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大意、宗体、隐显、废立
一、《观经》大意
大意即是大略、大概要意,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大概的叙述,是粗略、简单勾勒出文章内容想表达的意涵,大概要意。
大意如古德说:「囊括始终,冠戴初後」,就是总括一经的始终,统一其前後的一种要领。
《观经》的大意:依善导大师的《玄义分》,《观经》是释尊开要门,调熟圣道门定散诸机类,使归入他力念佛为大意。要门就是圣道门自力难行的定、散二善,此二善是进入净土门他力易行的念佛之教的重要之门,故言要门。亦即《观经》是释尊权说定善十三观、散善三观的自力之教,暂引圣道自力的人,调熟之後,再导入唯一的念佛门。
释尊《观经》开要门,调熟定散诸机类;正杂二行为方便,导归念佛正定业。
二、《观经》宗体(观经二宗,一经二宗)
一切诸经各有宗体,古来讲说经文的惯例,先论大意,再论定「经宗」与「经体」,这样才能了解一经的根本义。前一节可说是就《观经》大意的阐述,所以现在要简略讨论《观经》的「经宗」与「经体」,在这之前,要先了解「经宗」与「经体」的字义。
经宗之「宗」:主也,要也,旨也,宗致,宗旨;独尊,如国无二王。就是一经所说的法门义理之中,最为重要的,亦即是一经所说教法的中心点。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说:「宗是修行要径,会体枢机,而万行之纲领也,提纲则众目张,挈领则襟袖至。」简而言之,宗是法门的纲领、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经体之「体」:质,体质、本质、主质。一部之旨归,众义之都会,宗归趋之处,一经所说的法门归着之处。如众星拱北斗,万流宗大海。
《观经》宗体诸师异解,慧远大师说:此经观佛三昧为宗。智者大师说:此经心观为宗,实相为体。善导大师《玄义分》说:「今此《观经》即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这是善导大师初步解释《观经》有二宗一体的涵义。
先论此经之宗:经宗意味着一经最为主要之处,若一经并存同格之宗,就等於承认一国有二君,於经典解释上甚为不统一。然善导大师之二宗说,是在於区别《观经》的说相(显)和说意(隐),从表面的说相而言是观佛三昧为宗,从里面的说意而言,即是念佛三昧为宗。可说从一经两面所看之经典解释上的卓见之说。
可知《观经》有隐、显二义:「显」义(文面上的说相)只说定散二善,故从「显」看,是以观佛三昧为宗;「隐」义(文面内的说意)则含有他力的念佛之义,故从「隐」看,是以念佛三昧为宗,所以《观经》有隐显两宗。
观佛三昧就是统一心思,观念佛的相好庄严;念佛三昧就是心向弥陀一佛,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一心称名念佛。
《观经》一部,从「显义」的文面来看,是说十六观法,此十六观法,约而言之是「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观经》流通分),观弥陀净土之依正二报;更简要的说是「观无量寿佛」。故,初步从显义的文面来看,此经的中心点可说是观无量寿佛,亦即观佛三昧。
但,更深一层从「隐义」的文意来看,以第七华座观的「住立空中」之文,第九真身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之文,及下三品的「称名」等之文推究,此经很清楚地只说「念佛三昧」为其核心。
即以隐取之,《观无量寿经》之观,为观佛本愿之观。则观者信也,如《净土论》「观佛本愿力」之「观信」《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摄受我。
一文两义,是为隐显。显则观佛为宗,隐则念佛为宗。「亦」字示其体,别观佛之外有念佛,故点出「亦」之一字。
次论此经之体:经体在於「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什麽?不论观佛三昧或念佛三昧,其目的都是为了一心回愿往生净土。所以此一心回愿往生净土是《观经》一部所说的法门归着之处。
法然上人也说:「三经俱选念佛为宗致。」
可知,此经以念佛为宗,往生净土为体。摄机之行念佛为先,念佛所成在往生益。
三、废立与隐显
例如这里有甲乙二物,要说明其中一种物品之优秀时,大约有三种说明方法:直接法,比较法,反显法。
一、直接法:甲物最好,是直接赞美甲。
二、比较法(废立,外显):乙物不好,甲物最好,是跟乙比较来赞美甲。
三、反显法(隐显,内密):乙物也不错,表面虽然赞美乙,但暗地里实际赞美甲。
净土三经根本精神,在於赞叹弥陀名号救度,劝人信受念佛。然释尊说法有此三种:
一、最初只赞叹他力念佛的信仰,以直接法说明。
二、将自力万行与他力念佛比较,贬舍自力万行而取他力念佛,以比较法说明。
三、虽赞叹自力万行或自力念佛的信仰,但暗中赞叹他力念佛的信仰,以反显法说明。
第二比较法名为「废立」,第三反显法名为「隐显」。所谓「废立」就是以万行与念佛做比较,废舍低劣的万行,以建立殊胜的念佛;而「隐显」就是在表面上(显)虽然说自力万行或自力念佛的功德,但在里面(隐)却赞叹他力念佛的功德最胜。换句话说,废立是以「外显」去比较二法,而隐显是以「内密」去比较二法。
若甲乙二物比较其中之优劣,而说「乙也不错」,这是反显法,名为隐显。这种说法似乎任何方面都不伤害,和谐稳妥的说法。但,「甲最好」,反而不知,而模糊的选择乙。
若是「乙不行,甲最好」,这是比较法,名为废立。严谨明确,不会误听。
人生之大事,是六道生死轮回之苦;人生之目的,是往生净土证悟佛果。
净土宗是解决人生之大事,完成人生之目的的宗派,因此说法始终必须直白明确,不可模糊不清,也不可模棱两可。若是暧昧不清,模棱两可,则丧失解脱成佛的大事与目的。
因此,净土宗的弘传,始终排除一切妥协,彻头彻尾扬弃不纯之物,以无比严谨的废立,彻露唯一的真实。
创立一宗,必须判教,确立大小权实顿渐,并作取舍废立。废立,全称「废权立实」。权是方便、权假,实是真实、究竟。这是天台智者大师依《法华经》所立。
废权立实,亦即从假入真有三个过程,名为「施、开、废」三义,用莲花比喻,即:
一、为莲故华,比喻为实施权;二、花开莲现,比喻开权显实;三、花落莲成,比喻废权立实。
权是为实铺路,是阶段性的作用,最後必须昇华(废舍)而立实。此之废舍乃是昇华之意,并非贬义。《观经》正是以「施开废」三义显明真实。
四、《观经》废立
净土宗有三重废立:内外废立,圣净废立,真假废立(要弘、正杂、助正)。
按《观经》「正宗分」,并说观佛、念佛,而「流通分付嘱文」则说︰
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此是废观立念(废诸行立念佛)之义,若释尊之意在念、观并存,则不可不更付嘱观佛;而其语如此,佛意非既废诸行而立念佛者而何?
而善导大师废观佛取念佛之意,跃然於「付嘱文」的解释,其科判说︰「正明付嘱弥陀名号,流通遐代。」其解释说:「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一正一反,本意跃然。
以第十八愿为弘愿,以定散为要门,定散非本愿,单念佛为弘愿,善导之释,皎然如日星,照人颜色。
这是「废立」之义,断定「定散诸行为废而说,只有念佛为立而说。」
善导大师〈散善义〉说︰「一心专念弥陀名号,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又於《往生礼赞》说︰「专修专念,百即百生;杂行杂修,千中三五。」皆「废立」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