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戒子勉言(戒子前往受戒之前所讲)
戒场之中,优劣混杂,贤愚交参。冀望戒子:
见贤思齐,见愚自省;谦恭自牧,谨言慎行。
守默无诤,顺缘违缘,不喜不忧,培养安忍。
凡事柔软,凡事感恩;凡事忍耐,凡事不较。
安分守己,安详稳重;和乐相处,不起争端。
遵守规矩,认真学习,专注听讲,不起烦躁。时间很快会过去。
不多话,不多事,不攀缘;不情绪,不脾气,不生气;
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不争执,不争理,不争胜;
不自我,不自是,不对立;不贡高,不竞较,不机巧。
避免「六诤根」,即:
生气怨恨、轻蔑傲慢、妒忌贪婪、虚伪欺诈、恶欲邪见、固执己见。
修持「三业慈」,即:
身慈:注意身业,有否对他人恩慈体贴、谦卑柔和?
口慈:注意口业,有否对他人恩慈体贴、谦卑柔和?
意慈:注意意业,有否对他人恩慈体贴、谦卑柔和?
避免讥譭,不轻易讲净土之法。
和光同尘,不怀尔我亲疏之心。
时处念佛,不现贤善精进之相。
戒条制立於二千六百年前的印度,有很多条文现今已不合时宜。
但要体会佛陀制戒目的,实践佛陀制戒精神,即沙门要:
生活—简单、朴素。
语言—真诚、和蔼。
威仪—安详、稳重。
身心—端正、清净、少恼。
修行—不退、身安、道隆。
僧团—无诤、和合、团结。
六和—身慈,口慈,意慈;同见,同戒,同行。
戒的总纲是七佛通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开演为「三聚毗尼」,即:「律仪戒、善法戒、饶益众生戒。」
亦即是「止恶、行善、利益众生」。
念佛人对戒律的看法,可参研《净土宗的戒律观》(随身书36)。