得绕弯,不过还是有必要听一下。

 

       天台宗呢,它是判断极乐净土往生有四个阶位,叫四土。四土最低的就是「凡圣同居土」,最高是「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上面是「方便有余土」,然後是「实报庄严土」,然後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被认为是佛本身的境界,「实报庄严土」是菩萨往生的境界,「方便有余土」是阿罗汉往生的境界,「凡圣同居土」就是凡夫往生的境界。所谓「凡圣同居土」,就是说这个国土是凡夫和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在这个国土当中,有凡夫,也有圣人。天台宗认为我们凡夫也能往生极乐世界,不过往生到的极乐世界不是那麽高妙的地方,是「凡圣同居土」。就是你往生之後呢,还是凡夫,在那里要好好地学习,不断地修行,慢慢地成长。这是他们的一种说法。

 

       当然,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对它有所突破,所谓「横四土」、「竖四土」,这都是一些教相名词。

 

       那麽,四土观点的根据在哪里呢?当然有它的根据(这是天台智者大师所判的,它带有自力修行的特点),就是根据你修行的高下。

 

       你凡夫往生了,乘佛愿力——自己当然是没有力量,还是靠佛的力量。不过虽然往生了,你在「凡圣同居土」。

 

       如果达到阿罗汉了,断尽见思惑了,那你往生到「方便有余土」。「方便」就是说你是修方便道,还没修真实道,还没有破无明。「有余」就是说你还有余下的无明烦恼没有破。生到这个境界,叫「方便有余土」,比「凡圣同居土」高妙。

 

       「实报庄严土」是修的真实,破了无明了,所感报的无障碍国土,这叫「实报庄严土」。

 

       「常寂光土」就是佛的常乐我净的境界。

 

       这是天台宗站在自力修行的立场上来谈论的。

 

       善导大师是站在阿弥陀佛本愿的立场上来分判的,根据《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并没有说到四土,这就是各宗所判不一样(天台判的四土,唯识宗是不认可的,唯识宗有唯识宗的判法;还有三论宗,它也有它的名词)。善导大师就判为报土。善导大师倒不是说极乐有两种,他是判极乐纯粹属於报土,这一点说起来比较复杂。

 

       那麽就凡夫来说,怎麽可能往生报土呢?善导大师有一个「凡夫入报」的问答。凡夫到报土去,对此,各宗各派都不承认的:「你有业障,有烦恼没有断尽,报土是那麽高妙的境界,怎麽能去往生呢?」善导大师说:如果依我们的业障的话,那肯定不能往生。那为什麽能往生呢?因为靠的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谓「乘佛愿力,以作强缘,五乘齐入,入佛报土」——这是最有名的问答。对此,我在长春般若寺讲的《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说明。

 

       依《无量寿经》来讲,往生极乐有两种状况:一个就是化生,一个就是胎生。胎生的人疑惑佛智,虽然疑惑佛智,但还是信罪福报应,修习善本,这样往生的,就是胎生,在莲花苞里面,五百岁不见诸佛;如果是明信佛智往生的,就直接往生到弥陀报土了。在《无量寿经》里面倒没有「报土」这样的名词,可是善导大师把这种境界就叫做报土。

 

       经中是怎麽说的呢?「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做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於七宝花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就是从七宝花中化生之後,刹那之间,他的身体色相,他的光明,还有智慧功德,和大菩萨都是一样的,具足成就。这样说起来的话,他就不是凡夫了,因为须臾之顷和菩萨都一样,具足成就了,当然就不能说是凡圣同居了,他跟菩萨是一样的。

 

       我们讲「凡圣同居」,「凡」是指什麽呢?在我们这个世界,所谓「六凡四圣」,六道轮回的众生即是「凡」,包括三恶道的众生、天道的众生、人道的众生。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这个大家都是认可的,所以没有三恶道的凡夫;而四十八愿里说极乐世界有天人(天人在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凡夫了,天道的众生,还有人道的众生,这是凡夫)。极乐世界的天人是不是凡夫呢?如果说是凡夫的话,这个「凡圣同居土」就有经证。可是在《无量寿经》里讲,极乐世界的天人并不是凡夫。怎麽说呢?《无量寿经》说:「其诸声闻、菩萨、天人」——在此土来讲,声闻是阿罗汉,得道圣人;菩萨就是大乘善根界的菩萨;天人在这个世界来讲一般是天道众生、人道众生,是凡夫。可是在这里说,这些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说这些声闻、菩萨、天人,他们的智慧神通没有障碍。「洞达」就是没有障碍。「咸同一类」就是一个等级的,一个类别的。所以这里虽然有声闻、菩萨、天人这些名称不同,但他们实质上智慧神通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形无异状」。那麽为什麽又叫做天人呢?「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是随顺了他方世界的这种称呼,也叫天人。比如说我们娑婆世界有天人,那好,为娑婆世界众生讲法,那麽也讲有天人。另外也有大德说明,天人以享乐作为代表;阿罗汉是以断尽烦恼、清净为代表;菩萨是以大悲心、利益众生为代表。那麽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既有这种人天的乐受,所以站在这个立场上呢,可以称作天人;同时他漏尽,没有烦恼,站在这个立场上呢,又可以称作声闻;同时,他有大悲心来救度众生,站在这个立场上呢,就称为菩萨。如果以这个角度的话,是说同样一个众生,在极乐净土,就可以有三个名称:以享乐来讲,天雨妙花、七宝池、八功德水,要热就热、要凉就凉等等这些乐受,就可以称为天人;以漏尽、没有烦恼、自性寂灭来讲呢,就可以称为阿罗汉;以广度众生的大菩提心来讲呢,又称为菩萨。所以,他一个人可以获得三种称呼。在四十八愿当中,讲到乐受的,就讲天人,「国中天人如何如何……」;讲到利他的,就讲菩萨,「国中菩萨……」;也有讲到声闻的。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解释。

 

       如果以这一段经文来说呢,虽然是有天人的名称,但是他们的智慧神通都一样,所以底下又说:「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说他们根本就不是天,也不是人。从智慧神通到颜貌到容色,都不是一般所讲的天人。最後讲「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虚无之身」,什麽叫「虚无」?所谓「虚无」,就是法身,在佛经里面「虚无」是一个名词,它代表法身境界,绝诸对待,所以在《涅盘经》里讲:「虚无之身者,即是如来。」讲到「虚无之身」的,就是佛的法性身。那麽「无极之体」呢?「无极」就是没有障碍,也就是法身遍一切处。所谓「虚无之身,无极之体」,也就是说他证得法性,就这一点来讲,就不是凡夫了。

 

       所以,如果依据《无量寿经》的这两段经文,我们往生之前虽然是凡夫众生,但若明信佛智,就往生极乐报土。明信佛智就是指专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智慧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的智慧也就是阿弥陀佛的誓愿,所以在《无量寿经》里讲「弥陀智愿海」,弥陀的智慧就是他的誓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因地智慧的一个极致的表现,因地的四十八愿浓缩为果上的一句名号,所以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量光、无量寿的名号。这句名号本身就是阿弥陀佛智慧最集中的表现。为什麽?用文字来形容,你再多的文字也形容不尽,所以十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名号,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所赞叹的就是这句名号。

 

       总而言之,造罪凡夫,以我们这样一个罪业烦恼没有断尽的凡夫,我们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本来是造业堕落、不能到他方净土的这样的众生,阿弥陀佛能让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智慧。其他的诸佛度众生,没有这样的方便智慧,只有阿弥陀佛有,所以十方诸佛都赞叹我们专修念佛的人就是明信佛智。

 

       相信「我即使罪业再深重,烦恼没有断尽,但是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无碍光、无量光、无边光的名号,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叫做明信佛智。

 

       那麽疑惑佛智呢?就是对这句名号不可思议救度的无碍佛智,他表示怀疑。他担心:「我这样念佛真的能往生吗?业障没有消除乾净,烦恼多多,也没有得到清净心,妄想杂念还不断,像这样能不能往生呢?」他有怀疑心,那麽就靠其他的种种修持、靠自己的各种努力,这样就是疑惑佛智。

 

       我们做事也一样,我们对对方信任之後,我们就不会仰靠自己了,我们就完全信靠对方。如果我们怀疑了,「那可能不行哦!我自己要做第二手准备」,那就疑惑了。

 

       所以往往有的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一方面念南无阿弥陀佛,另一方面心里不放心,做第二手准备,「我要如何如何……」。这是明显的疑惑佛智,这样往生到七宝莲花里面,就是胎生,不能化生。或者五百年,或者多少劫,总之是根据疑惑心的深浅,呆在莲胎里面时间有长短。这是一种解释。

 

       这种说明法,依善导大师来讲呢,分判就非常明确了,你只要专修念佛往生的,一定是到报土;如果有疑惑心、疑杂心的,也是到报土,不过不是直接到报土,先在莲花胎里面住一段时间,「五百岁不见诸佛」。然後你忏悔业障,求离彼处,或者是观世音菩萨入开化三昧来教化你,这样才可以。这个时候莲花开了,眼睛半睁不睁,看的净土也未必那麽详细、殊胜,慢慢地业障消除了,就可以从莲花胎出来,进入报土境界。

 

       我们学净土宗,就依善导大师这样的判教思想,很明了。一般人所讲的、一般人观念当中的净土法门,就好像上大街没有交通规则一样——你看我们开车上街,如果大街上没有交通规则,这样的车就是你碰我、我碰你,开起来很麻烦,很难开。如果有了交通规则,有了警察来指挥的话,那我们每辆车在街上都很顺畅!

 

       立宗判教就好像在大街上要有交通规则、要有警察指挥一样。善导大师的净土宗,就建立了一个最好的交通规则,把法门分判得很清楚。从哪里走?靠左边,靠右边,彼此不相碰撞。不然的话,大家虽然都学净土法门,彼此就会说:「哎!我这个法门是要断烦恼,为什麽你们净土宗不断烦恼就可以了生脱死啊?」这样互相之间就有冲撞。如果依净土宗判教思想的话,根据佛的经教,你就明白了:「哦!这个法门是靠阿弥陀佛愿力。靠佛的愿力,即使不断烦恼,也可以了生死。」其他法门是靠自力修行,靠自力若不断烦恼,当然不能了生死!这个就很明确。

 

       这就是说,净土法门、弥陀净土法门和净土宗判教所抉择的阿弥陀佛的净土宗的法门,有它们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时说明判教非常重要!

 

       这两天有些莲友提了问题,下面我来回答。

 

三、怎样解决信愿的问题?

       一个问题说:如果没有信愿的话,念佛到一心不乱也不能往生。请问,怎样解决信愿的问题?

 

       回答问题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就我们来说,一个要麽你烦恼断尽了,成圣了,这样你回答问题就不会有误差。这个我们哪能做到呢?众生问的问题,虽然是一个具体的小问题,其实涉及到很深的佛法教理。应该说成佛、成菩萨了才能圆满,不然都不行。第二个就是说你读的书多,教理上有很稳固的基础,依据佛经的文句和祖师的解释来跟他讲解,这样就要求我们对教理比较通达。所以,我们来回答问题也是依据教理,知道就知道,不知道也不敢把自己的见解拿出来,还是依教理。当然,教理也是各人理解得深浅不一,所以也是有它一定的难度。我回答问题,也都尽我个人的理解,尽我的所能,以佛经、尤其是净土三部经,还有我们本宗的祖师注疏来跟大家回答。

 

       「没有信愿,念佛到一心不乱不能往生」,这个确实是如此的。《弥陀要解》里就这样讲,同时在我们净土宗三部经当中,它的教理的基础也是如此的。

 

       下面就问说:怎样解决信愿问题?

 

       我想分两个方面来回答:第一个就是针对提问的人本人,第二个针对一般情况。

 

       针对提问题的本人来讲,这个问题应该不存在。为什麽呢?他为这个事情在操心,说:「哎呀!我这样不能往生,怎麽办?能解决信愿问题,就能往生了。」这一点说明他很愿意去往生。既然你很愿意去往生,这个愿的问题就解决了。

 

       没有信愿是指哪种状况呢?是指他不相信有这麽好的净土,不相信阿弥陀佛的救度,所以不愿意去往生。或者说虽然也相信,但是他愿意参禅开悟、愿意其他的修持,不愿意去往生。不愿意去往生的话,你念佛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因为你不愿意去嘛!道理很明显,不用解释都很明白的。

 

       既然为这个事而操心,说明有这个愿心。所以这个愿的问题就算解决了。

 

       第二关於信心:既然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觉得信也不成问题。因为极乐世界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我们也没有看见,你能愿意去往生,说明你相信有极乐世界存在。我们相信有极乐世界的存在,不是靠我们的智慧,或者我们的神通,而是我们信释迦牟尼佛,他没有用虚妄话来欺骗我们,所以这个是信佛。既然信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讲的净土三部经,我们就要相信,他不会讲假话。

 

       那麽四十八愿也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转述的。四十八愿里面就讲到阿弥陀佛的念佛往生的誓愿——第十八愿。这个第十八愿,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不会欺骗我们,没有说加加减减,是原原本本地转达了阿弥陀佛的意愿。如果说我们对这个第十八愿,相信释迦牟尼佛,再相信阿弥陀佛,这个信就解决了。为什麽呢?比如说阿弥陀佛亲自给你说:「某某人,你念我南无阿弥陀佛。」今天晚上你做了一个梦,或者大白天,你正在那里念佛,你家佛台的佛像阿弥陀佛突然走下来告诉你说:「善男子、善女人,你称念我的名号,我保证你往生我的净土。我特别来授记你,加持你,给你做保证。」哎呀,我们的佛堂里,如果阿弥陀佛从佛像走下来告诉我们,那肯定相信了,这是阿弥陀佛亲自给我们讲的,对不对?无论谁讲,我们也不相信,佛亲自告诉我们的,我们一定相信。

 

       当然,阿弥陀佛他未必这样,我们也没有达到那种境界,如果要见到阿弥陀佛的身相,报身或者化身来给我们讲,这个要有三昧定力,那我们没有达到,所以我们见不到。可是阿弥陀佛所发的誓愿,释迦牟尼佛转达给我们听,他没有欺骗我们,我们等於见到阿弥陀佛本人。就好像现在你没有见到我的面相,也不在我的身边,你不会怀疑这种语音转播是假的,你就知道对方这个人是净宗。那麽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释迦牟尼佛是个转播台,他不会讲假的,这就等於阿弥陀佛亲自给我们讲一样。

 

       他说什麽?「十方众生」——他不是一个一个地讲,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十方众生」,各个能够随你的意愿都包含在内。十方的众生包括任何一个人,也包括我们提问的这位莲友。「你称念我成佛时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愿生我的净土,如果不能往生,我负责任!我保证你能往生!如果不能往生,我怎麽能负责任?『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以我的正觉、无上正等正觉的果报,来作为你往生的保证!」 

 

       所以,我们的往生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尤其是第十八愿下过的保证!

 

       既然是阿弥陀佛因地的誓愿所保证的,他已经成佛了,他没有讲假话欺骗我们,那我们念佛就一定能往生!你相信就相信阿弥陀佛讲的话嘛!

 

       阿弥陀佛到佛堂里面显现给我们亲自讲话,和他发愿、经过释迦牟尼佛来讲,都是一样的。甚至说经过释迦牟尼佛来讲更有把握。为什麽呢?因为以我们的境界,邪正不分,也许我们心里边有邪见,那麽魔会变化成佛的境界来给我们讲,我们还当作是真的阿弥陀佛,因此可能出现失误。那麽释迦牟尼佛所转达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可能有失误的,对不对?所以,这个更加可信。

 

       《观经》里讲了:你定中也好,梦中也好,你见了佛亲自给你讲法,你醒来之後、出定之後,要跟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典吻合,这个才是正观、正见。不然的话,知见就不正确了,观也不正——邪观。

 

       释迦牟尼佛亲自讲的《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这个是最保险、最有把握的。所以我们这样信就很简单。

 

       所以,信的问题,我觉得不存在。我们既然相信佛的话,它就不成为一个问题。既然成为一个问题,问题在哪个地方?说明有疑惑。

 

       比如说:我拿了一个苹果来,我指着它告诉你说:「这是一个苹果。」那麽你能相信就是信了,本身不存在问题。而你不相信,那还是不相信。你不相信,原因在哪里?「这个人可靠不可靠?会不会骗我?这个是不是苹果?」因为对这个人产生怀疑,所以对他所讲的事情也产生怀疑。

 

       释迦牟尼佛是无可怀疑的,他成佛了;阿弥陀佛也是无可怀疑的。我们依佛语,这叫「明信佛智」,随顺佛语,随顺佛教,以佛语作为我们建立信心的基础,这个很简单。

 

       主要是因为内心里面自己的知见、自己的执着心障碍在那个地方,不愿意放下自己的见解,所以他不容易相信。

 

       比如说有的人不信,「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有吗?天文望远镜也没有看到,我眼睛也没有看到——谁看到了?」这样就是他自己心里依自己的眼识、以他的眼睛为准。

 

       你的眼睛没有看到,佛的眼睛早看到了,所谓「五眼圆明」。那麽你的眼睛没看到,你就说没有极乐世界吗?如果我们没有看到,「我肉眼凡胎,我不以我的肉眼作为标准,我相信佛眼看到的,佛讲的有极乐世界,我就相信」——这就很简单了,放下自己,自然就很容易信佛。你不放下自己,即使诸佛出广长舌相来给你讲,你也不容易相信,对不对?

 

       放下自己,就很容易相信对方了。大家想一想,我们与别人辩论的时候,我们内心有一番大道理,就不容易相信对方,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可是如果我们信佛,来学佛法,就要把我们自己的知见放下来,因为我们是无明凡夫。

 

       所以,这个「信」也不成问题。

 

       如果就一般的众生来讲,要建立他的「愿」,主要是靠什麽呢?我觉得主要是与他的因缘、他的善根有关系。没有善根或者善根没有成熟——我们很难讲没有善根,无量劫来多少都有善根的。所以,善根如果没有成熟,他很难起信愿。

 

       起信愿,往往是在这个世间受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迫——年龄大了,现在就要死了,怕死,这个时候,他宁愿相信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净土的存在。如果有善根的话,他这个时候就会契入。

 

       或者健康的时候他不信,觉得自己可以打坐,可以修行,不愿往生。现在生病了,痛苦了,修行也年老了,记忆力也不好了,那麽多经咒一句也记不得了,颠三倒四了,打坐也不行了,他就要愿生净土了。众生往往在苦恼的时候,他倔强的心会柔软下来,所谓「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时他就会回过头来乞求阿弥陀佛了。

 

       那麽,有这个愿心,他自然也就有信心。人都愿意离苦得乐,人都不愿意面对黑暗、恐怖,所以临死的时候悔惧交至,看见阎罗王了,看见地狱的火了,自然相信地狱的存在。有地狱的存在,就一定有极乐的存在。六道轮回真实不虚,那就一定有极乐净土了。

 

       所以,各人生信的因缘是不一样的。当然,我们平时可以把有关的观念灌输给他,不管他信不信,你告诉他:「有极乐世界,你求愿往生就好。」只要把种子给他种上,他知道这个消息,等到他临终见到三恶道的景象,会突然想起来,「我要求生净土!」这时候信愿激发;或者是没有到临终,身体多病,或者是生活中种种的苦恼逼迫,这个时候他就回头了。各种因缘不一样。

 

四、只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能不能往生?

       第二个问题是:不念阿弥陀佛、只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能不能往生?

       

       这个情况,不知道是假设还是实际存在?我们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信愿具足,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定能往生!我们把这个抓住,知道一定能往生的就好。就我们个人来讲,可以这样安心。

 

       或许别人有那种状况。我觉得有两种因缘:

 

       第一种就是有的老太太,她其实并不了解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有什麽区别,可能就是听说观世音菩萨的名气很大,可能在她那个地方没有听说过、不知道有阿弥陀佛,只知道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那个地方好,我死後要到那个地方去」,一天到晚「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我觉得这样的人,她能往生。为什麽呢?因为她的心比较纯粹、简单,她也是一个仰靠的心。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助手,是阿弥陀佛慈悲的化身,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是一体的。虽然说阿弥陀佛是以六字名号救度众生,可是在这个例子当中,她念观世音菩萨,她没有分别,她不知道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到底区别在哪里,她就说:「我想去那个地方,观世音菩萨慈悲救度我。」这个时候,应该说她的心很纯和,所以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誓愿、阿弥陀佛的慈悲就体现出来了。

 

       第二种人呢,他也知道阿弥陀佛,也知道专修念佛、阿弥陀佛的誓愿,但是他就是不念阿弥陀佛,只念观世音菩萨。这种人我不知道有没有,应该说可能性不大。一般念观世音菩萨的人,也知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哪能不念呢?阿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的师父,阿弥陀佛是佛王嘛。观世音菩萨是佛子,观世音菩萨头上顶戴的就是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怎麽不念阿弥陀佛呢?如果说他就有这种分别,执着於念观世音菩萨,不念阿弥陀佛,这种状况就不好讲,我觉得可能往生就有困难。因为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念,是自己有分别心,自己分别的念头、执着的障碍,往生就有困难。我也不敢讲他一定不能往生,因为观世音菩萨也是极乐净土的大菩萨,也有协助阿弥陀佛度众生的因缘。

 

五、专修净土法门,可不可以兼念菩萨咒语?

       第三个问题:专修净土法门,可不可以在念阿弥陀佛的同时,念西方三圣、尤其是观世音菩萨的咒语,可不可以?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人蛮多的,我觉得他道理没有明白,很多问题一一探究,就好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样,一个题一个题地解,都累死了,老师也未必说你是个好学生。如果解题的原理、方法你掌握了,那麽你一通百通、一答百答,所谓举一反三,这个题目解决了,其他都解决了。

 

       我想说明几点:

 

       第一点,我们专修念佛的人,与其他所有的经典、菩萨咒语并不矛盾,不是说「你念阿弥陀佛,其他的不能念、不可以念」。只是说你念阿弥陀佛、信了阿弥陀佛,不可以舍离三宝去信其他的教主、其他的外道邪典,这是不可以的。

 

       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地藏经》、《金刚经》,所有这些大菩萨、大乘经典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我们即使专修念佛,都可以念,不是说不可以。

 

       但是为什麽我们提倡专修念佛、不提倡念这些去往生呢(这个不是说不可以念。讲不可以念,就是有一种对立,好像念了阿弥陀佛,不能再念其他的。佛菩萨是一体的,不是对立的)?为什麽善导大师提倡这个「专」?这是就我们众生的心性来讲的,我们专心念佛,心就有一致的目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要知道,我们为了什麽目的讲「专」呢?是为了往生。那麽其他可不可以念?如果就往生来讲,你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足够了。为了往生的目的,只有阿弥陀佛这尊佛发了愿,他说:「你念我的名号,你不往生,我不成佛!」没有说「你念《金刚经》,念《金刚经》我保证你来往生」,没有这样的誓愿保证。

 

       《金刚经》可以念,但是若是求往生,它的功效就很弱。用念《金刚经》的功德回向求往生,没有阿弥陀佛誓愿的保证,你能不能一定往生呢?是个大问号!很大的疑问。这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杂行一千个里面难得一两个往生,因为没有顺阿弥陀佛的本愿,没有阿弥陀佛愿力的保证,没有阿弥陀佛光明的摄取。

 

       我们为什麽提倡「专」?因为只有、唯有这尊佛,他规定了「你念我的名号,我用誓愿保证你往生我的净土」,「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我保证你,如果不往生,我不成佛」。没有说「你念《大悲咒》、《楞严咒》,或者念哪部经,或者学哪个法门,我能保证你往生」。那麽,既然没有,你学那些,就是你自己通过那些经咒的点点滴滴的功德积累回向去往生,这个是方便引导,没有阿弥陀佛的根本保证。

 

       所以,站在这个立场上,我们懂得了,目标既然是往生极乐世界,方法就是极乐世界的国主阿弥陀佛所规定的——这是他规定的嘛!

 

       你到上海去,这条高速公路是到上海的,高速公路设计师已经设计好了。你不上这条公路,上别的小道,哪能保证你到上海呢?你可能岔到苏州了,或者到了浙江,有很多岔道,对不对?

 

       你参禅,说不定在初禅天的时候,你就觉得「这里很不错」,挡住了,岔过去了;或者二禅,或者三禅,或者四禅;或者在阿罗汉境界里面,「我不能发大心,发大心太苦了」,就停在那个地方了。

 

       如果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些通通没有障碍,不可能迷失道路,或者半路上停下来。就好像我们上了直达目的地的高速路,没有岔道,从娑婆到极乐,两地直达。中间不再有岔口的,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就是「专」。

 

       为什麽要「专」?「专」在这个地方,是阿弥陀佛誓愿所规定的。想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如果不顺着阿弥陀佛誓愿所规定的教法,你一定会打闲岔,一定会走岔道口。所以往往一千个人上路,结果一两个到达,为什麽?九百九十九个走岔道口去了,他没有到达极乐净土。或者在人天道里边盘桓,或者执着於小乘阿罗汉境界,这个都很可惜啊。我们多数都到人天里边打转转,这个太可惜了!

 

       这个「专」是在这个立场上讲的。

 

       所以大家明白第一点:不是敌对性地说不能拜其他的佛,不能念其他的经,不能念其他的咒,是说我们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随顺阿弥陀佛的誓愿,专念弥陀名号必定往生。

 

       哪种情况呢?比如说大家研究教理,别人问到《心经》,虽然说我不懂,我没有开悟,没有达到不生不灭,没有「照见五蕴皆空」,但为了了解佛法中通途法门的教理,也可以看看,也可以念念。或者说「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很高兴,我唱唱观音菩萨名号」,也是可以的。

 

       不是说「哎,光念南无阿弥陀佛怕不行啊,我念念观音菩萨才能往生」,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杂」,就是信心不专一。或者说「我念阿弥陀佛不行啊,再加上《金刚经》,再加上别的……」,那都不正确。

 

       作为普通的教理研究,或者因为某种特殊因缘来读一下,来了解一下,这个都可以。

 

       如果说把念佛之外的诵经、持咒、修其他法门的功德拿来换取往生,以为这样才可以往生,抱有这样的观点,他所行持的才叫杂行杂修。由於信不专一,没有阿弥陀佛誓愿的保证,这样往生呢,一千个里边难得一两个。

 

       如果不是这种观点,比如说有的出家师父,他住在寺院里,这座寺院不是专修念佛的,他在这座寺院里上早晚殿(人家不专修念佛),那《楞严咒》他就要跟着念。他为什麽念《楞严咒》?「因为我是出家人,我在这个道场住着,我合和大众,人家念《楞严咒》,我也念《楞严咒》」,这个不算杂行杂修。这是出家人在道场挂单的一个规矩,对不对?

 

       就像上大街,你是出家人,开车你也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你不遵守交通规则,交警就来找你的麻烦。同样,你到别的道场,不遵守他们的规矩,人家就来跟你迁单。「哦,那好吧,我既然住在这里,那就要遵守这里的规矩,随顺大家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这个不算杂行杂修。

 

       居士到别的道场也是一样,这是我们没有力量,自己不能左右。这些因缘如果没有了,我自己修行,我就专修念佛。这个不算杂行杂修。

 

       所以,为往生极乐,知道「我到极乐净土去,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行」;其他的种种因缘,或是随顺道场的规矩,「人家正在读《普门品》,他请我,我去了,他不会读、我会读,那我带带他,就带领念一卷吧」,这也不算杂行杂修,也都可以念。

 

       当然,这些缘还是要少一点。有人讲了,「《地藏经》很多人念,念一遍《地藏经》也得两个小时,天天有人请我念《地藏经》……」,这就太多了。你偶尔去帮帮忙,然後也跟他讲,还是念佛的好。

 

       有人讲为什麽念《地藏经》?说念《地藏经》消业,「念佛如果不消业的话,你念佛不管用。业障不消,念佛不管用」,这话说出来也有人相信。怎麽能说得出来呢?念阿弥陀佛就是消业的,不是说「不消业念佛不管用」,你业障都消掉了,不用念佛了。就是因为你有业障,你才消业。就好像说一个人身上有病毒,「你的病毒消掉了,你再来吃这个药才管用。你的病毒不消掉,吃这个药也不管用」——你这个药还有什麽意思?「我得了肝炎,我的肝炎病毒治好了,我再吃这个药有什麽意思呢?就因为我有肝炎,所以我才服这个药」。就因为我们有贪瞋痴三毒烦恼,有业障,所以我们才吃阿弥陀佛的阿伽陀药。如果佛号没有消业的功能,那怎麽说「千经万经、千咒万咒、千佛万佛不如阿弥陀佛」呢?这在净土经典里边讲得很清楚,十方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名号嘛!对不对?这都是有经典证据的,这不是假的。如果说另有一个法门,另有一个经、一个咒,超过阿弥陀佛名号,为什麽十方诸佛不赞叹那尊佛的名号呢?不叫大家都去念那个名号呢?为什麽十方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名号、叫我们来称念呢?就因为它消业除障,给我们平安吉祥,给我们临终接引,给我们光明摄取,给我们往生成佛。都是最好的,最圆满的,诸佛才叫我们念佛嘛!念南无阿弥陀佛。

 

       这个道理明白之後,我们心里自然就专了。还是要懂得道理,道理是个大的原则。

 

       所以,十方诸佛没有私心,没有杂念。他们没有说「你们念阿弥陀佛,再念念我」。诸佛不像我们凡人,没有私心杂念,没有分别心。诸佛的心是大悲心。只要念阿弥陀佛名号能往生、能成佛,十方诸佛都高兴,都欢喜。

 

       结果我们凡人呢,以我们的凡夫之心测度佛智,「哎呀,我念阿弥陀佛,没念阿閦鞞佛,是不是阿閦鞞佛有意见了?我念阿弥陀佛,没念地藏王菩萨,是不是不太恭敬啊?」这些都是凡夫的分别念头,不要这样。

 

       於凡夫来讲,还是万法归一的好,归到阿弥陀佛。为什麽呢?这不是从我们众生这个角度说:「哎,你这个人很虔诚,你对阿弥陀佛很有孝心。」主要的原因是你要往生极乐净土,阿弥陀佛是极乐净土的国主,他规定了你往生极乐世界的这条道路就这样走的。

 

       你到我家来,我告诉你怎麽走。你到我家来,我家的楼梯就这麽设计的,不走这楼梯你怎麽上楼?

 

       到阿弥陀佛的净土,阿弥陀佛说:「你就念我的六字名号来。」你当然要听话嘛!这不就好了嘛!多简单的事情!

 

       十方诸佛怕你不相信,一齐出广长舌相证诚:「哎!某某人啊,这个就对了,释迦牟尼佛讲得不错,阿弥陀佛的誓愿确实如此,你们就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很好了。」

 

       我打了个比喻,应该是在《阿弥陀经核心讲记》里边。比如说我们在一座岛上,这座岛就要沉没了,水淹上来了。有直升飞机来救我们,飞机上面放了一个梯子下来。你说你是不是要抓住这个梯子才能上去?因为这个梯子是飞机上放下来的,你抓住它,它就把你引走了。

 

       这个飞机,代表阿弥陀佛的救度。这个梯子,就代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想到阿弥陀佛的净土,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要「执持名号」、「专复专」!所以善导大师很慈悲,一个「专」还不够,说:「教念弥陀专复专。」「你要专,还要再专!」释迦牟尼佛也是再三叮咛:上辈者一向专念,中辈者一向专念,下辈者一向专念,叫你「专复专」。你说你要上飞机,但你不是抓住飞机直接垂下来的原配的梯子,而是从你自己家里搬来一个梯子,你就是金子做的梯子,也不能到飞机上去,没有用啊!怎麽样呢?你就要把这个梯子往飞机上靠,这就是所谓杂行杂修回向求生的方法。修人天福报,修其他的种种法门,这些本来不是往极乐净土这个方向去的,那怎麽办?你就要把它移转过来往上靠,这叫回向。「本来是放在家里、在墙上靠着的,现在我往飞机上靠」——那何必呢?靠得不稳,一晃荡就不能往生了。所以一千个里边大部分都漏掉了,只有一两个能上去。

 

       所以,祖师菩萨再三恳切、慈悲地告诉我们「专复专」地念佛,道理就是如此。不是说阿弥陀佛强横霸道,也不是说净土宗的人不圆融,也不是说这些祖师——「你看你们分别心这麽重」,他们都是大慈悲心,就我们众生的根性特点、阿弥陀佛的誓愿,这种必然的教理而规定这条道路。你要想圆融很简单,一旦到达极乐世界,自然神通智慧通达,可以遍礼十方诸佛,分身无数度化众生,一切圆满!「佛道无上誓愿成」,已成了;「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能度;「法门无量誓愿学」,你都可以学;「烦恼无尽誓愿断」,你不断自然而断。所以,想圆融,到极乐世界才能真正圆融。

 

       在这个地方呢,还是要根据净土三部经、净土宗祖师所规定的道路,阿弥陀佛誓愿所规定的道路,老实念佛,这条道路直通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好。

 

六、往生後也可以造一个极乐国吗?

       下面这个问题问得比较有趣:如果我们确实拥有了阿弥陀佛的全部功德,那往生後也可以造一个极乐国吗?

 

       「阿弥陀佛有极乐国土。我念佛往生,拥有阿弥陀佛的功德,那我也可以造个极乐国了?」这是问的往生之後的境界,所以我也不敢贸然回答,我也还没去过,也不知道。按理来讲,是可以的,因为有这样的功德,就有这样的国土显现。但是这个可能会有误解,建造极乐国,不是我们在这里所想像的,打一套桌椅板凳,或者把什麽造出来,它是一种称性功德的自然显现。其实极乐国也不是阿弥陀佛个人的私有产品,因为阿弥陀佛成佛了,他是十方众生的性德——心性功德的自然显现,而成极端、最极圆满的国土,就叫做极乐国。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自然心性功德也会展现,这个极乐国就是我们的,没有说有第二个、第三个、十个、一百个极乐国,还是一个。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说,极乐国土「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它是无障碍的。

 

       我们如果从度化众生的方便、跟众生的因缘来讲,可能也有我们的国土,跟我们有缘的众生要生到我们摄化他的国土里面去。

 

       在极乐世界,我们都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极乐世界的众生不可能都叫做佛啊,所以最高的档位,从佛下来叫「一生补处」。极乐世界的众生神通智慧如诸菩萨,成就都一样。是哪种呢?就是「一生补处」的果位。或者有的显现为阿罗汉,但他的内证功德也跟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是平等的,显现为圣人阿罗汉,或者显现为人天,或者显现为菩萨。这都是一种显现,「因顺余方」,随顺他方世界,才有高有低等等,其实内证功德都是无量光寿。

 

       那麽,等到我们哪个地方的因缘成熟了,我们去成就国土,这个国土就是我们的。比如你成佛了,叫做炎王光佛,或者叫做什麽佛,那麽,你的国土也有名字,就像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给你授记的,这是应化你与众生因缘的一种显现,所以极乐国被称之为「诸佛之家」。《观经》里说:「当坐道场,生诸佛家。」诸佛之家就是极乐净土,是共通的。底下就说往生之後功德一样,「咸同一类,形无异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因顺余方,而有天人之名」,声闻、缘觉、菩萨都平等。

 

       这里经中为什麽还要专门列出观音和势至呢?为什麽不是其他菩萨呢?问到这个问题,「这样不就是不平等的世界了吗?」对平等的理解啊,如果以凡夫的境界,就太狭隘了一点。在功德上虽然平等——《观经》里讲,我们念佛的人,还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在此土,释迦牟尼佛就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观音、势至跟你是好朋友(「诸上善人」是哪种人?念佛人就是诸上善人,我们就是上善之人),他们就跟你做胜友了。我们到极乐世界当然与他们把手共行、并肩而坐了,肯定是平等了。那麽为什麽专门列出观音、势至呢?这有两点因缘:

 

       一个是因为观音、势至和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他们三位经常在一起共同发愿度众生,阿弥陀佛经常示现为国王,观音、势至经常作为阿弥陀佛的儿子。国王和王子共同发愿度众生,那麽现在成佛了,当然他们肯定在一起,三个人就叫「西方三圣」,一体不离,是这麽一个因缘,所以就提出观音、势至。

 

       第二点,观音、势至与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特别有缘分。其他的菩萨,他们就不是普遍的缘分,佛在经中就说得少。观世音菩萨谁不知道啊?「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谁不知道?大势至菩萨说什麽呢?「我念佛得无生法忍,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他是无边光,是阿弥陀佛智慧的体现,是无边光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光明摄念佛人归於净土,这都是跟我们众生有缘。

 

       所以说这不是不平等,这还是平等。

 

       通常说极乐世界九品往生,九品往生是一个什麽状况呢?其实九品往生也是一个方便说,如果就念佛来讲,其实没有什麽品位的(当然,如果这个详细讲,要讲一大节课,讲许多)。作为助行回向来讲,它就有品位,为什麽呢?他靠自己的修行力量去往生的,就像天台四土所讲的,你修到什麽境界,就到什麽国土,「凡圣同居土」也有品位,你修得好,高品位;修得差,低品位。可我们都不是靠自己,我们都靠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圆满功德去往生的。那麽,到了极乐世界,哪还分什麽品位?因等,果位就平等。

 

       好了,凡夫喜欢讲品位,有的人,讲没有品位他接受不了,因为无品位、大乘平等一味的境界,没有智慧的人,他听不懂,他听了会心起恐怖,会很茫然,「怎麽可能呢?我这麽辛苦,我这个样子,怎麽会跟他们平等呢?」这都是凡夫的分别知见。释迦牟尼佛就说:「好!有品位,修行好的上品,修行不好的下品;念佛多的上品,念佛少的下品。」其实,到了极乐世界,昙鸾大师就讲:「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本来在娑婆世界,众生是高高低低的,但是到了极乐世界呢,像众水入大海一样,没有一和二的差别了。

 

       打一个比喻,像什麽呢?极乐世界讲品位,如果以念佛来讲,它是方便说,怎麽讲?就像我们摆货架一样,比如说我们弘愿寺,所有的阿弥陀佛像都是一模一样的,做了一万尊阿弥陀佛的小佛像,但是有的放最上面一格,有的放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第五格、第六格,第七八九格……。讲品位,第一格的就是上上品,第二格的就是上中品,第九格的就是下下品,其实里面都是一样的阿弥陀佛。你非要讲一个上下,那也行,那也不妨上下。所以,极乐世界虽讲菩萨、声闻、天人,其实他们的外貌也平等,内证也平等,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并不影响。如果讲观音、势至的话,到极乐世界,也可以讲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叫做观音菩萨,也可以叫做势至菩萨,因为他的慈悲与观音平等,那麽他就是观音菩萨,他的智慧与势至平等,他也可叫势至菩萨。只不过就因缘来讲,当初发心,跟阿弥陀佛一道发愿度众生的因地本愿、夙愿之力,使这两位成为上首菩萨,这是一种解释。

 

       朝闻道,夕死可矣

 

       今天晚上净德法师有事出去了,他父亲今年八十八岁,现在可能最後要走了,他去看一看。老人家知道念佛,让我很感动。法师回来告诉我,他爸爸说,「孔子说的」(他爸爸是一个老教师),「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我现在看来,只有这一件事了」。

 

       净德法师说:「对啊,您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得道了。」

 

       「对啊,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啊。」

 

       我听了以後感觉特别好。他老人家现在很瘦,但是没有什麽痛苦。很早以前就有人给他看相,说:「你这个人哪,将来会善终的。」

       

       「现在我真善终啊,念佛!」

 

       这麽个状况。

 

七、给不信佛的人念佛,他能感应到吗?

       下面这个问题说:对於不信佛的人,我们给他念佛,佛能感应到吗?

 

       对方还没有信佛,我们为他念佛,佛是知道的啊!佛是六通具足,五眼圆明,你心中所念,佛没有不知道的。

 

       对方是不是也能感应到呢?对方能不能感应到,就不一定了,有强有弱,效果是有的。

 

       打个比喻:我们念佛,就好像我们在阳光下面;对方没有信佛、念佛呢,就好像在阴影当中。我们为他念佛,就好像我们拿来一面镜子,把阳光反射给他——回向给他,回向就好像镜子反射一样,把光往他那里照。如果我们和他之间没有障碍,他就能见到反射的阳光,这样就能感应到;如果说中间有一块布帘,花格的,挡住了,他就能看到一部分,花花点点的;如果说中间隔着很厚的一堵墙,一尺多厚,那他就感应不到了。

 

       所以,我们为他念佛,能不能感应到,跟他的业障有关系,跟他和我们的因缘也有关系。如果对方业障浅,和我们的关系深(因为是心的交流嘛),比方说母子、父子、很好的朋友,缘分很好的,心灵相通的,那麽我们为他念佛,这之间肯定没什麽障碍的,他很容易得利益的,是这个道理。

 

八、如何劝信?

       有莲友讲:「以前我老劝人念佛,现在不干了。为什麽不干了?没人信。」他劝人家念佛,人家都不相信,他觉得没有效果。

 

       这一方面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念佛法门的殊胜,不是人家都能相信的。你告诉他「念佛这麽好,到极乐世界,免费地送给你去成佛,免受地狱之苦」,他不相信。所以众生确实是非常顽固,就是不回头,让阿弥陀佛操碎了心。你去劝劝人家就知道了,最常见的就是说「你迷信」的;说「我没时间」,那就是留面子了,「我忙,退休以後再念佛吧」,在那里推诿。做那些事都来劲儿了,什麽事?「听说这个买卖好赚钱……」就都去了。

 

       在这方面,也为我们自己感到庆幸——我们能够念佛,经中讲念佛之人非常稀有难得,因为这点,自己就更加庆幸。

 

       同时,劝人家也是随份随缘地劝,主要看因缘,对方跟你关系如何,他的善根怎样,随缘而劝。

 

       再一个呢,你劝他,他不信也有利益!就像刚才讲的,你告诉他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他现在不信,将来会信。你劝,他不相信;阎罗王劝,他就要相信了:「某某人哪,当初在娑婆世界,有一个善男子善女人在你旁边住着,叫你念佛,你不相信,现在跑到我这里来了,你罪有应得!」他一听,「哎呀!」後悔了。那个时候他想起来,念一句佛也管用,对不对?

 

       人就是这样,後来遇到困难了,或者病重了,或者车把腿撞了,才肯相信。当然,我们不希望他这样,我们不希望他出车祸腿撞了再信佛,也不希望他得了肝癌再信佛,也不希望他下岗了、苦恼了再信佛,希望他现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就顺顺当当地信佛——但是他不干!因为现在他身体健康,他还有钱赚,他知见很厚重,他觉得自己本事很大,所以他不容易相信。

 

       那麽,你劝他念佛,在那里等着他,他如果有这个善根因缘,自然迟早还会相信。所以这个不要灰心,效果还是有的,功德还是有的!

 

九、关於《楞严咒》

       下一个问题说:怎样修《楞严咒》?《楞严咒》能随便修吗?还有楞严咒心?

 

       「楞严咒心」,我就不知道这位莲友到底说什麽。《楞严咒》我没有研究,读起来也很困难的。出家人要学,一定要会背的,所以早上起来都要背。那麽在家呢,我觉得你如果学净土,就免了这个吧。寺院的受戒师考《楞严咒》,有很多出家师父就在那里头疼了,「希望考官最好能够慈悲慈悲,我蒙混过关就好了」。如果修《楞严咒》才能往生极乐的话,那就困难了,不少人不会背。

       

       「《楞严咒》能不能随便修?」大概是指有人讲「这个咒只能早晨念、几点以前念,什麽时候不能念……」,这个我没有看到有关这方面的专门讲解,因为我学习净土法门,对这个也没有时间去看。按道理来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诸佛菩萨的经咒,大乘经典、诸佛的咒语都是有功德的,有功德就能消业障。总之,我们任何时候都方便念。如果说你修《楞严咒》,从早到晚12小时、16小时、18小时,你总是在念,我想这肯定是好的。念《大明咒》也一样,《大悲咒》一样,十小咒也一样,《灭定业真言》也一样,哪有说哪个时间不能念的?

 

       我们念佛更是念念不舍。念佛更简单,也更殊胜。

 

十、学佛思考的时候是用心还是用脑子?

       (问题)我们学佛,思考的时候是用心还是用脑子?

 

       这个,应该说差不多。心有三种:

 

       一个是「真心」。真心其实就是我们的心性、佛性。这个我们没有开发出来,我们每天在用,看哪,听啊,但是我们并没有觉悟它。

 

       第二个妄心。妄心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心,这个妄心和大脑的意识是一回事,心、意识是一体的,用心等於用脑。

 

       第三个叫肉团心,就是我们的心脏,这个心。我们当然不是用心脏。

 

       用心、用脑差不多。

 

十一、佛菩萨画像可不可以焚烧处理?

       (问题)佛菩萨画像可不可以焚烧处理?

 

       印光大师讲过,佛菩萨的画像如果是纸的,破旧了,不庄严了,或者有污染了,这个时候把它焚烧了,是更加恭敬的。因为破旧、污染的不好看,放那个地方让人家心不恭敬,不好。应该换一张新的,现在印刷术特别发达。应该把它如理焚化,比如在一个乾净的地方,边念佛边给化了,乾净一点的地方就可以。

 

       有时初学佛的莲友往往在这些具体的方面感到很麻烦。我觉得我们讲究乾净、讲究恭敬、讲究形式,原则是什麽呢?是不误实修,能够帮助你实修,增长你实修。所以是以少挂碍、不增加挂碍为原则。如果搞得一大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你这学佛学得简直是太麻烦,那就不好了。

 

       念佛,以你无碍念佛就好。比如夏天很热,如果要穿海青念佛,穿海青的规矩很多,又是一个大胖子,结果怎麽办呢?乾脆海青不穿了,佛也不念了。「要念佛就要穿海青」,你何必呢!你何不轻轻松松穿着便装、开着电风扇?「我在佛堂不穿海青不行」,那你不在佛堂念不行吗?

 

       所以,依我们方便实修为原则,恭敬是以这个为前提。

 

       像现在住在城里,也有所不便,空气的污染,大街的污染,到哪里找清净的地方?印光大师讲过,旧佛像焚了之後,焚像的灰,找清净的地方挖土埋下去——你到哪儿挖土?你到花圃挖土,人家找你罚款,没土给你挖。怎麽办呢?我觉得可以用自来水,乾乾净净的,念着佛顺着水冲下花圃里就完了,简简单单就好了。如果腿脚不方便,下不了楼,那你就念着佛,倒入你家里的下水道。没有关系,阿弥陀佛是无碍光。我不是让大家肆意,是就我们的方便。

 

       我觉得现在有很多居士这样来问,时代不一样,因缘也不一样,因为这些小小事情,让我们耽误很多时间,那不值得。

 

       孔子也讲过一句话(到底在什麽因缘下讲的,我忘了),我觉得我们很多人可以拿这句话为原则。大概是有个弟子问他某件事能做不能做,孔子回答说:「如心安你就做。」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句话。就是说你做这件事,你觉得安心的话你就做。如果你觉得不安心的话,那就不要做,因为你做了以後心理上有障碍。

 

       比如有人讲不能躺在床上看书,你想看点书,但身体不行,坐着又累,我觉得这种情况下,你就安安心心躺着看,没问题。这个总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是我们故意的。不是说我身体好,精力又充足,然後很懒惰的,不是那样。要自己做得到,力所能及,以怎麽方便、怎麽舒适为原则,主要是以我们能做得到的。

 

十二、听到佛号浑身不舒服是怎麽回事?

       (问题)我单位的同事,只要听到佛号或者听人念经,就浑身不舒服,想要呕吐,这是什麽原因?是业力吗?

 

       这个是业力,这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个是他本身的业障,过去世可能障碍过别人的善法因缘,今生遇到佛法、善因缘,他就不舒服,这就是障道的因缘所感的果报。所以我们要知道,千万不要障别人的善法因缘。

 

       第二种情况,也许啊(我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或许就像我所遇到的一些人,身上有众生附体。附体的众生本身的善根比较浅,他不愿意听闻佛号或佛经,因此有所反应。他听到佛号、佛经之後(因为佛号、佛经是直接指向解脱的),他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样也会影响到被附体的人,使他不舒服,想呕吐,因为他们的心识是相通的。

 

       不管是哪种因缘,总之它是业障。业障浅的人听佛号,身毛为竖,如拔出者,这个就是有善根,遇见这个法门,欢喜踊跃。结果你遇到了,呕吐,不舒服,你不是业障吗?

 

       那怎麽办呢?那就忏悔业障,多念佛,自然就会好转。

 

十三、我们为什麽会随业流转?

       下面的问题说:我们为什麽会随业流转?

 

       为什麽会随业流转呢?这是一个自然现象,你造了业,就要受它的果报,这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了,对不对?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抽烟,抽烟是个业,你抽了烟,就随它流转。为什麽?你上瘾了,不抽就不行,就难过,你这不是随它流转吗?你结婚了,你嫁给谁了,嫁给谁你就随他流转,你如果心有不甘,那就天天难过。你生了孩子,这也是业,你就要随这个业流转,为什麽呢?他就让你牵肠挂肚。

 

       世间的一切都是业,我们半点做不了主。不相信你试试看,你觉得自己本事大,「我要赚钱,赚多少……」,你去试试看,你没有这福报根本就赚不到;你说你聪明,还有比你更聪明的也不行,这个都是业。

 

       所以,我们在业力面前,不老实不行。你跟任何人对着干,千万别跟业力对着干,没有你的好处。

 

       要善於消业,要化解业障。怎麽消业,怎麽化解业障?就是要念佛。

 

       念佛就像杀毒一样,比如说我们的电脑(大家现在都在电脑上听法),电脑如果感染了病毒,半天不动,运转起来非常慢,最後死机了,卡那个地方,用起来很麻烦,就是有障碍,有病毒了。那怎麽办?用杀毒软件,杀完毒之後再来用,轻松了,得心应手,这就很好。

 

       其实我们人也一样,我们人啊,我们的心性本来好像新出厂的电脑一样,新出厂的电脑是没有病毒的,我们的心性本来没有贪瞋痴的病毒。可是我们呢,无量劫来感染了无量的贪瞋痴病毒。你说你在感染了这麽多的贪瞋痴病毒的情况下,你在这个世间来运转,多困难!你想挣钱,坎坷了,明明看到钱却赚不到,明明看到这个文档却打不开,这就是病毒感染;一看到这个孩子,你就不如意,你非要怨憎会,苦恼多多,这是什麽原因?这就是业障。那怎麽办?念佛。

 

       上次有个莲友说的话,我觉得挺好,「阿弥陀佛就像杀毒软件一样,你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感觉天天在消毒,天天在洗脑。天天念佛,就像天天在洗脑一样」。确实如此!不光在洗脑,阿弥陀佛在给我们消除无量劫的贪瞋痴的病毒。为什麽啊?消除业障了。业障消除了,电脑再运转,自然就好运转了。念佛之後,身体也健康了,心情也舒畅了,家庭也和谐了——现在不是讲创造和谐社会吗?念佛的人最能创造和谐社会!社会是由众生所构成的,众生心里那麽多病毒、烦恼,凑在一起能和谐吗?不可能啊。我们念佛,内心和谐了,祥和了,安静了,清静了,敞亮了,业障消除了,出去一片春风。人家看到你,「某某人啊,我就喜欢和你呆在一起!为什麽?我也说不出来」。你说:「你不知道我知道,为什麽?我在念佛啊,你喜欢和我呆在一起,说明你和佛有缘啊。」念佛的人心里祥和、慈悲。念佛是很有好处的,非常有好处。

 

       我们念佛,也随「业」流转。我们念佛随业流转,随谁的业?随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如果不念佛,就随着我们自己的贪瞋痴三毒染污业力流转到六道去了。我们念佛,随着阿弥陀佛大愿业力,「自然之所牵,往生安乐国」。如众水流入大海,那多好!我们流入大海,转回头就是乘愿再来的菩萨了,那就不一样了。

 

       所以,随业不要随我们的业,要随阿弥陀佛的业,这样就好了。

 

十四、佛学怎麽解释道德?

       (问题)佛学怎麽解释道德?

 

       「道德」两个字,如果就它们本身的意含来讲是很深的。依汉语原文,「道」和「德」都很深的。如果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在现代来讲,就是一种人伦规范,就是世间所讲的伦理观念。

       

       就佛学来讲,它是人间善法的范畴。佛教讲五乘,它属於人天乘的范畴,也就是跟五戒十善差不多。

 

       不过佛教的五戒十善的指向不一样,五戒十善做起来虽然是在人天范畴之内,但是佛讲五戒十善的时候,它是一个起点,它的方向是指向解脱的,这是佛法的戒律和世间道德不同的地方。

 

       以世间道德来讲呢,并不能达成解脱。如果世间的道德就能让人解脱,那我们就不用学佛了,对不对?《道德经》就好了,《道德经》比现在讲的道德不知要高多少倍!那为什麽佛法要出现呢?因为道德只是保持人际关系和谐这麽一种伦理观念,它跟佛法所讲的纯善的解脱来讲,还差得很远。

 

       佛法所说的这种善法,《阿弥陀经》里讲「诸上善人」,「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不是一般的善,不是道德观念上的善,它是就解脱生死、往生成佛,这样的范畴讲的。

 

       世间的道德君子,即使有怎样的善行,站在人天的角度上讲他是个善人,是个君子,可是如果不念佛,没有解脱,他仍然是六道轮回的一个凡夫。今生是善人,下生可能就是恶人了。

 

       我们念佛的人,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成佛,今生虽然是恶业凡夫,往生净土之後就成为一生补处的菩萨,这才有资格称为善,才有资格叫做「善男子善女人」,才叫「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上善之人就是一生补处的菩萨,不退转地的菩萨,所谓「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跟观音、势至这样的菩萨互为胜友。

 

       善,有上善和下善:人天的五戒十善是最低的善了,人天的善跟阿罗汉的善相比,就算下善,阿罗汉算上善。为什麽?他解脱了,对不对?你没有解脱。阿罗汉的善跟菩萨的善比呢,阿罗汉算下善,菩萨算上善。为什麽?阿罗汉是自了汉,一个人善,自己独善其身;菩萨是遍善天下,菩萨是上善。菩萨的善跟佛的善比呢?菩萨算下善,佛算上善。为什麽?因为佛圆满了,菩萨没有圆满,六度万行没有圆满。佛的善是无上善,叫无上功德,这才真正的是上善。

 

十五、为何多梦?

       (问题)有的人说,他在淩晨一点之前睡觉,一定会做好多梦,很累,有古代的,有鬼神的,什麽都有,白天根本没想过这些事。

 

       其实梦境很虚幻,梦境大致有两种:一种属於实梦,一种属於虚梦,虚梦为多。

 

       什麽叫虚梦呢?就是说它并不是真实的状况。实梦,比如说佛菩萨的灵感啊,还有我们自己很亲近的人死了之後给我们托梦等等。果真是佛菩萨的灵感,一定是很清晰的,也一定很祥和,也一定给我们加持,让我们喜悦、安静。这种梦不可能天天出现,因为凡夫的心也不会那样。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善根因缘成熟所感,灵光一现,可能由这个感来佛菩萨。如果说天天晚上梦见佛菩萨,这个,不大可能的事情,就很可能是一种颠颠倒倒的事情,不是真正的佛菩萨的灵感,是虚梦,不是真实的。

 

       梦境往往是我们业力的显现,比如说现在快放寒假了,就容易做梦回到家乡;你这个人缺钱用,你就老是做梦发财了。像我以前做梦,因为经常放鸭子,小时候做梦啊,老是捡到很多鸭蛋,在河边,在沟边,都是鸭蛋,因为就是希望多捡一些蛋,这个不都是假的吗?醒了起来一个蛋也没捡到,白高兴一宿。

 

       娑婆世界其实就是这个样子的:股票涨了,捡了一个蛋;哪里又发财了,买了一栋楼房——其实都是梦,死了都是没用的。所以,娑婆世界这些都是没有意思的,都是虚幻不实的,这是我们过去多生多世的业力显现。

 

       梦境本身是一种无明的影子的显现,做梦的人过去世或许是将军,或许是战士,或许是鬼道来的,或许是畜生道来的,他在梦中可能就跟这些众生纠缠不清,颠颠倒倒,模模糊糊。

 

       当然,这位莲友,你是什麽情况我不大清楚,「有古代的,有鬼神的,白天没有想过」,那麽跟前世或许有关系。

 

       怎麽解决这个问题呢(怎麽解释我觉得不重要,怎麽解决才重要。解释并不代表解决,解决不需要解释)?就是多念阿弥陀佛,你要静静地念,心安稳下来,安下来念佛。这样呢,夜梦吉祥,过上一段时间,几个月自然就好了。

 

十六、是否该皈依?

       有人问,诚心念佛没有皈依,怕皈依之後再做错事,给佛家丢脸,是不是该去皈依?

 

       这个心很好,但还是要皈依的。「给佛家丢脸」,不是说皈依之後马上就成为圣人了。皈依,就像离家出走的孩子终於回家了。那麽他回家之後,并不代表他将来就不犯错误了。虽然说他还有可能犯错误,但是回到家里,父母总是高兴的。孩子不在外面流浪,父母就安心了。

 

       所以,你皈依呢,等於回到佛的家,阿弥陀佛就高兴了,安心了,他会加持你,他会保护你、照顾你。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的教育,在外面犯错误不是更多吗?回家了也有可能犯错误,但是还有父母教育你啊,关心你啊,指导你啊。所以呢,你还是要皈依,接受三宝的教诫,这个最好。

 

十七、想印《善导大师全集》简体版……

       有人问,想印《善导大师全集》的简体版。

 

       好的,这个我知道,将来我们印一些简体版。为什麽印了繁体版呢?我觉得《善导大师全集》是我们最重要的典籍,繁体字感觉比较庄重。同时呢,繁体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载,因为很多的经教都是用繁体字写的。

 

       既然要求印简体字,也会印一些,甚至将来有因缘来讲解。不过我觉得,如果用一点心的话,繁体字也不太难读,以我们来讲,也没有哪个人教你繁体字啊,自自然然就会了。

 

十八、你怎麽知道自己的知见是正确的?

       刚才说过了,回答问题,要麽是得道圣人来回答,没有失误。那麽我们来回答,是依据经典、祖师的教导。今天一上来的时候,有一位莲友就问我(悄悄话来问的):「你怎麽知道你的知见是正确的呢?」

 

       问题问得很好。如果我有自己的知见,不一定是正的,甚至肯定是不正的,因为凡夫的知见都是错误的。论到佛法的时候,就不要夹杂自己的知见,以佛的知见,依据祖师,这个才是标准。

 

       我们来探讨净土门,就我个人来讲,作为一个出家人也好,因为这个题目很重大,很严肃,那就是说,我们讲的任何一句话都要有经典的依据。这个经典呢,不是《金刚经》、《楞严经》,或是《法华经》等等,而是净土三部经。因为佛说法对机不同,你拿别的经典来讲净土门,这个是外行话。

 

       就好像你要谈电脑,就以电脑书为标准,你拿英文书,没意思;你是学英语的,谈英文,你就以英语书为标准,你拿德语书来,没意思。

 

       我们学净土法门,就依净土三部经。「一切法圆融」,凡夫没有这个智慧。如果以菩萨来讲呢,他是站在更高的立场和角度,圣道门、净土门,空、有,他都能圆融起来。对於凡夫,我们学这个法门,起步的时候,还是要专,专注,就要依据净土的经典。

 

       其次依据祖师。对於经典呢,各人理解得不一样。就说《阿弥陀经》,许多大德有不同的解释。那麽,到底依哪一位呢?有天台宗祖师的解释,那麽,你是学天台宗的,你就依天台宗祖师的解释;有华严宗祖师的解释,有唯识宗祖师的解释……。那麽,我们学净土宗,依哪一位呢?依我们净土宗的祖师解释为标准。

 

       总是有所依才行,不能依自己的见解。比如说「一心不乱」,依天台宗的解释有两种:「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虽然解释有两种,蕅益大师也把它归成第三种:信愿一心不乱,他有这种解释。如果依善导大师的解释呢,「一心不乱」就很简单,就是专,「教念弥陀专复专」,「一向专念」。专,就是一心;一心,就是专。一心嘛,不乱才是专。你杂,就乱掉了。善导大师的解释很简单。这个就是依我们的祖师,依我们的经教。

 

       如果你有可能对祖师的教法也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那就得依据善知识的引导。还有,通过自己长期的钻研和熏修,这样知见就纯粹起来了。

 

十九、往生与一心不乱

       有的莲友在这里问,我想这个问题也很重要,那就不妨回答他。说「往生西方要一心不乱」——这个主要是对「一心不乱」的解释不一样,如果说一定解释成禅定的「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那是不需要的,因为「事一心不乱」代表断见思惑的,「理一心不乱」是破了无明的,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才得一心不乱。如果是这样,凡夫就没有份了。

 

       善导大师对「一心不乱」的解释,就是专修念佛,「专复专」,这个有很多的教典证据,《观念法门》、《法事赞》、《往生礼赞》、《观经疏》都有很多解释。大师怎麽说呢?就是说:「你要专,你不专不行!」这是净土宗的解释。

 

二十、法忍是否马上得到?

       《无量寿经》说: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得第一、第二、第三法忍。是不是马上得到?

 

       这个要回答起来,我想,只能提供一个参考,因为从经文来讲,「他方国土,诸菩萨众」,既然讲到他方国土诸菩萨众,他的境界是比较高的,他所得到的法忍,应该是当下就能得到的。

 

       就凡夫来讲,得到的忍,未必是立即得到。在《观经》里面,韦提希夫人是凡夫,她所得到的,是一时的无生法忍。这个无生法忍,善导大师解释说是凡夫位的无生法忍,就是十信位。

 

       那麽,以我们来讲,所谓这个忍,忍就是安住不动的意思,对无生法安住不动。无生法,就是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句六字名号本身就是无生法。如果我们对阿弥陀佛信顺,内心安住不动,也可以讲得到无生法忍,则现生得不退转。《阿弥陀经》里也讲到现生:发愿愿生彼国者,「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说现生就可得到这个无生法忍,只不过这是凡夫位的无生法忍。

 

       「诸菩萨众」是登地菩萨呢,还是包括发心菩萨?如果以四十八愿里的行文来讲,这个「诸菩萨众」应该说是有一定级别的,就是说我们这样的凡夫随便地发发心,「我在佛堂念一遍『众生无边誓愿度』,即得三忍」,这个是很困难的。

 

       第一、第二、第三忍,不同宗有不同的解释,有高有低。

 

二十一、是否一念就能往生?

       请问:十念能往生,还是一念就能往生?

 

       一念就能往生的。为什麽这麽讲呢?因为这句六字名号是圆满的。如果一念不能往生,那麽念念都不能往生,无量亿念都不能往生。所以,《观经》下下品虽然说十念往生,其实善导大师解释也包含一念,印光大师也解释说:「十声,乃至数声,乃至一声。」一声其实就是一念。所以,一念已经圆满了。

 

       所以佛法,不管圣道门还是净土门,总之是一念来决定。迷,悟,在三界六道之中只是一念,迷是一念之间,悟也是一念之间,不可能有十念开悟的。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由疑到信也是一念之间,愿生心也是一念之间。

 

       那麽念佛这一念呢,它跟十念、念念是相续的,有这一念,必然就念念相续。

 

       就像点灯一样,这个灯你一点,一刹那就点着了,它就念念相续了。

 

       我们的信心之灯——相信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必定往生之灯,一旦真的一念信顺,自然念念就信顺了,不然的话前面就是没点亮,就是假的。

 

       可见,一念往生跟十念往生、念念往生都没有差别,所以经文里说「乃至一念」,善导大师解释为「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一念」,就是多到一辈子的念佛,也是「乃至一念」,少到临死时的一念念佛,还是「乃至一念」,就是一辈子的念佛。

 

二十二、妄心念佛能够往生吗?

       (问题)妄心念佛能够往生吗?

 

       应该说提的问题还是挺好。妄心念佛一定往生的,为什麽呢?因为我们都是凡夫心啊,都是妄心的。

 

       就看你这个妄心怎麽解释,如果以我们真心显现、佛性开发、心体显现出来,说这样念佛才能往生,那就不是摄受凡夫之法了。

 

       凡夫的妄心作用,所谓「妄心念佛往生」,不是以妄心而往生,是以妄心而念佛;妄心念佛之後,妄心——这个凡心「不得不佛」。所以,我们信愿持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以信愿心来往生,这个信愿之心,它有真妄两面:从凡夫这边来讲,似乎是妄心,你看,这是凡夫的心嘛。但是就本体来讲,它是佛心,它可以讲就是真心。印光大师讲:「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因地心」就是信愿往生的心,以这个为因心。这个因心不是我们自己所生发出来的,是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果地觉所做成的,那自然往生啊。法藏比丘在第十八愿里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麽,这个「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至心、信心、欲生心,它来自於哪里呢?来自於前面的「设我得佛」,就是说:「我成佛了,有这句名号,那麽众生才有至心信乐。」它来自於这里。就像《无量寿经》里讲的「诸有众生,闻信名号,信心欢喜」,是以名号作为我们的信心。

 

       这个心可以讲真妄合和,凡夫这边似乎是妄心,就其本体来讲是佛的真心,因此说决定往生。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也不能说是「妄心念佛往生」。

 

二十三、依据第十八愿就能往生?

       (问题)日本净土真宗所认为的依据第十八愿就能往生?

 

       这个不是日本净土真宗这样认为,善导大师也这样认为。这个本来是阿弥陀佛的誓愿。阿弥陀佛说:「你依我这个誓愿,如果念佛不往生,则我不成佛!」所以这个毫无疑问啊!如果连佛的誓愿都不相信的话,就落在凡夫的情见里面了。不管它是中国的、日本的,贴的哪个标签,我们是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为标准。「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善导大师解释为「上尽一形,下至十声,定得往生」,决定往生!

 

二十四、在家念佛、没有皈依能不能往生?

       (问题)没有皈依、在家念佛能不能往生?

 

       这个当然毫无疑问了。即使没有皈依,在家念佛一定能往生的。

 

二十五、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

       (问题)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这个说法是外行话,极乐世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物质世界,也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精神世界(到了那里,我们就知道了),它是圣心功德的显现。讲物质、讲精神就是凡夫的知见,是凡夫这边讲的话。

 

       就好像我们做梦一样,梦里拿了根油条,告诉人家它是什麽味道,讲了一大堆,醒了之後,梦里那个味道未必得到——它是两回事;梦里去了上海,醒来以後还在床上。这些梦中的语言不足以形容。

 

       所以,让我来给你回答,就无法回答了,这是语言所不能及。

 

       要懂得经教

 

       好了,谢谢各位!今天的时间也快两个小时了,有关净土的法义,希望大家多多听闻,多多熏习。刚才讲过了,如果没有净土宗的观念——这个比喻还是比较能够说明问题:就像我们上街一样,每个人都开一部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没有一定的规则,你碰我,我碰你。现在佛教内部也是这样的,各人说各人的知见正确,但是总要有规则。那麽,祖师立宗判教就是建立规则,把佛法分门别类。依照这个规则,自然就对了。小乘的、大乘的;圣道门的、净土门的;你是至心回向的,还是专修念佛的……,都有它的轨道。哪个轨道到哪个层次,到什麽位置,自自然然都有它的道理。

 

       所以要懂得经教。特别是劝化他人,依据教理你才明白。不然的话,说起来就会矛盾。

 

       要麽就是好好先生:「哎呀,法法圆融,都平等,都一样」,这是模糊观念。什麽叫法法平等?「法法平等」是就它的理性来讲的,一张桌子、一个板凳、一粒灰尘,它和华藏世界都是平等的。「平等」,这是站在理体的角度。就凡夫来讲,是达不到的。但菩萨达到了,那是佛菩萨的境界。为什麽释迦牟尼佛不叫你往生到一粒灰尘里去呢?所以,理性平等,事相上有差别。

 

       讲平等,再一个就是说,就它的究竟所指的方向。比如说,不管天台还是华严,它指导的方向是让我们成佛。你按照它的修行路线走到最後,「归元无二路」,到那个时候就一样了,达到究竟的果位,你修下去就平等了,不是说起始的时候没有差别。起始的时候如果没有差别,那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了。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哪能没差别呢?华严有华严的判教立场、下手方便,天台有天台的,禅有禅的,净土有净土的。

 

       净土是特别法门。特别在哪里?「不断烦恼得涅盘分」,这是昙鸾大师所讲的。

 

       所以,我们很多的模糊观念,需要通过教理的熏习,使我们内心有个归靠,有个完整的规矩。这样呢,就不是自己在那里瞎圆融,「祖师干嘛判教?搞得那麽复杂,搞这个宗那个宗」——不是搞得那麽复杂,因为佛教来到东土,那麽多法门,佛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不同根机所讲的,如果没有一个分判,就像到杂货店买东西一样,如果不分门别类,一脚跨进去,乱七八糟的都是物品,你都不知道自己要买的东西在哪里。祖师判教主要是对佛法做个分判,分门别类,看哪个法门对应哪种根机,帮助我们抉择。

 

       圣道门说了,净土宗讲了。如果你想自己修行达成解脱,那就要勤修戒定慧,断惑证真,业尽情空,你就了生脱死了;圣道门做不到,那你就来净土门!很清楚,不矛盾,这个一点也不矛盾。你学圣道法门就这样,这就是它的规矩;如果你做不到,还有慈悲的净土法门——依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净土。

 

       好了,谢谢大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大家如果还有什麽问题,就请传给管理员。好,谢谢!南无阿弥陀佛!回答得不圆满。或者哪位莲友提的问题我可能没有了解你真正的问意,没有答到你心里去,你可以再问。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