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法深信浅说( 三 )
《无量寿庄严经》说: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这一首偈语非常的好、非常的重要,非常地感人,让我们有希望,心生法喜。对我们净土宗来讲可以说是根本性的、涵盖性的,所以我们净土宗念佛人尽量把这一首偈语记下来,涵咏它的意义,会增加我们的信心、智慧跟念佛的法喜,这一首偈语也可以说是阿弥陀佛在法藏菩萨的时代,为十方所有众生发四十八大愿之前所发的总愿。从这首偈的前二句就可以看出阿弥陀佛救度的对象与救度的目的,救度的对象是「十方众生」,尤其是以六道轮回的凡夫为本,所以这里说「轮回诸趣众生类」,「诸趣」就是六道轮回的凡夫的意思;那麽救度的目的是使十方众生统统成佛,所以说「速生我刹受快乐」,这里所说的「快乐」不是世间上凡夫五欲之乐,也不是阿罗汉断除见思二惑烦恼之乐,也不是所有菩萨的乐,而是成佛涅盘之乐的乐,超越一切对待的乐。
「轮回诸趣众生类」,这句话很能贴切地显示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招引、呼唤。阿弥陀佛主动、积极、平等、无条件地要救度十方众生,十劫以来一直都在呼唤着十方众生接受他无条件的救度。
「诸趣」就是六道,「轮回诸趣众生类」就是轮回六道的众生。不管是在哪一个世界的众生,不管是轮回在哪一道,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罗道、天道,统统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无量寿经》说「正觉大音,响彻十方」,《阿弥陀经》说「十方诸佛,同时证诚」。这两部经的两段经文,都在赞叹显明阿弥陀佛他弘愿的宏广伟大,是尽十方、是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要救度的愿。
「速生我刹受快乐」,希望快一点往生到我将来成就的极乐世界,才能够离苦,才能够获得永恒的自在安乐。
这两句显示弥陀慈悲的呼唤,弥陀无条件的救度。为什麽说是弥陀无条件的救度呢?因为,论天界的众生,只是享受天乐,没有在累积福德,凭什麽能够离开六道往生极乐世界呢?而以我们人道的众生来讲,可说恶多善少,即使再怎样地修行,因为没有断除贪、瞋、痴,所做的功德都是有漏的,都是杂散的功德,也不可能离开六道轮回;尤其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界的众生,就是因为他们前辈子的业力导致他们堕落三恶道,这辈子不是愚痴,就是当下正受着很深重的苦,他们哪能修行?更毫无功德离开六道往生极乐世界。可是阿弥陀佛呼唤他们,要快快离开三界六道,快快往生极乐世界,肯定背後一定有阿弥陀佛的功德,以阿弥陀佛这样的功德,就能够使我们今生离开六道轮回,今生往生极乐世界,而在极乐世界获得成佛涅盘之乐。
「快乐」,这个「乐」是涅盘之乐,只有涅盘之乐才是究竟的真正的快乐。如果还没有达到涅盘之乐,都不是究竟的。所以这句偈语所讲的「受快乐」,就是成佛,亦即「速生我刹得佛果」的意思。阿弥陀佛希望轮回的众生,不要等到来生,要在今生今世就到极乐世界来,不受六道轮回之苦,能够享受自在、安乐的佛果。
在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当中的根本愿,也就是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阿弥陀佛在这第十八愿说「十方众生,欲生我国」,等於是阿弥陀佛呼唤我们十方众生要往生极乐世界,不只是呼唤甚至是要求、拜托我们接受他的救度,这跟《庄严经》这一句偈语所说的「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是同样一个涵意,显示阿弥陀佛是时刻悲切地在呼唤我们,甚至拜托我们接受他的救度,所以阿弥陀佛的救度十方众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且是绝对平等,没有任何门槛、任何条件,因此接着又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净土法门是弥陀救度的法门,而弥陀的救度是主动、积极而来,不因为众生是否祈求、拜托,也不问对象,不讲条件,所以完全与众生个人智慧无关,学问无关,修行无关,善恶无关。
因为阿弥陀佛是主动积极,不是被动消极,因此在我们还不知道不祈求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已经主动积极在为我们发愿、修行,从一开始就把他点点滴滴所累积的功德,都时时刻刻地回向给我们,并且呼唤着我们来接受。这就是「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的一种悲愿的流露。
如果我们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的话,岂不是阿弥陀佛这一种悲切的呼唤等於空谈?要不成为空谈,那麽阿弥陀佛就必须为我们完成,能够让我们容易往生这样一个殊胜高妙的世界的资粮功德,来送给我们。为什麽?因为三恶道的众生,甚至是我们,哪有能够离开三恶道的力量、功德资粮?何况脱离三界往生成佛。要达到这个目的,如果没有阿弥陀佛为我们完成这一些资粮功德,是绝不可能达到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麽阿弥陀佛的愿岂不是空愿、戏论了吗?所以,阿弥陀佛是因为我们,要完成我们能够离开六道轮回而往生极乐甚至成佛的这一些功德,才广发四十八愿的,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由此可知,净土法门完全是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法门。
「常运慈心拔有情」,阿弥陀佛说他「常运」,就是旷劫到现在,直到尽未来际,永远都会以他的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来拔度十方众生。
阿弥陀佛不只成佛之後才运转慈悲心,而是无量劫以前就怀抱着大慈大悲之心,乃至无量劫之後这个大慈大悲之心也永不停息地要拔度所有众生,令十方众生通通往生极乐世界,不愿有任何一人独留在六道轮回,甚至在地狱受苦。
阿弥陀佛过去、现在、未来,都在救度众生。阿弥陀佛救度众生,过去不变、现在不变、未来也永远不变。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以来都一直在不断地呼唤众生说:「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又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一直在呼唤、一直在等待我们,从没有离开我们。
简而言之,他的心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安住在大慈大悲的状态当中,要救度十方所有众生。所以说「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阿鼻苦众生」,一直到将阿鼻地狱的罪苦众生,全都救到极乐世界为止。所以说「度尽阿鼻苦众生」。
十方众生当中罪业最深的、受苦最重的、时间最长的就是阿鼻地狱的众生,而最难度的也是阿鼻地狱的众生。
也就是说,众生所有的罪,最重的就是五逆谤法的罪,他的果报就是阿鼻地狱。没有比这样的罪更深重,也没有比这样的罪业更难救的。而阿弥陀佛有这样的爱心,也有这样的力量能够救度他。
阿鼻地狱的众生,一定是在过去世乃至今生今世曾经造了最为深重的十恶五逆谤法的罪业,这种罪业的果报,使得他在阿鼻地狱所受的苦是无穷无尽的。阿鼻地狱又称为「无间地狱」,《地藏经》说,阿鼻地狱的众生受苦非常长久,即使娑婆世界已经灭尽了,但是阿鼻地狱的众生寿命还没有尽,还要辗转到其他国土去受阿鼻地狱之苦,等到娑婆世界再度形成的时候,那些众生又要回到这个世界的阿鼻地狱再继续受苦。
由於所受的苦非常的重,时间也非常的长,使得阿弥陀佛更加悲愍不忍,更想赶快将他们救出来,让他们离苦得乐。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因为佛的观念见解和我们凡夫是不同的,佛的悲心越是深彻,对罪苦的众生就越加同情,因此自然发起「度尽阿鼻苦众生」的悲切心愿。
阿鼻地狱的众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指过去世造了世间最深重的十恶五逆谤法的罪业,因此现在在阿鼻地狱受无穷无尽的无间之苦的众生;另一种众生是现在由於无知、无明,正在造作十恶五逆乃至谤法的深重罪业,正在造这种阿鼻地狱的业因,到了临命终的时候,地狱之火就会来接他,让他堕落阿鼻地狱。
这两种阿鼻地狱的众生是断灭善根的众生,罪恶极重,他们没有行善积德,也没有依佛法修行,怎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呢?
是由於阿弥陀佛悲愍这些世间极苦的众生,而要将这些众生全部救度到极乐世界,一方面不但使他们离开这种阿鼻地狱之苦,乃至究竟离开六道之苦,不要再造这样的罪业,继续受苦受难。另一方面也要使他们统统往生极乐世界快速成佛,使他们去救度他们曾经恼害过的众生。
所以,由这个「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的总愿,就显示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大慈大悲,是拔苦与乐,是主动积极,平等无差别,不讲任何条件的。
这就是阿弥陀佛在法藏菩萨时代的一种悲心、悲愿。他现在已经成佛了,就表示他的这些愿已经达成了;愿心达成就有那一种力量,不是说只有那个心愿,但是没有那个力量。
想想看,连罪业最为深重的阿鼻地狱众生,阿弥陀佛也要救度,也能够救度。阿弥陀佛有这样的悲心悲愿,就表示所有众生没有一个遗漏,都能够被救度到极乐世界。
《庄严经》另有一段经文,也表明阿弥陀佛有救度三恶道的愿心跟愿力。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受我法化,
不久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段经文是很浅显明白的。「三恶道」就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经文是说,三恶道之中,不管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阿弥陀佛都要救度他们到极乐世界,让他们很快就成佛。这显示阿弥陀佛有慈悲的爱心,要救度三恶道众生,同时也有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力,能够令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乃至阿鼻地狱的众生,都当下离开三恶道而往生极乐世界,快速成佛。这是白纸黑字的经文依据。
阿弥陀佛救度的对象很广大,此处特别提出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是因为这三种都是罪业深重,受苦也最激烈的众生,阿弥陀佛说,希望这些众生全都往生到极乐世界,来接受我的感召和教化,都能够快速的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佛,很快的就能全部成佛,和我一样,所谓「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三恶道的众生是依靠什麽而能离开六道往生极乐世界呢?都是依靠阿弥陀佛的佛愿、佛力,接受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
通常天道、人道是行善的众生,具有善心善德,这两种众生比较容易度化;而过去世罪业深重、心肠狠毒的,才会堕落三恶道,基本上,这样的众生是比较不容易救度的。
不容易救度,而阿弥陀佛誓言必定救度他们,而且说如果不能救度他们,就不成佛。所以阿弥陀佛的誓愿,细细体会,不只会令人痛哭流涕,可说动天地,泣鬼神。
这表明阿弥陀佛有愿心、愿力能够救度三恶道的众生。三恶道的众生都能够救度了,何况是人道、天道的众生呢?
这段愿文,至少显示两点:
第一点「十方众生,涵盖阿鼻」。就是说阿弥陀佛要救度的是十方众生,希望十方众生都能离开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快速成佛。显示阿弥陀佛的愿就是弘愿,是非常弘广、非常彻底、无边无尽的悲愿。十方众生之中,以十法界的众生来讲,若已在佛法界内,已经成佛者,就无所谓救不救度;若是三乘——声闻、缘觉和菩萨,也无所谓救不救度。因为他们都是超凡入圣的圣者,不是凡夫。不过,这三种圣者,如果想要快速成佛,也要往生极乐世界,才能快速达到成佛的目的;再来就是六道的众生,因为三界是火宅,六道是苦海,所以三界六道的众生,无论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众生,都是心不安稳,充满恐怖,都需要阿弥陀佛的救度。因此,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尽九法界所有的众生,包括阿鼻地狱这种罪业最深重、痛苦最激烈的众生,阿弥陀佛都要救度,而普愿一切众生皆生极乐世界,不愿独留一人在娑婆继续轮回,这就显示阿弥陀佛的悲愿非常深广,包含十方众生之中的阿鼻地狱众生,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没有条件,全凭佛力」。则显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没有任何条件、任何门槛的,同时众生是完全仰靠阿弥陀佛的佛力离开六道、离开地狱,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半点自己的力量。为什麽?因为身处三恶道中的众生,怎麽有能力修行呢?要三恶道的众生开悟,是不可能的;要三恶道的众生忏除罪业,也是不可能的;要三恶道的众生持戒清净,也是不可能的;要三恶道的众生断除烦恼,也是不可能的;要三恶道的众生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梦寐一如,或者得到清净心,更是不可能;更不用说要他们以多大的善事、多少的功德来回向,来作条件交换,阿弥陀佛才要救他们,绝对不是这样的!因为三恶道的众生,尤其是在阿鼻地狱,完全只有受苦,心心念念都在痛苦之中,怎麽会有时间来思维、受持,来行善积德呢?没有那种环境,也没有那种心力,这就显示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是完全靠阿弥陀佛的救度。
以上二点概而言之,像这样没有办法向他们要求任何条件的三恶道众生,阿弥陀佛都要把他们救到极乐世界,使他们快速成佛。这就显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不讲条件的,是没有门槛的,是白白地要将众生救度到极乐世界的。而众生也必须是全凭佛力,完全仰靠阿弥陀佛的。
《无量寿经》说: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开法藏」是何意?就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完成成佛的功德,这就是「开法藏」。接下来就说「广施功德宝」,把这广大的成佛的功德之宝,来回向惠施给十方众生,这也是前面经文所说「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之意。「法藏、功德宝」是指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万德洪名。阿弥陀佛的成佛是经过五劫思惟、兆载永劫修行,修积了一个大仓库一样的法宝,这个法宝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一切的功德都在这六字万德洪名当中。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就是阿弥陀佛为十方众生圆满成佛的法藏,是布施给十方众生成佛的「功德宝」。这个「功德宝」,天亲菩萨在《往生论》就说:「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这个「功德宝」犹如大海无量无边,能够使我们十方众生只要念佛,现生就能快速具足功德大宝海,命终往生极乐世界,就能快速成佛。
「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阿弥陀佛所求的是清白之法,是白业不是黑业,白业就是善,黑业就是恶,善到达了佛的境界,就是清白,否则白之中还没有那麽的清纯,「专求清白之法」就是以成佛的功德,来惠利群生。
这个清白之法,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万德洪名,是随顺法性、不乖法本,所以是不颠倒、不虚假的,是清净、无染污,能消除众生罪业,能破除生死无明,能让众生往生净土成佛的六字名号,这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所惠赐给我们的真实利益。
阿弥陀佛为了圆满极乐世界,为了成就佛身救度我们十方众生,他所求的是清白之法。反之,我们众生所累积的善业,所修行的功德,都不是真实的,都不是清白的,都是有漏的、有污染的,因为我们都还有无明惑,还有贪瞋痴的烦恼惑。因此,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说:「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印光大师也说:「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
阿弥陀佛「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没有「欲觉、瞋觉、害觉」,也就是没有贪瞋痴,没有无明执着,当然所求的法都是清白之法,清白之法都不是为了自身自利,而是为了利他,所以说「以惠利群生」。
「以大庄严具诸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我们众生所造的业都是黑业;阿弥陀佛所修的功德都是清白之法,那「清白之法」的功德在哪里呢?就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当中。也就是,阿弥陀佛将无上功德的清白之法惠施给我们,利益我们,让我们功德成就。他怎麽让我们功德成就呢?他修成「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回施给我们让我们功德成就。我们没有功德,阿弥陀佛惠施他的功德让我们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所发的每一愿,所修的所有六度万行功德,都是为了我们十方众生,要使我们离开六道轮回,往生净土而成佛,好像慈父,一生的血汗都是为了爱子而付出一般。
「令诸众生,功德成就」,阿弥陀佛让我们成就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都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阿弥陀佛以这句名号惠赐给十方众生称念,使十方众生也具足清白之法。我们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的资粮功德就具足了,六度万行就圆满了,六度万行的结晶就是这句名号。所以,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往生成佛的功德就已经成就了,不必等我们慢慢修,何况我们也修不来。阿弥陀佛修成这六字万德洪名,是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的修行,是以他的清净愿心,发起广大无边愿行,成就六字名号功德。以我们染污的心,修到什麽时候,能修到六字名号功德?所以,我们只要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我们就是在领受阿弥陀佛的清白之法,我们就成就了往生弥陀净土而成佛的功德。
《无量寿经》所说的:「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令诸众生功德成就」,揭示出阿弥陀佛成就功德之名号,回向於十方众生,而由众生领受之道理。成就指阿弥陀佛成就名号回向众生,令诸众生功德成就。若阿弥陀佛功德名号业已成就,则名号一方面固然是佛之名号,但另一方面也是众生领受之名号,而众生之所以可以领受佛成就之名号,其道理也正在於此。
慈父爱子,将其财产全部给予其子;此子领受之,则其父之财产全部为其所有,可是又有谁会说这是不合理的他作自受呢?
同理,我辈一旦领受佛之回向,则往生之因顿时圆满,虽未自作却等同自作,此名为无作而作,而他力教之价值也恰恰就在於此无作而作。
信受弥陀救度的人,有了阿弥陀佛所惠施的往生弥陀净土成佛的功德宝与清白之法,是否就会洋洋得意,对别人骄慢?是绝不可能会这样的!因为信受弥陀救度的人本来就知道有三世因果的善恶报应,所以才要弃恶行善。只是因为自觉弃恶无力、行善无能,才彻底地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领受弥陀为众生所惠施的法藏功德宝与清白之法。
这一种内涵是善导大师所说「机法深信」的念佛人自然会有的流露。「机法深信」之文说: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机深信之相:是深信自身极恶,无力出离。自觉自己对於出离轮回、解脱生死全无任何能力,因而断然舍弃依靠自力修行了脱生死的想法。这就如同某位乡下贫穷的莲友想要前往陕西长安朝拜善导大师祖庭,但因家中欠缺足以提供其旅费之用的钱财,况且尚负债累累,缘此自觉,前往长安的想法便只得作罢(自己完全无力,绝对无力)。这种体悟叫做「机深信」。
法深信之相:是深信乘佛愿力,定得往生。乘是乘托依靠之义,如同乘船、乘车、搭机时,将自身全体重量完全交予船或车或飞机。法深信亦是如此,就是彻底体悟到像我这种罪恶深重的众生,只要当下闻信阿弥陀佛的无条件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深信弥陀愿力,将自身往生极乐之大事完全交托於阿弥陀佛(弥陀完全有力,绝对有力。即完全他力,绝对他力)。当下就成为必定往生极乐的身分。这就好像有人从台北出发,想要前往北京,途中需越海翻山,风餐露宿,长途跋涉,不论此人自认脚力如何超出常人,他都必须知道前途险阻艰困,依智慧抉择而放弃步行,改为乘船或搭机(舍自归他)。这种叫做「法深信」。
「机深信」,就是彻底体悟到:自己是个罪恶深重的生死凡夫,以自己的力量不能解脱自己的生死轮回,不能还清自己所欠的业债,一定会堕落地狱。这种体悟叫做「机深信」。
「法深信」,就是彻底体悟到:像我这种罪恶深重的众生,只要称名,必定往生,当下闻信阿弥陀佛的无条件救度,当下决定往生。这种叫做「法深信」,善导大师的解释是「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因此,具足机法二种深信的念佛人,可说是在地狱之底蒙受阿弥陀佛无条件的救度,内心充满了柔软忏谢与仰谢佛恩,是一点也高傲骄慢不起来的。反而会因为弥陀包容、宽谅、救度我们,我们受了大包容、大宽谅,从地狱之底被救,我们即使不能大包容、大宽谅,也会去宽谅别人、包容别人,不与人计较。因为像我们这种不能被宽谅、被包容的人,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必堕地狱的人,阿弥陀佛居然毫无条件的来包容、宽谅、救度我们,我们多多少少也会去包容、宽谅别人,甚至认为自己毫无资格跟人计较。
同时,阿弥陀佛赐给我们生命,这个生命不只是脱离六道轮回的生命,而且是无量寿的生命,具足与阿弥陀佛同样的无量寿、无量光,智慧同等高明,神通同样洞达,愿力同样无量无边,可以说不只获得今生,而且获得丰富的永恒生命。同时,阿弥陀佛将极乐世界白白地、不讲条件、免费送给我们,那麽,我们受了这种熏发,也会去布施他人。他人有需要,我们去主动为他说法,就像阿弥陀佛主动来为我们,不经过我们的要求、祈求、拜托等等,这完全是弥陀的悲心。我们领受弥陀的悲心,弥陀的悲心在我们的心中熏染、发酵,我们怎麽会反而去对别人骄慢、不同情对方?反而会吝啬?反而会任性地为非作歹、放浪自己的习性?不会的!
再者,从佛的立场来讲,佛救度我们是悲愍我们无力解脱,但是佛的心中还是希望我们勤守戒善,在世间做一个敦伦尽分的人,在佛法里面做一个遵守佛教戒规的人。
就好像父母爱护儿女,儿女不管是贤能还是愚劣,父母的慈心都是平等地爱护他们。即使是儿子在外面犯错了,甚至犯下滔天大罪,被法律判处死刑,父母如果富有,且有地位,父母就会用财富与地位去排解这个滔天大罪。这个儿子平安地回来了,那麽,这个儿子难道会认为说:「我即使造下了滔天大罪还是平安,所以我可以任性地再犯,没关系。」他会这样吗?不会的!父母固然对这个儿子是骨肉般地疼爱,但父母的心中是希望他能够堂堂正正地立足社会,做个奉公守法并且有人格有道德的人。儿子如果孝敬父母,也一定会顺从父母的心意。
所以,体会到这一点的人,就不会说:「我得到了,你们都没有得到。」骄慢对方,然後自己恶劣的根性本来能够改的,反而不想改了,甚至更加夸大。这样放纵恶业的话,就是没有体悟到机法两种深信。
净土法门本来就是站在因果观、罪恶观与弥陀救度观之上的,因此就会对恶谨慎,对善奉行,而且学佛大悲心,自信教人信。
被救度的众生称为机,能救度的佛力称为法。机含有能动、能变之义,法则具有一定、不变之义;为了与能动、能变之机相对应,才将一定、不变的弥陀愿力称为法。因此,深信弥陀愿力之救度才名为法深信。
二种深信的二种并非别体二种,而是同体二种,但毕竟所信之内容含有机与法两种,所以善导大师才将一种信心分别为机与法两种,因为一种真实信心可以存在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来,所谓对弥陀救度的信心,是指我们确信自己无有出离之缘 (自己完全无力,绝对无力),但是,依靠弥陀愿力之救度就必定可以往生(弥陀完全有力,绝对有力)。略言之,即深信弥陀愿力要彻底救度我等,可见这种信心是一体一味的,并非存在两种其体各别的信心。
善导大师之所以说决定深信自身无有出离之缘,是为了令我等众生舍弃自力修行之思想;进而言之,若不舍弃自力修行的观念,便表示还无法深信自身无有出离之缘,还不能彻底归投他力。
同理,所谓深信弥陀愿力,就是将自身之往生完全托付於弥陀愿力,如此完全仰靠阿弥陀佛之愿力即是深信阿弥陀佛之本愿力。若不是完全仰靠阿弥陀佛之愿力,便是对阿弥陀佛之本愿力仍不够深信。
所以对弥陀救度的信心是指抛弃自力、依靠他力,所以才要通过提出机深信显示自力观念的应当弃舍,通过提出法深信揭示出投托他力所应具备的相状。如前所述,二种深信的要点在於舍弃自力、归投他力,所以虽言二种,但却并不意味着有两种不同的心同时生起,而只是深信无有出离之缘,而且必堕地狱的我等众生,一旦乘托佛力则必得往生,不至於堕落地狱。简言之,即深信不论何等众生,弥陀都必定救度。
总而言之,机深信指舍弃依靠自力修行的想法(自己完全无力,绝对无力),法深信则指完全仰靠阿弥陀佛之他力(完全有力,绝对有力)。
归结而言,此二种深信是一个信心,是一个他力信心中所具有的两种内涵,也是他力信心的一体两面。这就如同硬币的表里两面,若从里面观察,可以发现深信自身是无力之机而舍弃自力修行之思想,即机深信;若从表面观察,则可以发现深信弥陀愿力,并将往生大事完全交托於弥陀之他力,即法深信。
全舍自力的同时即意味着全托他力,全托他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全舍自力,恰似暗去光来与光来暗去。
故二种深信即是二种一具,也是二种互具。
二种一具是说,一个信心之中,同时具足二种深信的内含。
二种互具是说,机深信中具足法深信,法深信中也具足机深信。
二种信心之相是一味的,所以二种深信通於凡夫与圣人。不论凡圣,欲生弥陀报土,都必须具足二种深信。因为弥陀「愿力成就之报土,自力心行不能到,大小圣人都一样,唯托弥陀本愿力」。弥陀报土,如凭自力之心行绝对不可能往生的,所以不论是经过多久时间积累修行的圣者,若欲生弥陀愿力成就之报土,都必须抛弃自力,乘托弥陀之他力。
一个信佛念佛的人,永远都跟阿弥陀佛在一起,所谓「与佛同在」、「机法一体」、「佛凡不离」。
在一般佛教来讲,「与佛同在」是感应道交的意思,对净土宗来讲,另有特别的名词,叫做「机法一体」。所谓「机法一体」,「机」是指念佛的人,「法」是指救度的法,也就是指阿弥陀佛本身。
因为阿弥陀佛是以名号度众生,而阿弥陀佛的名号,跟阿弥陀佛本体是一体的。阿弥陀佛的名号,跟阿弥陀佛的光明,也是一体的。所以我们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所领受的是阿弥陀佛的恒沙功德。
简单来讲,念佛人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念佛人,都永远在一起,这是一体不离;也就是念佛人的内心有阿弥陀佛的生命,阿弥陀佛的心中也有念佛人的生命,阿弥陀佛这一尊佛跟念佛人(也就是凡夫),佛跟凡夫,佛心跟凡夫的心,是交融合和在一起的。
「机」是我们念佛人,我们尽管信佛救度,专念佛名,也愿生净土;尽管再怎麽深入经藏,再怎麽有人格、有道德、有修行、有功夫、有功德,可是毕竟还是贪瞋痴具足的凡夫。当然贪瞋痴当中也有善心,如果没有善心也不可能遇到佛教,也不可能信受这个法门,所以《大经》说「若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但贪瞋痴的凡夫,在娑婆世界永远都还是贪瞋痴,跟佛清净的心是不一样的。
佛的心完全是清净的、真实的、智慧的、慈悲的,而凡夫的我们却是污秽的、虚假的、贪瞋痴的,这样的凡夫心跟佛的心是截然不同的,可说天差地别。可是,却能够永远的在一起而永不分开,彼此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就是「机法一体」,或者称为「佛凡一体」、「佛凡不离」,这样的教理与用词,是只有净土宗才有的。
虽然圣道门各宗各派都从实相上来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有佛性,凡夫也有佛性。从佛性来讲,佛跟凡夫都是一样的,但凡夫与佛却不是一体的。毕竟佛是证了佛性,而且也断了烦恼,同时又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之苦修苦行而成就了法身佛、报身佛,拥有了百千万亿化身的应化佛;而我们众生虽也有佛性,可是并没有明心见性,也没有断除烦恼,所以法身不能证悟;也没有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累积福德智慧,没有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福慧圆满,当然就没有报身,也没有应化身的功能。因此,凡夫虽然有佛性,但毕竟佛性没有显发出来,永远还是凡夫。
所以善导大师要我们认清自己,要有自觉,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有佛性,但是障重惑深不能显现,没办法证悟到我们的佛性,所以善导大师说我们「垢障覆深,净体无由显照」,又说我们是「罪恶生死凡夫」;不只是生死的凡夫、罪恶的凡夫,而且是常没的凡夫,所以说「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除了流转於六道当中之外,更是常没於三恶道当中的。
如果以圣道门来讲,他们会认为说,尽管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可是由於这一辈子的累积善根,下辈子或下下辈子,或许有机会可以出离。可是善导大师明白地告诉我们——旷劫以来一直到今生,常没常流转,没有出离之缘,未来的生生世世也同样没有出离之缘。我们要认清自己就是这样的根机。
所以「与佛同在」、「机法一体」、「佛凡不离」,就只有净土法门才有的,这也是净土宗的一个特色。当然这都是来自於阿弥陀佛的悲愿,如果没有弥陀的悲愿,就没有净土宗,也没有这样的教理。
机法深信,深到什麽程度呢?它是一种总体性的说法,而不是一种具体的说法;是一种定性的说法,不是一种定量的说法。当这两种深信在我们心中成为定见,成为决定的认识、见解,就叫作深信。就好像坚如磐石,风吹不动,这个就是深。
打一个比喻,小时候我们经常仰头看天空,幽深无尽的虚空中,白云来去,广阔无边,非常深非常广,这是一个在地上的人对虚空深邃的直观感受,是站在地上一种总的判断而已。深广到什麽程度呢?这种直觉不能量化,保持一个大约的概念即可,它是无法用尺来衡量的,如果一定要驾着飞行器去测量虚空的深度,六千米,一万米,几万米……不仅是徒然的,而且也将无量认为是有量而执意要去测量,反而失去了那种其深无底,深不可测的事实现象。
「机深信」的深不可测,我们通过白云望向湛蓝的虚空,这是一种比较,以浅显深。也就是机深信是以我们看得见的、可以理解的浅显的罪,而深深地探向内心深处本性的那种罪业——贪瞋痴的剧毒深不见底,以浅显的罪来领悟深不见底的罪,所以「机深信」说「无有出离之缘」。
「法深信」的深不可测,对弥陀救度的决定深信,也是这样。对弥陀深不可测的救度的深信,也是以我们可以理解的经教,可以感触到的、浅显的来领悟深不见底的弥陀大悲救度,所以「法深信」说「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善导大师说「决定深信」,有人就想:「我的信心够深吗?我要如何进一步加强深信呢?」这些都是徒劳无益之举。弥陀大悲救度之深我们是测不出的,甚至自身烦恼罪恶之深也是测不出的,我们只是由可感触到的罪业白云,透过它来望向弥陀救度的蓝天,觉其深不可测而已。只要知其大概,此後一向念佛,即是净土宗信心决定的念佛人。
即,总体性地领悟机法深信便可,此後一向专念。若在这方面钻牛角尖,念佛搁一旁,然後去思维探讨怎样体会才是机法深信,如此做法,既不必要,还有可能出差错。(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