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概念
一、净土宗传承谱系(实际传承脉络)
净土宗的真正建立,经历了三代高僧的努力:
(一)初祖:昙鸾大师(实际奠基者)
1、着作:《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
2、贡献:创「二道二力说」,为净土宗提供判教依据
3、意义:净土宗的真正奠基者
(二)二祖:道绰大师(中兴之祖)
1、着作:《安乐集》
2、贡献:继承昙鸾二道二力说,创圣道、净土二门
3、作用:确立净土宗基本判教理论,传承给善导大师
(三)三祖:善导大师(集大成者)
1、着作:五部九卷(《观经疏》等)
2、成就:总集大成,具足创宗条件
3、地位:净土宗之宗祖
(四)传承特点
这一法脉具有完整的:
1、经典依据:纯依净土三经
2、教理架构:判教体系完备
3、传承关系:师承脉络清晰
二、净土宗的判教体系
(一)宗派完整性要素——一个完整宗派必须具备:
1、教:主要依据经典及其教理属性
2、行:主要修行方法
3、机:所利益对象的根机
4、益:所达到的效果(究竟意义)
(二)净土宗判教体系——将整个佛教归纳为:
1、圣道门 vs 净土门
2、难行道 vs 易行道
3、自力 vs 他力
4、竖出 vs 横超
(三)净土宗判教特色
1、经典:净土三部经
2、性质:讲成佛之道
3、教理:圆教
4、方法:顿教
(四)净土宗修行特色
1、依据:弥陀愿力
2、方法:专称弥陀佛名
3、效果:蒙弥陀救度,摄取不舍
4、结果:今生必定脱离轮回,往生极乐,成就佛道
(五)净土宗圆顿特色——与其他宗派比较
1、天台宗、华严宗:虽自称圆顿之教,但仍需断烦恼了生死
2、净土宗:不断烦恼得涅盘分,真正圆顿究竟
(六)净土宗殊胜之处
1、速度:临终一念念佛亦能往生
2、究竟:往生即入涅盘境界
3、超越:超绝圣道门通途修因证果道理
4、不可思议:道理以外之法
三、善导大师的地位与思想
(一)大师身份地位——创宗宗祖,弥陀示现
善导大师被尊为净土宗创宗的宗祖、净土宗集大成者,具有以下特殊地位:
1、才智高迈,学德拔群
2、弱冠之年便证念佛三昧
3、常於弥陀定中,亲游极乐世界
4、毕生专弘净土法门
5、古今尊称「弥陀示现」、「光明和尚」
(二)核心思想体系——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善导大师的净土宗思想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为核心:
1、根源:弥陀本愿
2、对象:凡夫为正机
3、特色:简易、稳当、直截、圆顿之「胜易」特色
4、正脉:净土宗正脉、净土宗标准
四、善导大师着作的重要性
(一)《观经疏》的特殊地位
1、目的:匡正其他宗派对净土教理的错解、曲解
2、依据:净土正依经典(净土三经)
3、权威:请佛证诚,楷定古今
4、标准:净土行者依循的标准
(二)五部九卷的完整性
善导大师五部九卷着作具有:
1、完整的判教理论架构
2、纯正的净土宗教理
3、一脉相承的传承关系
4、明确的修行方法
五、隋唐净土与宋明净土的分野
隋唐净土(纯正净土)
(一)特徵
1、纯粹性:不掺杂,不庞杂
2、正确性:因为纯粹,所以正确
3、确定性:没有模棱两可
(二)教理体系
1、依据:纯依净土三经
2、判教:难易二道、自他二力、圣净二门、要弘二门、正杂二行
3、上承:龙树菩萨《易行品》、天亲菩萨《往生论》、昙鸾《往生论注》
4、宗旨:称佛名号,乘佛愿力,往生净土
(三)修行效果
1、保证性:一百个人念佛一百个往生
2、普遍性:任何人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3、当下性:今生已是极乐圣众之一
宋明净土(混合净土)
(一)历史背景
1、时间:宋元明清近千年间
2、背景:中国佛教走向衰微,善导法脉失传
3、环境:三教合一、诸宗融汇
(二)思想特点
1、混杂性:以禅宗、天台、华严等各宗经典义理解释净土三经
2、复杂性:思想甚为纷杂,呈现各种不同见解
3、不确定性:导致修学者对往生大事心存不确定
(三)主要偏差
条件论
1、认为念佛需加上种种条件
2、要求累积其他功德做助行
3、问题:凡夫功德皆是污染、有漏
功夫论
1、强调念佛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功夫
2、要求:功夫成片、梦寐一如、事一心、理一心
3、问题:不合净土三经义理,与善导法脉天差地别
自性论
1、谬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2、高扬「实相念佛、无相念佛」
3、提倡「念佛即念心」、「托彼名号,显我自心」
4、问题:以自力修功回向求生
(四)宋明净土的问题
虽同为净土法门,但:
1、混杂天台、华严、禅等其他宗派教义
2、夹杂自力难行思想
3、非原汁原味纯粹无杂的净土思想
4、导致修学者心存不确定与不安心
六、法脉传承的兴衰
(一)传承中断的原因
(1)历史法难
1、唐武宗灭佛(善导往生後161年)
2、五代战乱
3、周世宗灭佛(善导往生後274年)
(2)着作散失
1、《往生论注》、《安乐集》、五部九卷,大约毁於法难
2、在中国几全逸失
3、仅《往生礼赞》存留,但乏人问津
(二)对後世的影响:
(1)宋明以後的状况
1、净土一门皆寓於各宗(台净、禅净、律净等)
2、与善导大师纯然净土宗有莫大区别
3、弥陀慈悲平等救度的根本思想,未得彻底圆彰
(2)传承失缺的後果
1、纯正净土宗法脉失传
2、教理与诸宗杂糅
3、难以窥探善导净土法脉全貌
(三)日本的传承与影响
(1)着作东传
1、善导往生後52年:《往生礼赞》传入日本
2、63年:《观经疏》在日本被抄写
3、158年:《观念法门》、《法事赞》、《般舟赞》传入日本
(2)影响深远
1、源信上人(942—1017)《往生要集》大量引用《观经疏》
2、法然上人(1133-1212)全依善导法脉创立日本净土宗
(3)日本寺院命名体现影响
1、以「悟真寺」为名约十家(大师常住终南山「悟真寺」)
2、以「善导寺」为名约四十家
3、以「光明寺」、「光明院」为名近百家(大师被後世尊称为「光明和尚」)
七、传统「十三祖」问题分析
传统十三祖名单
初祖:慧远(334~416)
二祖:善导(613~681)
三祖:承远(712~802)
四祖:法照(747~821)
五祖:少康(736~805)
六祖:永明(904~975)
七祖:省常(959~1020)
八祖:莲池(1523~1615)
九祖:蕅益(1599~1655)
十祖:截流(1628~1682)
十一祖:省庵(1686~1734)
十二祖:彻悟(1741~1810)
十三祖:印光(1862~1940)
十三祖体系的问题
(一)立祖者非净土宗人
1、前七祖由天台宗僧人宗晓、志磐所立
2、真正净土宗巨匠(昙鸾、道绰)未列其中
3、原因:当时纯正净土宗法脉已失传数百年
(二)缺乏实质传承关系
1、立祖准则:「取异代同修净业,功德高盛者」
2、性质:追尊性质,非血脉传承
3、结果:无祖祖相承之实质意义
(三)思想不统一
除昙鸾、道绰、善导、法照、少康五位外:
1、有的无着作传世
2、有的着作混杂他宗教理(如莲池《弥陀疏钞》、蕅益《弥陀要解》)
3、缺乏师资相承关系
4、无传承净土宗教义之法统关系
(四)十三祖体系的意义
1、目的:追尊大德,令後人心生敬仰
2、作用:增进信愿行
3、性质:与其他宗派师徒法脉传承不同
4、结论:知道有此一说即可
八、印光大师的贡献
(一)传统十三祖最後一祖
1、对净土法门推广有目共睹
2、特别敬仰推崇善导大师
3、依善导专修之法,自行化他
(二)印光大师对善导的评价
1、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2、善导大师之大圣人,神妙不测者。
3、善导和尚《四帖疏》,净业行人之指南针也。
4、善导在长安,少康在新定,念佛之声,盈於道路;其往生者,当不止百千万亿。
九、净土宗的复兴──慧净法师中土复兴净土宗
(一)少年
慧净法师,1950年出生於台湾台南,俗姓杜,名俊信。
少时受私塾教育,深浸於儒、道古圣先贤之学,涵养人文志趣。及至成年,归信佛教,喜读佛经,并乐於静坐念佛,种下日後专弘净土之深厚因缘。
(二)出家
1977年深秋,於佛光山星云大师座下披剃出家,法名「心严」,字号「慧净」。自此出尘,专心修学佛法。
(三)住山修学
1985年春,向师请假,独自入山潜修,以念佛为主,兼览净土典籍,历时三年。其间阅读法然《选择本愿念佛集》,由此深信善导法脉,方是纯正的净土宗。
(四)日本求法
1988年秋,前往日本钻研善导法脉,广参善知识,交游妙好人,历时四载有余。由是学养益臻完备,信念更加坚笃。
(五)回国编书
1993年夏,返抵台湾,因缘具足,与诸同门,着手整理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一脉之净土宗论着,以深入浅出之笔,专宗专弘,开显正脉。自此,中土净土宗,经千余年之断层,得以衔接延续,弥陀救度之本怀,於此再度弘开。
(六)创设中华净土宗协会
2003年冬,於台北象山成立「净宗寺」,并创设「中华净土宗协会」,确立为台湾净土宗本山。协会宗旨有六:
1、组织净土宗之教理架构。
2、确立净土宗之教界地位。
3、建设净土宗之僧信教团。
4、弘传净土宗之救度法门。
5、推广净土宗之念佛生活。
6、扩大净土宗之信仰领域。
(七)编译出版
为弘扬宗义、普利群萌,协会陆续创办网站与月刊,并策划出版净土宗丛书百余册,且翻译成英、越、韩、德等语,欲使法音广布五洲。所有着述皆秉持核心宗旨:回归善导大师法脉,上契弥陀本愿,下合众生根机。
(八)弘法海外
弘法足迹遍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纽西兰、澳洲及韩国等地,并远至北美弘法。此等地区大多由出家弟子成立道场,住锡弘扬,净土宗法脉由是逐步广传於海外。
(九)承先启後
承继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一脉正统,复振中土久已中断之净土宗,於现代重新建立宗旨、僧团与教界地位。此弘法利生,既深契弥陀本愿救度,又广应末法众生根机,使纯正之他力念佛法门重返华夏,并逐渐往外播布。可谓承先启後、继往开来。
(十)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宗旨: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
特色: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十、结论与启示
(一)净土宗的真正面貌
1、创立时期:隋唐时代最为圆满,後世不可能超越
2、真正传承:昙鸾→道绰→善导的纯正法脉
3、核心特色:他力救度,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二)对现代的意义
1、应以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为准绳
2、回归隋唐净土的纯正传统
3、避免宋明净土的混杂思想
4、专修专弘,安心称名
(三)历史的警示
如长江源头的水很清净,可以直接饮用,越到後面,旁系杂流越汇越多,到长江口的水已经不能直接饮用,必需过滤。
这提醒我们要回到净土宗的源头——善导大师的纯正法脉,避免宋明净土的混杂思想,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心与往生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