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概论讲记》(四)
目录
(三)开宗传承
约人
约法
比较显胜
(三)开宗传承
约人
净土宗虽然是善导大师开宗的,但它是有传承、有来历的,并不是善导大师直接开出来的,它有一个法脉传承关系:
善导师承道绰,道绰承续昙鸾,昙鸾承续印度之天亲、龙树:此为中国净土宗之正脉传承。
善导师承道绰,是直接跟道绰大师学习净土法义,道绰大师是承续昙鸾大师的,这三位大师传承都在玄中寺;昙鸾大师是承续印度的天亲和龙树这两位菩萨的净土法义。
龙树、天亲是印度佛教的两大旗帜,他们是中观和唯识这两大学派的鼻祖。这两位祖师各有净土论着:龙树菩萨有《易行品》,天亲菩萨有《往生论》。昙鸾大师注解《往生论》的时候,一开始就引用了龙树菩萨《易行品》的教判,他承接了这两位大菩萨的净土思想。
从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到善导,这就是中国净土宗的正脉传承。
约法
此传承思想略说有如下特点:
一、有统一、完备的净土宗教判理论;
所谓统一,就是互相之间是完整的,是完备的,是没有缺陷的。
二、有一脉相承的法义师承关系;
三、依阿弥陀佛本愿为立宗根本;
这一点特别重要。讲建立净土宗,建立一个宗派,立宗的根本在哪里?就在阿弥陀佛的本愿。这五位祖师都是这样的,五位祖师之间的法义师承关系非常明显,都是依据阿弥陀佛本愿来立宗的。
四、完全以阿弥陀佛本愿的立场解释净土经典,丝毫不夹杂圣道诸宗理念;
为什麽善导大师能开立净土宗?为什麽说这一脉是正脉传承?就是因为它是完全依净土经典来解释净土经典,是完全站在阿弥陀佛本愿的立场上,不夹杂诸宗的观念,是纯味的、纯正的,是依阿弥陀佛本愿为立宗根本的。这是说明纯粹性。
五、教理、行仪完备,净土宗规模严整。
这样才能成立一个完整的宗派。善导大师有五部九卷:《观经疏》讲教理;其他四部讲具体行仪、法则,在行仪这方面也非常完备。
以上这五个特点说明净土宗的传承思想。
比较显胜
其他有关弥陀净土的解释,皆不具备上述特点。
比较其他有关弥陀净土的解释,对净土三部经的解释有很多。打开《大藏经》查阅历史资料,会发现善导大师这一系列之外的解释非常多,但那些都不具备上述特点。我们拿这五个特点对照来看。
第一,没有统一、完备的净土宗教判理论,都是引用他宗的教判来解释净土。比如说引用天台宗的教判理论来解释净土宗,教判都用别人家的,这怎麽可以呢?教判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宗派建立的基础。引用的都不是净土门的经典,就不能彻底反映出净土法义。
第二,没有一脉相承的法义师承关系。各人说各人的话,都是自己对净土经典的理解——「我理解到这个程度,我就发表我的注疏」,互相之间找不到一脉相承的关系。这样,後人修学就失去了标准,失去了依从。
第三,不是依阿弥陀佛本愿作为立宗的根本。比如说,天台宗的人是以《法华经》作为立宗根本,就站在《法华经》的立场上来解释净土的经典;华严宗的人是站在华严宗立场上,它根本就不是净土宗,而是华严宗。有人会问,法华宗、华严宗、唯识宗的法师,他们也在解释净土法门,解释净土的经典,怎麽不是净土宗呢?并不是你解释净土三经,你就是净土宗了,不是这样的。净土宗的人也可以解释《心经》,也可以解释《维摩诘经》,也可以解释《法华经》。不过这不是我们的重点,但如果要解释,我们还是净土宗,这就是站在净土宗的立场来判断。那麽,天台宗的人解释净土,他是站在天台宗的立场来解释的,他整个的教判、修学的法则和标准都是依天台的,所以仍是天台宗,不是净土宗。
第四,诸宗诸师不是依阿弥陀佛本愿的立场来解释净土经典,而是依各自所宗的有缘教法。比如他是天台、华严或唯识的,就依天台、华严、唯识的立场来解释净土的经典。比如说,以唯识宗的立场来解释,对《观经》的下品往生,他就得出结论,叫作「别时意」,这辈子不能往生的,这就不是净土宗。
第五,诸师的解释,在教理、行仪上也不完备。比如在行仪方面,善导大师就定出了五种正行——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以称名为正定之业。而禅宗的人解释净土法门,在教理上一定是以明心见性为目标,对西方净土也有他的一套解释方法,「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他的理论;在行仪方面,他一定是禅的方法,比如说,你念佛要有禅定功夫,你要达到明心见性的程度,没有确立净土的行仪标准。天台一定是以「一心三观」来理解:你念这句名号,这句名号灵明不昧就是观,这句名号澄明、凝定就是止,止中有观,观中有止,他一定是以一心三观来解释名号的作用和念佛的效果。如果是华严宗或者唯识宗的,他们也有各自的解释方法。这些解释,不管是从教理上还是行仪上,都偏离了净土宗,都不是净土宗。
善导大师讲五种正行,都没有这一些。
所以,从这五点来比较,诸师的解释:
皆糅杂诸宗混说净土,非纯依净土解释净土,故只是诸宗净土教,而非净土宗。
「糅杂诸宗,混说净土」,就是在理论上混杂了诸宗自力修行的观念,不是纯粹依净土来解释净土,所以那只是诸宗净土教,而非净土宗。
这里提醒大家注意一下,有三个名相:净土法门、净土教、净土宗。底下我们会详细解释。
如天台净土、华严净土、唯识净土、禅门净土等,即所谓「教宗天台,行归净土」「教宗华严,行归净土」之类。
「教宗天台,行归净土」,「教宗华严,行归净土」,这两句话可能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什麽意思呢?「教」就是理论,「行」就是实践。就是说,在教理上,他们是以天台宗作为理论指导标准,「教宗天台」,明显地打出旗号:「我是天台宗的。」在教理上、理论上,他们是依据天台宗的,这叫「教宗天台」。在中国一般讲佛教八大宗派,就是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等等。在教理的分判上,如果我依据华严宗,我就「教宗华严」;或者依据般若空性,我就「教宗般若」,理论上依据这些。但是,靠这些解决不了生死问题,那行持方面呢?在行业规范、行持目的上,「行归净土」。这就很明显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偏差,就像开车,方向盘是扭的,教和行发生了错位。但在中国,一千多年来,这几乎是普遍现象。
为什麽呢?因为天台宗、华严宗等的教理、教判流传了下来,而净土宗的教理、教判,善导大师一脉的净土思想却没有流传下来,所以没有办法依循。而净土教法也需要一个理论体系,这样人们就在这几家里物色一种,就物色到了天台或者华严。这样教和行就有偏差,发生了错位。
现在我们不一样了,现在善导大师的思想展现出来了,我们有了净土宗的教判理论,所以我们就「教宗净土」,我们行还在净土,教和行是一致的,这才是净土宗完整的教理体系。
故今编述《净土宗概论》,专依善导大师一系之净土思想,不涉其余。
一开始我们也有考虑,讲净土宗,就是十三祖,但十三祖之间其实并没有一脉相传的净土宗理论关系,这五点都不具备。如果那样解释,就很庞杂,找不到一条主线,也不能把净土宗完整的体系纯粹地展现出来。我们现在编述这本《净土宗概论》,专依善导大师一系的净土思想,对诸宗净土教没有涉足。诸宗净土教是另外一个议题,可能将来在学习的时候会广泛地参考。这本《净土宗概论》,完全依据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理由如前面已经说明了。
譬如欲学天台宗,须专依智者大师;欲学净土宗,即专依善导大师,不可稍有偏离。
要学天台宗,就要专依谁呢?专依智者大师,他是天台宗的开宗祖师。如果不依他,那学什麽天台宗?我们学净土宗,就专依善导大师,他是开宗祖师。
这一段就是讲净土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