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命盘──复兴净土宗与铁版神数的奇验 (三)
第十一条:「晚年命运胜中年。」
这一条谶语首先从命理总论的角度指出:我的晚年命运将优於中年,亦即随着岁月的推移,命运逐步趋於稳定、顺遂,生活的福禄、安定感与精神状态都有改善之象。
依世俗观点而言,这是一句令人欣慰的吉语。它暗示中年或许经历波折、艰辛,到了晚年却有苦尽甘来、雨过天晴之运。也可理解为:身心逐渐成熟圆融,生活与人际渐入佳境,财务、健康、心情皆向好发展。
然而,若依佛法的正见来观察,所谓「命好」,其实不在於财富、地位、健康等世间五欲之福,而在於:能否在今生得人身、闻佛法、信佛念佛,愿生弥陀净土。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好命」。
佛言:「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得人身而不闻佛法、不修净业,则任他王侯将相,富贵双全,仍是虚幻泡影;就算得生天界,享福无量,终归难免堕落,仍轮回不已。《涅盘经》亦言:「虽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这就是世间命运「好中藏坏」的真相。
从念佛法门来看,晚年确实是一个关键阶段。就时间而言,是向极乐世界靠近的末段旅程;就使命而言,若有心自度度人、自信教人信,则此身尚有价值,尚可为弥陀弘愿尽棉薄之力。但毕竟夕阳在山,时光不再,无常催逼,我人可作的为弥陀手足、作众生桥梁,日渐有限。
而对於未闻佛法、未信弥陀之人,晚年不过是接近坟墓的里程碑。所谓:「如牛赴市,步步近死;一旦命终,悔惧交至。鬼卒押走之路,流泪独行;阎王呵责之庭,屈膝孤悲。」这不是恐吓,而是清醒的真相。
因此,这句「晚年命运胜中年」,若仅停留於命理吉语,是不究竟的。唯有转为佛法之解读,才能真正理解何谓「命运转胜」——即从无明入觉,从轮回入解脱,从苦海入极乐,这才是人生真正的胜利与成功。
一般人的青春岁月皆为五欲奔忙,若能於晚年之命,此生之夕阳阶段,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将生死与命运任佛安排,则不仅胜於中年,实胜於百千亿劫生死轮转之过去,将从此进入永恒的光明与安乐,超越时空、苦乐、生死的对待,永住涅盘大乐,所谓「光寿如同大愿王」。
第十二条:「风雨霏霏,长途崎岖」。
第十三条:「病在身,调摄莫延迟。」
批算那一年是民国一○四年(2015),我六十六岁。这一年批了两条,这两条是六十六岁的命文,主要讲了两件事,讲流年运程与健康状况,按字面来看,都不太乐观。
「风雨霏霏」形容风雨密布,阴湿连绵,代表该年会遭遇诸多外在困境与不顺,如同行走於风雨交加之中,既看不清前路,又举步维艰;而「长途崎岖」则更进一步指出,这段困难并非短暂,而是长期且艰难,需有毅力与耐心才能走过。
然而,实际回顾当年,我感觉过得还算平平稳稳,并无特别困难或波折。那一年五月初不仅在台南购置道场,成立「净土宗弥陀寺」,开启弘法的新里程。也因缘殊胜,五月中旬前往海南省海口市弘法,并因俗姓杜氏,便与当地「道盖村」(亦名「杜家村」)的宗亲相会,缔结法缘。更於民国一○七年(2018)三月二十九日,带领二十几位僧众再赴海口市,於三月三十日上午,在「杜氏宗祠」(即「神王庙」,庙里供奉的正是杜氏一族的先人)简要庄重地举行念佛超荐法会,大家均感法喜充满。总观之,实为吉祥之年,非但未见风雨与崎岖,反而种种事情顺利圆成。
至於第十三条「病在身,调摄莫延迟」,则属於健康警语。「病在身」显示该年身体可能出现毛病,需加注意;「调摄莫延迟」则提醒,身体若有异状,不可拖延,要及时调养、求医或调整生活作息,免致病情恶化。
我虽素来体质清瘦、气弱声低,但那一年与往常无异,未有重大病痛。从个人体验来看,这条似亦未准。
然而,我也听过一位莲友的亲身经历:他原本健康无虞,某年算铁版神数时出现「病在肝,调摄莫延迟」的条文,本来半信半疑,却仍前往检查,竟查出早期肝硬化,幸而及早治疗,深感铁版之语不可轻忽。
香港影星张国荣与张绿萍两姐弟从小就感情很好。张绿萍曾忆述:张国荣二十多岁时,乾妈曾拿他的生辰八字去请在业界鼎鼎有名的董慕节算铁版神数,但算至四十六岁便停下来,并写道:「到此为止,容後再谈。」张国荣当时曾担心自己命不过此,张绿萍则安慰,指其生命如此丰盛,四十六岁可能是人生的下半场;未料後来果於四十六岁英年早逝,恰如批语所示,令人不胜唏嘘,一切就像是冥冥中有主宰。
也有人要开店做生意,也是请铁版神数批命,里头条文有「一字记之曰六,用不得买不得」,但在找店面时,错将七十六号看成七十四号,与房东打完契约才知道弄错了,开业半个月左右,业绩却一落千丈。他再请教铁版神数的老师该如何修改,回答唯有搬迁才是解决方法。命数之妙,令人骇然。
一位新婚女子,去算时命师断言:「一男一女,先男後女」。果然,一年後儿子出生,四年後女儿出生,此後再无生育。
亦有人去算,批言「一妻一妻又一妻」,果真一生三度婚姻,了无差池。
甚至有算师曾断某人之弟,童年时曾摔断手骨,亦准确如亲眼所见。
此类铁口直断,寥寥数语而奇准无比,令人咋舌。不可思议之处,或可谓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死生祸福,似皆早已注定。於此,人不免感叹:天地之间,自有一股不可测的力量,牵系着众生的去来与归宿。
但也因此更显出佛法的超越与殊胜。所谓「灵前不灵後」,说的是铁版神数对过去可准确无误,对未来却未必定准。原因即在於「命由业定,业由心转」,而人可以行善,也可以造恶,当下心念即决定未来命运。如《了凡四训》所说,命可改、寿可增,重业亦能转轻,皆在「知命」、「立命」、「改过」、「积善」、「谦德」的知与行。
但此皆为世间有为法,尚在因果之内,犹在六道之中。唯有专称弥陀佛名,念念愿生极乐,方能超越三界,出有为法,了脱生死,证入佛果。这是「佛命」,是「不断烦恼得涅盘分」的奇特法门,是「九界众生离生死,十方诸佛叹难思」的无上捷径。
於此可以深深体会:命可算,亦可改;只要念佛,便能直超命网,永脱轮回。修命,不如修心;改运,不如念佛。唯有愿生弥陀净土,才是彻底的命运转变,是凡夫化佛的唯一道路。
总之:这两条的准与不准,其实都启发我们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待命理与人生。准,固然令人惊叹;不准,更显佛法不可思议之大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生起出离心与愿生心,将有限的命运,转为无限的佛命。
第十四条:「不特无灾,相庆寿增。」
此条为我六十七、六十八岁两年之总批文,与健康和寿命有关。虽仅二句八字,却是满纸吉祥、温暖人心。
「不特无灾」,即不仅无灾,也无病无厄,显示此两年中身心安泰、生活平顺。这不仅是平安无事,更有「超乎寻常」的平稳,对晚年而言,实属福分。
「相庆寿增」则进一步言,不仅无灾,且寿数增延,众人为之欣喜,共相庆贺。於我念佛人来说,长寿不在於享年之多,而在於命不虚度,多引导一人往生,即多增一分「报答佛恩」,故寿增之喜,不为个人,而为法缘。
这两年的命文显示福寿安康,而实际生活也确如其言,无风无浪,平安自在,亦有诸多弘法机缘与法友交流,法喜充满,身心皆安。此乃阿弥陀佛慈光摄护之明证,感恩不尽。
接下来,民国一○七(2018)年,六十九岁,命文是:
第十五条:「岁寒之时,松柏独秀。」
此文典出《论语》:「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在命理中,此语极具象徵意义,尤为晚年之写照。
意思是说,六十九岁已是老迈之躯了,难免衰病相随,但你还康泰,比喻松柏独秀。
「岁寒之时」,比喻人生已步入晚境,岁数渐高,身体机能自然趋於衰退,如同四时已入寒冬。
然而「松柏独秀」,则显出虽老而不衰,仍具生气,坚毅挺拔,傲然於风雪之中。松柏之性,四季常青,象徵晚年能依然保持信念、精神与力量,在世缘行将圆满之际,犹可显现人生价值与修行风采。
若从佛法的眼光看,此语更具深义。人生如四季,少年如春,壮年如夏,中年如秋,晚年如冬。春夏秋冬,各有其美,但唯有经历岁寒,才能彰显真净本性。对念佛人而言,晚年更是临终关头的准备期,是极乐大业的成熟期。松柏之秀,犹如信心弥坚,愿心更切,念佛不懈,往生可期。故曰「岁寒然後知念佛之志坚也」。
当年实际情况亦与此命文相符,虽年岁渐高,体力渐弱,然心志坚定,弘法不辍,亦有诸多法务与因缘顺利推展。正如松柏之姿,历经霜雪,更显苍翠挺立。
从「不特无灾」到「松柏独秀」,三年之命文不仅言及平安与健康,更隐寓晚年生命之光华与尊严。尤其对一位「自信教人信」的念佛行者而言,长寿,是为了薪传净土宗脉於不绝;坚韧,是为了广弘弥陀本愿於十方。如此命文,岂止吉祥?实为净业行人之佳音也。
第十六条:「南极祥光照我身,到此古稀临。」
此乃民国一○八(2019)年,七十岁之命文。这句话预示长寿和晚年福气。
「南极」,即南极仙翁,亦为寿星,主掌寿命之星宿。
「祥光照我身」,指天恩垂照,得寿星福佑,身心康泰,无病无灾,能至古稀,实非偶然。
「到此古稀临」,平安跨越七十,堪称人生之大关,也是命理之重大节点。
杜甫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以古代来讲,到了七十岁,就是古稀之年。「南极祥光」指南极星,意思是说,人要活到七十岁是不容易的,就是因为蒙受南极祥光的眷顾,才能活到七十岁的古稀之年。
这两条批命,以现代来讲,现代的人活到七十岁的很平常,而目前台湾人的平均寿命是八十岁左右,所以凡是活到了六十九、七十岁,几乎都合乎这两条的命文。
第十七条:「禄马扶持,常多吉庆。」
此为我七十一岁(民国一○九年)之命文,言语简明,意义深远。
「禄」主福禄,象徵财福、资源、顺利之事。「马」主行动、机会与奔走,也有远行、拓展之意。二者合观,乃事业上有发展,前途上有契机,凡事得人助、得佛佑,运程上升,吉庆常临。
然则学佛之人不当执着於禄马之象。真正的福报,非在财利,而在心地安乐、道业增上。正如佛经所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心善处处皆是福地,念佛时时仰蒙佛恩。盖一切有为之福皆有限,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才是无尽无漏之福报。
此年之命文虽显吉庆,然我心所系者,非世间成就,而在净土教法之弘扬与法缘之成熟。回顾此之前一年,教团发展正值高峰,三重、板桥、林口、桃园、高雄、台中等各地念佛会,纷纷觅得新道场,台北念佛会也於民国一一一(2022)年购买,这些道场不仅空间宽敞方正,更充满信愿与念佛之气氛。这一切,虽可说是「禄马扶持」,然更是「佛力加持、众生信愿所感」的具体展现。
命理有其作用,但对念佛人来说,命运由心念转化,一生由佛力主导;如《易经》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又如《观经》所示:「念佛众生,佛光摄护」。
念佛人的一生,不是靠命运,而是靠佛愿;不是计画安排,而是随顺佛意。念佛无惧吉凶,无论命运顺逆,皆作增上因缘。
第十八条:「人事有恍惚,朝夕有忧疑。」
此为民国一一○(2021)年,七十二岁之命文。文意显示此年在人事互动或教团运作方面,可能出现难以捉摸、不甚明朗的情况。
「人事」可指一般人际关系,对教团而言,即是同道间的互动、弘法中的协调。「恍惚」形容事态模糊不清,难以判定,暗示此年或有某些人事上的模糊不安之感,难以定夺。「朝夕有忧疑」,则是忧虑与疑惑如影随形,心绪不宁,反覆生起。
命文所述,似示一种内在的不安与外在的暧昧,或许在决策、互动中难免感受浮动。然而实际而言,此年教团诸事平稳,人事和合,未有不安动荡之象。
所谓:「心安即身安,人和即事和。」一个团体的稳定与发展,仰赖的不是权谋与策略,而是「和」的力量。所谓「和气致祥,戾气致殃」,人心若和,则百事俱顺;人事若安,则道业自兴。纵有短暂的疑虑与不明,只要归心弥陀,信心不退,终能拨云见日,吉祥如常。
第十九条:「福寿康宁,精神倍爽。」
此为民国一一一(2022)年,七十三岁之命文,语意清朗明快,显示此年为身心俱安、生活顺遂之吉年。
「福寿康宁」,为中国古代四大福分之总结:幸福、长寿、健康、安宁。世人辛勤一生,所追求者不过如此四字。
「精神倍爽」,则是说身体安康之余,心神更感畅快清明,处於一种充实而愉悦的状态。
从命理角度来看,此年一切顺遂,身心安稳,法务进展,人我融洽,诚如命文所示,诸福俱备。然而佛弟子深知,世间之「福寿康宁」,即便长寿百岁,也不过「生灭有为之福」,终将随缘而散。真正永恒的「福寿康宁」,唯有往生极乐,方得光寿无量、安乐无忧。
而今之世风,多谈「身心灵健康」,而佛法则深一层指出:灵性之安,才是身心安康的根本。若能「信受弥陀,专称佛名」,即得「身安、心安、灵安」,而此三者圆满,正是「福寿康宁,精神倍爽」的真义所在。
此年也是教团成长稳定的一年,历年所购之道场逐步开展运作,弘法利生之力更为显着;此不仅是命理上之「福禄」,更是佛力加持与众生共修之善业所感。从信佛中得安定,从念佛中得福慧,从弘法中得喜悦,此即「弥陀弟子的人生风景」。
第十八与第十九条,在命理流年中呈现强烈对比:一为「恍惚忧疑」,一为「福寿康宁」,可谓一阴一阳、一忧一乐,前後相生,虚实互显。若仅以凡情视之,易陷於心随境转的忧喜之中;然若以念佛人的心眼观照,则更能洞见其中深意,转迷为悟、由忧入喜。
真正的念佛人,即使遭逢不明不顺之事,亦能「将疑转信、将忧转愿」,因为深信佛力,专一念佛,时时与佛感通,吉凶不扰於心,顺逆皆为助缘。这正说明了「忧疑」未必为祸,「康宁」亦非可贪,境缘无定,心念才是根本。
是故,这两条命文若以俗见而观,则浅;若以信仰而读,则深。於「福寿康宁」中不贪恋,於「忧疑恍惚」中不动摇,才能显出「众生念佛、佛力护佑」的真实不虚。迷惘中念佛不辍,是成就安乐的因;安乐时不忘佛号,是超越顺境的路。念佛之人观命,不在於趋吉避凶,而在於念念不离弥陀本愿,处处乘托佛力强缘;凡事任弥陀安排,万境皆化为道用。
第二十条:「白虎现行,见者有惊。」
此为民国一一二(2023)年,七十四岁之命文。依传统命理所言,「白虎」为凶星之一,属五凶神之列,古籍中常与血光、伤病、惊惶、凶丧等不祥之事相关联。
「白虎现行」,意谓此凶星之力正值流年之中运作发挥,可能於此年招致意外或突发事件,令人不安。
「见者有惊」,则表明遇此之人(可以指自己,也可能指身边的人),将有惊忧之感,或遭遇使人心神动荡之变化。
白虎属灾星,遇到白虎,不是死,就是伤。他批到此就不再批下去。我试探一问:「这一年有否不吉之事吗?」他听我这一问,就特别用紫微斗数很快地算一下,回应道:「这一年慎防身体意外,过了即好。」言下之意,即是提醒注意健康与安全,毋需过度忧虑。
其实念佛人,弥陀光明护佑,不特无灾,且增福慧。而这一年自己的身心还算康泰,安定平和,无病无恼;教团人事也相安无事。
「白虎现行」之年,实无惊厄;命师止於「慎防」,我安然度之。由此可知,念佛人之命运,不取决於星盘推演,而取决於信佛念佛。命运虽为宿定,若有弥陀摄护,即使宿命有凶,亦能转祸为祥。
是故,净土行人当以念佛为本,见惊不惊,遇凶不凶,反能转祸为福,显佛力加被之实证。如《观经》所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命理之数有限,佛愿之力无边。於此与大家共勉:知命而不为命所缚,顺命而不为命所限,方为念佛人真正的生命自在。
至此,命师共为我推算二十条,从六十六岁至七十四岁,流年条文多半偏重世俗之吉凶祸福,罕见佛法之气象,亦未提及教团如何弘展,法门如何振兴。
他批算,包括考刻的条文,总共二十八条而已。当时见他算盘熟练推演,劈哩啪啦,珠走如飞,琅琅有声,一条接一条迅速而出,似有神助。我因对命理之神奇尚有不解,便轻声请求:「您是否能再费些心力,替我多算几条?」他面露难色,回答说:「我已经多算给你几条了,别人我只算二十几条而已。」我听後虽觉惋惜,但也体会他的不便,便不再强求。
大约在一个月後,我心中浮现一个念头:既然他能够铁口直断我三十八岁入泮,那麽我几岁出家,他是否也能算得出来呢?这个问题挥之不去,我便鼓起勇气,打电话去请问他。
他曾出版一本书,将那一万两千多条条文编排收录,我买了一本回来当作参考资料。电话中我问他:「能不能帮我算出,我是哪一年出家的?」他爽快地答应说:「你八字再给我,我再算一下,半个小时後你再打来。」
我照办,把八字给他,半小时後再度拨通电话。他说:「你去找第4662条的条文,看看是否吻合你出家的那一年。如果不对,再打来,我再帮你重新算。」
我立即翻查条文,赫然发现——正是铁口直断、毫厘不差!
第二十一条:「27、28,衣钵一身闲,四时尘不染。」
这八个字,不仅虚岁、实岁分毫不差,连出家生活的内涵,也描述得如此准确,真是令人惊叹莫名。
「27、28」——我正是实岁二十七、虚岁二十八,民国六十六年(1977)出家。我出生於民国三十九年(1950)农历十月下旬,与条文所述完全吻合。
「衣钵一身闲」,乃佛门修行者所持的生活写照。衣钵,为僧人所必备之物,象徵简朴清净的生活方式。「一身闲」,既是远离俗务之安闲,也是解脱红尘之自在。
「四时尘不染」更进一步点出:不论春夏秋冬,心境常保清净澄明,不为外境所染,不随俗事所扰,真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一条文的出现,简直令人起鸡皮疙瘩。不仅年龄丝毫不差,而且对出家因缘与身心境界的描写,竟如此契合真实的生命历程。这已非巧合二字可以解释,而是真正显现了命中早已注定的「出尘之缘」。
诚如命理所言,此命格自带清净之气,喜静厌喧,不恋红尘,不贪名利,天生具备修道之资。有这样命格的人,往往自然而然地走上修行解脱之路,倾向於追求精神的安稳与超脱。
这一条神准无比的铁版神数,不仅验证了我出家年份,也让我深感震撼。当初我以为是今生的发心抉择,是自己生出的志愿,但如今方才明白——这份志愿其实早已种下於宿世,是因缘成熟、命中注定的结果。
过去我常想,如果能早些出家就好了,那几年在社会上班,实在太浪费生命的光阴了。但如今我明白,出家之时机既是命中所定,早一步、晚一步都不可得,皆须顺缘成熟方能成就。
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但真正的命,不是天命,而是业力所感、因缘所成。世间命数虽神奇,仍是六道轮转之相,而出家修行,念佛往生净土,方是真正逆流而上、出离生死的光明大道。
这条确实极具震撼力,几乎可说是铁证如山的命中注定,奇特神妙的不可思议。
回顾这二十九条「铁版神数」之批算,如一部倒放的生命录影带,其灵应之准,固然不可思议,然深思其理,所示者,不过是多生以来无明业识所成之影,於此一生凝结成形,宛如镜中幻影,毕竟无有实法。
铁版之「准」,准的不是命,而是业感所召;说的不是未来,而是迷时所见。
若不念佛,命即是命,业即是业,生死流转,无由出离;若能念佛,命便非命,业亦非业。业力虽强,弥陀愿力更强。一念归命,业网顿断,命途转向,愿力横出,超越因果樊笼。
宿世所感之苦乐悲欢,若不遇佛法,终将缘生缘灭;而今得闻弥陀本愿,方知此生非偶然,此业非决定,此命非终局。
命运纵有其相,然我所依者,不是命,而是佛;我所行者,虽似命中注定之路,实是弥陀悲救之道。若命中有佛,便非虚命;若心中信佛,此命即转。命中有佛,是福;知命念佛,是慧;转命归佛,是道。
我总共请人算了三次铁版神数。以上所述,是第一次在台湾所算,但当时觉得仍不够完整。直到民国一○八年(2019)春天,有因缘两度前往香港,才又接连找了两位算师继续推算,结果一次比一次惊奇,实是命中奇书、不可思议。(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