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证.祖传

  1. 《阿弥陀经》以十方众生为对象
  2. 必得超绝去之义
  3. 《小经》要文三译对照
  4. 人身难得之喻
  5. 圣净二门判
  6. 《往生论注》要点
  7. 《小经》要文善导释
  8. 法然上人释「第二十愿」的属性
  9. 皈依即是求救护
  10. 弥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乐果
  12. 法照大师《五会念佛赞》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称名念佛」 的经证与祖传
  14. 弥陀「本愿」二字之根据(抄要)

净土宗教理

  1. 机法深信浅说( 五 )
  2. 机法深信浅说( 四 )
  3. 机法深信浅说( 三 )
  4. 机法深信浅说( 二 )
  5. 机法深信浅说( 一 )
  6. 昙鸾大师之弥陀佛身观
  7. 净土宗义略说(下)
  8. 净土宗义略说(上)
  9. 净宗原理:二愿和合
  10.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
  11. 南无阿弥陀佛之简释
  12. 「南无阿弥陀佛」略解
  13. 净土宗是弥陀之回向
  14. 往生极乐的条件
  15. 弥陀名号
  16. 弥陀净土之相
  17. 本愿称名,非定非散
  18. 兜率极乐优劣比较
  19. 阿弥陀佛 名体一如
  20. 「忆念」之义
  21. 「念」之义
  22. 弥陀净土的特性----超
  23. 阿弥陀佛愿力的根本特性
  24. 《往生论注》「赞叹门」解释
  25. 弥陀愿心的根源——《无量寿经》「赞佛偈」
  26. 四十八愿分类
  27. 念佛四德
  28. 佛教的核心教理与往生净土
  29. 「见佛」论
  30. 认真去做时
  31. 大慈悲五要点
  32. 净土起信
  33. 弥陀梦中显明摄取之义(唯莲房典故)
  34. 乘佛愿力 凡夫入报
  35. 往生要关
  36. 弥陀.本愿.净土
  37. 譬喻
  38. 本愿之念佛

规约 

  1. 手机的规范
  2. 善待老人
  3. 净土宗教团僧众共住规约
  4. 僧众外出弘法共勉事项
  5. 杜氏家庙念佛超荐仪轨
  6. 僧诫
  7. 净土宗念佛会共修须知
  8. 念佛超荐仪轨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编述
top

编述

此修福因,彼得乐果

一、《梵网经》言:

       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乘。(大正藏二四.一○○六中)

 

二、义寂大师《菩萨戒本疏》释言:

       问:相续既别,云何「此修福因,彼得乐果」,自作他受,违因果故。

       答:因果道理,实无我作他受,然彼此相缘,非无互资。故「目连设福,母灵脱於饿鬼;那舍修善,父神免於剧难」。是则相感之义,理数必然。(大正藏四○.六七七上〉)

 

三、目连设福,母灵脱於饿鬼

       《盂兰盆经》言: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饭,右手抟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啼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

 

       佛告目莲:「十方众僧,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复有人,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後受食。初受盆时,先安在佛塔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尔时,目连比丘,及此大会大菩萨众,皆大欢喜。而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是时目连其母,即於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尔时,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父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此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可尔不?」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佛告诸善男子善女人,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

 

       尔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大正藏一六.七七九)

 

四、那舍修善,父神免於剧难

       《随愿往生经》(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第十一卷言:

       佛告普广,及大众人民、天龙八部、诸鬼神等,各各谛听,思惟吾言。

 

       我今欲於此大众之中,说那舍长者,本昔因缘,罪福之事。此大长者,居罗阅只国,恒修仁义,饥穷乏者,沙门、婆罗门,诸求索者,悉欲供养,无所遗惜。父母大悭,无供养心。长者有缘,行至他方。晨朝澡洗,着衣结束已毕,跪拜父母,叉手白言:「今有缘事,往至他方,有少财物,分为三分:一分供养供给父母;一分珍宝,施诸沙门及贫之者;余有一分,自欲持行。」父母言受,於儿行後,修诸福德,若有人来,从求索者,悉当施与。

 

       於是长者,便辞父母,远至他方。如是去後,父母邪见,无念子心,沙门婆罗门,及贫乏者,往从乞丐,悭贪邪见,无施与心。子行去後,若干日数,应还到舍,父母计其应还归家,往到市所,取猪羊骨,头蹄膏血,果蓏杂谷,持散家中。

 

       那舍长者,从远方还,见其父母,欢喜无量,接足礼拜,问讯起居。父母亦复欢喜踊跃,语那舍言:「我於汝行後,为汝设福,沙门婆罗门,国中孤老,贫穷乞者,以汝财物,悉施与之。」儿闻设福,布施贫乏,心大欢喜。

 

       又语儿言:「我亦复请诸沙门,设福始竟,今日家中,草秽狼藉,犹未扫除。」儿见狼藉,相貌如是,信其父母,为设福德,倍复欢喜,踊跃无量。

 

       久後之间,父母衰老,得诸病苦,便即命终。那舍即便殡殓屍骸,安厝粗毕。从父母命终,转读尊经,烧香礼拜,歌咏赞叹,无一时废,竟于三七,经声不绝。作是思惟:「我父母在世,极忧念我,多修福德,今我又复请诸圣众,想我父母,缘此功德,故应往生,十方刹土,供养恭敬,面见诸佛。」

 

       於是那舍,忽得重病,奄便欲死,唯心上暖。家中大小,未便殡敛。至七日後,乃得苏解。

 

       家中问言:「那舍长者,病苦如是,本死今苏,从何而来?」

 

       长者那舍,语其家言:「我数日来,善神将我,示以福堂,无极之乐。又到地狱,靡不经历,眼中所睹,唯苦痛耳!今我又见,饿鬼住处,所生父母,在中受苦。见我来看,悲号懊恼,欲求免脱,不能得出。我思父母,在世之时,大修福德,意谓生天,而更堕在饿鬼狱中,受诸苦恼。」

 

       那舍长者,说此语已,向其家中,懊恼流泪。「我今家中,当作何方,功德之力,拔我父母,使得解脱?」那舍长者,又自思惟:「我父母昔,病苦之时,大修福德,欲终未终,及命终已,燃灯续明,转经行道,斋戒一心,乃至三七,未曾懈废。而今父母,而更生此,罪苦地狱,必当有意。」便问亲族,及诸耆宿。耆宿答言:「我不了此深妙之事,可往谘问佛世尊也。」

 

       於是长者,便往到佛所,头面作礼,胡跪合掌,而白佛言:「欲有启请,唯愿世尊,慈愍不怪。」

 

       佛言便说。长者那舍,说向因缘:「父母在世,常修福德,及命终後,为供三七。至安厝毕,谓言生天,而更堕在地狱中。已问耆宿,耆宿不了,今故问佛,为我决疑。缘我重病,奄便欲死,七日乃苏。善神将我,经历地狱,靡不周遍。以是因缘,得见父母,在苦剧地。修福如此,而更堕罪,不解所以,今故问佛。唯愿世尊,解释我疑。修何福业,令我父母,解脱厄难,不遭苦患,悉得生天,封受自然,快乐无极,得涅盘道。」

 

       佛语长者:「汝一心谛听我之所说。汝前欲行,往至他方,留财宝物,与汝父母,令汝父母,修诸福德。父母邪见,欺诳於汝,实不修福,妄言为作修诸福缘。以悭贪故,堕彼地狱。」

 

       长者闻佛,神口所说,疑惑永除。作如是言:「是我之过,非父母咎。」即於佛前,代其父母,悔过此罪,悭贪之殃。长者父母,於彼地狱,小得休息。

 

       佛语长者:「今我借汝天眼,使汝得见父母休息。」长者於是,承佛威神,见其父母,皆得休息。

 

       那舍长者,又白佛言:「今者又当作何福业,使我父母,解脱彼苦?」

 

       佛语长者:「今请诸圣众,安居三月,行道欲竟,可还家中,作百味饮食之具,种种甘美,以好净器,盛持供养,及好衣服,种种华香,金银珍宝,杂碎供具,以施於僧,令汝得福,使汝父母,解脱此难,不复更受,饿鬼形也。」

 

       长者那舍,即如佛言,还家供办,不违尊教。作供养已,缘此生天,封受自然,无为快乐。

 

       「汝今欲见汝父母,所生宫殿处不?今更以威神,令汝得见,不复受苦。」长者承佛威神之力,见其父母,生在天上,诸天娱乐,自在随意,无复罣碍。

 

       佛告那舍:「罪福如是,不可不慎。如长者眼所见、心所开,故言自作自得,非天与人。如长者父母,虽在饿鬼,其罪小轻,一切饿鬼,受罪甚重,不可具说。长者父母,其罪轻者,有小福德,扶接使尔。长者修福,竟于三七日,於诸饿鬼,受罪轻也。所以然者,前章中言,若人在世,不识三宝,不修斋戒,无善师教,过命已後,兄弟父母,亲属知识,为其修福,七分之中,为获一也。是故长者父母有罪,虽在地狱饿鬼之中,受罪轻者,缘修福故,七分获一。今修福德,供养众僧,以是因缘,解脱众难,故得生天。」

 

       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若人未终,临终之日,若已终竟,又是终日,父母亲族、知识朋友,为命终者,修诸福业,斋戒一心,洗浴身体,着鲜洁之衣,一心礼敬十方诸佛,又当称扬十方佛号,别以华香供养诸佛,可得解脱忧苦之患,得昇天上证泥洹道。」(大正藏廿一.五三○~五三一)

 

 

【附 录】

助念超度之经文

1.《梵网经》言:

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乘。

 

2.《优婆塞戒经》言:

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

 

3.《随愿往生经》言:

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罪福未定,应为修福,愿亡者神,使生十方净土,承此功德,必得往生。

 

又言:

若有临终,及死堕地狱,家内眷属,为其亡者念佛,及转诵斋福,亡者即出地狱,往生净土。

 

又言:

现在眷属,为亡者修福,如饷远人,无不获果。
譬如世间犯罪之人,心中思惟,望诸眷属,求诸大力,救其危厄,今日烧香,望得解脱。
为亡者称其名号,修诸功德,以福德之力,缘是解脱,亦复如是,径生十方,无愿不得。

 

4.《无量寿经》言:

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悉休息,无复苦恼;
寿终之後,皆蒙解脱。
注:为亡者念佛,佛放光明,照三恶道,
堕此三恶道受苦之人,其苦则息,寿终之後得解脱。

 

5.《华严经》言:

见有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於佛所深归仰,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言:

或有众生临命终,死相现前诸恶色,
见彼种种色相已,令心惶怖无所依;
若能至心称我名,彼诸恶相皆消灭。

 

又言:

一一毛孔现光云,普遍虚空发大音;
诸幽冥所靡不照,地狱众苦咸令灭。

 

6.《心地观经》言:

以其男女追胜福,有大光明照地狱;
光中演说深妙法,见佛闻法当成佛。

 

7.《庄严经》言: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8.《地藏经》言:

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佛,
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

 

又言:

临命终时,神识昏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又言:

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乃至念佛,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後,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又言: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後,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9.《中阴经》言:

中阴众生,在如来前,听受法教。
中阴受身等,将导随言教,虽非本发心,闻法则得度。我初发道心,誓度众生类,一人不度者,吾要终不舍。中阴众生类,譬之亦如是,婬怒痴微薄,闻法即得悟。……
尔时,中阴众生,闻佛说法,即得阿罗汉果。

 

杀生冥累

       浙江钱塘地方有一位姓金的人,平日持斋守戒,吃素不杀。死後他的灵魂附身在一个孩童身上说话,告诉他家人,由於生前修善不够,没能往生极乐世界,现在位於阴界,也很自由快乐。有一天他又附身孩童,责骂妻子,不该为修坟墓的事杀鸡造恶业,使他受连累,现在阎王派了一位鬼吏监视他跟随他,使他不像以前那麽自由。妻子问他媳妇怀孕生产的事,答说:「会生男孩,母子平安。下一胎仍生男,但母子都会死去。」许多人都在场听到这句话,记了下来,日後果然全应验。(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念佛感应

一、自己念佛 父母往生

       清朝,周汪氏,华亭人。夫周文荣,家贫,游幕远方,客死湖北,久无音信。女工自活,长斋奉佛,抚子成立,命寻父骨归葬,旌表节孝。晚年,念佛益虔,愿父母翁姑及夫,齐生莲界。後得疾,闭户念佛,不问家事。

       临终谓子曰:「昨梦汝祖父母、外祖父母、及汝父,均住莲华世界。现前有五色云,拥一莲如舟,我即乘此往生也。」言讫而逝,室香如兰。(染香集、净土圣贤录)

 

二、你佛给我 我就好去

       无锡近来念佛者甚多,一人会做素菜,凡打佛七皆叫他做菜,彼日日听念佛声。後其子将死,即曰:「我要死了,然不能到好处去,你把你的佛与我,我就到好处去了。」

       其父云:「我不念佛,那有佛?」

       其子曰:「你佛多的很,你只要说一声,我就好去了。」

       其父曰:「那随你要多少拿多少。」其子即死。

       自谓「素不念佛,何以有佛?」明白人谓:「汝做菜时,所住之屋,近念佛处。日日常听大家念佛,故亦有大功德。」

       此系无心听者,若留心听,功德更大。念经则无有重文,不能句句听得明白;即留心听,亦难清楚,况无心乎。可知念佛之功德殊胜。(《印光大师文钞》第五册三○七九页)

 

三、念佛荐亡 梦中谢别

       予尝与镇江士人张继祖言西方事,继祖信之。其乳母死,多为念阿弥陀佛追荐。一夜,梦其乳母,借背子衣之,来谢继祖而别去。此念佛追荐之效也。(王日休《龙舒净土文》卷八)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