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众生
「十方众生」,〈第十八愿成就文〉解释为「诸有众生」。
「十方」,就是四维上下的总称,显示整个法界、整个大宇宙的意思。
「众生」,普通来讲,众生是指迷界的有情、迷界的众生。所谓迷界,是指六道的众生,六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如果从广义上来讲,佛与菩萨及声闻与缘觉也都含摄在众生这个名词之中,这就成为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包含刚刚所讲的六道轮回的凡夫,以及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种的圣人。六凡跟四圣,包含起来总称为十法界的众生。
「十方众生」,就广义来讲是指九法界的众生。如《仁王经》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三贤十圣还在果报当中,所以还要佛的摄受。
此「十方众生」之语,《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成就文解释为「诸有众生」。
若以「诸有众生」而言,则是唯指三界六道之善恶凡夫,非指三界外之圣人。「诸有」即是「种种有」,是指「二十五有」。《法华文句》言:「诸有者,二十五有之生处也。生死轮回之迷界众生,分为二十五种。有因必有果,因果不亡,故称为有。」即是二十五种三界六道的善恶凡夫,包含:四恶趣、四洲、六欲天、四禅天、四空天、大梵天、无想天、净居天。
「有」是佛教的专有名词,「有」就是有生死轮回。成了四果阿罗汉,了脱轮回,就不再「有」,所谓「不受後有」,在此之前都是「有」。
由上可知,「十方众生」有二意:
一、「一切」:彰显第十八愿所要救度的机类(对象)是五乘九法界的众生,亦即「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包含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善导大师在《观经疏.玄义分》中说:
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
致使五乘齐入。
故第十八愿之念佛一门,是「五乘齐入」的门户。
二、「诸有」:彰显「本为凡夫,兼为圣人」(根本上是为救度善恶凡夫,而同时又兼为声闻、缘觉、菩萨)之教。「诸有众生」一语,所指的主要是凡夫,而非圣人,所以此语突显出「凡夫为本」之意。
由上可知,「十方众生」是「五乘齐入」「本为凡夫,兼为圣人」之意。
第十八愿所讲的「十方众生」,成就文解释为「诸有众生」,而「诸有众生」昙鸾大师就解释为「一切外凡夫人」。
「外凡夫」是指「十信外」的「薄地凡夫」,既然是十信之外的凡夫,就表示还有烦恼,还会造业造罪。
还有烦恼,还会造业造罪的诸有众生,乃至临终的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也能够往生,所以就断定一切外凡夫人也都能够往生。
而凡夫之中,有善有恶;恶中之极,即是逆谤、阐提的众生。而由《观经》下品下生的事证,明知弥陀的救度包括一生造恶的根机,且极恶如逆谤阐提的众生,亦加以救度:这给一切善恶凡夫无尽的安慰。
《庄严经》也说: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法然上人全集》解释「十方众生」说:
凡夫圣人、善人恶人、有智无智、有罪无罪、持戒破戒、
男女老少、在家出家、佛世法灭,悉皆包含。
因为,逆谤阐提都能蒙佛救度、脱离阿鼻地狱、往生极乐净土,则有何人不能往生?人人都能蒙佛救度,人人都往生有分!
由这段《庄严经》偈语就晓得,「十方众生」是指六道轮回的凡夫众生,涵盖中阴身与三恶道。消极地讲,是「不论任何众生」,积极地讲,是「包含任何众生」,没有众生不被「十方众生」所包含。
「十方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摄受救度的对象,所以人人有分。
善导大师《观经疏》说: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善导大师《法事赞》说:
无问罪福时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
印光大师说:
上根如文殊普贤之俦,下根如五逆十恶之辈,皆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
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
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後赖以度世。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十方众生」:显示阿弥陀佛的成佛就是为了十方众生,如果不是为了十方众生,阿弥陀佛就不成为这样的佛,可以说,这一尊佛跟十方众生、十方众生跟这一尊佛,是一体的、共命的、彼此依靠的、互相需要的。
然,主要对象即是:三恶道众生,阿鼻众生,苦恼众生。凡夫为本,兼为圣人。
溺者才需被救,病者才需医生。三界六道皆溺人,皆需救度。
三界六道皆溺人,故,皆须同情体谅,包容接纳,不批评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