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恐惧 为作大安
《无量寿经》说: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这个「吾」,是指阿弥陀佛在因地法藏菩萨时,所发的愿。他发誓要成为怎样的佛?是能使一切众生去除恐惧,得大安稳的佛。
使恐惧的众生得到大安稳,就是阿弥陀佛发愿成佛的目的。
他在因地普遍为十方三世的众生修行,要使恐惧的众生得到清净涅盘的大安;阿弥陀佛兆载永劫的修行,点点滴滴都回向给恐惧、苦恼的众生。
因此,一切恐惧的众生,就是阿弥陀佛大悲的对象。
「慈悲所缘,缘苦众生」,所谓「苦众生」就是恐惧的众生。我们众生都有恐惧、不安,都有痛苦,当然,最大的痛苦就是轮回,而痛苦的根源,就是无明,就是贪瞋痴。
恐惧不安就像一棵树,有根、有干、有枝、有叶。这是一棵从根部到枝叶,都是苦的树。要除掉这个苦,必须从根斩断,从根消除。即使从根断除了,枝叶都可能还会发芽,不会一下子乾枯。
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众生也是一样。生死轮回被弥陀的愿力所救度,但只要我们的肉体还存在,仍不免有枝末的恐惧、痛苦、不安。从而体会到,都是罪恶生死凡夫,都有恐惧、有不安、有苦恼,因此,更要互相同情,互相体贴,在身口意行为当中,尽量不要伤害对方,给对方带来温暖,甚至带来对方能够受用的利益。
就像弥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我们也希望跟弥陀一样,使一切有恐惧的众生,能够离开恐惧,得到身心的安稳、安心、安乐。
我们净土宗「宗风」有一句:
和颜爱语,下心含笑,慈念众生,加厚於人。
「和颜爱语」,温和的容貌,体贴的语言。我们要多注意自己的容貌温不温和,讲出去的话是伤对方的心,还是让对方觉得欢喜。
「下心含笑」的「下心」,就是卑下之心,谦下之心,同时让对方觉得很容易亲近,很友善的笑容。
「慈念众生」,对一切人都能以慈悲心,站在他的立场来考量。
「加厚於人」,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在言语上伤害别人,在行为上让人家难过,因为都是贪瞋痴具足的罪恶生死凡夫,难免如此。所以我们要存谦下之心,希望人家能原谅自己,而不是自己原谅人家。
──摘自〈第十八愿之义〉第五课(200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