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根本教理
佛教最根本最基础的教理是什麽?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佛陀最初说法所讲的就是「苦、集、灭、道」,虽然说这是最初所讲的,但佛陀所有的说法也都不离「苦、集、灭、道」的范围。也就是说,「苦集灭道」是佛教成始成终之法,不管大乘、小乘、南传、北传、藏传,都离不开「苦集灭道」。所以,佛之一代教法,就是「苦集灭道」。
「苦」,佛陀一开始就说苦,所以学佛的人要了解苦。这并不是说学佛的人要去学苦,过苦的生活,完全不是,是要知道苦,而且解决这个苦。
佛说人生是苦,人生有什麽苦呢?有生老病死的苦,这是四种的苦;还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苦,总共八种苦,这是概括的讲。如果没有断尽烦恼,或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麽苦就无量无边了,所以先讲苦。好像一个人要健康、长寿,必须先了解身体为什麽不舒服,是否有什麽病,然後去找医生,把身体的病治好了,将体弱的体质转为健康、强盛的体质,这样就可以比较长寿。所以,佛陀说苦,是要解决苦的本身,想要不苦,就先要了解它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所以先讲苦。
「集」,就是聚集。意思是说,「苦」是一个结果,那「因」是什麽?因就是「集」。
「集」,佛陀依次第性逻辑性而讲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可以归纳为两个:一个是无明,一个是贪爱。我们众生都有三毒,也就是贪瞋痴,贪是贪爱,瞋是生气,贪瞋是一起的,对於自己所贪爱的,得到了就会欢喜满足;得不到就会生气苦恼,所以贪爱跟生气是一体的两面,所谓「爱憎一体」。爱憎来自於无明,来自於愚痴,因为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而起贪瞋的执着之心。
什麽意思呢?宇宙中所有事物──不管有形、无形,都是无常变化的,一旦变化了,本来快乐的,就转为痛苦了;而且为了得到所爱的,就会去造业。而这个所爱,当然也没有离开六根对六尘而生起的执爱,还是没有离开五欲(财色名食睡)。
人生一辈子可以说都是为了追求五欲。经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表示我们生而为人,为了追求这五欲,往往堕落三恶道的多。这是「苦、集」。
「灭」,晓得病因了,就要从病因对治下手,因为「集」这个病因是可以消「灭」的;病因灭了,就没有苦,就没有六道轮回,就永恒安乐,这就是「灭」。「灭」就是灭除。好像猛烈的大火已经熄灭,自然不热了、清凉了、寂静了,这叫做「灭」。
「道」,要达到「灭」,必须修「道」,概括来讲就是八正道──八种正确的道路。哪八种呢?
第一就是「正见」──正确的见解观念。正见是指什麽?指了解有「苦集灭道」;反之,不知道有苦集灭道,表示没有正见。即使哲学家、文学家、得诺贝尔奖的名人,如果了解苦集灭道,他就有正见;如果不了解苦集灭道,就是一个没有正见的人。没有正见,就没有「正信」。
再来是「正思惟」。如果有正见,所想的一定会往正见的目标前进,这就是「正思惟」。然後有「正语」、「正业」,所讲的话,所做的行为,都会是合乎正见的。
再来是「正命」,所做的事业,也会是依「正见」来做。做事业赚钱,无非就是为了养身活命,家庭经济有来源,可是一个皈依、有正见的人,他不会去做杀生的事业,开赌场等等有违背因果的事业,因为这一些行业不合乎道德,这个叫「正命」。
然後是「正精进」,努力都是往正面的。没有「正见」的努力,就会愈走愈偏。最後是「正念」及「正定」。
有了这八正道,就能够断除贪瞋痴;贪瞋痴断除了,就会离开六道轮回,达致不生也不死,心永远是寂静的、清凉的、自在的。这是「苦集灭道」。
所以,佛法在讲什麽?讲苦。
佛法在讲什麽?讲解脱苦。
佛法在讲什麽?讲生命的真正意义,讲不生不灭的道理。
所以,讲到最後,就是要修道。
以净土宗来讲,我们苦集灭道的「道」是什麽?就是念佛。
善导大师说「极乐无为涅盘界」,极乐世界是无为、涅盘的境界,涅盘就是「灭」,就是可以灭掉我们的贪瞋痴,可以得到永恒安乐、不生不死。
善导大师又说:「念佛即是涅盘门」,念佛就是进入涅盘的通道入口。
譬如,有一座城墙,乍看之下,四周都没有进入的门;但其实是有门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到,只要发现到这扇门,就可以进到城墙里面。念佛就是通往极乐世界的门,我们只要念佛,就能进入极乐世界,所以说「念佛即是涅盘门」。
前面讲过,不论大乘、小乘,不论显教、密教,成始成终,都没有离开「四圣谛」;同样的,各宗各派的教义,也都没有离开「四圣谛」。因为佛法的根本,就是在灭苦、解脱苦,可以说所有的宗教都是从人生的苦而成立的。基督教说信者得永生,要上升天堂去享天乐,也是要离苦得乐;伊斯兰教说信阿拉,就会到他们的乐园,也是要离苦得乐。为什麽?这世界,人有生老病死,死了,所有这一生的成功、成就、可爱的,统统要离开了,那岂不是很痛苦?如果人死是一了百了,那痛苦是短暂的,但如果还有下辈子,痛苦就无穷无尽了。总之,一切宗教皆起源於人生的苦。
佛陀说有五件事,所有的人,包括女人、男人;在家或出家,都应当时常拿来自我警惕:
一、我会变老;我不能免於变老,除非短命夭折。
二、我会生病;我不能免於生病。
三、我会死亡;我不能免於死亡,要不死是不可能的。
四、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有离我而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能避免跟恩爱的人离开,要不相离开是不可能的,所谓「爱别离」、「生离死别」。俗话说「父母恩深终须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人生的现实就是这样。《念佛超荐仪轨》的最後有一句回向偈说「普愿有情皆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这一首偈是很实在的。要永恒的生命,要永远的团聚,就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是不可能满愿的。
五、我所做过的恶业,终究还是要由自己独自承担,别人是代替不了的,别人是不可能代替的。事实就是这样,所以即使再孝顺的人,能够代替老迈父母的病痛吗?不可能!父母的善业、恶业,父母独自去承担,我们再怎麽孝顺也代替不了。所以人的一生是「孤独」的,出生的时候一个人,死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孤独去面对自己的生死、承受自己的果报,没有人陪伴、没有人代替,可以说是一片黑暗,孤独、无助、恐惧。所以佛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佛典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北方的迦兰陀竹园精舍。
那时,有四位修得了五种神通的婆罗门修行人,聚在一起议论如何躲避死亡,最後,他们的结论是:
当死神来时,再强悍、再有权势的人也躲不过,我们应当各自以神通隐藏起来,让死神找不到。
第一位修行人飞翔在空中,想以此躲避死亡,结果死在空中。
第二位修行人潜入深海中,想以此躲避死亡,结果死在海中。
第三位修行人钻入山腹中,想以此躲避死亡,结果死在山中。
第四位修行人钻入地岩中,想以此躲避死亡,结果死在岩中。
为什麽?「死」不是外来的,是自己的业力到了,就会死。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就藉此教导比丘们说:比丘们!想要免死的人,应当思惟四个道理,哪四个呢?
一切行无常,这是第一个道理,所以应当念念不忘修行;
一切行是苦,这是第二个道理,应当好好思惟这个道理;
一切法无我,这是第三个道理,应当好好思惟这个道理;
灭尽为涅盘,这是第四个道理,应当好好思惟这个道理。
第一,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是无常的,时刻都在生灭变化,最後都会灭尽;要不变化,那是不可能的。世间上一切形形色色的万事万物,都是缘聚缘散,最後成空,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没有一样不是在刹那刹那之间迁流、转变。因为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它随着缘聚而生,缘散而灭。有情世间的人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器世间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因此,一切法在时间上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它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说「诸行无常」。
佛陀讲的无常是会变化、变坏,最後消灭,没有永恒的安乐。不是说虽然无常,但还有希望,现在失败了,将来还可以成功,还有机会,不是那样子的。健康的人还是会死,长寿的人也离不开死亡,所以说无常。因此《无常经》说: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法,不被无常吞。
第二,因为一切的现象是无常的,所以一切现象的本质就是苦。本来健康变得不健康,就有病的苦;本来年轻,变成年老衰迈,就有年老衰迈的苦;本来生存,要死了,就有死的苦;所以一切的存在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
第三,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以任何事物都是空性的,没有实体的,没有一个自我,没有一个主宰者,因此不能自在,不能安乐,所以不要执着。不执着,就会离开生跟死,离开生生灭灭而不生、不死。
第四,寂静涅盘。没有贪瞋痴,不对世间任何的东西产生喜欢、赞美、执着、拥有,这样就不会苦。因为拥有的时候是乐,有一天会失去,一旦无常呈现,那岂不是苦?而且有了执着,就会造罪造业,就会六道轮回。如果没有这个执着的心,就不会有轮回。但这些,我们都做不到。要我们不执着,那不可能。大家自我检讨:有没有贪瞋痴?有!那就一定会执着贪瞋痴。我们起心动念,就会执着所起心动念的。除非到了极乐世界,才不会执着。
「道」,对我们来讲就是「念佛」,就是阿弥陀佛的救度之道。十方众生不管根机如何,不管修行如何,不管一天念佛多少,都不管,只要愿生极乐、专称弥陀佛名,现生就在弥陀保护当中,来生就在净土莲花化生。
《阿弥陀经》讲念佛「一心不乱」,这里说的「一心不乱」跟禅定的「一心不乱」是无关的。「一」者不二,不二就是「专」,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念弥陀专复专」;「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乱也是「专」。所以「一心不乱」四个字,在净土法门来讲就是「专」。并不是依一般圣道门的教理,用禅定功夫来解释,将「一心」解释成没有念头的定心。
凡夫的我们,再怎麽样念佛都会有妄想杂念,再怎麽样的信受弥陀救度,贪瞋痴也不会断除。我们这辈子不可能断除贪瞋痴,不可能没有妄想杂念,但是,我们必定往生极乐世界。为什麽?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摄取不舍!因此,昙鸾大师说「不断烦恼得涅盘分」,烦恼没有断除,也能够离开六道,也能够往生成佛。
一般要离开六道轮回,必须要断除烦恼,要往生一般的净土,至少要初地以上菩萨的功德。可是凡夫烦恼具足,妄念很多,这样也能往生到比一般的净土还要高妙的极乐世界,这当然不是靠我们的功夫、功德、能力。是因为念佛,就依靠了阿弥陀佛的愿力,好像从此岸到汪洋大海的彼岸,不是靠我们会游泳,我们没有那个能力超越汹涌浪潮,是靠这艘船。这艘船很坚固,不受风浪侵袭,能让我们安稳的到达彼岸。
我们坐的这艘船,是阿弥陀佛名号建造的大愿船。我们念佛愿生极乐,就是坐在阿弥陀佛的大愿船里。在船上,不管你是坐着、躺着、翘着二郎腿,还是毕恭毕敬的站在那里,都不管,只要上了这艘船,就能够到达彼岸。
意思就是说,不管什麽根机,每个人就以自己的根机去念佛──出家人以出家人的根机,在家人以在家人的根机,男众以男众的根机,女众以女众的根机。
有些人退休了,比较有时间;有的还在上班,有的是家庭主妇……念佛的时间多寡各不同,念佛数目当然也不一样。
有些人天性温和,有的比较有修养,所以念佛时妄想杂念比较少;有的人急躁,或者容易忧心,所以念佛时妄想杂念比较多,这些都没关系,只要「念佛愿生」就可以了。一天念多少都可以,十万、五万、三万、一万、五千、一千……,都可以。
念佛,与心清净不清净也没关系,只要你「愿生极乐」,只要你每天忆佛、念佛,这样就百分之百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而且这个往生不是将来,是现在就能决定,这就是「平生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