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弥陀 身有光明
海昌村民某,有老媪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阴府报应甚悉,家人环而听之。某在众中忽摄心念佛,媪谓曰:「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问何故?曰:「汝心念阿弥陀佛故。」问何以知之?曰:「见汝身有光明故。」
村民不识一字,瞥尔顾念,尚使鬼敬,况久修者乎?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这一段是从明朝末年,净土宗的第八位祖师莲池大师所写的一本书,叫作《竹窗随笔》所摘录出来的。
海昌村就是一个村庄,民某就是这个村庄的老百姓,到底是男众还是女众,是年轻或是年老,并没有说清楚,只说有一个人。这个村中有一个老太婆死了,这个老太婆虽然死了,但依然存在。怎麽存在呢?她的神识会附在她的家人身上来讲平生事,讲这个老太婆所知道,而其他人不知道的这一些平生的事情,同时讲阴府报应的事情,而且讲得很详细。
阴间的报应我们哪能够知道呢?我们还没到阴间去啊!又没有天眼通能够看到阴间的人物跟所做的事情;也没有天耳通能够听到阴间众生所受苦的声音。如果有阴间的人能够回来附身说话,我们就能够了解阴间的事情。有一本《玉历宝钞》就是专门讲阴间事物的。
「家人环而听之」,家里面的人环绕在四周听她讲平生事,讲阴间的报应。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尤其是我们所不了解,同时却跟我们可能有切身关系的,那我们就更会好奇,同时重视这件事,想去了解,所以家人环而听之。
「某在众中忽摄心念佛」,那一个人在大众之中,当下突然专心念佛,摄心就是专心。「摄」就像《楞严经》〈念佛圆通章〉所讲的「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是摄心的内涵。这里的摄心表示是专心,不妄想杂念,因为他还是跟大家在一起,还是有看到被附身的人,听到被附身时所讲的话,不过内心却很虔诚专心的在念佛。
这个鬼魂当下就赞叹的说:「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你如果能够常常这样的话,不怕不会成佛。对方经这麽一问,觉得很讶异,怎麽这个鬼魂对我这麽样崇高的赞叹?就问她为什麽这麽说。
这个鬼魂就说了:「汝心念阿弥陀佛故」,因为你心中念阿弥陀佛的缘故啊!也就是说,只要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必定成佛。
「问何以知之?曰:见汝身有光明故」,你怎麽知道呢?他就回答:因为我看到你身上有光明。
其实一切众生都有光明,乃至植物都有光明,只是各不一样。善人有善人的光,恶人有恶人的光,当下起什麽样的念头就有什麽样的光。同样地,诵经有诵经的光,持咒有持咒的光,念菩萨有菩萨的光,那麽他身上的光是什麽光啊!是佛光。因为他是念阿弥陀佛才显现出来的光明,如果他不念佛的话,就只有他本身心性的光,当下起心动念的光。
「村民不识一字」,莲池大师就说,这个村民没有读过书,是一字不识的乡巴佬,表示这个人当然不能读经,不能深入经藏,所以说「不识一字」。
「瞥尔顾念」,「瞥尔」就是当下、短时间的;「顾念」就是想念、思念、眷念的意思。也就是说,心中专念这句佛号。
「尚使鬼敬」,尚且能够使这个鬼那样的赞叹、恭敬。
「况久修者乎」,何况已经念佛很久、很多的人呢?不但是鬼敬而已,天地神明都会来赞叹、恭敬。
「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念佛有什麽样的功德?功德有多大?我们凡夫不可能想像得来,既然不可能想像得来的话,当然也赞叹不出来,也说明不出来。
这个典故不长,但是对我们念佛人来讲,能启发信心、增长智慧,而主动的念佛。
念佛所显现的光当然是佛光,那佛光的作用是什麽呢?经典上说: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作用就是在摄取不舍念佛众生。「摄」就是摄护、保护──平生保护;「取」就是迎接──临终来迎。
也就是说,不管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不管出家、在家,有修行、没修行,不管是善人、恶人,不管是深入经藏有学问、有智慧的,或者是不识一字,甚至是愚钝的,乃至是鬼道的众生,或者是畜生道的众生,一概不论。不论身分,不论资格,只要念佛,当下他都有佛光,不只是善人的光明,也不只是天人的光明,不只是菩萨的光明,而是跟佛相感通的光明。
也不论他信不信、净不净、知不知、求不求──就是说,不管他有信仰或没信仰,有信受这个法门或没信受这个法门,也不管他有没有断除烦恼或降伏烦恼,也不管他心是清净或者污秽,也不管他知不知道念佛必定有光明,也不管他有没有求希望念佛能够有光明,这些都不管,只要念佛,都必定有光明。
因为念佛是因,光明是果,乃是天性自然,可说不藉勉强,不求自得。这一种天性、自然的道理,若以世间的现象来比喻的话,譬如煮饭,饭必定会熟;烧水,水必定会开;吃饭,必定会饱;喝水必定会解渴;穿衣必定会温暖;打开开关,灯就会亮;坐飞机,就会上升天空;坐轮船,就会到达彼岸。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是一种天性自然。
在世间,我们播下种子,若要获得收成,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性;可是念佛而有光明却是当下的、立即的,对人而言是这样,对畜生来说也是这样。譬如鹦鹉鸟只是无心、惯性的随人念佛,牠身上也有佛光,虽然我们人看不到,可是鬼,就像那位老人家一样,必定看得到;那鬼都看得到了,何况天神、何况菩萨?更何况具足三明六通的阿弥陀佛,哪能不看到、不听到、不知道呢?
甚至,中阴身念佛,当下身体、境界也会改变。怎麽改变?境界会成为极乐世界的境界,身体会成为极乐世界菩萨的身体。不过,既落入中阴身的话,会主动念佛的机率恐怕比较少,因他若平生已习惯於念佛,将不至於落入中阴身。
但是,第二十愿有讲「植诸德本」,他生前曾经薰习到这一句弥陀名号,虽然不是一向专称,但毕竟阿赖耶识里面有这句佛号,所以在中阴身转换的过程当中,佛号若浮现的话,当下境界就改变了;境界改变,命运就改变了。所以中阴身念佛当然有佛光。
佛光跟佛名是一体的,佛名又离不开佛体,而佛的本体充满了无等无伦最上最胜的功德在里面,岂不是一切众生──包括中阴身,念念称名(包含心中念佛)当中都跟阿弥陀佛交融在一起,当下获得阿弥陀佛的摄取而往生!
我们行住坐卧都能够念佛的话,那行住坐卧都在放光,都与佛同在。念佛有佛光就能够消业障、增福慧,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能够保平安获安康;同时我们四周若有怨怼、有冤家债主来讨债,或者是有其他的鬼神,也能够化解冤怼,甚至超度他们到极乐世界。
论刚提到的那个在大众中念佛的人,他一字不识,却能够当下立即有这麽殊胜的功德瑞象,是靠他的智慧吗?不是!靠他的学问吗?不是!靠他的修行吗?也不是!靠他的善、恶吗?也不是!不是靠他自己,完全是这句名号的功德力用,所以不论他是何人,只要他当下念佛,当下光明就显现,表示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显现在他的身上。在他还没有念佛的时候,这个老太太的灵魂看不到弥陀的光明,因为弥陀的光明非常非常的微细,是在某一种因缘之下才会显现出来,阿弥陀佛的光明在那里?在这句名号上,所以这一句万德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也叫「光明名号」,因为这一句名号跟阿弥陀佛无碍的光明是一体的两面,名号是有声音的光明,光明是无声音的名号,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光明是智慧的显露,所以智慧是体,光明是相,阿弥陀佛的光明跟阿弥陀佛的智慧是一体的,阿弥陀佛的光明智慧显现在念佛人的身上。我们由以上故事说明,可以了解,念佛非常简易方便,而且殊胜的瑞象又是当下立即。
「三经」或者是「祖论」所讲的教理,理上我们都能够体会,但是如果没有事上的证明,我们的信一般不会很深固,如果以理来显事,以事来证理,这样一般人的信心比较会深入,所以有关念佛感应的事蹟,我们要多看,一个专修念佛的人也会喜欢去了解这样的事蹟,为什麽?因为每一件每一件的事蹟都是我们的救主,也就是我们的大悲慈父的不可思议功能的显现。
有一句话说「念佛无枉费之功」,念一句是一句的功德,念两句是两句的功德,所谓一念有一个无上功德,十念有十个无上功德,百千万亿念有百千万亿的无上功德,真正可说功不唐捐的就是念佛。如果不念佛的话,必定是念妄想杂念,妄想杂念使我们身心污浊、沉重,而念佛不仅不费神,如果摄心念佛,更能使身心轻安。行住坐卧、时处诸缘,只要不动脑筋,都可以念佛,更不用花半毛钱,当然,也不会亏本,可说是一本万利,有百利而无一害。
《念佛感应录》第一集有一五一则的念佛事蹟,大家知道第一则是什麽?第一则跟念佛无关,可是可以启发念佛与不念佛的天壤之别。也就是说,念佛天神会来倾听、护卫、恭敬;不念佛念妄想杂念,甚至说是是非非,起情绪烦恼,或者比较计较的话,则是天神离开、恶鬼吐痰,福消业增,引来灾厄。
念佛与不念佛,善恶立判,罪福分明。五逆十恶,但能念佛,佛也欢喜赞叹地称他为善男子。
有一句话说:「一日修来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所以应把念佛养成一种习惯,所谓「生活即念佛,念佛即生活」、「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
(讲於〈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三)
《易行品》〈本愿释〉略解(三)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